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
■本期主持: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期主题:唐代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主持人语由唐入宋城市社会发生变化是学界的共识,如何定义和诠释则众说纷纭。如何认识这一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始终是唐史乃至宋史研究者关注的论题。唐代商品经济的活跃,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人口数量的膨胀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
〓 禄利诱因下西晋士人人格冲突范型的文本关照
——对读石崇的《王明君辞》和《楚妃叹》
摘要:《楚妃叹》和《王明君辞》是石崇仕宦前后两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诗中分别对其早期仕进中得意时心生“身名俱泰”的理想和晚年仕途挫折时的抑郁不平而致的归隐之念都予以了折射。这种于乱世中汲汲功名下的亦隐亦宦的焦灼终其一生。而对钱财的极度噬敛与挥霍中,以石崇为代表的西晋士人却很好地找到了一味麻醉、调和自己的药剂。人格冲突亦在禄......
-
〓 经注与诸子
【内容摘要】不同著作间的内容相关度有两种基本的关系类型——经注关系与诸子关系。诸子关系是一般类型,即基本不相关,两相平等;经注关系则联系密切,大体同构。在此观照下不难发现,诠释经典的著作并非只有典型的“注疏”体,还存在与原典具有一定程度“诸子”关系的解经著作体式。这样,从原典到其注疏,到比较相关的著作,再到几乎不相关的......
-
〓 论国学的学格
国学的学格 每一种学术都有自己的学格。国学作为一门学问,自然拥有相对独立的学格,否则很难称之为“学”。所谓学格,是某一种学问或学科的基本特质,关乎该学术的本体论问题。但迄今为止,“国学是什么”一直未有一致的回答,国学学格也就难以确定。那么国学究竟有什么特质,国学的学格是什么,换言之,它之为学的理由何在? 首......
-
〓 1900年来佛教判教研究要述
一、 1949年之前的研究1949年之前学术界与佛教界都进行了判教研究,其中佛教界除“判教研究”外,还产生了独特的“判教思想”,试图以之运用于实践中的佛教改革。以下分学术界与佛教界二方面分述。1、学术界研究情况要述近代佛学研究启自杨仁山(1837—1911)创办的金陵刻经处。杨氏作为中国近代佛学的启蒙者,创立学术环境有......
-
〓 慈善文化研究:儒家慈善文化的历史建构
编者按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之健康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建设提供支撑。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悠久而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正有待于我们去加以深入发掘、系统研究,并在中西比较的视野里,开展多元对话。从本期开始,本刊选登几篇从不同角度探讨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源流、特征、价值的文章,以期......
-
〓 关于制作古籍数据库的几点想法
7月8日下午,我应邀参加了在紫玉饭店举行的“《国学备览》光盘出版发行座谈会”。座谈会由首都师范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主要内容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亦即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小林先生演示《国学备览》的功能。尹小林先生的演示极为精彩,充分证明《国学备览》的制作是很成功的。因此,无论对......
-
〓 战国秦汉商品经济及其与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变迁的关系
战国秦汉的商品经济,是在春秋战国之际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自足自给经济体制的解体,导致城市经济的兴起、繁荣,又导致土地兼并、集中,农民破产流亡,导致奴隶制的发展,终至土地荒芜、人口减少,使战国秦汉极为兴盛的城乡经济走向衰落,出现自然经济和依附关系,为中古社会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一两周时......
-
〓 “慕课”对高校体制的五大挑战
CFP “慕课”发端于美国,是英文MOOCs的音译,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英文简称。其中,“M”代表 Massive(大规模),指的是课程注册人数多,最多一门人数达16万;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指的是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指的是时间空间灵活,7×......
-
〓 王锺陵:文论史研究如何创新
编者按 文论史,是一门研究在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中发生作用的理论、主张、观念之变迁的学科。它与文学史既相融合,复又有其自身的渊源、沿承、演化及其在思想资料上的独立性。王锺陵教授所著《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是一部篇幅达四百五十万字的世纪性总结的著作。在国外,与此书同类的著作只有二部:一部是丹麦人勃兰兑斯的《十九......
-
〓 荀子性恶论原旨
对人性的探讨历来就是我国传统哲学与伦理思想的重头戏,荀子则是我国人性论史上性恶论者的代表。数千年来,由于荀子被视为儒家的“别宗”,因此受到的关注程度远低于孔子和孟子。而最近几十年里,学术界对于荀子的研究则突然多了起来,关于他的性恶论也有了一些不同角度的阐释,但基本上都没有否认其性恶立场。荀子在《性恶》等篇中说“人之生,......
-
〓 中华智慧的“古为今用”
加彩文官俑 金代秦始皇陵铜车马资料图片 中华民族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将思考结晶运用于实践,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铸就了上下五千年辉煌文明。这种文明饱含着智慧,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展现。 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华民族认识自己、认识自然的能力密切相关,更与中华民族不断提炼的价......
-
〓 研究心得:推动“龙学”薪火相传
一本书的研究成为一门学问,“红学”是最著名的例子;《文心雕龙》研究发展成“龙学”,也是一个不多见的例子。《文心雕龙》问世于公元六世纪初,至今已经1500余年。1500年的《文心雕龙》传播和研究史,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是前“龙学”时期(20世纪以前),二是20世纪以来的“龙学”史。漫长的前“龙学”时期的《文心雕龙》研......
-
〓 杨朝明:今天应当怎样研究“孔子遗说”
吴道子绘孔子像图为记载“孔子遗说”的重要文献之一—《孔子家语》 资料图片 任何学术问题的探讨都应首先解决资料问题,孔子儒学的研究也不例外,资料问题尤为重要。由孔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所决定,对孔子思想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对中国儒学与传统文化的评价与态度。而从根本上说,人们对孔子褒贬不一,是源于对“孔子遗说”的不同认......
-
〓 “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
主持人语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阳明的时代,新旧交替,思想纷争,他本人亦饱受其苦,平生历经“百死千难”。然而,他愈挫愈勇,高扬良知,挺立主体,以期收拾人心,重整道德,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心灵净化运动,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时至今日,他的“知行合一”论和强调人的主体性等思想主张仍不过时,其所昭示......
-
〓 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
2006~2007两年,历史地理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清史地理研究领域的学术进步也令人欣喜。“清史地理”是笔者提出的概念,它是研究有清一代各种地理状况的专门学问,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断代地理研究,指历史地理学研究清代的部分;二是指历史地理研究牵涉到清朝的内容。前者是清史地理的核心内容,后者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
-
〓 去“西方中心论”:美国汉学一大转向
纵观美国汉学的发展历程,在方法论上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心论”取向,它贯穿于整个美国汉学发展历程。我们在研究美国汉学时,通常会将美国学者的研究取向笼统归结为“西方中心论”。但仔细加以考察,其实美国汉学界内部在这一问题上也是不断变化的。当前,我们既要批判其“西方中心论”,也要认识到其去“西方中心论”的转向。在美......
-
〓 记取赤子心曲——纪念鲁迅
在时间上,我们离鲁迅先生远了,但在心灵上,我们或许更加靠近,相比从前能更平静地去体会他作品的好、体会他作品里的真,更深刻地感受一颗赤子心多么可贵 敬佩鲁迅,敬佩的是他的光辉艺术成就和沉默而坚定的校订、译介之功,更该敬佩的是他不保留的赤诚,不犹豫的“剥脱”;重读鲁迅,读的是中国新文艺进程之初的精华,更读的是身在时代进程中......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九):沐并、陈寔、司马徽、曹丕
诫子俭葬书(1)沐并告云、仪等(2):夫礼者,生民之始教,而百世之中庸也(3)。故力行者则为君子,不务者终为小人,(4)然非圣人莫能履其从容也(5)。是以富贵者有骄奢之过,而贫贱者讥於固陋,(6)於是养生送死,苟窃非礼(7)。由斯观之,阳虎玙璠,甚於暴骨(8),桓魋石椁,不如速朽(9)。此言儒学拨乱反正、鸣鼓矫俗之大义......
-
〓 《十三经注疏汇校》第一项成果告成学界名家注目《尚书注疏汇校》
《十三经注疏》是中国经学史上汉唐经学成就的代表,与《二十四史》构成传统典籍的骨干。两年前,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组织人力物力,要对《十三经注疏》唐宋元明清主要版本进行全面系统的校勘,并吸收历代校勘成果,形成完整记载异文材料为主体的《十三经注疏汇校》。这一工作将为深入研究、释读儒家经典提供重要的文字参考,也为进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