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秋色长江万里来——清代回族诗人与杜诗
编者按中华文学与文化集合了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与文学智慧,已是当今共识,有关民族文学的良性互动关系,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作为唐诗和中国文学与文化的杰出代表,诗圣杜甫对包括各少数民族诗人在内的后世文学影响十分巨大。孙纪文教授从历代崇杜创作实践与体悟认知尤为突出的清代回族诗人入手,探讨其崇尚杜诗的基本脉络与概况,揭示出文学......
-
〓 简述20世纪的“重写中国历史”——关于“重写历史”话题的随笔
在目前看来,20世纪的中国史学是值得不断关注的一个重大话题。因为此阶段的无论历史本身还是历史研究的剧变都持续了整整一百年。而就历史研究而言,无论是历史学界内还是界外,“重写中国历史”成了一种强势的呼声。本文旨在通过对20世纪“重写中国历史”话题的简单梳理,认识历史研究中不断之变迁,更重要的是使“重写历史”成为大家反思的......
-
〓 颜李学派的实学精神
在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潮中,颜元、李塨开创的实学学派可谓独树一帜、别具一格。颜李学派反对“心口悬空之道,纸墨虚华之学”(《习斋记余》卷三),注重“实用”“实事”“实政”“实征”“实功”“实得”“实践”和“实学”,是其一以贯之的思想风貌和思想特质。在这一长串冠以“实”字的流行语汇中,“实学”一词最具概括力,在他们的著述中......
-
〓 《贾奉雉》与中国“仙传”文学传统
【内容摘要】《聊斋志异》中具有科举批判意义的名篇《贾奉雉》沿袭了“遇仙-游仙-返回人间”这样的情节模式,属于中国“仙传”文学传统。“仙传”情节模式形成于西晋葛洪的《神仙传》,在唐人传奇和明代拟话本小说创作中多有沿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文学传统,《贾奉雉》属于这一传统中杰出的作品。它打破了以往追求长生和幸福的世俗化原则,具......
-
〓 《旧唐书》中的服饰史料
《旧唐书》为官修纪传体史书,后晋刘昫监修,张昭远、贾纬等撰。原名《唐书》,宋以后为区别欧阳修等编撰的《新唐书》,遂改用此名。刘昫(887~946),字耀远,五代涿州归义(今河北容城东北)人。五代时后晋大臣。有文才,与兄刘晅、弟刘暤知名燕蓟间。后唐庄宗时拜太常博士,擢翰林学士。明宗时为端明殿学士,不久拜相,兼判三司,当政......
-
〓 关学思想史·小识
关学自张载立宗开派,迄清末殆八百余年。张载以千古造道之勇,“穷神化,一天人,立大本,斥异学”,不唯建立孟子以迄宋世“未之有也”之宏大思想体系,且以“学古力行,笃志好礼”,成为一代“关中士人宗师”。当时“关学之盛,不下洛学”,蓝田诸吕,武功苏季明,三水范巽之、张芸叟,长安李潏水,武功游师雄等,并立张载门下,接续横渠遗风。......
-
〓 史海钩沉:张璁的改革精神
内容提要自晚清以来,学界提及明代改革,主要讲的都是张居正改革。事实上,忽略嘉靖革新而仅谈隆庆、万历时期的变革,有明显的局限性。作为明代改革第一臣,张璁与明世宗一道开创了嘉隆万改革,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君臣齐心协力来共同推动变革的模式。要真正认知明代改革的特点,必须正视张璁的改革精神,充分肯定张璁时代变革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
-
〓 “中国”名称和中国历代疆域的演变
一、“中国”名称内涵的发展与完善我们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拥有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资源。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她都对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是我们祖国的名称,各族人民都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度而感到自豪。但是“中国”这个名称的内涵,是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的。相传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
-
〓 佛典精华百部
1.六祖坛经研究论集2.禅学论文集(一)3.禅学论文集(二)4.禅宗史实考辨5.中国佛教史论集(一)6.中国佛教史论集(二)7.中国佛教史论集(三)8.玄奘大师研究(上)9.佛教经济究论集10.大藏经研究汇编(上)11.四十二章经与牟子理惑论考辨12.禅宗典籍研究(禅学专集之五)13.中国佛教史论集(四)(汉魏两晋南北......
-
〓 专家论坛:石经研究与石经学之建立
儒家经典由春秋战国以至秦汉,言语南北,意义异辙,篆隶兴替,文字歧出,一源十流,天水违行,需要有一种统一的文本,以使传之久远。熹平石经即应此而生。熹平石经和正始石经,固与今古文之争有关,但也与唐、蜀及北宋二体石经一样,是使用当时正体文字来统一经学文本,便于铨选与科举。南宋所刊石经,有高宗笼络群臣之意,清乾隆石经则成为高宗......
-
〓 由宗炳《画山水序》而来的“道”的联想
【摘要】南朝画家宗炳《山水画序》是最早的山水画著作论述。宗炳在文中探讨了关于画和意境境,人生和道的关系。本人更多的从文学和哲学审美角度出发,认为其中包含的“道”既不同于孔子的“仁”,也不同于老子的“道”,而是建立在儒家“仁”的基础上的道家之道。【关键词】《山水画序》;老子;孔子;庄子;道;仁前言我是在农村山里长大的孩子......
-
〓 瑞典远东文物博物馆和东亚图书馆
远东文物博物馆瑞典远东文物博物馆(Östasiatiska Museet/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建于1929年。博物馆内藏有瑞典国家级艺术和考古珍品。这些艺术品分别来自中国、印度、日本和韩国。其中中国艺术品为数众多,是北欧最重要的中国文物收藏博物馆,在欧洲也享有盛名......
-
〓 《陕西行都司志》存佚考
提要:包节所撰《陕西行都司志》是明代唯一的一部行都司志。《包侍御集》卷5收有《甘肃志六序》,此《甘肃志》即《陕西行都司志》。该志《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史部地理类存目”中,后世诸家目录即不见载,《陇右方志录》断定已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也没有收录。但其资料被大量保存在清顺治十四年重刊的《西镇志》、《凉镇志》、《甘镇志》......
-
〓 儒学在现代韩国
一韩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有着深远的儒教传统。儒教发源于中国.它的创始人是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在汉武帝(公元前140—82年间在位)以前,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他以传授历史文化典籍,对士大夫们进行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教育,以及为宗法社会制订各种礼仪制度、道德规范等为主要工作。汉武帝时,接受了当时......
-
〓 仁宗朝宋夏战争的人事安排
北宋与西夏的防御带基本在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直线上。中间是环庆路(中心城市庆州,今庆阳),往左是泾原路(谓州,今平凉),再往左是秦凤路(秦州,今天水);往右是鄜延路(延州,今延安),再往右是河东路的麟州(今神木)和府州(今府谷)。其中,西线泾原路和东线鄜延路最重要。仁宗朝三大战役——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
-
〓 国学博士论坛:上博简《景公瘧》探析
博士导师:清华大学教授 曹峰通讯评委:北京大学教授 董珊 武汉大学教授 陈伟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第一篇是《景公瘧》,经整理者考释,全篇共有13简。13简均断为三段,下段无存。据整理者推测,每简字数约为55字。《景公瘧》故事情节相对清晰,主要讲齐景公生病,其宠臣会谴、梁丘据等人向景公谏......
-
〓 利用GIS技术提升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数字化水平
面对数字化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人文(Humanities Computing)浪潮的扑面而来,我们坐拥着《文渊阁四库全书》、《国学宝典》、《中国基本古籍库》等大型全文检索古籍数据库,享受着古籍文献资料检索空前快捷的便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数字化技术带给我们古代文学研究的,难道仅仅是海量古籍文献资料的储存与检索,我们能......
-
〓 整体关联动态平衡自然合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底蕴
少儿学国学 李艺爽摄中国传统哲学经典“四书”(本文配图均来自网络)中西哲学的差别,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差别,而是类型上的差别。要把握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就要懂得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这样才不至于雾里看花、隔靴搔痒。整体关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部分在整体里面的任何变化......
-
〓 唐调:桐城派吟诵法之代表
编者按吟诵是汉语诗文传统的读书方式,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近代以来发生在中国的巨大文化变革,致使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方式几乎被人们忘记。百年来,中华吟诵所以不绝如缕,幸有很多前辈学者为此呕心沥血、大声疾呼、身体力行,如唐文治、赵元任、叶圣陶、朱自清、吕叔湘等,在保存吟诵传统、从......
-
〓 试论张养浩散曲的清丽风格
摘要:元代张养浩的散曲被后人评为“明丽之作”,确实,清丽是其散曲的主要风格,具体而言,表现在其散曲内容与创作主体的心态,散曲语言和艺术意境以及散曲韵律所体现的听觉效果三个层面上。关键字:张养浩;散曲;明丽;风格明代朱有权在其《太和正音谱》评论张养浩散曲“张云庄之词,如玉树临风。”邓绍基主编的《元代文学史》也称张养浩散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