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马有疾
马有疾者,精神倦怠,头低耳耷,毛焦肷吊,料草迟细,有疾之相。骅骝有疾说须知,形状离常脉部殊。唇昏舌昧无光彩,皮毛焦骚瘦羸输。头低耳耷精神慢,四肢倦怠步行迟。面浮鼻肿双睛闭,腹细腰弓喘息微。食少饮多俱是患,便阴恶冷亦为亏。...
-
〓 由“知天命”析探孔子前后期体用之差异
一、前言众所皆知,思想型态之良窳,实乃系乎民族命脉之衰兴。是故,从古至今庙堂者所力倡之孔氏学说,其论述于现时然否表里一致,是否仅存其形而漫涣其神,均有赖吾辈以“格物致知”之信念;行「审问、慎思、明辨」之行笃确切,方能于黝暗之世举光明之炜。孔氏之世距今已然二千余年。若问:吾人要如何方能竭泽穷通究其学思深义?则应之曰:求真......
-
〓 平安:道家文化的核心精神
“道家”向来被当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生活的文化支柱之一,它与儒家一起成为中华文化的两大主干。道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先秦古典道家,广义的道家则包括了汉代形成的制度道教,本文所谓“道家”是从广义上说的。 据初步统计,近百年来,国人关于道家的研究著作超过2000种,其相关学术论......
-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坛:中西中古赋税基本理论管窥
资料图片一定的赋税行为是在某种思想指导之下的,这种思想经过实践、修正和调适,便逐渐外化为理论,成为实践活动所遵循的基本依据,西方学者称之为赋税理论。这种理论有层次之分,其中,经过累世传承而贯穿整个社会,并反映这个社会赋税制度基本特征和基本精神的那个层次,被称之为赋税基本理论。在欧洲中古社会,纳税人与教会学者对赋税问题进......
-
〓 中国哲学术语系统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提要:与其他很多学科一样,中国哲学学科也是依着西方的学术规范建立的。具体来讲,中国哲学学科是以相关的中国古典学术为材料、以西方哲学的范式为形式建构起来的。不过,术语系统的建立也是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重要方面,它既与材料相关,也与形式相涉,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特有术语系统的建立才承载和支撑起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因此,......
-
〓 学苑论衡:考古学研究要善于借助自然科技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包括遗迹和遗物来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考古学是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实物,但含义同时包括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因此,考古学的发展同自然科技有着紧密联系。考古学发展史也充分证明,现代自然科技应用于考古工作,能极大推动考古学的发展。自然科技应用于考古工作,......
-
〓 从《论语》《左传》看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
内容摘要:中国西周以前的文化特点是“重鬼尚巫”,经过西周时期“尊天敬德”的转折,重民思想在春秋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和传播,一是对由“近鬼神”到“近人事”的天人关系的认识的变化,二是产生由“德以事神”和“恭行天之罚”到“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
-
〓 史海钩沉:《辽史》“故事”中的诸制流变
检读二十四史,常见历代关涉当朝“制度”的各类“故事”,因而,“故事”与“制度”的关系问题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记载辽朝史事的《辽史》中也有与辽朝各项制度相关的“故事”。笔者不揣浅陋,仅就《辽史》“故事”中反映的辽朝诸制形成及其流变,略作探考,冀望方家教正。前朝“故事”:中原汉制之援引辽朝诸制有不少是承唐仿宋的,譬如......
-
〓 科学源出哲学——熊十力论科学何以可能
【内容摘要】熊十力认为,科学何以可能是哲学上的一个大问题,而要证成此一大问题端赖于三个条件:其一,知识主体的形成;其二,现象界的客观存在;其三,现象界有规律可循。依着对西方哲学的了解,基于对于佛学的认识,面对儒学发展的前瞻,熊十力对这三个条件分别进行了哲学上的证成。此一证成,在普遍意义上意味着所有民族都可开出科学,在特......
-
〓 学科走向:把沦陷区研究作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中国抗战时期的伪政权与沦陷区,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必然产物。沦陷区既是日本实施殖民统治的占领区,又是日本扶植之下的伪满洲国、华北伪政权、伪蒙疆政权与汪伪政权的辖区,其范围涵盖中国东北、华北(含今内蒙古西部地区)、华中(含今华东、华南)地区。抗战时期中国最为富庶又被日伪政权统治下的广大沦陷区,有学者称其为战时中国的“半壁......
-
〓 古代家训与中国人品格之养成
福州市琅岐实验小学,同学们在展示自己书写的名人家风家训。新华社发【传家训 立家规 扬家风】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特质,通常由家族中学养和威信较高者总结祖上成功经验和教训,汲取主流价值观念,为子弟制定生活起居、为人处世、入仕为官等行为准则、经验教训,以训诫子弟。优秀的家训对一个家庭、家族,乃至社会都有很好的教化作用,......
-
〓 周公文诰的语体特征
周公像 资料图片周公姬旦是周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武王建周两年后去世,周公当权摄政七年,奠定西周开国之国势与一代之典章制度,推行礼乐教化,对后世几千年的中华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钱穆先生即认为,中国五千年之文明中,影响最大的只有周公、孔子两人,而孔子亦在其学说中极力推崇周公之思想。不仅如此,周公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
-
〓 《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为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皆半说
【作者简介】俞志慧,浙江新昌人,1963年生,文学博士,曾于2002—200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攻周秦汉文学与文献,着有《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国语〉韦昭注辨正》、《古语有之——先秦思想的一种背景与资源》等,发表论文八十篇。对《国语·......
-
〓 国学争鸣:科学理性地认识中国文学
方铭教授在对话中的一些观点,在笔者看来,似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首先是对中国文学概念的认识。方铭教授在对话中说:“按照20世纪以来我们所引进的西方文学学科观念,‘六经’除《诗经》以外都不属于文学,全部战国诸子也不属于文学,最多只能算有所谓的‘文学因素’。”“这种现象,不但限制了学者的研究范围,更重要的是破......
-
〓 乔永:《辞源》版本考略
以1949年为界,社会上一般把解放前的《辞源》初版、续编和《辞源》正续编合订本等称为老《辞源》,而称1979年至1983年出齐的四卷本《辞源》修订本为新《辞源》。1979年版称之为《辞源》修订本,是以之区别于1964年曾出版过一册的《辞源》修订稿本。 我们如果把辞书修订幅度超过25%作为一个修订版次的标准......
-
〓 论争、对话与融合——儒家与自由主义的张力
唐宏站,男,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本文出自博士论文《“自由”之思:宋明儒学的哲学精神谱系》。 博士导师:湖南大学教授章启辉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吴根友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何卓恩 自从晚清民初“自由”的理念通过黄遵宪、严复、梁启超等传入中国,儒家与自由主义的论争和对话就已经拉开了......
-
〓 学者论坛:孔子“四教”以成“人”
为人的精神追求确立君子人格的标杆,敦促人将这种超越的精神追求落实于平凡生活,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方面。在《论语》中,孔子强调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修养和交往,使人形成与其社会本质相适应的人格素养,进而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述而》篇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更是对这一思想的精炼概括,并突出强调了成“人”的四个基本面向。“......
-
〓 两个世界,两种性格——宝玉病理新论
摘要:宝玉性格矛盾曾是“红学”研究的热点。笔者认为,就实质而言,宝玉是个条件型精神病患者,其所谓的性格矛盾,大体是因交际对象的不同,而有的两种基本对立的行为方式,即:在与男性交际的场合中,他基本是一个精神正常,聪俊灵秀的“健康宝玉”;在与女性交际的场合中,他则又是一个乖僻邪谬、心智浑浊的“病态宝玉”。宝玉的性格矛盾是作......
-
〓 朱熹之《中庸》学
【内容摘要】朱熹《中庸》学不仅深入阐述天道、人道,探讨心性、修养,而且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思想,是中国古代《中庸》学的新发展。尤其是,朱熹《中庸》学从人与自然统一的视野强调人与物的共同性,从天道与人道统一的层面强调真诚、真实。朱熹自十五六岁时开始读《中庸》,三十岁左右而有《中庸集说》。三十五岁前后,朱熹对杨时门人张九成......
-
〓 中国古典哲学的几个特点
一中国哲学是世界哲学的一部分。从对象与范围来看,中国哲学在基本上是与世界上别的国家的哲学一致的。然而,中国古典哲学有自己的独立发展的过程,因此也就表现了许多与别的国家不同的特点。中国古典哲学之特点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尝试提出个人的一些初步的看法。中国哲学的特点可以说就是中国哲学的民族特点。我们......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