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论花鸟画的起源及其审美特征
摘要:花鸟由最初的图腾崇拜,至抒写性灵,在本质上是表现自然万物在一定的机缘中,在艺术家“万趣融入神思”之后,以“意”为本体,表现自然机趣的千变万化与人们的思想情感的观念关系。花鸟画的主题,即依托自然物象的千变万化,将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亦即“意”或“心”,寄托于对自然界的花草鸟虫的审美再造。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
-
〓 顾农:杜甫最早的诗
“诗圣”杜甫(712~770)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绝大部分是他四十岁以后的作品;而事实上杜甫从事诗歌创作甚早,据他本人后来在《壮游》一诗中所说,开始于七岁,(“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到十四五岁,已经“出游翰墨场”,在当地诗坛上崭露头角;稍后更有了“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样这......
-
〓 孙明君:历代《老子》研究举隅
从先秦时代开始,学者们对《老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成果几乎可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为使初学者了解历代《老子》研究的概况,本文对历代《老子》研究做了一番挂一漏万式的描述。 中国古代的老子研究汉初黄老之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无不受到老子学说的影响。老子被道教视为始祖,也被视为气功养生学说的创始人。关于古代老子研究的......
-
〓 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九)
1、故宫文物月刊367期出版时间:2013年10月出版单位: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内容简介:睥睨古今·卓尔不群——清高宗的艺术品味(冯明珠)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介绍(余佩瑾)清内廷陈设档册中的乾隆朝竹丝缠枝番莲多宝格圆盒(嵇若昕)乾隆皇帝与竹茶炉(廖宝秀)皇矣陪都·实惟帝乡——乾隆皇帝与满、汉文《御制盛京赋》......
-
〓 对古籍整理著作权的认识
这里所说的古籍整理,是指通过古籍不同版本之间的点校,或利用其他古籍通校,写出校勘记、施与标点和分段,实现古籍阅读现代版的智力活动。古籍整理可以产生著作权,这已经不需要做过多阐述。但是,实际生活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被提出来了:著作权行使可以延至经过整理的古籍本身吗?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古籍整理和著作权法两方面知识。一、古籍是一种......
-
〓 前沿综述:中国新文化史研究进展及特点
大陆学界的新文化史研究有着多种称谓,或曰社会文化史,或曰新史学,或笼统地称为新文化史。称谓不同,其学术旨趣亦大有区别。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两支。 一是以中国社科院刘志琴、李长莉、首都师大梁景和等为代表的学术团体,他们并未将社会文化史作为社会史的对立面,而是将其视为在一定程度上从属于社会史,有时候甚至是将其......
-
〓 司马迁与《史记》创作
摘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史记》既是一部历史巨作,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它代表了古代散文最高的成就。《史记》取得如此高的地位,并非是历史发展的偶然。司马迁之所以“忍辱求生”,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和心血来创作《史记》是深受:源远流长的“世典周史”的光荣世系;其父司马谈的临终遗言;大汉强盛帝国的历史背景;......
-
〓 美的历史意蕴
华夏民族拓殖东亚揭开了五帝三王时代的历史序幕。“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些外来殖民者的政治组织力远在蒙昧的土著居民之上,故能反客为主君临四夷,施行种族隔离之贵族专政长达两千年之久。彼时之贵族身著裳裙,长袖翩翩,依类象形之文字也和其服饰一样婀娜多姿。他们言辞简约,谈吐委婉,而书体之笔画亦朴拙婉转有如其人。上流社......
-
〓 从诸葛亮的隐士心态看三顾茅庐
【内容摘要】一般认为诸葛亮是一位积极入世的儒家士大夫形象,但出山之前的诸葛亮明显具有疏离政治的隐士心态,认识了这一点,有关“三顾茅庐”的一些争议与困惑便可基本得到澄清。【关 键 词】诸葛亮;隐士;三顾茅庐【作者简介】王猛,文学博士,遵义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三顾茅庐”成为礼贤下士的代名词,实与《三国演义》的敷衍之功有......
-
〓 专家论坛:史学研究的主旨在于求真
精彩导读 ▶一个新的学科或新的研究领域,以及新的研究方向的形成,其前提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的存在。学术用语或范畴的形成要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则,否则会引起表义的不确切或导致意义的混乱。从提倡“新某某史”的论证看,他们论定的“新”是基于研究理念、方法、视角方面,而这些不构成新学科、新领域、新方向的要件。▶当代史学风......
-
〓 战火中不灭的民族魂:抗战时期教科书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六
南朝乐府·吴声歌子夜歌(之十一)高山种芙蓉,复径黄檗坞。果得一时莲,流离婴辛苦。国学《子夜歌》语言上的特点有二:一是明白清丽,二是自然率真,这在当时早就被公认的。如,当时的《大子夜歌》中就这样称赞《子夜歌》:“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可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其一);“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
〓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1930年上海杨树浦电厂资料图片近代中国某工厂地带远望资料图片在近代中国,烟囱冒烟成了工业生产的标志资料图片 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近期许多城市持续的雾霾天气更引起国人对此高度关注。考察我国历史,明清时期在一些大城市中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开始显现,但主要属于生活废气产生的污染,到近代又加上工业生产的废......
-
〓 关于《大学》《中庸》
时至今日,要弘扬传统文化,与其去重复一些古老的套话已陈之刍狗,不如像朱熹那样深入挖掘传统典籍中可以为今天所用的思想资源,做出新的阐述和发挥。照着讲一通适用于教学与普及,顺流而下接着往今天来讲的理论创新则可能更有益于学术和社会。 一《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不详,宋代理学家程、朱给予高度重视,指定为曾子(孔......
-
〓 “商山四皓”与“南山四皓”:沈从文别解“悠然见南山”献疑
最近,《中华读书报》刊登杨建民教授的文章(2013年5月8日第15版)盛赞沈从文先生依据出土文物对陶诗“悠然见南山”所作的“别解”,笔者研陶有年,而在过去又非常迷恋沈先生早期的小说,更是其皇皇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忠实读者。所以,对沈先生的以文物解陶正像对赵紫宸神父用基督教思想解陶一样感到新奇。那是在2010年的秋......
-
〓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研究回顾
20世纪90年代,中国宗教学领域一个最显著的理论突破,就是明确提出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命题,并成为国家宗教工作的指针。作为一个有重大理论意义的热点问题,理论界对“相适应”命题的提出、意义、基础、内涵、实现等问题都有大量讨论。一“相适应”命题的提出及理论意义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定位,这是长期以来困......
-
〓 中国古代家鸡起源的再研究
2014 年年底,《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多位中外专家共同署名的文章,Early Holocene chicken domestication in northern China,即《全新世早期中国北方地区的家鸡驯化》(以下简称该文)。该文认为家鸡应当是多地独立驯化,中国北部、南亚与东南亚很可能是三大......
-
〓 “记取好亭子名”——扬之水谈名物研究
扬之水摄于五七初读扬之水新作:《曾有西风半点香:敦煌艺术名物丛考》,三联书店2012年1月版;《物中看画》,金城出版社2012年5月版;《桑奇三塔:西天佛国的世俗情味》,三联书店2012年11月版;《〈读书〉十年》(3册),中华书局2011~2012年版 编者按:扬之水先生粉丝之多是人所共知的。这多少有些奇怪......
-
〓 中国古代的涉外理念
国内外学界在讨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时,首先就会想到古代的朝贡制度以及中国中心主义,由此关注起中国儒家的天下观。不过,天下观只是儒家的世界秩序学说,在涉外实践中如何实现理想的世界秩序,儒家学者们还提出了一套涉外理念与之配合。 儒家的“天下”包含有两层含义:一,指与形而上意义上的“天”相应的一切形而下世界的总和......
-
〓 东亚汉籍与中国史研究
东亚各国部分汉籍 最近十余年来,中国学术界在复旦大学葛兆光和南京大学张伯伟等先生的倡导下,掀起了一股新的学术热潮,这就是葛先生所倡导的“从周边看中国”与张先生所提倡的“异域之眼”。葛先生重史学,张先生重文学,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研究的视角由西方转向东亚,研究资料则是域外汉籍,研究对象依然还是中国本身。这是新世纪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