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博士论坛:真人与真知
杨锋刚,男,武汉大学哲学学院2011级博士,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论感通思维与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 博士导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邹元江 通讯评委: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 张松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霞 在《大宗师》篇,庄子提出“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在人......
-
〓 司马迁与《史记》创作
摘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作,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代表了古代散文最高的成就。《史记》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并非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司马迁之所以“忍辱求生”,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和心血来创作《史记》是深受:源远流长的“世典周史”的光荣世系;其父司马谈的临终遗言;大汉强盛帝国的历史背景;......
-
〓 历史真相不容歪曲七七事变是日本有预谋发动的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80年来历史的真相早已揭晓,但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却提出七七事变是日本没有预谋的“偶发事件说”、是中方挑动的“中方责任说”等。这些奇谈怪论,目的是为了掩饰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历史真相是: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有计划有预谋扩大侵华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灭亡中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日本自1......
-
〓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资料图片/壹/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天阿富汗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亚里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成了一个政教文物......
-
〓 关于简化字古籍——从历代典籍所用汉字字形谈起
古籍就是古代的典籍,它先是“书于竹帛”(《墨子》),后来则是以纸为载体(偶有以石者,如石经)的古代书籍。所谓“简化字古籍”是指用今天规范的汉字书写、印刷、整理的古籍。所谓规范汉字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规范所规定的汉字,它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由中华人民国和国文化部与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5年12月发布......
-
〓 古籍数字化背景之下的中国古典文献研究
【提要】传统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是以古代文本为依据,涉及版本、目录、校勘、典藏四个方面内容,其宗旨是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由于中国古籍浩如烟海,研究者都需要极大的精力力和毅力,“皓首穷经”,历十数年或数十年才能有所成就。古籍数字化的兴起和应用,弥补了传统文献学检索方式的不足,已经成为古籍整理和文献研究的必要方式和途径......
-
〓 汉学与阐释学——误解、偏见与汉学研究的历史性
一 汉学家对汉学文本的解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人生经历、性格爱好等个人因素,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汉学文本作出偏离中国语境的阐释,有时会产生多种解读的方式。这便是汉学研究的所谓“历史性”(Geschichtlichkeit),其前提首先是理解(Verstehen)的历史性,而理解的历史......
-
〓 慈善文化研究:儒家慈善文化的当代启示
发展当代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应从中华民族认同的伦理观念入手,挖掘和汲取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精华,启迪人们的善心善念,培养人们的慈善意识,形成当代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在这方面,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代慈善事业启发良多。 其一,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绵延不断的文化主流,其慈善思想......
-
〓 《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广弘明集》是唐释道宣编撰的一部佛教思想史料集。全书选收魏晋至唐初有关佛学的各类文章二百八十多篇,作者一百三十余人。《广弘明集》的版本,据唐宋以来的各种官私书目著录,主要有两种:一是三十卷本,一为四十卷本。宋、元和明吴惟明刊本(吴本即《四部丛刊》所据印之本)等单刻本,宋、金、元入《大藏经》本,如北宋《开宝藏》、南宋《资......
-
〓 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在《学人》第13期(1998年3月出版)刊登了我的一篇短文《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后,有两种很不相同的反映。有些学者认为,已经有了西方的解释学,没有必要创建中国的解释学,我们不必跟着西方的学术路子走。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创建中国解释学”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并建议组织一次有关此问题的讨论会,共同讨论一下是否有可能......
-
〓 读史札记:儒文化的“一花二叶”
在百家争鸣时代,儒只是“一家之言”,因而名为“儒家”。当《论语》被编辑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有一些矛盾之处,表明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已有歧见,从而为儒学的派别之争埋下了伏笔。孟子和荀子分别基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解读,对后世儒教与儒学分裂乃至分道扬镳起着直接的肇端作用。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开始,为统治......
-
〓 家书:历史与亲情的交响
岁末年初,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书信类视频节目在网络和电视台播出,其清新的风格、温暖的情怀,收获一片好评。特别是首期节目中有两封写于两千多年前的家书,经过通俗的翻译和明星的朗读,把听众拉回到战国末期秦统一战争的历史现场,再现了普通士兵的日常生活,那字里行间的人伦亲情历经两千余年依然温暖如初。穿越两千年的家书战国末期,秦......
-
〓 李含章:建文帝下落试探
晁中辰先生的《明成祖传》,1993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文字干净利索,逻辑细致紧密,用料严谨详实,情节引人入胜。笔者对此书反复阅读,受益匪浅。但是对其中的一个观点略存疑虑,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或希望能得到晁先生的关注指正。 晁的书中第214页开始分析建文帝的下落,在第219页引用了徐作生的结论:......
-
〓 汉代《论语》在边疆的传播
西北汉简中关于儒家文化典籍的简文同朝鲜半岛发现的《论语》简两相辉映,昭示了汉武帝以后,儒家的大一统文化随着政权的建立而推广到边疆,政治、军事和文化三位一体,成为汉王朝建构国家认同的基本形态。一悬泉汉简是20世纪90年代出自敦煌悬泉置遗址的大宗地下出土文献,所出20000多枚汉简中,除了反映中西交通、丝绸之路、西北边疆的......
-
〓 《清代诗文集汇编》收入了伪书
我在2013年1月23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曾发表过一篇拙文《整理古籍应有敬畏之心》。该拙文首先肯定国家重点立项的八百巨册影印本《清代诗文集汇编》,认为是百世千秋功德无量的工作;同时,也指出了该《汇编》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如诗文别集汇编中竟混进了少许总集、合集,甚至还有民间日用类书、小学考据类书、刑律类书、笔记类......
-
〓 “道法自然”的人性论解读
学者们一般认为,“道法自然”的本义就是道效法它自己的样子,如任继愈《老子绎读》、张松辉《老子译注与解析》等。王中江先生则两次在《光明日报·国学》版撰文(《“道”何以要“法”“自然”》《老子的“道法自然”》)指出:这一解释没有注意到老子所说的“自然”只是“万物”和“百姓”的属性与活动方式,并且缺乏更深的哲学意义。“道法自......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一):总论
第一编总论一、中国园林发展历程及其在世界上影响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赞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说:“一切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有原型的话)。只要......
-
〓 对古籍整理著作权的认识
这里所说的古籍整理,是指通过古籍不同版本之间的点校,或利用其他古籍通校,写出校勘记、施与标点和分段,实现古籍阅读现代版的智力活动。古籍整理可以产生著作权,这已经不需要做过多阐述。但是,实际生活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著作权行使可以延至经过整理的古籍本身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古籍整理和著作权法两方面知识。一、古籍是一种......
-
〓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中国古代“天下”语义的变化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认真考察其间的演变、拓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能够提供有益启发。地域空间概念的天下 从先秦到明清,“天下”一词有一个一以贯之......
-
〓 文论之苑:少数民族抗战文学的审美向度
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无法避免的文明痼疾。它破坏了人类社会的和谐宁静,暴力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秩序。战争以其极端化和残酷性考量着人类的肉体和灵魂,而战争文学的书写,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内在心性。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但同时,也是一个屡遭战火的国度。尤其是日本法西斯的悍然入侵,将全体中华儿......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