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书法简史(四):秦代书法
第一章 先秦和秦代书法第二节秦代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嬴政自号“始皇帝”,国祚虽短,却有深远的历史影响。秦推广小篆,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文字的分化。秦同时还推行了隶书,使之逐步成熟。1、小篆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秦小篆是战国秦文字的进一步整理、推行。它主要用于官方文......
-
〓 国学漫谈:说“同”
文化的继承,凸显的是文化的连续性,而文化的连续性建基于古今文化之“同”。对古今文化之“同”的理解不同,文化继承的路径也就有所不同。今人对“同”这一概念的理解,常常借助于“和”与“同”的对比实现。这种对比倾向于将“同”视为不包含差异性的“抽象的同一”。应该说,这多少忽视了后期墨家的贡献。从概念发展史来看,“和”“同”问题......
-
〓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传统孝道以养老敬老为基本要求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
-
〓 鬼狐之下藏真态云鬟雾鬓入梦来
——《聊斋志异》民俗描写中的女性发式文化
摘要:在《聊斋志异》有关民俗的诸多描写中,对女性发式的描写值得注意。结合中国历史悠久的发式文化,可以窥视《聊斋志异》中体现出的女性发式文化的四大作用:女性审美的显示、社会地位的区别、人物年龄的象征和婚恋状况的反映。《聊斋志异》如同一座民俗蕴藏丰富的宝藏,女性发式文化是其中美妙又别开生面的一项,其中的民俗研究还有诸多可拓......
-
〓 近三十年来古籍辨伪研究工作的新进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对过去疑古思潮盛行时期“伪书”大量充斥的现象自然会有所反思。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地下文献不断出土,人们发现,曾经被判为“伪书”的不少古籍,原来很早在地下的竹简、帛书中就已经出现,于是所谓该部古籍为“伪书”的说法便不攻自破、无法立足了。文章从考古发现、反思考查、辨证著作等三方面对古籍......
-
〓 《新唐书》中的服饰史料
《新唐书》为北宋欧阳修、宋祁等奉敕修撰,是关于唐代的纪传体史书,二百二十五卷 ,帝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新书诸志大多比旧志详细。《新唐书》增写《兵志》、《选举志》和《仪卫志》,在正史中是第一次,为《宋史》以后诸史所......
-
〓 盛宣怀与钓鱼屿——甲午战前钓鱼列屿之属中国领土的一个旁证
本节所述,是有关一条流传甚广而又众说纷纭的史料,这便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所谓慈禧太后将钓鱼列屿“赏给盛宣怀为产业”的诏谕(见图)。 这件诏书始见于1972年出版的台湾《中外杂志》第十一卷第一期。笔者是从当年2月15日出版的《学粹杂志》第十四卷第二期上,读到沙见林氏所撰《慈禧太后诏谕与钓鱼岛主权》一文......
-
〓 也谈“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三千年前———准确地说,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黎明时,在镐京郊外的牧野,周武王姬发面对着他统领的多民族统一战线联军,向他们发布与商纣王作最后决战的动员令。他劈头就说:“牝鸡无晨。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是指纣王宠信妲己,朝政落于妲己之手,所以必须打倒。在这个极具宣传煽动作用的政治动员中,不知姬发何以会把“女人干......
-
〓 徐上瀛《溪山琴况》
徐上瀛,号石帆,别号为青山,娄县东仓人,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徵交往,后发展虞山派“清、微、淡“。徐上瀛,号石帆,别号为青山,娄县东仓人,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
-
〓 逍遥游乎人生路——《逍遥游》中庄子的成才观
内容摘要:庄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对于中国的社会思想和人生态度无论是积极或是消极方面,其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庄子思想的关注焦点大都集中在消极避世、致虚守静等消极方面。但就当时社会而言,庄子的思想当中也不乏在社会中体现个人价值的积极因素。本文将从《庄子》开篇《逍遥游》入手,从成才观的角度阐述庄子......
-
〓 日本近百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历程及相关特征
据日本的《古事记》和《日本书记》记载,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儒家典籍即由百济传到日本,那时日本还没有本国文字,因此中国文学就成了唯一的书面文学。日本的知识界也认为“用这一帝国的共通语——汉语,来表现人类世界所共通的思想感情,是日本知识阶层理所当然的使命”。[1]但作为现代意义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以及日本的民族文化本位意识确立......
-
〓 论“米点山水”对后世文人画的影响
摘要: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绘画的面貌是平淡天真,不装巧趣,这与庄子的精神不期然而然相契合。和这相匹配的是他“寄兴游心”和“墨戏”的绘画美学思想,它奠定了“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是后世文人画的源头。关键词:“米点山水”;文人画;影响;图式;美学价值米芾(1051-1107)北宋,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
-
〓 中国大陆禅宗研究十五年(1949—1964)
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大地产生的一个最富有特色的民族化佛教宗派之一。在1000多年历史的长河中,禅宗以它独特的面貌,简捷的教义,即心即佛,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主张,获得了广大佛教徒的偏爱,出现了多个宗门,乃至成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发展主流,并流布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近代又远播欧美,已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
〓 石峁古城是黄帝部族居邑
图为石峁古城遗址 201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文博考古部门对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髙家堡镇洞川沟附近的石峁遗址进行区域性系统考古调查,在这里发现了一处规模巨大的石砌古城。最近,通过对该城址的进一步调查及重点发掘,确认这座古城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城的总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年......
-
〓 中国出版社名录
ISBN代码名称地址省市80030宝文堂书店北京市东四八条52号北京200北京出版社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北京301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内北京5639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北京东效北京工业大学北京5300北京古籍出版社北京市东兴隆街51号北京81004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北京市北京广播学院内北京81012北京航空......
-
〓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对历史的八点启示
李伯谦一贯认为,考古学不是坐而论道,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通过研究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他总结了为当下和未来服务的八点启示:1.文明模式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的发展结果。在距今6000年至4300年这一时段,中华大地许多地方都开始了由基本平等的氏族部落社会向不平等的国家社会的过渡。由于不同地区文化传统的不同,在向文明......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十四
【仙吕•后庭花】“采菱女” 赵孟頫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水晶宫道人,元代书画家、文学家。湖州(今属浙江)人,宋宗室。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四世祖崇宪靖王赵伯圭为南宋孝宗之兄,孝宗即位后赐第于......
-
〓 《三礼图》鸡彝图像考辩
一鸡彝作为一种古代祭祀用的祭器。最早对于它的文献记载,见于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司彝尊》,曰:“司尊彝举六彝:鸡彝、鸟彝、斝彝、黄彝、虎彝、蜼彝。鸡彝、鸟彝谓刻而画之为鸡、凤凰之形。”又因《礼记•明堂位》“: 灌尊,夏后氏以鸡彝,殷以斝,周以黄目”。引起了部分学者訾议,认为新出土文物可以佐证鸡彝器型本身就是鸡的造型,......
-
〓 武丁太子孝己相关问题辨析
目前学界及网上流传着一些说法,如“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位正妻”、“武丁太子孝己是妇好之子”、“妇好早死导致孝己被放逐而死”等等,流传甚广,影响也很大。但是这些说法多与殷墟卜辞的记载不合,颇多以讹传讹甚至臆测演绎的成分,故这里就这些问题略作辨析。一、祖己、孝己的问题祖己之名在传世典籍中见于《尚书·高宗肜日》,言高宗武丁以肜日......
-
〓 初唐阎罗图像及刻经——以《齐士员献陵造像碑》拓本为中心
叶昌炽《语石》卷五曾论及一条珍贵的造像铭,即唐贞观十三年(639)齐士员献陵造像。此铭特别处是有四条“冥律”。叶氏录其条文并评说,认为此刻有不类宗教造像而近於汉代美术传统处。其文为1:以我法喻之,释迦弥勒之类,圣贤象也,此则如杏坛阙里诸图及与武梁石室画周秦故事正同。叶氏的评说精深地注意到佛教美术对更传统美术形态的汲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