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凸显中国范式,本土化学术转型引学界热议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更具中国特色、更加本土化的学术研究方向日渐明确。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样一个论断——近三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高速发展的局面正在告一段落,至少将大大放缓;而人文学术,特别是中国古典学术、传统文化研究正在从边缘重返主流。这一判断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王学......
-
〓 记取赤子心曲——纪念鲁迅
在时间上,我们离鲁迅先生远了,但在心灵上,我们或许更加靠近,相比从前能更平静地去体会他作品的好、体会他作品里的真,更深刻地感受一颗赤子心多么可贵 敬佩鲁迅,敬佩的是他的光辉艺术成就和沉默而坚定的校订、译介之功,更该敬佩的是他不保留的赤诚,不犹豫的“剥脱”;重读鲁迅,读的是中国新文艺进程之初的精华,更读的是身在时代进程中......
-
〓 杨珍:康熙帝治家的经验教训
康熙出巡图 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帝中,如果从治国和治家两个方面看,康熙帝玄烨是比较出色的一位。 康熙帝是清朝入关后第二位皇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8岁即位,在位62年(1661—1722),享年69岁。关于他的治国,已有诸多论说。这里依据满文档案和相关史料,简要谈谈他的治家。 康熙的家庭生活有不少......
-
〓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元好问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鲜卑人。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
-
〓 礼统的当代转化
有关儒学之义理启蒙和现代意义的讨论可谓备矣,因应而起的学统追述和读经活动也颇能风靡宇内。然而如何在2500年后重新赓续儒学的大本达道,使之“本立而道生”,从而易俗移风,荫翳当代,似仍有许多学术的解读和体证的功夫要做。此事关系儒家文明(或曰礼乐文明)之传承与弘扬,故有讨论之必要。 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
-
〓 略谈庾信的两首诗
南北朝时期的大作家庾信(字子山,513~581)的成就首先在他的辞赋,一篇《哀江南赋》,浩浩荡荡,把他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感慨哀伤全都融化进去,千古传诵;《枯树赋》篇幅虽小,容量很大,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产生过强烈的影响,这在文学生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庾信也能诗,亦颇有名篇,兹选取两首最短的来略谈几句,以见其思想艺......
-
〓 儒家文明的现代价值
“文明”一词出自《周易》贲卦的彖辞“文明以止,人文也”,又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文明”在中国固有的文化系统中其基本意思即是指人文教化,其目的是要化成天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使社会和谐,致天下太平。应该说这些也体现了儒家文明观念的基本内涵。 一说到巍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
-
〓 一个文明比较的视角——中国与希腊的古代丧葬仪式
一 中华文明与希腊文明之异质性为世人所共知,而这两个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古代文明当时几乎毫无关联,彼此走的是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然而,有趣的是,在文明处于早期阶段时,两个古代社会都是高度仪式化的,都以具有一套象征意义的仪式行为及程序结构来表达某种观念与价值,来规范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从而保证社会的秩序。就这点而言......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
汉魏乐府·杂曲歌辞董妖娆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请教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日复芬芳。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这是一首......
-
〓 “师”与中国文化——关于中国教育大战略的一点思考
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人的知识、教养、情趣尤其是健全人格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因此,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上游。上游包含起源和导向的意义。河流的上游污染了,下游只能束手待毙。教育要是出了根本的问题,整个社会生活就会失序、混乱。这样的社会顽疾一般也是难以根除的。中国的教育不能完全与西方的education等同,因为中华文......
-
〓 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胡适禅宗史研究的历程,并详细地评论了他在发掘和整理禅宗新史料、弄清初期禅宗史上的一些重要史实等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从而认为,胡适在禅宗史研究中虽有不少主观武断和谬误之处,但从总体上来看,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以非信仰者的立场,用思想史的眼光,历史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禅宗史的学者。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今天......
-
〓 学苑论衡:中国美学须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
作为在西方美学直接影响下而启幕的中国现代美学学科,自20世纪初以来,主要以西方美学的样态作为自己建设的标准。我国现代美学的西化之路,几乎全方位覆盖了范畴概念、观点学说、思维形态、方法立场等。我国美学发展的这种状况,不仅使民族美学逐渐丧失了自己的话语,也大大偏离了人文学科的多元化要求。事实上,形成世界范围内一套统一的标准......
-
〓 国学博士论坛:《金縢》与“金縢”故事
曹娜,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3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清华简与〈尚书〉研究》。博士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晁福林通讯评委:天津师范大学教授 杜勇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王晖《尚书·金縢》记载了周武王克商后生病,周公以璧、圭祷告于先王,愿以身代武王,并将祷辞置于金縢之匮,而后武王病愈。及至武王去世,成王听信谗言怀......
-
〓 刘峰:表人流行新词语试析
资料图片 在近几年的流行新词语中,反映社会多元人群的新词语逐渐增多,其在语言结构、语义表达、产生机制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表人流行新词语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折射了当前社会现实和大众心理诉求,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表人流行新词语不仅满足了当前社会指称各类人群精细化的需求,而且丰富了现代汉语表人词汇系统,是当......
-
〓 古代中国与波斯的文明交往
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国与古代波斯已有间接交往。中国的丝绸通过北方草原或经由印度传入波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加强。中国曾多次发现刻有“居鲁士圆柱”铭文的马骨,说明两国在居鲁士时期或已有直接联系。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中国与波斯首次建立直接......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三):颜氏家训(上)
《颜氏家训》简介一、《颜氏家训》的作者及内容《颜氏家训》是北齐颜之推作的一部家训。颜之推(531年~591以后),字介。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承圣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
-
〓 史海钩沉:近代交通变革与东北城市结构的变迁
在近代中国这一“过渡时代”(梁启超语),交通变革与城市发展印证了社会的剧烈转型。在近代社会变革和交通体系变迁的作用下,东北城镇从封禁百年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新的发展之路。高效、迅捷、容量更大的近代交通逐渐替代了低效、缓慢而简陋的传统交通,这不仅促使东北城市流动人口激增,而且逐渐将他们转化为定居人口,使传统城镇结构及......
-
〓 读史札记:古代官训琐谈
我国传统官训内容丰富,涉及官员道德修养、公务处理、立身处世等方方面面,官员修身遵训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慎言重行、言行一致 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对官员的言行作了许多具体规范。首先,官员要慎行。《荀子·儒效》:“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官员言行不慎,其后果往往难以挽回,如所谓“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
〓 知识与文化的分离与融通
“文化知识”是人们非常熟悉也惯于连用的一个词。长期以来,人们经常互用“文化”和“知识”的概念甚至将其作为一个概念,只不过偶有侧重而已。但细究起来,“文化”和“知识”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近现代以来,随着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知识事实上正以它鲜明的特质从文化的羽翼下脱颖而出,并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和速度冲击乃至......
-
〓 典史悟语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左传·襄公十年》 5900万——西汉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 用数学解析历史问题,似乎过于简单机械,但却是为数不多的可靠方法之一。 气象方面。中国自古就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区最寒冷的地方,例如现代,一月份平均气温,黑龙江省的呼玛比同纬度的英国伦敦、广西桂林比美国迈阿密,分别低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