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文史分野看裴松之《三国志注》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位列古代四大名“注”之首,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裴注产生以来就有学者对之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或阐释,主要涉及裴注的具体史事内容考证,裴注所引史料、体例、种类考辨,注史体例评价,裴松之及其思想综合研究等,可谓硕果累累,但多属于静态性描述或评价。实际上......
-
〓 唐代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管理
■本期主持: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期主题:唐代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主持人语由唐入宋城市社会发生变化是学界的共识,如何定义和诠释则众说纷纭。如何认识这一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始终是唐史乃至宋史研究者关注的论题。唐代商品经济的活跃,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带来人口数量的膨胀和人口结构的变化......
-
〓 学人解读苏轼:名花苦幽独
宋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遭“乌台诗案”,流贬黄州。元丰三年(1080)春,寓居定惠院,作《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等诗数首,其中《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以下简称《寓居定惠院海棠》)一诗颇受文人好评,可谓流寓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诗云: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
-
〓 科举取消的历史——略论元代士人的心态变化与职业取向
关键词:科举;元代;士人;胥吏;地域社会;士大夫政治;唐宋变革论;宋元变革论绪言距离1905年这个科举被彻底废除的年分大约600年前,经历了极盛之后的科举曾被一度取消。说是一度,是因为后来又被恢复。但从取消到恢复,这中间,北方间隔了近80年,南方也间隔了有近40年。几十年的时间,对于节奏变化很快的现代人来说,也许并不算......
-
〓 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回顾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在西方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其历史至今只有一百年。宗教社会学的鼻祖当推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与法国社会学家艾米尔·杜尔凯姆,然而就该学科的思想渊源而言,远则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留下的关于社会、国家等论域的思想遗产,近可联系到社会学创始人孔德的动力与静力社会学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等思想的影响。一百年来......
-
〓 乔永:《辞源》版本考略
以1949年为界,社会上一般把解放前的《辞源》初版、续编和《辞源》正续编合订本等称为老《辞源》,而称1979年至1983年出齐的四卷本《辞源》修订本为新《辞源》。1979年版称之为《辞源》修订本,是以之区别于1964年曾出版过一册的《辞源》修订稿本。 我们如果把辞书修订幅度超过25%作为一个修订版次的标准......
-
〓 古籍数字化工程必须尽快实施国家整体调控
我国的历代典籍整理和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几乎与新中国同步:1958年,即成立由齐燕铭任组长的“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文革后改名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83年教育部成立了以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周林为主任的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中国大陆高校古籍整理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工......
-
〓 张洪兴:中国古代道德生态浅论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尚德治的国家,有着丰富的道德思想资源。但我们当下说起古代道德时,多习惯与儒家学说联系在一起,仿佛仁、义、忠、信等儒家观念即是古代道德的全部内容。这其实是对中国古代道德思想的一种误解——中国古代道德包含着多种道德形态、道德观念。 人类社会存在着不同的族群、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团体,与之相应的......
-
〓 学者论坛:孔子“四教”以成“人”
为人的精神追求确立君子人格的标杆,敦促人将这种超越的精神追求落实于平凡生活,是孔子思想的重要方面。在《论语》中,孔子强调通过不断学习、实践、修养和交往,使人形成与其社会本质相适应的人格素养,进而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述而》篇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更是对这一思想的精炼概括,并突出强调了成“人”的四个基本面向。“......
-
〓 简评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学说
中国古代哲学中,有“人贵于物”的思想。所谓人贵于物,即是说人类有高于一般动物的价值。古代所谓“贵”,即是今天所谓“价值”。肯定人贵于物,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所谓人的价值,含有两层意义:一是指人类的价值,二是指个人价值。这两层意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肯定人类的价值必然也要肯定个人的价值;肯定个人的价值,更必须承认人类作为一......
-
〓 史海钩沉:清代女性结社考论
清代最显著的女性文学创作现象莫过于结社蔚然成风。这些女性诗社多数有自己的名称、诗作主张、日常规范的社事活动;诗社成员在业师或诗社领袖的奖掖支持下进行文学创作,由其评点作品、裁定名次;成员之间亦经常唱和往来,切磋诗艺。通过结社,女性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知名度也随着社事活动得到提高,并且渐次构建了由家庭到社会的交......
-
〓 从民国教材看鲁迅作品经典性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准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
-
〓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摘要: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历来为《三国演义》研究者所重视。本文通过实证性研究,提出三点见解:(一)《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最重要的史料来源;(二)《三国志》并未为《三国演义》提供叙事结构框架,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三)不宜简单地说《三国演义》是“演”《三国志》之“义”。关键......
-
〓 南宋藏书家井度考略
【内容摘要】井度是南宋时期的藏书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就是在其藏书基础上写成的。井度其人已经久不为人所知,本文试结合文献,勾画出他大致的概况。【关 键 词】井度;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者简介】任群,男,1980年生,湖北房县人,2011年于南京师范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陕西咸阳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讲师。晁公武的《郡......
-
〓 儒学中的历史文化优先意识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内容提要:本文分上下篇。上篇讨论儒学在做人问题上的一种原则,就是崇尚历史文化。儒者相信,人生于天地之间,贵于禽兽,他的生活应由高于物质的原则来指引,这种原则就体现在历史积累的文化中。因此文化价值优先于人性的自然属性和快乐欲求,应成为人生的引导价值。下篇讨论“历史文化优先”意识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现代社会的主流道德是从自然......
-
〓 仁义之道——中国传统社会之信仰
近几十年来,中国人的信仰问题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受一些外来学说的影响,有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没有信仰的国度之一,还有人据此对中国的未来作出悲观的判断。揆诸史实,说中国历史上没有西方基督教式的宗教信仰则可,断言中国古代没有自己的信仰则实在令人不敢苟同。除了宗教信仰,还有文化信仰,是对某种文化价值的体认、信奉和遵循......
-
〓 国学如何走向开放与自由
一 我们都知道,孔子曾经向着“德之不修”和“学之不讲”的状况,表达出特别深切的忧虑。而如果再参照他那个年代“礼崩乐坏”的现实,我们就不难由此体会出,对于学术话语的“讲说”或“讲谈”,至少从孔子的角度来看,一旦这样的“讲说”或“讲谈”被冷落了下来,载有文化精义的经典就要被束之高阁了,而文化的内在运脉也便要渐渐式微了......
-
〓 从儒家科技伦理视角看“李约瑟难题”
【内容提要】伦理是儒学文化的最大特征,因此从儒家伦理与科技的互动角度,并与西方科技伦理加以对照这一角度求解“儒学伦理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这一“李约瑟难题”的子课题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关键词】儒家;科技伦理;李约瑟难题【作者简介】重庆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2006级伦理学研究生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中国近代科学为什......
-
〓 儒释交融意蕴深——雍和宫匾额的文化解读
雍和宫“群生仁寿”匾额 北京雍和宫是清代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由理藩院直属的重要皇家寺院,历史上以规模宏大、学经组织完备、驻锡高僧众多并实施“金瓶掣签”制度而闻名。雍和宫原为清雍正皇帝登基前的王府,乾隆皇帝亦出生于此,故有“龙潜福地”之称,乾隆九年(1744年)改为藏传佛教寺院,成为培养蒙古族僧才的摇篮。因......
-
〓 特别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霾”及其发生规律
●中国古代自殷商后期开始就出现过“霾”的现象,并且此后逐步频发。不过,与今天常常提到的“雾霾”不同,古代历史上的“霾”多是降尘。●中国古代“霾”现象的逐步高发与历史人口的规模及分布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社会人口的增多,必然要求更多的土地来生产生活。而为了有效获取土地和资源,不仅使得原来一些可耕可牧的土地或者林地变成了耕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