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文功力在笔端
史学是人文学科中历史最悠久、知识最密集的学科,它涉及人类生存发展的广阔领域,天文地理、文治武功、士农工商、文采风流、生产经济、物性事理、风俗民情、修身节操,无不罗列其间。这样一门丰富多彩的学问,又如何在笔下抒写,让更多读者分享史家的研究成果?这是史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因为丰富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只有诉诸文字或口头表达,才......
-
〓 国学如何走向开放与自由
一 我们都知道,孔子曾经向着“德之不修”和“学之不讲”的状况,表达出特别深切的忧虑。而如果再参照他那个年代“礼崩乐坏”的现实,我们就不难由此体会出,对于学术话语的“讲说”或“讲谈”,至少从孔子的角度来看,一旦这样的“讲说”或“讲谈”被冷落了下来,载有文化精义的经典就要被束之高阁了,而文化的内在运脉也便要渐渐式微了......
-
〓 从儒家科技伦理视角看“李约瑟难题”
【内容提要】伦理是儒学文化的最大特征,因此从儒家伦理与科技的互动角度,并与西方科技伦理加以对照这一角度求解“儒学伦理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这一“李约瑟难题”的子课题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关键词】儒家;科技伦理;李约瑟难题【作者简介】重庆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2006级伦理学研究生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中国近代科学为什......
-
〓 文艺新视界: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
诗歌创作繁荣发展也好,诗歌变成文化领域的装饰品或媒体炒作的焦点也好,都需要我们自觉审视其被大众热潮遮蔽的盲区对当代诗人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来自修辞技艺,而是来自自我突破,来自如何处理现代性、当下时代和个体生命的关系诗歌的活力即一个时代的活力,诗歌的处境彰显人的处境。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激活创作潜力,将为诗歌发展打开深......
-
〓 罗伯聃与他的《华英说部撮要》
研究中国文化的学问,我们称之为“国学”,而外国人在外国研究中国文化则谓之“汉学”。当下已经形成以“国学”为主干,以“汉学”与“国外汉学研究”为枝叶的研究中国文化的格局,枝叶与主干相辅相成。然而不论国学或汉学,无不自弄通汉语始,因此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经验和成果,或可纳入“国学”的视野。外国人的相关成果常结晶为教材,......
-
〓 《资治通鉴》是部怎样的书
商山四皓 一、《通鉴》里为什么没有李白 作为一部篇幅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煌煌巨著,《资治通鉴》对历史的记载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详尽的。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一个例子,《资治通鉴》对前代的历史记载,以叙述唐朝的内容最为丰富。两汉四百余年,《资治通鉴》不过给了六十卷篇幅,唐朝不到三百年,却占据了八十一卷篇幅。但当一位读者......
-
〓 张立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炎火成燎原之势,涓流兆江河之形”,星星之火可成燎原,涓涓细流可成大江。尚和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将汇聚大众的意愿而成和平的潮流,将妙凝百姓的呼声而成合作的春雷。它唤醒了昏昏沉沉的天地万物,也敲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美美与共的钟声。一、人类认识自己的历程人是什么?人自从诞生以来,就没有停止过自我反思,思则得知人与人既具差......
-
〓 读史札记:越王勾践的负面示范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唐代李白《越中览古》) 身为绍兴人,本应该对本乡的前贤多怀尊敬乃至崇拜的感情。然而,对于绍兴历史上的第一号名人——越王勾践,我却怎么也难以萌生敬重仰慕的情愫。的确,他是一位英雄,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在吴越两国的生死较量中笑......
-
〓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书及读本指瑕
【摘要】《唐诗宋词选读》及《〈唐诗宋词选读〉读本》二书是目前江苏省内极具权威性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三度修订,后出转精,但细考其内容编写在字辞、释义、命意、体例和考订五个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瑕疵。现指辨考正,以雕其玉,,以就教于海内方家。【关键词】教材建设中学语文指暇昔魏文帝尝道:“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文教育亦......
-
〓 《周易本义》卷首九图考辨
内容提要:本文对《周易本义》卷首九图加以考证。认为,九图虽非是书所应有,然亦非门人所依附。九图乃《易学启蒙》初版旧图,完全为朱熹编纂无疑。同时又对九图源流进行辩析,一一指出其原委与演变过程。强调了朱熹对邵雍先天之学的推衍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指出,考辨九图具有现代意义。认为区分各是各的先天学,将有益于中国哲学史和宋明理学......
-
〓 国学漫谈:黄帝之道
为认识黄帝的本来面目,必须从“帝”说起。上古的历史多与神话传说夹杂在一起,“帝”之概念对此有所反映。如在甲骨文中,帝指上帝,能主宰风雨灾祥及人间祸福,又用为商王称号,如帝乙、帝辛之类。《礼记·曲礼》谓“措之庙,立之主曰帝”,郑玄解释为“同之天神”,即天子死后入庙立主称为帝,尊之如天神,这就使上古所谓“帝”具有半人半神的......
-
〓 汉学与阐释学——汉学研究及汉学家对自身的研究
有关“理解”,狄尔泰曾有句名言:“理解就是在你中重新发现我。”因此,理解是在他者之中重新发现自我的过程。伽达默尔也将对文本的理解看作是与研究主体对自身存在、自我理解的认识相结合的活动,那么汉学研究的目的也可以看作是研究者对自身的理解。汉学文本尽管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人类与世界的思考结果,但我们必须承认,它们是由人......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二
野步贺铸津头微径望城斜,水落孤邨格嫩沙。黄草庵中疏雨湿,白头翁妪坐看瓜。贺铸(1063——1120),字方回,又名贺三愁,人称贺梅子,自号庆湖遗老。此人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市),生长卫州(今河南汲县)。出身贵族,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
-
〓 宣纸的“前世今生”
1915年,安徽泾县小岭曹恒源桃记牌宣纸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质奖章。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其制作技艺被誉为世界手工造纸技艺的“活化石”。“宣纸制作技艺”于2009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纸虽为世人熟知,但由于对其发展演进及内涵变化并不十分了解,不少人仍将不同历史时期具......
-
〓 治史心语:我国村落文化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我国传统村落的存在形式,自农业文明产生以来就出现了。它是中华民族先民由采集与渔猎的游弋生产生活方式,进化到农耕文明定居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是各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族群聚居模式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社会单元;是中国农村广阔地域上和历史渐变中一种实际存在的、历史最为悠久的时空坐落。对中国传统村落进行研......
-
〓 宝章待访录
汉河间宪王购书必录古简,梁武元、隋唐文帝金题玉躞、锦质绣章、破纸断麻取而华国。天宝以后,或进书得官,亦知上笃好。本朝太宗混一,伪邦国书皆聚。然士民之间尚或藏者,既非宝鉴,皆以世传,闻见浸多,惧久废忘,因作《宝章待访录》,以俟访图书使焉。元祐丙寅八月九日。目睹晋右军王羲之书《雪晴帖》右真迹在承务郎吴郡苏激处,集贤校理舜钦......
-
〓 大家谈:多元文化中的孝
时 间:2013年7月20日下午(“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国际学术会议间隙) 地 点:北京友谊宾馆会议室 访 谈 嘉 宾:南恺时(Keith N.Knapp)美国南卡罗莱纳根据地军事学院教授 崔圣奎 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长、韩国孝学会会长 王蓉蓉 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教......
-
〓 家风家训:轨物范世的生动教材
颜氏家训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家风建设作出重要论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要“挖掘和整理家训、家书文化,用优良的家风家教培育青少年”。回望历史,家风家训既有代代相传的不变基因,又有顺时应势的创新发展,在文化传承、社会建设、国家进步中发挥了......
-
〓 中华传统君子文化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传统君子文化是独具中华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深入研究其历史价值及当代传承问题,......
-
〓 《文心雕龙》与乐府诗学
魏晋以来,乐府诗创作进入有主名时代,人们越来越把乐府诗当作诗之一体进行批评,于是出现了实际意义上的“乐府诗学”。《文心雕龙》专列《乐府》篇,是为“乐府诗学”开山之作(吴相洲《乐府学概论》)。王小盾先生《〈文心雕龙·乐府〉三论》,论述“乐府”三种内涵:一、“声依永,律和声”,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二、是介于诗、赋之间的一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