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
图一:《山海经》中的轩辕图像图二:马家窑图像图三:庙底沟所出壁虎图像图四:洪山庙陶缸壁虎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个时间节点是从轩辕黄帝经过“涿鹿之战”后开始的。“黄帝”乃部落之名,“轩辕”乃氏族之名。在此之前,黄帝部落同炎帝部落一样,都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这段路就是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可能长达三千余年。自此......
-
〓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逍遥游》注释补正
【内容摘要】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1999年第三版校订重排本)内容丰富、体例完备、水平较高、影响很大。但《逍遥遊(节选)》注释有几处不当,值得商榷。尤其是“培风”一词向来难解。文章综合运用文字、音韵、训诂与古文献资料,比较互证,考释了“培风”一词的含义,对清代训诂名家王念孙的训诂成说提出了质疑,并且补充修正了近人......
-
〓 师子比丘与后四祖
师子比丘是禅宗西土传承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不弄清这一环节,也就难以说明二十八祖说成立的历史依据,无从揭示中国禅宗的印度渊源。然而由于资料匮乏,传闻冥迷,欲求其实,实是大难,但遍计诸说,略述其迹而已。据现有材料,最早提到师子比丘的应是由智严带来梵本、宝云翻译的《付法藏经》六卷,译于元嘉末年(宝云于元嘉二十六年即公元4......
-
〓 宋人绝句清赏之十七
题八咏楼 李清照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鲁迅在谈论陶渊明说的诗歌风格时曾说:陶渊明的诗歌不仅有《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类平和萧散之作,也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饮酒》)之类“金刚怒目”之作。如果从此来形容李清照的诗词风格,也是再恰当不过。李清照的......
-
〓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泉州成为“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历史原因
泉州开元寺婆罗门柱石刻 宋元时期,泉州刺桐港曾与亚历山大港齐名,是世界五大通商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兴盛,号称“市井十洲人”。各种宗教文化随着世界各地商人进入泉州,道教、佛教、景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都在这里落户并和平相处,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曾将泉州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对于其成因,如果从深层......
-
〓 敦煌本《坛经》、《曹溪大师传》以及初期禅宗思想
一目前传存于世的《坛经》异本甚多,日本石井修道的“六祖坛经异本系统图”[1]共列出异本十四种。又,日本柳田圣山编“禅学丛书”之一的《六祖坛经诸本集成》中,也收入了十一本之多。然而根据目前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从《坛经》内容的演变历史来考察,真正具有异本意义的只有四种,即:唐敦煌本、晚唐惠昕本、北宋契嵩本以及元宗宝本。《坛经......
-
〓 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的研究方法论
【提要】《尚书》这一部我国早期的经典,在秦火之後,靠著伏生的口传而保留下来,而伏生的今文尚书在晋朝时也遭亡佚了,流传下来的是东晋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这本古文尚书在清代之前一直被认为是先秦时的原本,虽也有学者曾经怀疑过,但并无真正的去辩驳该书的真伪,一直要到阎若璩提出了一百廿八条的反证後,才使梅赜献假古文尚书这一事情被揭......
-
〓 《黄帝四经》之“道治”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虽然好恶殊方,各引一端,但其本质都是社会治理学说,目的都是为执政者提供治国救世之良方。在诸子林立的各种学说中,老庄之“无为而治”,儒家之“德治”“礼治”抑或“礼法之治”,法家之“法治”,学术界都有大量的阐发和论述。然而,对于《黄帝四经》的“道治”学说,人们则很少论及。事实上,这一学说具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
-
〓 武丁太子孝己相关问题辨析
目前学界及网上流传着一些说法,如“妇好是武丁的第一位正妻”、“武丁太子孝己是妇好之子”、“妇好早死导致孝己被放逐而死”等等,流传甚广,影响也很大。但是这些说法多与殷墟卜辞的记载不合,颇多以讹传讹甚至臆测演绎的成分,故这里就这些问题略作辨析。一、祖己、孝己的问题祖己之名在传世典籍中见于《尚书·高宗肜日》,言高宗武丁以肜日......
-
〓 论清代“扬州二马”的刻书理念
摘要:“扬州二马”集收藏、校勘、刻印于一身,一生中收藏刻印了大量的图书。其刻书理念主要体现在:追求功德美名的刻书目的观、服务学术的文化价值观、收藏、刊刻、鉴赏三位一体的刻书资源观、奉儒术为正统的刻书选题观、追求精品的刻书质量观。关键词:清代;扬州二马;刻书理念清代图书出版的历史形态主要是指刻书。清代刻书有官刻、坊刻和私......
-
〓 嘉靖铸钱述略
嘉靖六年(1527),明世宗和大臣们关于他亲生父母名分的争执基本平息,这个被称为“大礼议”的事件最终以皇帝的胜利而告终,世宗借此树立起他在朝廷上的威信,完成了从一个入继藩王到九五之尊的蜕变,这一年他正好二十岁。嘉靖朝初期,世宗任命了以张璁、桂萼为首的一批“大礼新贵”,大力革除前朝的旧臣势力与弊政,积极推行政治变革,内容......
-
〓 日、韩、新、马近期汉学会议、讲座(二十六)
2017•4——2017•81、【演讲】小岛丽逸:中国の都市と农村の土地市场统一の动き时间:2017年7月28日(周五)14:30-16:30主 讲 人:小岛丽逸(大东文化大学名誉教授)地点:中国研究所会议室(东京都文京区大冢6-22-18)主办单位:一般社団法人中国研究所联 络 人:日中経済交流史研究会,E-mail......
-
〓 “建安风骨”之流变
编者按“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社会发展、时局变迁对文学理论、审美风尚、文学题材与内容、体裁、形式乃至文人心态、文坛现象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所谓“风动于上,波震于下”者也。本期围绕这一中心编发了3篇论文。“建安风骨”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自其产生以来,受到历代诗人和理论家的重视,而其内涵则随着时局的变迁不断......
-
〓 老子其姓其名其人推测
关于老子,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给出了三个说法:(1)“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
-
〓 《五藏山经》记述的地域及作者新探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山经》)是战国时代齐国的夏朝裔民东夷族的作品,它本是东夷族的巫史为祷祝山河所作的《山川之图》的一种,它记述的是夏王朝故国的山川风貌,其范围大体是以今山东省为中心,渐及于冀南、豫东和苏皖北部的地区其中所记的山川名称,皆是川夏代流传下来的旧名,与时传的名称小同,因此对《山经》......
-
〓 徐上瀛《溪山琴况》
徐上瀛,号石帆,别号为青山,娄县东仓人,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万历年间曾从陈星源、张渭川学琴,并与严徵交往,后发展虞山派“清、微、淡“。徐上瀛,号石帆,别号为青山,娄县东仓人,明末清初琴家。约生于明万历十年(公元一五八二年),卒于清康熙元年(公元一六六二年)......
-
〓 论廖燕《金圣叹先生传》的“寓意”特征
【内容摘要】廖燕《金圣叹先生传》对于金圣叹生平性格的刻画,具有“传”体文共有的“寓意”特征。其中所述金圣叹行事性格,多处隐现出廖燕的影子。虽然具有“寓意”特征,但由于两人共有的“晚明”精神气质,以及廖燕对评点之学的深刻理解,这篇传记并没有偏离真实性,反而恰切地展示了作为晚明小说评点家的金圣叹的人格与历史价值。【关 键 ......
-
〓 “鸡黍之交”源流考辨及思想艺术变迁
“鸡黍之交”一词多用以形容朋友之间超越生死的极致感情。一般认为此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所编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卷十六的“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一文。《喻世明言》现存最早的版本题为《全像古今小说》,是经由冯梦龙编修的宋元明三代话本与拟话本作品集。正是因为如此,“范巨卿鸡黍死生交”的成文年代一直存在争议。同时,若细究“鸡黍之......
-
〓 浅议六朝青瓷鸡首壶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成熟的瓷器自东汉中晚期烧成后,到六朝时期迎来了第一个高潮,特别是三国、西晋时期,南方地区生产的青瓷器形制多样,除了大量的碗、碟、罐、壶、洗、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盆等日用器具外,还有鬼灶、鸡笼、猪栏、羊圈、狗圈、谷仓、碓、砻、磨、臼、杵、米筛等模型明器;而且在器物表面普遍采用模印、刻划、堆贴,甚至釉下褐彩......
-
〓 论庄子“苦生乐死”生死观的现实原因
内容摘要:先秦诸子所处的时代,交替着社会大变动,诸侯割据混战引发了政治秩序的重建,生死问题,激起了活跃在“百家争鸣”思想氛围下的先哲们莫大的关注与思考,即使精神逍遥如庄子也无法回避对生死的认知。庄子对死生问题关注最多,思考最深,成果也最为丰富。本文将通过深入探讨庄子所处的历史时代,以求更为切近地把握其生死观的内涵与精髓......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