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汉代绘画的色彩观
摘要:汉代绘画色彩以赤、黑二色为主,这种色彩观与其时代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与生死观等有关。关键词:汉代绘画;色彩观;阴阳五行;赤色;黑色 汉代绘画的色彩以赤、黑两色为主,间以其他颜色。无论是从墓室壁画,帛画、画像石漆画,陶器画等都表现得非常明显。汉墓壁画都以毛笔为工具,以墨为主要材料,使用化学性质稳定的朱、绿、黄等色矿物......
-
〓 20世纪的亚洲的佛教研究
亚洲是佛教的发源地,2500余年来,佛教一直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和国家流传,对各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地影响,成为各国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18世纪以后,亚洲一些国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由于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也影响了亚洲各国对佛教的研究,改变了以往那种传统的治学模式,不管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以及研究成......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3·9——2014·8)
1、「东亚哲学的生死观」学术研讨会时间:2013年9月5至6日(周四至周五)地点: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二楼会议室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所内容简介:9月5日10:00-12:00主持人:林月惠致爱则存、致悫则着──先秦祭礼中的生死观(林素娟)罗念庵儒道交融的终极关怀(张卫红)从华人应用哲学生死观看台湾殡葬改革(钮则诚......
-
〓 清初理藩院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清代的边疆政策独具特色,其中清廷与西藏地区宗教界、政治界的关系更是学界研究重点之一。当时漠南漠北以及卫拉特蒙古、西藏等势力均属藏传佛教信仰。清朝一方面需要借助宗教力量稳固政治局势,同时也需防范其他势力借宗教力量对边疆地区施加影响。因此,自皇太极时期始,宗教政策即成为清廷政略的重要一环,其发展情况、相关事务等均由......
-
〓 黄帝部落“轩辕氏”图腾初探
图一:《山海经》中的轩辕图像图二:马家窑图像图三:庙底沟所出壁虎图像图四:洪山庙陶缸壁虎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个时间节点是从轩辕黄帝经过“涿鹿之战”后开始的。“黄帝”乃部落之名,“轩辕”乃氏族之名。在此之前,黄帝部落同炎帝部落一样,都已经走过了一段很长的路。这段路就是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时间可能长达三千余年。自此......
-
〓 从游民到帝王——朱元璋新论
从秦朝到清代,在中国主要疆土上大约建立过三十个朝代和国家,其中除了西东汉、西东晋、北南宋是同姓之间带有承续性的政权之外,其它都是由异姓的新统治者开辟的新王朝。如果认真研究一下这些王朝的第一代统治者的家庭经历、文化教养、倔起过程等,便会发现,他们大多属于两类群体。一是少数民族或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们,前者如北魏、东西魏、北......
-
〓 浅谈穿越小说
近几年,穿越小说横行天下。不管是网络上,还是在出版商眼里,穿越小说已经成了一块香饽饽。 2007年《中国青年报》上刊登过一篇文章,文章开头作者丁运时就说:今夏最时尚的读物是什么?不是风生水起的讲坛类通俗历史读物,也不是刚刚掀起波澜的以盗墓为题材的鬼神类小说。当下最时尚的是一种称之为“穿越小说”的读物。有人甚至声称:“网......
-
〓 物质利益与道德理想
唯物主义哲学家肯定物质利益的重要性,是否不重视道德理想呢?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不重视道德理想,其实不然。在历史上,唯物主义哲学家往往具有崇高的道德理想,并且积极地为实现道德理想而献身。在理论上,唯物主义者固然重视物质利益,但也决不忽视道德理想,而是将崇高的道德理想建立于物质利益的坚实基础之上。一、哲学唯物主义与崇高的道德......
-
〓 石头宗心性论思想述评
慧能以来,禅宗主要衍化为南岳和青原两系。青原行思(?~740年)主张“即今语言即是汝心,此心是佛”[1]。其弟子石头希迁(西元700~790年)继承行思,超过行思,在开辟有别於南岳一系洪州宗的门风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希迁的思想基础上,青原一系石头宗後来又分化为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宗,一度形成与洪州宗势均力敌之势,......
-
〓 《戏答元珍》试解
《戏答元珍》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诗歌“宋调”成型的重要标志[1]P227。此诗语言平易,并不难解。唯有诗中所蕴藉的情感,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此诗以荒远山城的凄凉春景衬托自己的落寞情怀,篇末故作宽解之言,委婉地倾吐了内心的感触,真切感人”[2]P45;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诗人并非“故作宽解”,而是豁达襟怀的......
-
〓 马宇辉:文学史里看木心
1989-1994年,木心在纽约设帐讲文学史。在他身后,陈丹青将当年的听课笔记整理出版,遵其夙愿,题为《文学回忆录》。既称“回忆录”,便是私人的往事,有别于为公众纪事的“历史”;是有拣择的单一视角,而非全知全能、面面俱到;有讲述者鲜活在内,绝不疏远、冷漠。总之,不同于寻常的文学史专著。其时,海内高校,中文系师生......
-
〓 笔记辨体与笔记小说研究
内容摘要:“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中备受争议的研究对象,该概念提出伊始,即因界定不科学,运用不规范而造成了一定的混乱。随着“新笔记小说”的兴起,否定乃至取消“笔记小说”,并不符合文学发展规律和小说研究的需要。梳理笔记小说研究史,科学界定概念,区分其与笔记及其他小说文体的关系,明确其文体特征,限定其收录范围,确立笔......
-
〓 近世福建瘟疫之研究
瘟疫是人类挥之不去的梦魇,从古代的天花、霍乱、鼠疫……直至在中国大地上肆虐的SARS,横扫全球的禽流感,一次次瘟疫向人类席卷而来,让人类措手不及。在历史上,近世福建地区的瘟疫颇具特色,在中国的瘟疫流行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近世福建地区的瘟疫瘟疫,据《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的解释是“具有温热病性质的急性传染......
-
〓 历代中枢部曹演变简表
朝代部曹建制演变情况周六官六官为:天、地、春、夏、秋、冬西汉尚书四曹成帝时设尚书四人,分为四曹。此时之曹即“部”东汉尚书六曹东汉光武帝设尚书六人,分为六曹曹魏五尚书,二十三曹此时之曹,即后来之“司”;五尚书为: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西晋六尚书,三十六曹六尚书为: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东晋五尚书,十五曹......
-
〓 日、韩马来西亚近期汉学出版物(八)
2013·10——1、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2期时间:2013年10月出版单位:つくぼ市:筑波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内容简介:【论考】陶渊明の「息」字と「憩」字について(宇贺神秀一)李贺「伤心行」の「落照」と「飞蛾」について(小田健太)王渔洋の「神韵」考──陈子龙の诗词を中心に(荒井礼)【释注】《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释注......
-
〓 德山与洞山二支关系初探
德山宣鉴(782—865)与洞山良价(807—869)是同时代的两个著名的禅宗大师,虽然后世认为二人均出于青原一系,但在禅风上各有特色,差别很大。二人并无直接交往的记载,然门下弟子多有往还,两支关系相当密切。德山法继龙潭,上接道悟、石头一系,故以自性般若为宗,强调“无心于事,无事于心”,心境双忘,情念俱泯,虚极生灵,不......
-
〓 昭君怨曲敕勒歌风——说清人的两首试帖诗
摘要:试帖诗是有清一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之一。清代名家试帖诗有不少佳作值得一读。《王昭君琵琶出塞》与《斛律金唱敕勒歌》两首试帖诗,内容都关涉边塞,一缠绵哀怨,一慷慨豪迈,风格各异,很有特色。从多元视角考量,试帖诗有很多价值有待发掘。关键词:清人;试帖诗;王昭君;斛律金试帖诗与八股文一起,成为有清一代科举考试的重要文体。......
-
〓 浅析苏轼对词体革新的历史性贡献
宋初诗文为“淫巧侈丽,浮华纂组”的西昆体所笼罩。作品多作于酒筵歌席遣兴娱宾之际,内容多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君持酒对斜阳,旦向花间留晚照”等流连风月、感伤时序的闲情闲愁,与“缀风月,弄花草”的西昆体诗文既无什么差异,亦未逸出花间词的侧艳樊篱。虽然柳永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他未能突破词的传......
-
〓 略议宋玉及与赋与楚辞
【内容摘要】楚国第二大诗人宋玉,一生辞赋贡献卓著。什么环境使成?他的身世是一个谜,文章重点进行了研究,掀开了大起大落的原因。【关 键 词】宋玉;赋;辞【作者简介】于试,湖南作家、屈宋学者、《华人论坛》副总编宋玉是继屈原之后,中国史上最早的又一座文学高山。战国诗人除屈原外就是宋玉。宋玉承先启后成为楚辞的殿军、汉赋的始祖。......
-
〓 伏羲初探
伏羲氏,风姓。关于他的名号,史书记载很多,有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也称春皇、牺皇、皇羲、太昊。史家称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百王之先。他是中华龙的笫一传人,对原始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明初创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伏羲的研究,由于历史久远,史料零碎而简略,且有些史料带有神秘色彩,后人难以对其有个全面了解和认识。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