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佛典精华百部
1.六祖坛经研究论集2.禅学论文集(一)3.禅学论文集(二)4.禅宗史实考辨5.中国佛教史论集(一)6.中国佛教史论集(二)7.中国佛教史论集(三)8.玄奘大师研究(上)9.佛教经济究论集10.大藏经研究汇编(上)11.四十二章经与牟子理惑论考辨12.禅宗典籍研究(禅学专集之五)13.中国佛教史论集(四)(汉魏两晋南北......
-
〓 中国书法简史(九):两汉书法家
第二章汉代书法第五节、两汉书法家两汉以来,社会对于书法的重视又超过了秦代,特别是汉末以后。《后汉书·宗室传》记载:“(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及寝病,明帝使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卫恒《四体书势》记载:“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自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
-
〓 淅川乌骨鸡民俗文化与传说
淅川乌骨鸡是产于河南省淅川的珍稀鸡种,体型小巧,耐粗饲,抗病抗逆性强,善飞跃,产蛋少,为国内外惟一一个产绿壳蛋的白羽乌鸡品种,集蛋用、肉用、药用于一体,2011年入编《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淅川乌骨鸡历史悠久,兴兴衰衰,旧时主要以药用为主,民间用于营养和治疗一些慢性和虚损性疾病。改革开放后,大量“洋”鸡品种引进......
-
〓 萧令裕的强国御侮思想
萧令裕(1789—?),字梅生,清朝淮安府清河县(今江苏淮安市)人,一生主要在淮安榷关、两广总督府担任文案及幕僚。早在鸦片战之前,他就睁眼看世界,开始研究英国社会状况,关注鸦片危害,撰有《记英吉利》《粤东市舶论》等著作。他认识到英国崛起构成的威胁及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巨大损害,提出许多富有远见的强国御侮主张,影响深远。18......
-
〓 国学漫谈:家和与人的成长
家庭是每个中国人的舞台,中国人对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期望从中获得人生的幸福。但是,无数的悲剧,其实也在家庭中发生。家和万事兴,只是齐家又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家和的过程,也是人的培养与成长的过程。 《左传》里讲述了一个著名的故事:郑伯的母亲生了他与弟弟共叔段,但生他时难产受惊吓,从此很讨厌这个长子,偏爱共......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八):士人画
(汉——隋)所谓士人画,是相对于青铜器纹饰、画像石、画像砖、岩画、漆画这些匠人画而言,由封建士大夫为创作主体。它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创作队伍最大、创作数量最多、成就最为辉煌的一个画种。相对于青铜器纹饰、画像石、画像砖、岩画、漆画这些匠人画,他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第一,创作队伍为官员、士绅等士大夫阶层,如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官......
-
〓 在创造创新中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并体现我们这个时代发展的诉求,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毛泽东同志当年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确立了“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的恰当态度。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种态度,就是马克思主义......
-
〓 李景林:“人不知不愠”略说
孔子讲学图 张研钧/绘 儒家论学,有“乐学”之说。《论语·学而》首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章论为学之道,即体现了一种“乐学”的精神。 今人从学,常常感受到的是“苦”而不是“乐”。这是因为,今人为学的态度,多将学仅仅作知识技能的理解,而此知识技能......
-
〓 清代诉讼费用研究
内容提要:清代虽不存在法定诉讼收费制度,但诉讼收费现象在当时普遍存在。讼费的产生与存在同当时财政制度有密切联系:国家向衙役、书差等人支付的薪水无法维持其生计,于是他们利用制度空缺,巧立名目向当事人非法收取费用。此类行为尽管被当时法律表面上所禁止,但为维持司法体制的正常运转,清王朝不得不容忍这种非法行为的长期存在。其结果......
-
〓 21世纪禅宗二题
在世纪之交,我们现在来讨论禅宗,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通过对禅宗的认识,我们也许能够看到下一个世纪中国汉地佛教的发展规律或者是前进道路方向性问题,对未来的佛教定位会产生有一些有意义的想法,而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所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我们不可能超越,也没法超越它,只能坐下对它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热烈的讨论,以期够......
-
〓 牟宗三与康德哲学散论
一、“汤因比定律”十八世纪的普鲁士小城哥尼斯堡里,那位踽踽独行的智者,大概难以想到两百年后,会在远东一个弹丸蕞尔之地的小岛上,遭遇到他最深切的知己,康德的慧命,如此完整丰腴地再现于牟宗三身上,正是中西文化交流上的一个异数。汤因比谈论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时,曾经表述过如下的定律:“文化辐射中各种成份的穿透力通常与这一成份的文......
-
〓 《晋书》中的服饰史料
《晋书》是唐贞观年间由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等诸大臣奉唐太宗诏命所修,共一百三十卷,记载了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为止共一百五十年的史事,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记三十卷,并用“载记”的形式兼述了十六国割据政权的兴亡。《晋书》中的服饰史料主要集中于《舆服志》中,此外亦见于其......
-
〓 “千秋独有左文襄”:历史上的左宗棠及其功绩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左宗棠、沈葆桢等福州船政代表人物浮雕左宗棠(1812—1885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一位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中国,不奴颜媚骨,敢于抵御外侮的杰出爱国者。综观左宗棠的一生,审视他的历史贡献,可以归纳为三点,即:近代中国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捍卫者;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之一;中国......
-
〓 一种协调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玄学的名教自然论
每一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人际等关系之中的,要受到社会职业、地位、法律、道德等等的制约。因此,人都是社会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又都是有其各自的性格、独立的精神世界和意志追求的,从这方面讲,人又都是个体的人。人的这种两重性,构成了现实生活中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矛盾关系。社会要求个人服从其整体关系的制约,而个人则要......
-
〓 古文点校著作权问题研究
——兼评“中华书局诉国学网案”等近期案例*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涉及“古文点校”的著作权纠纷。所谓“古文点校”,是对古文进行断句、加注标点、划分段落和改正错字等工作。[1]当“古文点校”的成果被他人未经许可使用时,就产生了该成果是否能作为“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问题。对此,不同法院的观点完全不同。如审理“郑福臣诉大众文艺出版社等案”的法院和审理“中华书局有限......
-
〓 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
20世纪欧美各国的佛教研究,是世界佛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在此之前,佛教主要在亚洲地区的国家内有影响,所谓的佛学研究,也就主要指亚洲宗教文化的传统学问。同时由于历史的积淀性和治学的经验性,使佛学的研究或按照传统地解经释义的理路发展,或按照信仰的角度从弘法的角度来阐释佛教,还谈不上严格意义的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佛教。这......
-
〓 马援铸铜马式
○上进铜马表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以济远近之难。昔有骐骥,一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近世,有西河子舆,亦明相法,子舆传西河仪长孺,长孺传茂陵丁君都,君都传成纪扬子阿。臣、援,尝师事子阿,受相马骨法,者之于行事,辄有验效。臣愚,以为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
-
〓 知耻崇廉
“廉耻”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价值规范中的核心内容。“廉”在古汉语中的本义是指堂屋的侧边,由于“堂之侧边”的特点是平直、方正、有棱角,因而“廉”又被引申为正直、方正、干净、不贪、节俭等一系列道德的含义。耻是羞耻,古人云:“耻可以全人之德。”起一恶念便生羞耻之心,行一恶事则必速止而忏悔,所以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在中国古代,......
-
〓 台湾与新加坡城隍信仰之比较研究——以城隍庙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城隍信仰是一种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信仰文化,其信仰范围不仅在中国,也流传到东南亚国家。台湾与新加坡的城隍信仰都源自于中国本土,但在持久的社会变迁中,却又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本文拟将探索两地城隍信仰的基本形态,勾勒其基本轮廓,并作相关比较。关键词:台湾;新加坡;城隍信仰;比较研究;社会变迁中国本土的城隍信仰[1]......
-
〓 中华美学关键词:意境论的重生
●20世纪上半期活跃的美学家王国维、邓以蛰、宗白华等人发现,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可能不是美,而是意象、意境、气韵等独特概念●对意境的欣赏能使人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恢复使用诸如气韵、意境、风骨等中国传统美学概念,不仅可以改善当代艺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