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王国维对侯外庐的影响
侯外庐(1903—1987),山西平遥人。1924年经同乡朋友高君宇介绍结识李大钊,“从他那里感染到对理论的浓郁兴趣”,“迈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1927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春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附设于法国共产党的“中国语言支部”支部书记,主编《赤光报》。精读马克思《剩余......
-
〓 中国传统道德的传承活力研究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道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承活力是什么?如何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体系,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道德经济,既然市场经济在中华文化环境中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一方面说明中国传统道德和市场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基因兼容性和吸纳力都十分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二者只有在......
-
〓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
文化自信问题,是一个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学术性的问题。不理解它的政治性,就不懂它在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不能从学理上阐明这个问题,就不懂它何以在当代中国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文化自信中的政治性与学术性不能分割。1、文化自信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学术性从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在相关性来说,它是当代中国现实中......
-
〓 宋代易图的流变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笔者十多年的易图学专门研究成果阐述了宋代《河洛》、《先天图》、《太极图》和《卦变图》四大易图的流变情况,解答了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特别指出:为了能准确地阐述宋明理学,就需要汲取宋代易图学的专门研究成果。作者简介:郭彧,原名郭宝彧,男,1941年12月出生。在沈阳读书,做过中学教员、专业地震台技术台长、......
-
〓 中华智慧的“古为今用”
加彩文官俑 金代秦始皇陵铜车马资料图片 中华民族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将思考结晶运用于实践,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铸就了上下五千年辉煌文明。这种文明饱含着智慧,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都有所展现。 文明的产生、发展与中华民族认识自己、认识自然的能力密切相关,更与中华民族不断提炼的价......
-
〓 中国“市辖区”名称存在的问题
内容提要:本专题将我国市辖区名称现存的问题归纳为三类:“市辖区只有通名而无专名”、“市辖区地名特征不明显”、“市辖区重名问题突出”,认为市辖区名称无论通名还是专名均亟待规范,并以上海市为例建议适当时候应予更名。关键词:市辖区;名称;改名中国的“市辖区”概念产生于民国初年,是城市型政区发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市辖区”......
-
〓 文才能“尽”吗
在中国古代,文学天赋的神秘与天才传奇汇聚成文才尊奉的习尚,富有文才者由此被命名为“才子”,而创作力衰退、文思迟钝、佳作难觅者也同样要追根溯源于才,自六朝开始,批评界就将这种创作情势的变化概括为“才尽”,“江郎才尽”便是其时最著名的典故。围绕这个传说,历代引发了江淹之才是否尽,人之才是否能尽,是什么因素影响妨碍了......
-
〓 末田地与付法传承
末田地,又作摩田提,为梵文Madhyantika的音译,他是罽宾佛教的开创者,也是北印度佛教和有部的早期大师,因此在印度佛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许多史料中,他被列为持法者之一,在阿难之后,商那和修之前,但也有些史传把他列为旁传,未计入付法传承之中,然对他的地位和贡献并无异议。在绝大多数史传中,末田地被视为阿难的弟子,......
-
〓 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
编者按 近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阶段性成果——“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研究丛书”隆重推出,把《系年》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系年》是清华简的一部分,是一部完整的、未见记载的先秦史书,无论是从史料学还是史学史上,都是十分重大的发现。作为一部两千多年前的史书,《系年》给我们的新知是大量......
-
〓 口述历史的价值、限度与突破
现代口述史学自上个世纪在美国兴起,发展至今已成为历史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我国大陆学界关注口述史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进入21世纪,口述史特别是口述访谈呈迅猛发展之势。近几年,各类口述访谈层出不穷,由社会各界参与的大型口述项目也相继开展,让口述史不仅再次引发学界热议,而且也被愈来愈多的大众所关注。这场口述史热潮具有这......
-
〓 唐宋宗族文化的缩影——江州义门陈氏
唐宋时期,生活于长江南岸江州地区(今属江西省九江市)的义门陈氏作为聚族而居的家族典型曾声振大江南北。义门陈氏从一个小家庭逐渐繁衍成一个庞大而稳固的大家族,十数代聚居在一起,“室无私财,厨无异爨”,家崇孝悌,门尚敦睦,“义”风之浓超过了同时代的其他家族,受到从地方官员一直到最高统治者的各种旌表褒奖,成为倡导“忠、......
-
〓 美国当代诗坛的中国色调
陶渊明 资料图片罗伯特·勃莱 资料图片编者按本期的三篇文章分别于“古今”和“中外”两个维度,展现“文学遗产”的价值。《美国当代诗坛的中国色调》与《日本学者眼中的屈原及楚辞》两篇文章,表明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对日本和西方亦有强大的魅力,我们大可不必厚“彼”而薄“此”。《现代文学 老庄记忆》则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精神在现代......
-
〓 刘光胜:孔孟之间的学术连接
孔子、孟子是先秦儒学的奠基者,孔孟之道为后世所艳称,但孔孟之间也存在诸多思想差异。孔子单讲仁,孟子仁义礼智并举。在孔子那里,仁与人性未曾连接,而孟子却言性善,以仁规定人性的本质。孔子虽然讲天人合一,人的德性来自天,但天人如何交通的具体理路,孔子并没有明确地阐述。《孟子·尽心上》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
-
〓 穿越“孟母教子”的故事丛林
母亲与哲学看起来毫不相干,但在哲学与政治的比较中,却是另外一番境况:政治是外在的,哲学是内在的;政治是现实的,哲学是想象的;政治是欲望的,哲学是心灵的……更形象地说,政治无异于我们的父亲,哲学无异于我们的母亲。从中国古代学术传统看,政治多为史学素材,史学注重客观;哲学多为经学内容,经学倾向阐释。所以,经学时代,曾国藩提......
-
〓 制度、角色与文学:中唐谏诤与文学
唐代的谏官主要集中在中书和门下两省,是其中具有谏议职能之官员的统称。中书省属下谏官有:右散骑常侍二人,从三品;右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右补阙二人,从七品上;右拾遗二人,从八品上。门下省属下谏官除给事中和起居郎外,与中书省恰好相对:左散骑常侍二人,从三品;左谏议大夫四人,正四品下;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起居郎二人,从六......
-
〓 知天命,立人极——试述孔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由
自由作为人生存的动机或目的,在人们的意识中或隐或显地存在着,驱动或吸引着人类的前进,支撑着人类的文明。自由为何?“自由”的词源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自由”一词实际源自隋文帝的家庭暴力。隋文帝杨坚有个妃子叫独孤伽罗,他是个“妻管严”。一次,杨坚趁着独孤后生病的时候,悄悄和一位叫尉迟贞的美女发生了关系。独孤后得知他偷腥后,一......
-
〓 中国哲学“象之思”的研究及其意义
何丽野在《社会科学》2012年第12期撰文认为,“象”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表现方式,“象之思”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思维方式。“象”不是象征,而是客观存在本身,其具有普遍性或客观性,只是这个客观性、普遍性不是指向某一类事物自身某种不变的性质,而是指向不同事物的联系。“象”实际上表现的是主体、客体和环境三者的关系以及由于这......
-
〓 五十年来的慧能研究——对以大陆学术界为主的考察
对于慧能的研究,有一类常常隐含在对禅宗的研究之中,这一类资料更是难以统计清楚。而在有明显标识的慧能研究作品中,研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具体涉及的细节及不同观点如下:一、《坛经》经典研究1、《坛经》的整理。慧能研究的基本资料是《坛经》。大陆学术界对《坛经》的学术整理,在1962年7月编就,1965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
〓 先秦哲学与人类生存智慧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文明的开拓、创新时期。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特别是儒、道、墨、法、阴阳等学派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主张。这是中国古......
-
〓 从儒家科技伦理视角看“李约瑟难题”
【内容提要】伦理是儒学文化的最大特征,因此从儒家伦理与科技的互动角度,并与西方科技伦理加以对照这一角度求解“儒学伦理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这一“李约瑟难题”的子课题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关键词】儒家;科技伦理;李约瑟难题【作者简介】重庆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2006级伦理学研究生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中国近代科学为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