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要论: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建筑成就举世瞩目,人民大会堂等北京十大建筑堪称经典之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一批现代建筑充满时代气息、美轮美奂。但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奇葩建筑”,不断冲击社会公众的审美底线,引发人们强烈吐槽。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由来已久......
-
〓 礼统的当代转化
有关儒学之义理启蒙和现代意义的讨论可谓备矣,因应而起的学统追述和读经活动也颇能风靡宇内。然而如何在2500年后重新赓续儒学的大本达道,使之“本立而道生”,从而易俗移风,荫翳当代,似仍有许多学术的解读和体证的功夫要做。此事关系儒家文明(或曰礼乐文明)之传承与弘扬,故有讨论之必要。 孔子云:“吾道一以贯之。”......
-
〓 刘梦溪:孔子为何寄望“狂狷”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人的性向品格的取向方面,主张以中道为期许、以中庸为常行、以中立为强矫、以中行为至道。但他的这一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并不行于时。即如中庸之说,孔子在力倡此说的同时,已经感到了施行的困难。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的《中庸》一书,是专门阐述中庸义理的典要之作。《中庸》频引孔子原话,一则曰:......
-
〓 项目论坛:现代新儒家视野中的船山学研究
王夫之(1619年—1692年),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 王船山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之一。自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以船山生平和思想为研究对象的船山学研究已成为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重要内容。当代中国最主要的学术派别对船山思想都极为关注,并以各自的学术立场为基点,从不......
-
〓 《海经》时代的社会经济考略
我国先秦古籍完整流传到现在的实在不是很多,这其中《山海经》毫无疑问是属于最古老、最奇特的一种,历来使用、研究它的也不乏其人,但是都没有真正触及到它的实质,主要原因是一直没有弄明白三个最主要的问题:1.它的制作时代及作者。2.它记述的地理位置。3.它记述的时代。首先要说明的是,《山海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前面的《山经》......
-
〓 杜诗“画图省识春风面”“省”字新释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天,杜甫滞留于夔州(今重庆奉节),睹夔地江山风物,追思千古流传的历史人物,写下了五首联章体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每首吟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第三首咏王昭君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
-
〓 为什么要开展佛教与科学的对话?
前不久,我在一位朋友的微信上看到这样的一段引文,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她的观点,这就是佛教。”注明引自《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我没来得及去查证这段引文是否真实,但这样的引注方式很不合乎我们现在非常讲究的学术规范,因为它既没有注明这部文集的版本和出版年月、地点......
-
〓 青年探索:如何养成君子人格
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学堂做了一个著名的演讲,题目叫《君子》,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子们养成君子人格。君子人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所提倡的人格境界,为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慕,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的脊梁,挺立着中国人的精气神。君子人格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于今天的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的人格养成仍......
-
〓 国学漫谈:程朱之间
“程朱”并称古已有之,乃从学派或道统角度而言,而“程朱之间”则对应于二程之后,朱子未起之前的学术时期。当前学界大多关注二程、朱子两端,对程朱之间,则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程朱之间道学的核心论域主要集中在心性论上,且基本在程门后学中展开。在二程之后,朱子未起之前这段时期,主要形成以“四大弟子”、道南学派、湖湘学派、......
-
〓 真相难觅:《赵氏孤儿》背后的历史重构
一 曾为中共第二号人物的国家主席刘少奇,在“文革”饱受折磨、命悬一线的生命最后时刻,据说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好在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对他当时的心情和祈愿,我们应该予以同情和理解。 但是,我们同时不得不讲,刘少奇的断言有些一厢情愿了,有点过分乐观了,当有所保留,不必迷信。因为纵览数千年中国历史给我们......
-
〓 国学漫谈:应对邻避主义的中国智慧
邻避主义(nimbyism)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一个显著问题。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必然产生垃圾,但却没有谁愿意让垃圾紧邻自己的住所。垃圾清理企业的本位与责任,也许更聚焦于垃圾如何高效处理的技术问题;垃圾清理企业的选址则成为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是邻避主义使得政府任何的努力都难以让所有人满意。毫无疑问,政府与垃圾清理......
-
〓 沉迹下僚与竞攀高门:唐代中下层官员的生活样态
科举考试自隋朝设立以来,改变了门阀士族把持选官用官的局面。如郑樵《通志·氏族略》所言:“自隋唐而上,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今)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仕宦与婚姻的双重改变影响了唐代的官员群体,尤其是六品以下的中下层官员群体。正史类、文集类等传统文献多是以达官贵人或社会上层为着眼点,过去的研究多......
-
〓 顾农:隋炀帝与《文选》学
隋炀帝是一个大大挨骂的亡国之君,《文选》学是一门千古不衰的显学,两者之间似无关系;而其实不然。 《文选》学实即起步于隋炀帝时代。这里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萧梁皇室中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一支的后裔在隋代颇为活跃。萧统英年早逝后,梁武帝萧衍(464~549)没有立皇太孙为接班人,而是安排萧统的弟弟萧纲(5......
-
〓 观天下如指诸掌——中国方志的历史
民间方志收藏者陈占良收藏的部分方志。资料图片常州方志馆 资料图片古之谷歌地球+百度百科如果我们想了解某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今天的第一选择可能是上网搜索。在没有百度、谷歌的时代,人们有没有什么方法来了解天下四方的概况呢?有,那就是方志。方志就是地方文献的记载,内容兼含地理与历史,形式包括图像和文字。古代的方志全面记载......
-
〓 研究心得:浙东学派研究之“近承”与“远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旨在资助对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起重要作用的课题,着力推出具有原创性或开拓性、体现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代表国家水准的经典之作。如何运用好重大项目这个有效载体和平台,是每一个项目承担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这里我想就开展“浙东学派编年史及相关文献整理与研究”这个项目4年来的一些研究......
-
〓 相马宝金歌
三十二相眼为珍,次观头面要停匀。相马不看三代本,亦似盲人信步行。眼似垂铃紫色浸,睛似撒豆要分明。白缕贯睛行五百,瞳生五采寿多龄。鼻纹有字须长寿,如火如公四十春。寿旋顶门高过眼,鬃毛茸细万丝分。面如剥兔腮无肉,鼻如金盏食槽横。耳如杨叶根一握,项长如凤似鸡鸣。口叉须深牙齿远,舌如垂剑色莲形。口无黑魇须长命,唇似垂箱两合停。......
-
〓 宋至明初的战争与北方人地关系变迁
战争对人类历史的影响是巨大而复杂的,既可以推动科技的进步,也会给农业生产和人地关系发展造成很大冲击。宋至明初这300年间,对于中国淮河以北地区来说,战争的破坏作用格外突出,是导致北方经济发展落后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据《中国军事史》统计,仅1101年到1400年就发生了600多次战争,其中金、元、明改朝换代的大战乱......
-
〓 史林镜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官办社会救助的市场化取向
社会救助具有较鲜明的时代指向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施救理念由传统社会的“重养轻教”向近代社会“教养兼施、工读并重”的转变,北京社会救助实践发生了迥异于传统的变化,确立了“慈善救济之根本解决与谋本市民生之新基础,非以平市工业化不可,而欲达此目标,非以力助推销为奖励不为......
-
〓 孔子的“明德”观
“明德”观念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虞舜时期。《史记·五帝本纪》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史记·五帝本纪》又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记载大禹事迹的遂公盨铭文也载:“民好明德,顾在天下。”“明德”不仅是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更是一种施政理念,它与远古帝王、三代明王和后世明主紧密相连。这是因......
-
〓 诗三百与孔子删诗
“诗三百”和“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诗三百”一般被认为指《诗经》共有约三百篇,这一词语涉及先秦时期的《诗经》名称。“孔子删诗”则为汉代以来《诗经》学史的一个重要公案,涉及孔子与《诗经》文本形成过程的关系。“诗三百”一语,先秦文献习见,孔子多次提及,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