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勇强:白话小说在明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编者按本期发表的三篇文章,都与学术史相关。1928年胡适《白话文学史》的出版,确立了以白话小说为明代文学主导文体的叙述格局,近年来,随着明代诗文研究的兴盛和《剑桥中国文学史》等著作的出版,白话文学的主导地位有所动摇。刘勇强教授针对这一新的学术生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殷光熹教授笔下的刘文典,曾师从刘师培、章太炎等,刘为民......
-
〓 中国大陆禅宗研究十五年(1949—1964)
禅宗是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大地产生的一个最富有特色的民族化佛教宗派之一。在1000多年历史的长河中,禅宗以它独特的面貌,简捷的教义,即心即佛,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主张,获得了广大佛教徒的偏爱,出现了多个宗门,乃至成为中国大乘佛教的发展主流,并流布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近代又远播欧美,已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
〓 李巍涛:秦汉吏治文化探微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左传·桓公二年》),由于吏治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吏治的清明维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以法治吏、以吏治世、宽猛相济成为我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鲜明特征。早在秦汉之际,我国就已经形成职业文官阶层,并在法家“明主治吏不治民”观念的影响下创设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孕育出成熟而别具......
-
〓 在历史的“水”中感悟北调的“南水”
丹江口大坝 刘铁军摄沙河渡槽 南宣摄众所周知,中国最早国家的产生,与治水相关,而水与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水与中国历史各朝代的命运紧紧相连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印迹充斥了与水博弈的历程,从远古大禹亲自率领治水大军,三过家门而不入,“辟九岳,掘九泽、通九江、定九州”,并且直接促成了中国第一个国家机器的诞生,使中国成为一个名副......
-
〓 从“娇痴不怕人猜”到“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提要:朱淑真是宋代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人称“赵宋词女,李朱名家”,著有《断肠集》诗词200余首,词格清空婉约,诗词多忧愁幽怨之语。朱淑真纯女性的书写,以女性独特视角观察体验人生,写出篇篇打动人心的血泪诗篇。其中塑造了丰满立体有层次感的众多动人女性形象,可以看做词人自己真实的一生写照:美丽纯真的少女,甜蜜幸福的新婚......
-
〓 郭继民:“道心”、“人心”漫谈
突然想到一则禅话:一禅师问如何除去地里的草,弟子给出各种答案,有主张火烧的,有主张锄头除的……等等,不一而足,禅师笑而不答。来年,弟子来到禅师的地头,看着茂盛的庄稼,幡然醒悟,原来地里种上庄稼,草就不长了。 同样,心里种上了“正义”(道心),“邪恶”(人心)也就式微了。 “道心”与“人心”这一对哲学......
-
〓 民国时期公共卫生建设中的社团与国家
公共卫生涉及环境卫生、卫生教育、卫生组织、传染病防治等方面。近代以来在公共卫生建设方面,西方国家走在了前面,相对而言,中国的公共卫生建设到20世纪初才步入正轨。1905年,清政府于巡警部警保司内设卫生科,“掌考核医学堂之设置,卫生之考验、给凭,并洁道、检疫,计划及审定一切卫生保健章程”,成为第一个专管公共卫生的......
-
〓 “寄死窑”的文化谜团:弃老习俗与传说
作者简介:刘守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现正从事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比较工作。对民间传说的进一步发掘与保护,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弃老传说已成为形态鲜活、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的中国民间口头文学经典之一......
-
〓 《三礼图》鸡彝图像考辩
一鸡彝作为一种古代祭祀用的祭器。最早对于它的文献记载,见于东汉郑玄注《周礼•春官•司彝尊》,曰:“司尊彝举六彝:鸡彝、鸟彝、斝彝、黄彝、虎彝、蜼彝。鸡彝、鸟彝谓刻而画之为鸡、凤凰之形。”又因《礼记•明堂位》“: 灌尊,夏后氏以鸡彝,殷以斝,周以黄目”。引起了部分学者訾议,认为新出土文物可以佐证鸡彝器型本身就是鸡的造型,......
-
〓 中国思想如何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
当李泽厚说“该中国哲学登场了”的时候,其实大家心里是有两种期待的,一是传统的中国思想以何种“哲学”式的形态有效回应时代问题,二是,中国哲学在经历了百年的学科创制之后,是否具备了“哲学”的形态,而不再仅仅被视为是一种道德教条。然后当李泽厚开始回答“中国该如何登场”的时候,我们发现,他主要关心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一个......
-
〓 《水浒传》的“社会风俗史”意义及其“精神意象”
内容提要:《水浒传》特殊的“集体累积”成书过程,决定了它是“历史成份”极其稀薄的“英雄传奇”小说,其绾结短篇的特点,使众多“英雄好汉”的出身经历和聚义故事成为这一鸿篇巨制的主体内容。这些主要源于宋元民间“说话”的故事,保留了大量社会生活“原生态”的描写,使《水浒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社会风俗史”的意义。在漫长的成书过......
-
〓 高拱缺失相材吗?——与赵毅教授商榷之二
【内容摘要】赵毅教授提出的高拱“相材缺失论”,不符合史实。高拱于嘉靖末年入阁,由于与首辅徐阶政见政纲之分歧,而被徐阶逐出内阁,决非所谓“以群辅搏首辅,有违做官之道,大失人望”所致。隆庆三年末,高拱复政后,内阁诸臣之去,也是由于政见政纲之不同,决不能归因于高拱一人,这实际上均是权欲极强的张居正一人所为。高拱为相为人“公正......
-
〓 古文《尚书》非“伪作”
——清华简《金滕》、《傅说之命》、《尹诰》破解“古文《尚书》疑案”
【内容提要】作者通过对比分析清华简《金滕》、《傅说之命》、《尹诰》与传世文献的相关内容,得出结论:孔安国《尚书序》所言完全可信,东晋梅赜所献并流传至今的古文《尚书》确实为孔子所整理的上古文献,非后人伪造。【关键词】清华简;金滕;尹诰;傅说之命;孔子;古文《尚书》清华大学所藏的“清华简”中《傅说之命》三篇。清华简整理者说......
-
〓 论传统文化
纪念五四运动,理应以探讨新文化建设作为主题,然而我为什么却要做一篇“论传统文化”的文章呢?因为我认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迄今七十年来,在文化问题上,从理论到实践,传统文化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头脑。无论是持否定意见者还是持肯定意见者,无不在传统文化问题上大做文章,以论证其否定或肯定的理由。同时,“五四”以后尽管对吸收西......
-
〓 端午节始源新解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也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也称端阳节、重五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称谓众多,本身就表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神秘莫测,流变的多元走向。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从古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有影响的有龙节说、夏至说、驱邪祛病说、浴兰节说、恶月恶日说、历史人物说等。在历史......
-
〓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道家文化形象
【摘要】陈芸是清人沈复自转体小说《浮生六记》中的女主人公,真、善、美与聪慧贯穿了她的一生。她倜傥不羁、任情率真,行为总是越礼教而为,具有道家所推崇的人格自由的个性,她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家思想是非常浓厚的。陈芸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道家文化内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挖掘,再现陈芸多角度、鲜活而丰盈的形象。【关键字】浮生六记;陈芸形......
-
〓 台湾高校国学类博士论文索引(1991—2000年)
1991年论文题目作者单位指导教师隋唐西域乐部与乐律之研究沈冬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曾永义教授从理本论到气本论:明清理学理气观念之转变胡森永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张亨教授二程诗书义理求蒋秋华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程元敏教授韩欧古文比较研究王基伦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罗联添教授郭沫若之金石文字学研究江淑惠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龙宇纯教授闽南......
-
〓 天台宗玉泉一派的传承
内容提要:本文纠正了《宋高僧传》及《佛祖统纪》的错误,论述了天台宗玉泉一派的传承及其影响,指出玉泉派在唐代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并且为维护天台宗的的生存及向海外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天台宗是最初的中国佛教宗派,由于其形成的中心在浙江天台山,它的实际创宗者智 (538-597)也长期住锡此山,故号为台宗。但是作为一个历史......
-
〓 中国山区开发的历史进程、特点及其意义
《农政全书》关于梯田的记载 摘要 中国历史上山区的经济开发与社会、文化发展,是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山区地理面貌、资源构成与开发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其经济开发进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人口来源与构成、政治与社会控制体系以及文化形态,与平原地区相比,都具有鲜明的特色。 ......
-
〓 两汉官俸简表
朝代品秩实俸附注印绶西汉万石每月350斛谷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号“万石”。金紫印绶中二千石每月180斛谷“中”即“满”。银印青绶二千石每月120斛谷 银印青绶比二千石每月100斛谷 银印青绶千石每月90斛谷 铜印黒绶比千石每月80斛谷 铜印黒绶八百石 成帝时除去不设。 六百石每月7......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