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古代诗歌教育简史
导论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古代文学的河流里追本溯源,诗歌恐怕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如果从“杭育杭育”派的原始诗歌开始算起,那么,诗歌的历史也就几乎等同于人类语言的历史。流传至今的《弹歌》也许就是远古时候最美的诗歌了。有了诗歌,也就有了诗歌教育——利用诗歌来传承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运用诗歌来教授自然知识与社会伦理,同时......
-
〓 《尚书》:无尽之藏
《尚书》证伪无论证到什么程度,都无法证伪它的实在影响:作为最早的古籍,它是历代帝王必读必循的政治宝典。近来陆续出土的断简残编已经证明它并非原汁原味的“上古之书”。其实不需要考证,可以想象:用文字记载历史才有多长时间?尧舜大禹等人的传说又是何等久远?无论伪与不伪,《尚书》唯一可信的面貌就是“虞书”等浅显而“周书”......
-
〓 也谈“董永故事”的源流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文献记载中的董永故事和牛郎织女传说,分析董永故事系汉代人编造的神话,此神话为远古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关键词:汉画;董永故事;牛郎织女;源流作者简介:刘辉,1965年生,男,汉族,宿州市萧县人,年生于安徽萧县农村;原为萧县煤球厂临时工,后自谋生计。皖北的萧县汉墓多,汉画像石遗存的数量大,常见散落于山坡,......
-
〓 程乙本《红楼梦》:版本互异各称雄
以胡适藏本为底本的1927年民国亚东版程乙本《红楼梦》启功注释的197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程乙本《红楼梦》1983年台湾桂冠版程乙本《红楼梦》理想国推出的2017年6月版台湾桂冠版经典复刻程乙本《红楼梦》1791年和1792年是中国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代,因为这两年分别诞生了《红楼梦》程甲本和程乙本。从今天《红楼梦》所具......
-
〓 千年科举的世纪反思
CFP 编者按 1905年9月2日,运行了1300多年的选材制度——科举制宣告废止。尽管科举制的列车走到了终点,但科学选材的讨论却并没有停下。110年过去了,我们对于科举制应该有怎样的反思? 2015年9月2日,是中国科举制废止整整110周年,随着科举制渐行渐远,我们比过去对科举制越来越能有一个更客观......
-
〓 成果选粹:敦煌吐蕃期洞窟与唐蕃文化交流
敦煌历史发展到中唐阶段,即吐蕃统治时期的786年—848年,进入了一个较前朝完全不同的环境与时代,吐蕃的进入与统治,在敦煌产生了极大影响,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具体而言,在河西瓜沙等统治区施行了包括易服辫发、黥面文身、清查户口、推行部落制、杀阎朝以儆叛心等一系列高压政策,打破了敦煌几百年来......
-
〓 智海观澜:中秋溯源
中秋节为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旧时与新年(今春节)、端午齐名。长期以来,八月十五中秋节,赏月团圆吃月饼似乎已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不过,从一个日期成为一个节日,需要一定的时间与条件,而在节日背后附加的种种礼俗,更是一种文化形成与演变的范例,那么中秋节到底是如何形成?为何又在此日有赏月之俗?这些就成为值得探讨的话题。 ......
-
〓 制度、角色与文学:“好名”激荡下的文学
宋仁宗朝谏院成为独立机构,谏官由皇帝亲自除授,职能从规谏君主扩大到监督百官。仁宗朝谏官因此成为具有较高地位、广泛参与国事的要职,在士人心中其地位甚至已与宰相相提并论。同时,仁宗朝任谏职成为仕宦捷径,凡是谏官任上有所作为,获得声名的士人,之后多不次之擢,一些知名谏官后来得以出任宰辅,如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
-
〓 面向世界的儒学:“六经”的价值伦理
面向世界的儒学——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前瞻·编者按· 由国家文化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The 7th Session of the World Confucian Conference)将于2015年9月27日至29日,在山东省曲阜举行。届时,在这个国际化的儒学研究与交流的高端平台上,将有......
-
〓 农民须“在场”:近代乡村教育改革的镜鉴
“乡村”是“农村”的代名词。作为一个以农立国的社会,乡村和农民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体,农民子弟自然是乡村教育的主体,这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在近代中国乡村教育改革中,农民却缺席了,而且这种情况延续了很长时间。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
-
〓 老子思想中“无,有,仁,慈,善,圣人,义,礼,法”等字涵意之探讨
在中國歷史上,解老一向困惑甚多,千年來爭議不絕。 窺其緣由,有起於文字解析的不當,而“古書無斷句”這一事實加深了文字解析之困難;另一方面,困擾亦起於義理之誤解或誤判。而斷章取義或以他种學説(如儒家)勉強冠於其上則為二大主因。郭鶴鳴先生在其著作“老子思想發微”一書中(1),曾建議用袁保新先生提出之“合理詮釋”(2)來檢視......
-
〓 谢金良: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中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蕴涵着无数中华贤哲几千年来的辛劳与智慧。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发展和研究的......
-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一)
总 论佛教的寺庙又叫庙、兰若、宝刹,如年代久远又著名又可称为古刹或名刹。它起源于天竺,有“阿兰若”(Aranyaka或Aranya)和“僧伽蓝”(Sangharama)两种类型。“阿兰若”,原指树林、寂静处,即在远郊的空闲处建造的小屋,为僧人清净修道的场所,后泛指佛寺。“僧伽蓝”,是僧众共住的园林,又分为“支提”(Ch......
-
〓 意识哲学,还是身体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的重新认识
【内容摘要】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
-
〓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
历史地理学脱胎于传统的舆地学。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变易,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它的研究成果往往仅被视作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空间舞台而已。随着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传入,逐渐冲破了舆地学的藩篱,学者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来研究历史时期发生的一切地理现象,并探索这......
-
〓 孙琴安:经典与名篇
编者按经典与名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读者一般不会做深入思考,常常会把经典与名篇连用或混用。孙琴安先生的《经典与名篇》一文,围绕“经典”的延伸与发展、经典与名篇的差异、唐宋诗词中为何名篇独多等问题为我们分析了经典与名篇之间的区别。文献与文史研究之间关系密切,这是不容怀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术论文无非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主......
-
〓 绘宗十二忌
一曰布置迫塞凡画山水,必先置绢素于明净之室,伺神闲意定,然后入思。小幅巨轴,随意经营。若障过数幅,壁过十丈,先以竹竿引炭煤朽布,山势高低、树木大小、楼阁人物一一位置得所,则立于数十步之外审而观之。自见其可,却将淡墨笔约具取定之式,谓之小落笔;然后肆意挥洒,无不得宜。此宋元君盘礴睥睨之法,意在笔先之谓。亦须上下空阔,四傍......
-
〓 世俗儒家与精英儒家
“儒家”这个称谓,究竟是指一种学理体系,还是一个文明结构,抑或两者都可以包括,这仍是一个有待认清的问题。在中华文明尚能自成一体的年代,或曰在全球化的冲击到来之前,依据“诸子百家”的内部参照系,“儒家”当然属于学理体系的一种。但是,一旦来到了跨文化的视野中,我们的文明就根据它的价值内核,也被冠上了“儒家”(Confuci......
-
〓 论章学诚在思想史上的地位
摘要 章学诚处于乾嘉时期考证风气盛行、哲理思维相对薄弱的时代,他逆于时趋,以救治学术流弊、推进哲学探索自任。他对《周易》等儒家经典作了具有特识的新阐释,尤其是,他集中于关系到认识社会进程和学术根本宗旨的历史哲学层面,总结出三项重要命题。他自觉发扬思想史上优良学风,倡导摒弃错误学风,其论述成为晚清思想解放的......
-
〓 从先秦儒家思想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内容摘要】在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在今几十年争论颇多,先秦儒家思想展现了中国哲学之精华,也充分证实了中国哲学存在的真实性和确切性。本文主要从哲学的确切定义、先秦儒家思想内容、儒家思想证实中国哲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论证。【关键词】中国哲学;合法性;先秦儒家思想“哲学”一词最早出自于古希腊,其拉丁语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