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后岗二期文化与早期夏文化探索
新砦期出土陶器濮阳马庄遗址出土陶器众所周知,夏文化是夏朝时期创造的文化。如果从考古学的角度考虑何为夏文化,大部分考古学家都认为二里头文化是晚期夏文化,新砦期文化是早于二里头文化的夏文化。但是,近年来最新的考古研究动向告诉我们,新砦期文化并不是早期夏文化,河济地区的后岗二期文化应当是探索早期夏文化的主要对象。新砦期文化不......
-
〓 马其昶的民生观
传统社会发展至清末,吏治腐败,社会黑暗,内忧外患,民不聊生,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生于“世变之大,亘古未有。内忧外患,迭至环生”之时,桐城派代表人物马其昶虽以文学负有盛名,却无法置民艰于不顾。他连续上万言疏,痛陈民生凋敝之现状,缕析民生凋敝之成因,寻求民生解决之良方,忠恳痛切之言,可谓针针见血。 历朝历代,未......
-
〓 日、韩马来西亚近期汉学出版物(八)
2013·10——1、筑波中国文化论丛第32期时间:2013年10月出版单位:つくぼ市:筑波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内容简介:【论考】陶渊明の「息」字と「憩」字について(宇贺神秀一)李贺「伤心行」の「落照」と「飞蛾」について(小田健太)王渔洋の「神韵」考──陈子龙の诗词を中心に(荒井礼)【释注】《文选集注》江淹「杂体诗」释注......
-
〓 项羽死于秦汉时东城县乌江亭考辨——与冯其庸计正山两先生商榷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这一问题,历史早已是定论——项羽自刎于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秦汉时九江郡东城县乌江亭。但现在有的同志却提出疑问,言“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华里)。”(见198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史学版《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二十年后,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
-
〓 20世纪欧美的佛教研究
20世纪欧美各国的佛教研究,是世界佛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在此之前,佛教主要在亚洲地区的国家内有影响,所谓的佛学研究,也就主要指亚洲宗教文化的传统学问。同时由于历史的积淀性和治学的经验性,使佛学的研究或按照传统地解经释义的理路发展,或按照信仰的角度从弘法的角度来阐释佛教,还谈不上严格意义的用比较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佛教。这......
-
〓 三篇《劝学》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三
一说到“劝学”,人们自然会想起荀子的《劝学》。是的,只要是稍微有一点文学常识的中国人,谁不知道“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类既深刻又形象的比喻呢?但在我国的古文中,写“劝学”的并不只荀子一人。其中有影响较大的:在荀子之前,有尸子的《劝学》;在荀子之后,有颜之推的《勉学》。尸子名尸佼(约公元前390~前330年),晋国人......
-
〓 诸葛亮隆中故居散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十七
在中国,大概没有人不知道诸葛亮。他既是聪明智慧的化身,又是贤臣名相的典型,特别是他在《戒子书》中所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誓言,已成为中国千百万家庭的治家格言和人生座右铭。诸葛亮(公元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少年时代随叔父避乱荆州,遂隐居于......
-
〓 两汉玺书浅说
摘要:玺书从秦代起专指在封口处盖有皇帝印章的诏书。它从先秦的印章发展而来,汉代时得到发展和完善。在汉代众多的诏令类文体中,玺书具有其它同类文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和影响力,某些时候它甚至还可以兼有兵符的职能,而所有的这些都与汉代的皇权和玺制是密切联系的。关键词:汉;玺书;玺;皇权诏令类文体是古代社会中统治阶级主要是帝王向臣民......
-
〓 再谈鲁迅给姚克的请柬
仔细拜读了李歌先生的文章《也谈鲁迅给姚克的请柬及其他》(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21日第10版),很感谢李歌先生对拙文《鲁迅给姚克的请柬补正》(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17日第10版)的批评指正,在此也有几点不同意见就教于李歌先生,希望能更有助于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准确地释读鲁迅给姚克的请柬。一、关于“宝号先生......
-
〓 日韩、马来西亚近期汉学会议信息(二十二)
2015·6——2015·1、【演讲会】第25回日中戦争史研究会时间:2015年9月26日(周六)13:00-16:30地点:爱知大学名古屋校舍义栋2阶L204教室(名古屋市中村区平池町4-60-6)主办单位:NIHU爱知大学拠点/社会·歴史的アプローチ班联 络 人:爱知大学国际中国学研究センター,E-mail: ......
-
〓 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对于有宋一代,从前误读不少,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开始于宋代。其实,宋代社会仍然在前进、在发展,并非死水一潭、僵滞无力,相反“宋代是个竞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对于有宋一代,从前误读不少,“走下坡路”便是其中之一。在一段时期之内,学界曾普遍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开始于宋代。其实,宋代社会仍然......
-
〓 中国人的忧乐精神
在中华伦理文明的思想宝库中,中华忧乐精神始终是其耀眼的明珠。它从对“道”的追求和关注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刻情感,将个体生命价值同自己所属的国家、国民有机地结合起来,锻造培育出一种特有的民族精神,从而成为中华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中华忧乐精神是其忧乐观、忧乐意识和忧乐情怀的集中表现,表征着中华民族为什么......
-
〓 《南齐书》中的服饰史料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萧子显(488~537),字景阳,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出身皇室,乃齐高帝萧道成之孙。齐亡仕梁,历任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国子祭酒、吏部尚书、仁威将军、吴兴太守等职。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一生撰有《后汉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5卷,《贵俭传》三十卷,《孝经义疏》一卷,......
-
〓 《左传》笺释
【摘 要】本文围绕《左传》中“立而奉之”、“尔有母遗繄我独无”、“盍姑内省德乎”、“责礼也”、“束载”、“服谗搜慝”、“弃位而姣”、“君讨臣”的释义以及句读等问题展开考辩论证。【关键词】左传;词语;释义;句读【作者简介】苏芃,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古典文献专业讲师。立而奉之《左传·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
-
〓 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
西方的解释学(Hermeneutics)是近十多年来才为我国学术界所重视。在西方,解释学大体上说是从解释《圣经》开始的,它经过了好几个世纪漫长的酝酿过程到德国哲学家兼神学家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rmacher,1768—1834)和历史学家兼社会学家狄尔泰(W. Dilthey,1835—1911......
-
〓 从《纬略》校注看《丛书集成初编》本与《四库全书》本的正误
由浙江宁波鄞县迁至剡南(今嵊州)的高氏家族,是学界研究较少的名门望族,该家族最主要的学者是南宋的高似孙。高氏一生著作甚丰,学识渊博,经、史、子、集均有建树,尤以文献学的成就最大。其中传世的《剡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带有目录的地方志,特别是《纬略》,集中体现了高氏治学的主要特点。有关《纬略》的版本,有《丛书集成初编......
-
〓 论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要】在论证古文《尚书》是西汉以来长期流传的真古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古文《尚书》珍贵的学术价值,如补充许多历史事实、订正旧籍引文之讹和纠正旧注之误等,用确切事例给予具体说明;同时也指出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被缀补、改动和增益的不恰当之处。本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古文《尚书》进行全......
-
〓 阎若璩《疏证》伪证考
——清代考据学存在多大问题的一次检验
北京市艺术研究所一、引论(一)为什么选择阎若璩阎若璩(1636~1704)在“疑古派”学术传统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孔传《古文尚书》是历来“证伪”对象中最重要的儒家经典,经阎氏《尚书古文疏证》(以下简称《疏证》)“定案”为“伪书”。这是“疑古派”传统中头等大事,是最成功的“证伪案例”。他被公认为清代考据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
〓 梅花岭与《梅花岭记》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二十二
梅花岭,在名城扬州西北的古城河边,本为疏浚河道堆积泥土的无名之所,自从三百多年前,它与一个响亮的名字——史可法连到一起,这里就成了民族气节的象征和爱国志士心中的圣地。如今,岭头红梅似火,似乎还在幻化着那血流飘杵的“扬州十日”,岭下史公祠内的阵阵松涛,似乎还在回响着史公那“城存与存、城亡与亡”的慷慨之声。史阁部与“扬州十......
-
〓 《封神演义》对儒家五伦的消解与重构
【内容摘要】五伦是儒家伦理规范之根本,明清时代的五伦观念越来越突出等级意识和单向性的绝对要求,日趋异化和不合理,背离了了早期的交互性原则。在这一话语背景下,明后期的《封神演义》出现了对五伦的消解,反映了作者对秦汉以来德性伦理异化为政治伦理的不满和反思,表达了对双向性和交互性人伦关系的渴望与价值诉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小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