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尚书》与《书》教传统
编者按本期所发的三篇文章,均与“诗教”或“书教”有关。韩高年先生的文章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梁启超的《诗》学观,其中着重分析了他关于《诗》的表情方式与“诗教”之关系的观点,特别提到他注意到“温柔敦厚”的“诗教说”与情感及人格涵养方面的关系。何海燕先生在探讨清代《诗》学中的情感论时,注意到清儒把“诗教”的“温柔敦厚”与怨刺精神......
-
〓 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
“清谈误国”是自两晋当朝以至20世纪前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史家与学者对魏晋玄学的总体评价。随着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中国学者对西方文化了解的深入,受西方文化学术的影响和启发,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魏晋玄学。由晚清、民国以及建国后数代学人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玄学同周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
-
〓 内圣外王之道
我在《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真善美问题》、《儒学能否现代化》以及几篇讨论中国传统内在超越问题之论文中都谈到应给儒家学说以定位,因为儒家学说不可能解决今日社会的所有问题,可是我们应找到在对它作了现代诠释的条件下,它对今日社会在哪个或哪些方面可以起重要作用。照我看,儒家学说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因此,我并不认为......
-
〓 读史札记: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孔子像 孔子的际遇,颇为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有过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但是,他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却未曾有过犹豫彷徨。即便当时无法兴起礼乐以济世安民,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
-
〓 论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内容提要:笔者在庞朴的“物质-制度-心理”文化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 “物质-制度心理-精神”的文化层次结构,对客家精神进行文化结构层面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精神才是文化的最深层,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超越时空与阶级局限的,精神是永恒不灭的。只有高扬不灭的客家精神,才有助于实现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从而实现客家地区社......
-
〓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传统君子文化是独具中华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其历史价值及当代传承问题,......
-
〓 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五):通俗小说集
1、《新编五代史平话》宋代话本小说,原书题《新编五代史平话》,作者不详。讲说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周兴废战争史的话本。一般认为是宋人作品。现存话本虽然刻印时代较晚,但大致还可以看出宋代所说《五代史》平话的概貌。《平话》在体例上梁、唐、晋、汉、周五代各自独立,每朝分上下两卷。《梁史》、《汉史》都缺下卷。采用编年叙述......
-
〓 在中国文化中找到希望——卫礼贤对中西思想史的影响
一 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年)是德国同善会的传教士。曾被德国伟大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年)称为德国“最开明的、与教会格格不入的基督信奉者”。 1899年,德国同善会开始在德国招收到中国的传教士,卫礼贤报名并被选中。1899年卫礼贤抵达青岛......
-
〓 东亚汉籍与中国史研究
东亚各国部分汉籍 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在复旦大学葛兆光和南京大学张伯伟等先生的倡导下,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热潮,这就是葛先生所倡导的“从周边看中国”与张先生所提倡的“异域之眼”。葛先生重史学,张先生重文学,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研究的视角由西方转向东亚,研究资料则是域外汉籍,研究对象依然还是中国本身。这是新世纪的......
-
〓 深度关度:摆正“教学中心地位”高校必须彻底去行政化
CFP 编者按 教学是高校的正业和本业,这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但它又那么沉重,因为现实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教学压根儿就没在高校占据中心位置,而且越是重点大学,教学就越靠边儿站。本文作者从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创收轻教学、重外延建设轻内涵发展”等问题中抽离出来,从学术与行政的关系这一视角进行考察和探......
-
〓 记取赤子心曲——纪念鲁迅
在时间上,我们离鲁迅先生远了,但在心灵上,我们或许更加靠近,相比从前能更平静地去体会他作品的好、体会他作品里的真,更深刻地感受一颗赤子心多么可贵 敬佩鲁迅,敬佩的是他的光辉艺术成就和沉默而坚定的校订、译介之功,更该敬佩的是他不保留的赤诚,不犹豫的“剥脱”;重读鲁迅,读的是中国新文艺进程之初的精华,更读的是身在时代进程中......
-
〓 国学漫谈:制艺之辨
制艺,即八股文,别称制义、时艺、八比等,简称八股,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专用文体;相对于古文而言,又称“时文”。随着科举制度之废止,传统时代之终结,各界尤其是学术界对其评价贬斥居多,肯定绝少。而当今时过境迁,百年回首,平心静气,公正客观地评估其文化价值,具有一定意义。 考八股之名,正史最早见于《明史·选举制》......
-
〓 作为阐释学的“生活儒学”
“生活”与“儒学”都是两个大概念,各自俱微言大义的深度和纷纭复杂的广泛理解,但这两者是可以相互阐释的:以儒学来阐释生活,生活就是中国文化的现实;以生活阐释来儒学,儒学就得到了现代性。这种阐释也使中国传统的学术方法既能吸收西方学术理论的既有成就,也能发挥中国学术自身的特征。黄玉顺先生的“生活儒学”所做的工作,正是这样一种......
-
〓 徐志摩诗译清照词
徐志摩手迹刚才向花担买得一枝春花,新鲜得很。泪珠般的朝露,还未干呢!恐怕那个人会笑我“没有春花长得好看”。我要戴起来,定要他说出我好看还是花好看。这位女子的心情,真个世代都会有,长久不会变的。真是一首单纯有趣的诗。可我要说,这是一首翻译诗,你一定会觉着翻译得浑成;假若说,原作是一首古代的词作,你或许会感到惊奇。初读到这......
-
〓 《易经》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易经》是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的源头,其中天人合一的自然之美、刚柔并济的和谐之美、隐喻象征的抽象之美等思想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易经》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其后数千年,诸如音乐、舞蹈、诗歌、建筑、绘画等各类艺术形式无不融合着这部典籍的内涵主旨。 作为“群经之首”和“大......
-
〓 林桂榛:“五行”说源于天道历数考
林桂榛,男,2012年6月于武汉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江苏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本文缩改自博士论文《天道天行与人性人情——先秦儒家“性与天道”论考原》博士导师: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郑万耕范文澜说,阴阳五行说是中国天字第一二号学说;齐思和指出:“吾国学术思想,受五行说之支配最......
-
〓 华夏文明资源与甘肃地域文化特征
玉门关遗址 甘肃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巴蜀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中国其他地域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鲜明的地域特征。地域性特征 甘肃在古时为雍、梁二州之地,春秋时属秦和西戎,秦置陇西郡,西部属月氏,汉时为凉州,元属甘肃和陕西行省,取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
-
〓 孔子人道观的价值意蕴探微
内容摘要: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其人道观思想影响中国几千年,成为主流价值观。至今,孔子人道观对社会的发展还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探索和继承发展孔子人道观思想对和谐社会的营造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存在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力图从价值论的角度对孔子的思想进行发掘,运用价值论的原理,采用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对先秦元典文本......
-
〓 学苑论衡:与时代互动是史学发展的动力
史学与时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科学认识两者的关系,对于今天史学的发展、对于应该弘扬什么样的史学传统,无疑有着重大意义。史学与时代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是社会思想与社会存在关系的一种表现,而史学传统正是在这种关系的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对史学、时代、史学传统作整体上的辩证认识,有助于揭示我国史学生成和发......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二十三
北朝乐府·梁鼓角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的前身叫《鼓角横吹曲》,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乐器以鼓和号角为主,所以称为《鼓角横吹曲》。《鼓角横吹曲》流传到南方后,梁武帝萧衍下令整理改造,并被梁朝乐府机构保存下来,所以后来又称为《梁鼓角横吹曲》。宋代郭茂倩收集整理的《乐府诗集》中的北朝乐府以《鼓角横吹曲》为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