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九):沐并、陈寔、司马徽、曹丕
诫子俭葬书(1)沐并告云、仪等(2):夫礼者,生民之始教,而百世之中庸也(3)。故力行者则为君子,不务者终为小人,(4)然非圣人莫能履其从容也(5)。是以富贵者有骄奢之过,而贫贱者讥於固陋,(6)於是养生送死,苟窃非礼(7)。由斯观之,阳虎玙璠,甚於暴骨(8),桓魋石椁,不如速朽(9)。此言儒学拨乱反正、鸣鼓矫俗之大义......
-
〓 驳高拱留下“烂摊”说
作者简介:岳天雷,河南工程学院教授近年来,史学界不断掀起明史热潮。在这一热潮中,有学者为了塑造张居正“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极力贬损乃至丑诋、厚诬高拱,并反复强调“高拱留下来的是一个烂摊子”[1](p.141),“张居正接高拱留下来的那可是个烂摊子”[1](p.193),“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1](p.156)这种......
-
〓 禅悟的认识论意义
佛教以悟为修行的根本目的,所谓“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坛经》)[1],充分道出了悟的重要性。悟,指生起真智,扫却迷妄,断除烦恼,证得佛法的真理。其中,包含了两方面的意义,从开悟方面讲,是指能证的智慧,如菩提(bodhi)等;而从证悟方面讲,是指所证的真理,如涅槃(nirvāna)等。通常则是合两者......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三):刘向、郑玄、东方朔
诫子歆书刘向【原文】告歆无忽(1),若未有异德,蒙恩甚厚,将何以报(2)。(已上据《御览》补改。)董生有云:“吊者在门,贺者在闾”(3),言有忧则恐惧敬事,敬事则必有善功而福至也。(4)又曰:“贺者在门,吊者在闾”(5),言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故吊随而来。(6)齐顷公之始,藉霸者之余威,轻侮诸侯,亏跋蹇之容,故被鞍......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九
汉魏乐府·杂曲歌辞所谓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无所归属的一些乐曲歌辞。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把它称作“乐府杂题”,宋郭茂倩把它单独划成一类叫做“杂曲歌辞”。根据郭氏的解释,之所以称为杂曲有两个原因:一是内容庞杂,情思所感、宴游所发、忧愤所兴、别离之怀、征战之苦,兼收并蓄,时间跨度也大。二是形式杂乱,有的有辞无调,有......
-
〓 浅议写意人物画及其笔墨演进
中国写意画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可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独具特色的美术形式。其在表现山水画和花鸟画题材方面尤为技法娴熟、成就卓越。中国写意画特有的对于笔墨的要求,是它有别于世界其它美术形式的重要标志。可以说,优良的传统写意画笔墨的既有程式、既有标准和笔墨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中国山水、花鸟画的昔日辉煌。然而,始终在......
-
〓 语文笔谈:中国古代语言学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宋本《方言》卷首 资料图片顾炎武画像 资料图片在多年教学工作中,我深深感到,中国古代语言学研究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历代有语言学家、语言学专著,我们应该好好学习继承并发扬光大。由于多年来重视不够、学习研究不够、对外评介宣传更不够,过去在西方语言学家的语言学史著作中,很少有中国语言学。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文字障碍,他们对中......
-
〓 试帖诗之得与失
试帖诗是中国科举时代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高宗永隆年间,也叫“赋得体”,以题前常冠以“赋得”二字得名。试帖诗和八股文一样,都是科举时代读书人求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以试帖诗来考核、选拔人才,检验不出人才的真正能力,选拔不出真正经世济民的人才。一从文体上看,试帖诗源于唐代律诗,但唐代选择作诗的题目非常宽泛,对诗的内容也没有过......
-
〓 年俗里藏着考古发现
先民们在刀耕火种时形成的一些习惯,历经千万年的沉淀,逐渐固化而成今天中华民族的习俗。每逢春节,这些习俗总会更为集中地呈现,年复一年延续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浓浓的年味儿已扑面而来,本刊特意挑选几则与春节有关的考古趣闻,请大家共同欣赏。饺子馅里有岁月——猪 猪肉是中国人摄取蛋白质的第一来源,春节时,包饺子也多有以猪肉为馅。......
-
〓 修身之体与身体美学
身体美学在中国的勃兴,是本世纪以来的学术热点之一。但身体问题成为中国美学的核心关切,却有一个延展千年的文化线索。实际上,在古典中国的文化语境里,无论是庄老玄谈,还是儒家体系,身体始终是一个在场的存在。身体是老子一切哲学思考的起点。“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道德经》里的这个判断,显然是将身体当作......
-
〓 吴应箕的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
内容提要:吴应箕的荣辱观在晚明士子中很有代表性。他不仅从国家兴亡的角度强调了士人,特别是士大夫“廉耻”之重要,还从制度层面思考了如何引导士大夫树立有利于统治的荣辱观。那么要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呢?本文从思想基础、评判标准、基本要求和集中表现四个方面论述了吴应箕荣辱观的具体内涵,并结合前述分析了其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关键词:......
-
〓 黄老思潮的基本纲领
黄老思潮大约起源于战国中期。当时北方齐国稷下学宫的影响很大,儒、法、墨、道等各家都在稷下学宫交流思想,因此,黄老或多或少的吸收了儒,法,墨等各家思想。黄老并不是一家之学,讲述黄老思想,可以从“黄”“老”二字分析开来说,以“黄”“老”来命名,一方面高远了来历,一方面深远了旨趣。黄帝是中国上古第一帝,代表着权威,也......
-
〓 国学漫谈:程朱之间
“程朱”并称古已有之,乃从学派或道统角度而言,而“程朱之间”则对应于二程之后,朱子未起之前的学术时期。当前学界大多关注二程、朱子两端,对程朱之间,则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程朱之间道学的核心论域主要集中在心性论上,且基本在程门后学中展开。在二程之后,朱子未起之前这段时期,主要形成以“四大弟子”、道南学派、湖湘学派、......
-
〓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史料拓展
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曾经被陈寅恪先生归于“不古不今之学”。学界对于所谓“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等语意与语境的理解虽见仁见智,但“不古不今”之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魏晋南北朝的史料特点。在20世纪前期的学术环境下,较之文献稀缺、史料难征的先秦两汉和文集众多、档案浩繁的明清时代,中古时期的史料系统完整,数量适中,学者可以凭......
-
〓 末田地与付法传承
末田地,又作摩田提,为梵文Madhyantika的音译,他是罽宾佛教的开创者,也是北印度佛教和有部的早期大师,因此在印度佛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许多史料中,他被列为持法者之一,在阿难之后,商那和修之前,但也有些史传把他列为旁传,未计入付法传承之中,然对他的地位和贡献并无异议。在绝大多数史传中,末田地被视为阿难的弟子,......
-
〓 郑任钊:顾炎武的春秋学
顾炎武自称“五十以后,笃志经史”(《亭林文集·与人书二十五》)。顾炎武五十岁那年,也就是1662年,发生了很多事。南明永历皇帝遇害,郑成功病逝,李定国病逝,鲁王朱以海病逝,明朝复兴几无可望。于是,顾炎武全身心投入到经史研究当中,以求发明大义,明道救世。他一再强调所著《日知录》是为后之兴王所准备的:“若其所欲明学......
-
〓 国魂之学与学科之学——关于我国大学国学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调查人:梁涛(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孙劲松(武汉大学国学院副教授)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是各高校国学院设计教学课程的重点。CFP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教授陈壁生为大学生讲解“《孝经》的政治哲学”。资料照片2014年5月23日,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揭牌成立。资料照片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
-
〓 名师谈艺·饶宗颐:求真求是求正——寄语中华文化之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艺,种也,本意种植;后有“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说,其涵义渐更替为艺术、技艺。“名师谈艺”栏目,邀请国内以及海外致力于中华文化之学与艺术之道的大家名家,萃集所求所行所思,分享治学或从艺之道,以活跃艺术思想,涵养社稷情操,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向新征程。——编 者推广国学,不能偏颇,不......
-
〓 大家手笔:努力掌握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话语权
今年9月3日,我国在天安门广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名义阅兵,在我国还是首次,它大大强化了国人的胜利意识。而在学术研究方面,它也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使我国进一步掌握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话语权。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具有伟大历......
-
〓 “青云”考论
从今天可见的可靠文献记载看,“青云”最早见于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王逸注:“言日神来下,青云为上衣,白霓为下裳也。日出东方,入西方,故用其方色以为饰也。”青是古人所谓五正色(青、赤、黄、白、黑)之一,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理论,东方属木,其色为青,西方属金,其色为白。所以王逸注“青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