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经世致用”知往鉴今——以小说写法为例
●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以清初白话小说为例,它在主题思想、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尤其在主题思想和道德化形象两个方面,对当代小说创作有启示●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对当代文学具有知往鉴今的作用,现实生活是文学的本源,小说需要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传达人民的心声,同......
-
〓 《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为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皆半说
【作者简介】俞志慧,浙江新昌人,1963年生,文学博士,曾于2002—2004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主攻周秦汉文学与文献,着有《君子儒与诗教——先秦儒家文学思想考论》、《〈国语〉韦昭注辨正》、《古语有之——先秦思想的一种背景与资源》等,发表论文八十篇。对《国语·......
-
〓 张洪兴: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浅论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有着丰富的道德思想资源。但我们当下说起古代道德时,多习惯与儒家学说联系在一起,仿佛仁、义、忠、信等儒家观念即是古代道德的全部内容。这其实是对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一种误解——中国古代道德包含着多种道德形态、道德观念。 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团体,与之相应的......
-
〓 晚清史家改造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成就
内容提要:纪事本末体史书,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裁。这种史书体裁因“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利于彰显历史发展的大势,受到史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与编年体、纪传体、典志体相颉颃的四大史书体裁之一。晚清时期,由于西方侵入造成的严峻形势,要求史家因时变革,敢于创新体例,撰写符合时代需要的纪事本末体史书......
-
〓 慈善文化研究:儒家慈善文化的历史建构
编者按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慈善事业之健康发展,需要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建设提供支撑。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悠久而丰富的慈善思想资源,正有待于我们去加以深入发掘、系统研究,并在中西比较的视野里,开展多元对话。从本期开始,本刊选登几篇从不同角度探讨儒家文化慈善思想的源流、特征、价值的文章,以期......
-
〓 史海钩沉:红十字何以在中国落地生根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于1904年3月,是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民间社团之一。红十字会原本导源于西方。1863年2月9日,“红十字运动之父”亨利·杜南促成“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1880年改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在瑞士日内瓦的成立,标志着红十字的诞生。次年在日内瓦召开有12国全权代表参加的外交会议,签署了《1864年8......
-
〓 张海鹏: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历史根据
编者按4月8日,由本报与中国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都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来自相关研究机构的中外90余位学者就“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进行专题研讨。专家们认为:四川蚕桑种植历史悠久,织锦工艺独具特色,有多条商贸通道辐射丝路沿线......
-
〓 孔孟之别
孟子不像孔子的弟子那样是孔子的“具体而微”,像大江的一条分流;孟子“未得为孔子徒”,仅仅“私淑”孔子,他也许没有孔子那么汪洋恣肆,却真正继承了孔子的精髓——社会责任感。 “孔孟之道”,人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称呼,将孟子和孔子并为一谈。总体上,这是不错的。孟子的思想体系中,很多东西来源于孔子并有所发展提高。但如......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六
双调·蟾宫曲卢挚沙三伴歌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一个著名的作家,不但能书写不同的题材,而且能呈现不同的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被定为“沉郁顿挫”,以沉郁之笔书写家国之难和自己思亲念远的忧郁情怀,但也可以写出《闻官军......
-
〓 周桂钿:今天来看董仲舒
我研究中国哲学,主要研究秦汉哲学。重要的又是王充哲学和董仲舒哲学。王充哲学是我研究的起点,董仲舒哲学是我研究的重点。 一 我上大学时读《中国哲学史》,那里面董仲舒几乎是一无是处的哲学家:宇宙观是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的唯心主义,方法论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董仲舒讲大一统,提倡独尊儒术,都是为反动......
-
〓 彭国翔:儒家也有一种“个人主义”
在压抑个性的集体主义和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始终坚持双向批判,而从容中道,我想是儒家的自我观在当代中国最为重要和积极的价值与意义所在既肯定个体与社群的密不可分,同时又凸显独立人格,这就是儒家对自我的理解人民论坛记者:学界似乎历来有一种观点,即认为中国哲学强调群体优先,自我依赖于群体而存在;西方哲学重视自我,......
-
〓 汉代篆书的文化精神
汉郑固碑(碑额)汉印“郑翁孺”汉代鸟虫篆印章汉代鸟虫篆印章汉缪篆“永受嘉福”瓦当 汉代的篆书,多见于碑版、碑额题字,其风格丰富多变,一碑有一碑之面目,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跌宕不拘,烂漫多姿者,如《西狭颂》碑额篆书,方折处挺出而轻灵,圆转处劲健而飘动,结体严谨活泼,呈现出恣肆雄伟的气象。二是优美从容,圆转流丽者,......
-
〓 李汉秋:重振中华人伦文化
融入此岸历史的生命价值观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入世的,重在此岸而不是彼岸,不是把生命的价值寄托在死后进入彼岸的天国或冥府,而是注重在此岸的人间。在周公、孔子的周朝,就改变了商朝重鬼神的传统,转而为“以人为本”。在这方面孔子说得很多、很明确。但这绝不是儒家不重视精神生活、没有精神信仰。融入此岸的历史,就是中华......
-
〓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佛教以悟为修行的根本目的,所谓“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坛经》)[1],充分道出了悟的重要性。悟,指生起真智,扫却迷妄,断除烦恼,证得佛法的真理。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从开悟方面讲,是指能证的智慧,如菩提(bodhi)等;而从证悟方面讲,是指所证的真理,如涅槃(nirvāna)等。通常则是合两者......
-
〓 高陵“一号墓”是卞太后“疑冢”
河南高陵“二号墓”的主人是曹操,经过多年的争论,已成定局。在曹操墓旁边的“一号墓”,人们寄希望于是卞太后的墓葬,卞太后与曹操“同茔异穴”。但发掘结果却是一座“空墓”。 “一号墓”与曹操墓的方向一致,在其旁边,相距30多米。平面形状呈刀形,墓道南半部呈阶梯状,北半部呈斜坡状,陡峭狭窄,墓道两侧分布有对称的长......
-
〓 戏曲原型及其双重品性
内容提要:初始形态的戏曲艺术具有“娱人”和“娱神”的双重功能,这一双重功能取决于形成戏曲的“成人游戏”和“宗教仪礼”两个基本原型。戏曲初始形态“娱神”和“娱人”两条功能线索的发展并非是平行的,而是在发展、演变中不断地交融、会合,共同促进了戏曲的成熟并融进了戏曲的成熟形态,形成了戏曲作为“宗教仪礼”和“成人游戏”的双重品......
-
〓 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既表现出暖湿联姻、干冷相配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暖湿与干冷交替出现的波动式变化过程。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天时地利、冷暖干湿的自然气候因素,已经限定了人类本能和自我创造的先决条件。人类在创造文明, 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正确而充分地认识自己和......
-
〓 张玉华:“崇俭节用”的当代价值
“崇俭节用”消费思想源于先秦,历代思想家都曾提出过相当深刻的见解。薪火相继,代代传承,“崇俭节用”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消费思想的主流观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道德实践。继承和弘扬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培育可持续发展的消费理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将“崇俭节用”作为个人生存乃至国家治理的法......
-
〓 读史札记:《周易》的人生智慧漫谈
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的《周易》“事简而意深”,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智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说:“故《易》之为书,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张居正对《周易》爱不释手,“座中置一帙常玩之”,并宣称“至圣人涉世妙用,全在此书”。《周易》的人生智慧突出地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自强不息”的人生之道 对天地、自然的......
-
〓 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在时空中穿越
编者按【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本版发表这组论文,以表达对汤显祖的敬意和纪念。《在时空中穿越》指出,柳、杜二人梦境的安排,附带着作者对于舞台形象与诗意符号的铺排机心,充分显示了汤显祖在艺术哲理方面的超前意识与不世天才。《还魂故事的创造性转化》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