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动境外汉籍再生性回归境外汉籍资源亟待联合开发利用
中国古代汉文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整理、诠释、借鉴中国汉文古籍(国际上通常称作“汉籍”)中的思想成果。由于历史原因,幸存至今的汉籍不仅存藏于中国大陆,还存藏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还有很多汉籍藏于国外,其中日本数量最多、价值最高,韩国、越南、俄罗斯、美国、......
-
〓 朱熹之《中庸》学
【内容摘要】朱熹《中庸》学不仅深入阐述天道、人道,探讨心性、修养,而且提出了不少新观点、新思想,是中国古代《中庸》学的新发展。尤其是,朱熹《中庸》学从人与自然统一的视野强调人与物的共同性,从天道与人道统一的层面强调真诚、真实。朱熹自十五六岁时开始读《中庸》,三十岁左右而有《中庸集说》。三十五岁前后,朱熹对杨时门人张九成......
-
〓 关于制作古籍数据库的几点想法
7月8日下午,我应邀参加了在紫玉饭店举行的“《国学备览》光盘出版发行座谈会”。座谈会由首都师范大学和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主要内容是由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亦即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小林先生演示《国学备览》的功能。尹小林先生的演示极为精彩,充分证明《国学备览》的制作是很成功的。因此,无论对......
-
〓 从先秦儒家思想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内容摘要】在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在今几十年争论颇多,先秦儒家思想展现了中国哲学之精华,也充分证实了中国哲学存在的真实性和确切性。本文主要从哲学的确切定义、先秦儒家思想内容、儒家思想证实中国哲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进行论证。【关键词】中国哲学;合法性;先秦儒家思想“哲学”一词最早出自于古希腊,其拉丁语为......
-
〓 赵敏俐:出土文献与先秦文学研究
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一大批有关先秦两汉的珍贵文献的出土,极大地丰富了先秦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推进了先秦文学研究的发展。 本期所刊出的三篇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评述。陈桐生教授讨论了出土文献对于先秦散文史研究的重大影响。“郭店简”和“上博简”中一批儒家文献基本上属于战国中期以前的著作,时代处于孔孟之间,......
-
〓 《光明日报》推出“回眸特刊”:2012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
编者按 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密切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提出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思想,客观、准确地对该年度的学术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和梳理,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和智力支持,无疑具有重大意义。2012年度中国十......
-
〓 宋人绝句鉴赏之十一
田家二绝句(选一)张耒门外青流系野船,白杨红槿短篱边。旱蝗千里秋田净,野秫萧萧八月天。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因体貌丰肥,人称“肥仙”。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人。祖父任职于福建,父亲中进士后,游宦四方,官至三司检法官。外祖父李宗易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以诗文名世,长于写诗,深受晏殊赏识。......
-
〓 “知行合一”与王阳明的“三不朽”
主持人语王阳明被称为有明一代气节、文章、功业第一人。阳明的时代,新旧交替,思想纷争,他本人亦饱受其苦,平生历经“百死千难”。然而,他愈挫愈勇,高扬良知,挺立主体,以期收拾人心,重整道德,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心灵净化运动,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时至今日,他的“知行合一”论和强调人的主体性等思想主张仍不过时,其所昭示......
-
〓 论古代咏史诗的基本形态
内容提要:咏史诗作为一种诗体,必然有自己的诗体形态。学界对咏史诗形态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而且多从“史”的角度来划分它的形态,不能准确地反映咏史之诗的发展轨迹和它所追求的理想范型,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本文力图从“诗”的角度来将咏史诗划分为写实型、意象型和意境型三种形态,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咏史诗中诗人情志向历史渗透的......
-
〓 大家手笔·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
当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尤其是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颇有启发意义。“成人”教育理念源于孔子。孔子说:“若臧武仲之知, 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 冉求......
-
〓 中国书法简史(六):西汉隶书
第二章汉代书法第二节西汉隶书西汉初期,是隶书的蜕变期。存留作品主要有两类:石刻和简牍帛书。石刻存世有《杨量买山地记》、《五凤二年刻石》、《麃孝禹刻石》等。其结构与简牍相近,已是隶体,但多数笔划无波磔,可能是制作方式造成的,显得很古朴。后来评价,多据此认为它们是“体兼篆隶”。简牍帛书有:湖南长沙马王堆1号墓《遣策》、3号......
-
〓 周积明:晚清西学书目编撰的文化企图
西学进入中国,不是简单的移植,而是要不断应对和解决“怎样传入”“谁来传入”“如何接引”等一系列问题的一个复杂的过程。正是这一系列“理论旅行”的环节,决定了西学在中国传播的面貌。 在晚清接引西学的诸多渠道中,西学书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环节。中国素有目录学之传统,从来之学问家,皆以书目为学问之门径、书海之舟揖。......
-
〓 从《论语》《左传》看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
内容摘要:中国西周以前的文化特点是“重鬼尚巫”,经过西周时期“尊天敬德”的转折,重民思想在春秋时期得以迅速发展和传播,一是对由“近鬼神”到“近人事”的天人关系的认识的变化,二是产生由“德以事神”和“恭行天之罚”到“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春秋时期的重民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
-
〓 《永乐大典》引《国语》斠正(上)
【内容摘要】今存輯本《永樂大典》直接或間接引《國語》23條,這些條目有的轉引自前代類書,有的爲《永樂大典》引自《國語》傳世本。這些引例和今傳《國語》有些異同,今以存世《國語》之宋刻宋元遞修本、金李本、張一鯤本、穆文熙《國語評苑》、閔齊伋《國語裁注》、秦鼎《國語定本》等公序本各本以及黃刊明道本等明道本各本與《永樂大典》引......
-
〓 宗教学理论研究之我见
所谓宗教学理论研究,是指以理性的、客观的方法对宗教进行的学术研究。它不同于站在某一宗教立场上的以信仰的、传教的态度对该教的教义或内容所作的阐述和传扬,也不同于站在反对某一或所有宗教的立场上,以自己意识形态的先入的反教态度对宗教进行的抨击和压制。从这个意义来看中国的宗教学理论研究,它的产生正好是在20世纪开始之后。在20......
-
〓 守正出新及其他——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与教学
1995年暑假我接受了国家教委的一个任务:新编一部中国文学史。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从我的身边请几位比较年轻的老师做助手,由我一个人撰写,这样可以写出个人的特色。另一种选择是请多位学者与我合作,集体编写,这样可以集思广益。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采取后一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教材应当建立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上,博采众家之长,......
-
〓 学术出版的问题与机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代表着亚洲最高的学术出版水平。图为商务印书馆旧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代表着亚洲最高的学术出版水平。图为中华书局。 “在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出版领域,能够实行专业编辑制度的为数甚少,而能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的更是凤毛麟角。我现在知道的就是三联的那套‘哈佛燕......
-
〓 《史记》的出版与传播
司马迁的《史记》草创定稿后即誊写清抄出两部,一部上献朝廷,一部存放家中。《汉书·司马迁传》说:“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不过,流传的范围并不广泛,东汉初年,已有散佚残缺现象。班固《汉书·艺文志》:“《太史公》百三十篇。十篇有录无书。”为什么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有如此严重的残缺?......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六十三)
2016·4——2016·71、互动与新局:三十年来两岸近代史学交流的回顾与展望讨论会时间:2016年4月14至15日(周四至周五)地点:国史馆台北办公室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主办单位:国史馆、中国近代史学会、中正文教基金会连结网址:http://www.drnh.gov.tw/Default_Chi......
-
〓 敦煌文化遗产:盛世风采肇复兴
主持人语■本期主持: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本期主题:敦煌古代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敦煌古代文化遗产,主要指敦煌石窟、敦煌遗书以及敦煌地区的古代遗迹和文物。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这批文化遗产也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宝藏。敦煌石窟中保存的精美雕塑和绘画,是研究中国古代美术史、美学史和生产、生活诸多方面的重要图像资料。190......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