-
〓 徐志啸:我看《诗经》《楚辞》
《诗经》和《楚辞》,毫无疑问,不仅是中国诗歌史,也是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两座无可企及的高峰,它们的产生、流传和影响,可以说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部诗歌作品能够与它们相比。 人们一说起《诗经》和《楚辞》 ,似乎马上会联想到它们的典型表现特征——前者的写实和后者的浪漫,确实,这两......
-
〓 吴应箕的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内容提要:吴应箕的荣辱观在晚明士子中很有代表性。他不仅从国家兴亡的角度强调了士人,特别是士大夫“廉耻”之重要,还从制度层面思考了如何引导士大夫树立有利于统治的荣辱观。那么要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呢?本文从思想基础、评判标准、基本要求和集中表现四个方面论述了吴应箕荣辱观的具体内涵,并结合前述分析了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关键词:......
-
〓 国学漫谈:礼学与理学
礼学与理学,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主流,是我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理念,影响非常之大。 要谈礼学与理学,我们先从最基本的人性谈起。所谓“食、色,性也”,这意味着,人一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一是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谈“食”好说,它不牵扯别人,是一种个体行为。我们就重点谈“色”,这里边就要分成四个......
-
〓 山人现象与中晚明文学的娱乐化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中晚明这个特殊时期,把山人现象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出来具体阐述,意在研究山人现象与中晚明时期文学娱乐化倾向的关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山人现象在中晚明时期特别突出,并分析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倾向;第二部分阐述受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的影响,山人表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生存方式;第三部分为小结......
-
〓 黄老思潮的基本纲领
黄老思潮大约起源于战国中期。当时北方齐国稷下学宫的影响很大,儒、法、墨、道等各家都在稷下学宫交流思想,因此,黄老或多或少的吸收了儒,法,墨等各家思想。黄老并不是一家之学,讲述黄老思想,可以从“黄”“老”二字分析开来说,以“黄”“老”来命名,一方面高远了来历,一方面深远了旨趣。黄帝是中国上古第一帝,代表着权威,也......
-
〓 治国之要在定规立矩——先秦时期标准思想及其启示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治国而言,规矩体现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标准和制度。早在先秦时期,我国标准思想即已萌芽和发展,为秦代乃至后世的国家治理奠定了基础,对当今的国家治理也有一定启发和借鉴作用。先秦时期的标准,是指先秦时期人们为了省时省力和实现利益最大化,对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些事项提出规范化的程式和要求,包括律令和习......
-
〓 写对“妆奁”,为何写错“矢量”?
——从“汉字听写大会”看科技术语识记 虽然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下称“大会”)业已落幕,但它引发的汉字书写话题依然炙手可热。 由于从事与科技名词规范相关的工作,笔者自然对节目中有关科技名词的内容特别关注。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令不少成年人折服的这些中学生汉字“达人”,有人能写对“妆奁”“渊薮”“合卺”“户......
-
〓 国学漫谈:三百年来误注出处的一则引文
清人刘淇名著《助字辨略》和近人杨树达先生名著《词诠》等书中有这样一则引文:“伏铭私荷,不任下情。”其引文出处注为:“谢朓《谢左传启》。”笔者先是在《词诠》卷5“任”字条(如见2004年7月中华书局北京第2版第14次印刷的版本第259页)中发现出处有疑惑,后来才追溯到《助字辨略》卷2“任”字条(如见中华书局200......
-
〓 争鸣与探讨:“民国学术热”意味着什么?
浙江省杭州市,“《先生回来》致敬展”展出民国时期10位教育大家的资料。 CFP清华校园里陈寅恪撰写的王观堂(王国维)先生纪念碑。 近年来,民国学术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似有形成“民国学术热”之趋势。正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有人得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的结论,在研究民国学术中也有人得出了当今的学术不如民国的结论。......
-
〓 中国书法简史(六):西汉隶书
第二章汉代书法第二节西汉隶书西汉初期,是隶书的蜕变期。存留作品主要有两类:石刻和简牍帛书。石刻存世有《杨量买山地记》、《五凤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等。其结构与简牍相近,已是隶体,但多数笔划无波磔,可能是制作方式造成的,显得很古朴。后来评价,多据此认为它们是“体兼篆隶”。简牍帛书有: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遣策》、3号......
-
〓 李白诗论疑难破解——纪晓岚《赋得绮丽不足珍》的诗学解读价值
摘要:纪晓岚试帖诗《赋得绮丽不足珍》,集中对李白论诗诗中是否轻贱建安诗人,及其诗论与创作实践的矛盾等疑难问题,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其穷源而竟委、 “了解之同情”、辩证以求真的诗学解读方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由此可见,对试帖诗的潜在价值也有转换视角、重新考量的必要。关键词:纪晓岚;试帖诗;李白;诗论试帖诗,又称赋得......
-
〓 历史上的“中国”该如何被叙述——与基辛格先生对话古代中国
何尊,1963年陕西宝鸡出土,尊内底有铭文122字,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编者按: “答基辛格问”是读书报编辑部3个月前策划的选题。有此题目是因为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论中国》一书。该书自2012年10月被引进以来,反响至今不绝,许多场合中都有谈论它的声音。基辛格在书的开篇......
-
〓 修养工夫论视域下的张载“格物”说
【摘要】在对《大学》“格物”的诠释中,张载将安立了儒学根基且很有可能亦吸收了佛教思想成分的道家之“虚心”置于其前,并认为二者是一对互动式的道德修养工夫,修养目的在于“致知”后的德性所知之境。张载不赞同二程以“穷理”释“格物”,一是因为在他看来“穷理”、“尽性”、“至命”具有先后次序,从而其“尽性”及与之处于同一修养层面......
-
〓 后湖黄册悄然现身
三年来,笔者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古籍公文纸背文献整理研究”过程中除发现一批失传几百年的明代册籍文书之外,还发现了一批迥异于现存传本的赋役黄册写本文献。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曾入藏明代南京后湖黄册库的赋役黄册正本。这批黄册文献发现于明末毛氏汲古阁刻公文纸印本《乐府诗集》纸背。该本《乐府诗集》共一百卷,......
-
〓 莫高窟壁画的平面造型艺术
敦煌壁画的平面艺术,是敦煌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宗教绘画,敦煌绘画在平面造型艺术上囊括了佛教史迹画、飞天神道画、生产生活画、建筑画、供养画、本生故事画(说法图)、经变化画,以及事物图案、藏经洞遗画等15个主要类型,统计命名的达700多幅,绘画技法有74种之多。通过这些内容宏富的壁画作品,我们得以窥见中国传......
-
〓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由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引发的思考
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题是关于董仲舒思想的一道选择题。原题如下: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
〓 学术视野中的乡村民间信仰
在传统中国乡村社会中,村落、市镇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由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村镇内部、村镇之间以及村镇与外部更大区域间都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互动与整合。对此学界早有关注,并提出了若干理论范式加以解释,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施坚雅的市场体系理论、弗里德曼的宗族模式以及杜赞奇所提出的“权力的文化网络”模式等,......
-
〓 古代诗歌教育史纲要
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文学的河流里追本溯源,诗歌恐怕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如果从“杭育杭育”派的原始诗歌开始算起,那么,诗歌的历史也就几乎等同于人类语言的历史。流传至今的《弹歌》也许就是远古时候最美的诗歌了。有了诗歌,也就有了诗歌教育——利用诗歌来传承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教授自然知识与社会伦理,同时完成识字写字的......
-
〓 徐志啸:《九歌》创作时间考
历来学者对《九歌》作于何时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不一时”说与“一时”说两大类。所谓“不一时”说,即《九歌》十一篇,分别作于不同的时间,并非同一时间的产物。如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余论》认为:“《九歌》不知作于何时,其为数十一篇,或亦未必同时所作也。”在持“不一时”说者看来,《九歌》作于何时似乎并不是一个十分值......
-
〓 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色彩——论《三国演义》的创作方法
摘要:在创作方法上,《三国演义》既不属于今天所说的现实主义,也不属于今天所说的浪漫主义,而是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情调、传奇色彩的结合。这种创作方法,来源于古代章回小说的生成环境,也植根于以“奇”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因此,应当以传奇眼光看《三国》人物,以浪漫情调观《三国》情节。关键词:《三国演义》;现实精神;浪漫情调;传奇......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