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代的入学典礼
唐 阎立本《孔子弟子像》(局部) 资料图片清代地方志中所记载的官学“送学礼”,是中国历代典籍文献中最早记载的入学典礼。“送学礼”所体现的尊师重道、爱生崇礼的特性,颇值得今人关注。一送学礼是清代地方官为官学新生举行的入学典礼。清代学校以府、州、县为基本单位,各建立一所学校,称为“儒学”。在本省学政主持的每三年一次的岁试和......
-
〓 项羽死于秦汉时东城县乌江亭考辨——与冯其庸计正山两先生商榷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这一问题,历史早已是定论——项羽自刎于安徽和县东北乌江浦,即秦汉时九江郡东城县乌江亭。但现在有的同志却提出疑问,言“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华里)。”(见1985年2月13日《光明日报》史学版《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二十年后,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在《中华文史论丛》......
-
〓 两汉玺书浅说
摘要:玺书从秦代起专指在封口处盖有皇帝印章的诏书。它从先秦的印章发展而来,汉代时得到发展和完善。在汉代众多的诏令类文体中,玺书具有其它同类文体所不具有的特点和影响力,某些时候它甚至还可以兼有兵符的职能,而所有的这些都与汉代的皇权和玺制是密切联系的。关键词:汉;玺书;玺;皇权诏令类文体是古代社会中统治阶级主要是帝王向臣民......
-
〓 再谈鲁迅给姚克的请柬
仔细拜读了李歌先生的文章《也谈鲁迅给姚克的请柬及其他》(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21日第10版),很感谢李歌先生对拙文《鲁迅给姚克的请柬补正》(中华读书报2012年11月17日第10版)的批评指正,在此也有几点不同意见就教于李歌先生,希望能更有助于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准确地释读鲁迅给姚克的请柬。一、关于“宝号先生......
-
〓 书法艺术在中国画笔墨中的美学地位
“书画同源”,画中有书,这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对中国原始书画的某些共生现象和历史上一些代表性书画家的创作实践及工具材料等等因素,论证了书法艺术对绘画的潜在影响和应有的美学地位。并通过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家精神、审美情趣,论证了中画不同于西洋画的艺术特征及其表现的独特方式,对前些日子里某些在中国文化上持民族虚无主义和......
-
〓 从《纬略》校注看《丛书集成初编》本与《四库全书》本的正误
由浙江宁波鄞县迁至剡南(今嵊州)的高氏家族,是学界研究较少的名门望族,该家族最主要的学者是南宋的高似孙。高氏一生著作甚丰,学识渊博,经、史、子、集均有建树,尤以文献学的成就最大。其中传世的《剡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带有目录的地方志,特别是《纬略》,集中体现了高氏治学的主要特点。有关《纬略》的版本,有《丛书集成初编......
-
〓 台湾高校国学类博士论文索引(1981—1990年)
1981年论文题目作者籍贯单位指导教师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沈谦江苏东台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王梦鸥教授两周金文音系考余廼永广东南海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周法高教授唐代诗歌与佛家思想黎金刚越南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汪中教授先秦儒家天人思想研究张子良台湾台东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林尹教授元代文学批评研究朱荣智台......
-
〓 盛唐气象的误读与重读
【内容提要】近几十年来,林庚的盛唐气象理论一直是唐诗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林庚以“青春浪漫”作为盛唐气象的基本内涵,认为李白是这种气象的典型代表。这是对盛唐气象的误读,他将盛世文化等同于盛世文学,由此误解了李白的个性和情感特质。盛唐文化对文学的作用是通过诗人这一中间环节实现的,而李白的浪漫并不是飘逸豪放,而是沉雄悲壮,与......
-
〓 亡灵奠祭中的生命祈盼——“烧纸钱”民俗别解
内容提要:人类丧葬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其中凝聚着古老的信仰和原始的心理。华夏丧葬习俗史上,“烧纸钱”这看似普通的民俗事象在原始底蕴上跟盼望生命复活祈求灵魂转生的人类原始信仰息息相关,其中内涵不仅仅是奠祭亡灵寄托哀思,更包含着祈盼生命的伟大主题,体现着人类原始生殖崇拜的“集体无意识”。探明这层底蕴,也就容易理解该习......
-
〓 《陕西行都司志》存佚考
提要:包节所撰《陕西行都司志》是明代唯一的一部行都司志。《包侍御集》卷5收有《甘肃志六序》,此《甘肃志》即《陕西行都司志》。该志《四库全书总目》收入“史部地理类存目”中,后世诸家目录即不见载,《陇右方志录》断定已佚,《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也没有收录。但其资料被大量保存在清顺治十四年重刊的《西镇志》、《凉镇志》、《甘镇志》......
-
〓 史海钩沉:儒学与北方民族政权的治国理念
陕西甘泉金代画像砖·二十四孝(局部) 资料图片西夏文刻本《论语》 资料图片 自汉代开始,儒学逐步被奉为正统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主导思想。儒家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也就是说,人是可以被教化的,每个人都应该把培养美好品德当作人生大事,都应该尽职尽责做好分......
-
〓 三篇《劝学》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三
一说到“劝学”,人们自然会想起荀子的《劝学》。是的,只要是稍微有一点文学常识的中国人,谁不知道“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这类既深刻又形象的比喻呢?但在我国的古文中,写“劝学”的并不只荀子一人。其中有影响较大的:在荀子之前,有尸子的《劝学》;在荀子之后,有颜之推的《勉学》。尸子名尸佼(约公元前390~前330年),晋国人......
-
〓 “言之者无罪,贵在意达言从”——《罗马革命》与光武帝的起家
汉语的一些细微变化有时候让我们失去传统文化里面很宝贵的东西。现在“言者无罪,闻者自戒”这个成语,一般是说要宽容提意见的人,似乎大胆提出意见总是对的,甚至说错也没有关系。《后汉书》记载李云上书反对桓帝重用宦官。范晔对此的看法是,李云有学识,但是缺乏政治经验,不善于沟通。他并未取得皇帝的信任在先,却言辞严厉激烈,被皇帝认为......
-
〓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一)
总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将道家与道教混为一谈。其实道家与道教是两回事:道家是个学术流派,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代表人物是先秦诸子之一的老子和庄子,其主要学术著作是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周的《庄子》,思想主张主要是“道”和“无为”,所谓“大道无形”(老子),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万物齐一”(庄子)......
-
〓 《〈琵琶行〉并序》寓意发微
“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与元九书》)的《〈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 “因琵琶以托兴”(明人周敬、周珽辑《唐诗选脉会通评林》)的大痛长恨的流吐倾泄。诗人 “感商妇之飘流,叹谪居之沦落”(清人史承豫《唐贤小三昧集》),所以“其意微以显,其音哀以思,其辞丽以则”。(《唐宋诗醇》赏评认定《〈琵琶行〉并序......
-
〓 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辨伪成就试论
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上海200444【摘要】档案文献辨伪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是档案文献编纂学中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不少杰出的档案文献编纂学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阎若璩及其《尚书古文疏证》就是其中之一。阎若璩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系统的考辨,运用“由根柢而之枝节”之法,从文体、篇数、篇名等方面逐一考证,内容详尽......
-
〓 宋代宰执(宰相、执政)名号变更简表
宰执名北宋初神宗元丰后徽宗政和后南宋初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同宋初同宋初,但称“三公”同政和之时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同宋初同宋初但称“三孤”同政和之时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门下侍郎、中书令、尚书令不除人 (即因品级高,不授于人)左辅、右弻 不除人改称左丞相、右丞相参知政事(副相)尚书左仆射 尚书右仆射 ......
-
〓 赠汪伦与桃花潭考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二十八
一、关于桃花潭近代注家对《赠汪伦》作注,多引自清代的《一统志》:“桃花漳在宁国府泾县西南一百里,深不可测”。至于潭的具体位置和潭周围情况,皆语焉不详。有篇文章甚至断然说:“千百年来,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这潭到清朝时已经壅塞了”[①]。其实,桃花潭乃是与青弋江相连的一个深潭,江水不枯,此潭焉得壅塞?桃花潭的具体位置是在安......
-
〓 莫其康:郑板桥与吴敬梓为何不相往来?
郑板桥与吴敬梓是同时代人,一生历经清康、雍、乾三朝。郑板桥,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享年73岁。许多著述,尤其是《辞海》关于郑燮的词条以及党明放先生所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的《郑板桥年谱》等工具类书籍,都将郑......
-
〓 走出疑古后的古文《尚书》研究
编者按:2005年6月6日,孔子文化学院成立“洙泗讲堂”,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宗旨是“以生命点燃生命,以智慧点燃智慧”,俾使慧命延续,薪火相传,目的在于探讨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前沿,弘扬我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刊将刊载其中部分讲录(提纲),以飨读者。古文《尚书》真伪问题堪称中国学术史上最棘手的问题,它几乎涵盖了整个《尚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