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争鸣·邢文:北大简《老子》辨伪
编者按邢文先生的这篇文章,从形制、书法诸方面论证北大简《老子》之伪。本刊于“国学争鸣”栏目刊出此文,意在欢迎读者关注的同时,期待北大简《老子》的整理者以及研究者对邢文的质疑作出回应,就相关问题开展讨论。我们相信,正常的学术争鸣,对于学术健康发展是有益的。这也是本刊一贯的态度。四年前,我在《浙大藏简辨伪》上篇(2012年......
-
〓 试析滇西高原青铜文化中的鸡、马信仰————兼论“金马碧鸡”的起源
一、绪言云南青铜文化是我国青铜文化体系中一支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时代从商周到西汉末或东汉初,其中春秋战国至西汉为其鼎盛时期。由于环境和文化的差异,云南青铜文化可以划分若干文化区,其中的滇西高原文化区( 亦称洱海地区) 以洱海为中心,大致包括今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中、东部,楚雄自治州的中、西部和丽江市南部部分区域。该文......
-
〓 韩国端午祭的起源与发展
端午,不仅是中国二千多年来的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亦作为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传统节日,至今仍然流行于亚洲各国。在古代韩国称端午为‘SULI’、重五、重午、天中节、端阳等。此节日从何时起流入于韩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依据《三国史記》记录的“俗以端午为车衣”,韩国端午的渊源可追溯到韩国三国时......
-
〓 应当重视古典诗文的比较阅读和教学研究
——古典诗文比较之十三
一年来,“诗词清话”专栏中的“古典诗文比较”已刊登了十二期。由于受到不少鼓励,自然还会写下去。但在这岁末的最后一期,我想谈谈进行古典诗文比较,在阅读、教学和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我要专注于这项工作的原因所在。歌德曾说过一句名言:“永远束缚在整体人的一个孤零的片段上,人也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片段”。人对自身的认知如此,......
-
〓 北宋后期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体制的流弊
北宋时期,长期存在着文臣从中央控制军队到地方直接统军的制度,从而改变了以往长期盛行的军事将领统军的体制。到北宋后期,又实行并强化了以往某些朝代的宦官带兵的做法。于是,文臣与宦官共同统军成为当时军事上的突出现象。北宋后期的这种统军体制,对国家武备带来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对边防更产生了直接的危害。目前对北宋文臣统军问题、北......
-
〓 国学博士论坛:《太平经》的“师道”思想
孙瑞雪,女,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2012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道教“师道”思想研究》。 博士导师:四川大学教授 卿希泰 通讯评委:四川大学教授 詹石窗 北京大学教授 张广保 “师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伦理思想之一,近现代学者们在这方面的论述主要依据儒家文献,而对道家、道教典......
-
〓 朱熹诗学与孔子诗学
编者按王锺陵教授讨论的是有关《庄子》编纂成书的过程以及郭象注本与向秀注本的关系问题。王先生认为,郭象剽窃向秀是毋庸置疑的,向秀的学术贡献在于在“旧注”之外开辟了“发明奇趣”的义理阐释道路,郭象虽窃向注以为己有,但亦有“述而广之”之功。王锺陵教授对这一著名学术公案作了比较客观中肯的论断,值得学术界广泛关注。刘娟博士的《朱......
-
〓 国学漫谈:朱熹的魂魄观
作为中国中世纪以来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朱熹的学术思想虽然具有较浓的理性主义色彩,不过陈荣捷先生亦曾指出:“朱子实一最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之人”(《朱子之宗教实践》),其有关鬼神与魂魄大量的或哲理化或神秘主义的理论演绎就是例子。当前学界对朱熹的鬼神观已有较充分的讨论,对其魂魄观念却关注不多。 尽管《论语》里说“......
-
〓 “我”的语义分析——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之个案分析
作者简介:郑辟瑞(1977—),男,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系讲师,研究方向:现象学。德里达对胡塞尔的另类阐释已经成为经典,《声音与现象》一书独辟蹊径,于庞大的《逻辑研究》现象学体系之中独独青睐第一研究“表述与含义”,撇开大多数研究者滔滔不绝的“意向性”、“表象”甚至海德格尔情有独钟的“存在”一词分析,独独对胡塞......
-
〓 努力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历史学
【特别关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既高屋建瓴地指明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不断发展的光辉前景,也指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克服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不足的途径和办法,给予广大哲学社会......
-
〓 国学争鸣:回归中国本乎情理
研究中国文学史,立足于中国文学本位;研究中国人的精神产品,用中国的视角、价值、方法等,这本是情理中的事。为什么会被人反对呢?无疑这里存在着价值观的冲突,即“西方中心主义”与“中国本位立场”的价值观冲突。 近百年来,“西方中心主义”作为文化主流支配着世界。中国学人自“五四”始,即以西方的价值尺度来衡量中国事......
-
〓 周公考述
枣庄广播电视台周公旦是周文王之子,初封在周,爵位是“公”,故有“周公”之称号,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儒家推崇的圣人之一。他的后人继承他的封邑和爵号,沿用周公之名,故后又有很多位周公。现在网上介绍周公的内容很多,但是都笼统简略,既不注明文献出处,也不做深入分析、考察其说的可信度,只相互抄传,辗转稗贩,以讹传讹者时时有之。......
-
〓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札记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札记[1]【内容提要】《括地志》是重要的历史地理著作,张守节《史记正义》中引用《括地志》解释古地名处甚多,但其中也存在一些文字讹误。本文考察了张守节《正义》所引《括地志》的部分内容,针对其中部分讹误和疏漏,作了订正与补充,成札记十九则。【关 键 词】《史记正义》;《括地志》;订补;札记【作者简介......
-
〓 文艺新视界:强调中国戏曲美学的必要性
戏曲与西方舞台艺术在演绎故事、创造人物、传达思想情感等方面有共同点,但在审美风范和表现方式上又有很大差异,如果对戏曲的审美特性不了解、不熟悉,自然就不知道戏曲美在哪里,好在何处中华文化是戏曲审美风范的文化基因,对中华文化的自觉与自信的失落、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是造成今天戏曲艺术边缘化的根本原因重新发现、重新阐释、系统......
-
〓 《楚辞》的图像化进程
明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局部) 资料图片编者按 文学与绘画的关系,是一个老话题,但作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则是近十年的事。文学与绘画从诞生之日起,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然而源近而流远,也是自然之理。在文学史和绘画史上,二者的关系又十分复杂。绘画通过造型、色彩、线条、节奏、韵律、光影等,表情达意;而文学则主要通过语言(......
-
〓 文学里的乡愁:守望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蕴藉。中国当代文学以乡土叙事为主导,广泛而深远地表现了20世纪中国乡村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动。莫言、贾平凹、陈忠实、张炜、铁凝、王安忆、刘震云、阿来等作家,或者以乡土叙事为主导,或者以不同的方式书写乡村,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进步与转折留下了深挚的历史记忆。就对农业文明进入现代的艰巨进程的描写而......
-
〓 慈善文化研究:儒家慈善文化的当代启示
发展当代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应从中华民族认同的伦理观念入手,挖掘和汲取中国传统慈善文化的精华,启迪人们的善心善念,培养人们的慈善意识,形成当代有中国特色的慈善理论。在这方面,影响中国社会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对当代慈善事业启发良多。 其一,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绵延不断的文化主流,其慈善思想......
-
〓 “弘诗教以新吾民”——略论梁启超的《诗》学研究
一梁启超虽无治《诗》的专书,但他的著作和与友人论学的书信中有相当多的地方对《诗经》进行了富有新意的论述和研究,其中有些观点比较独到,今天看来,仍旧颇能启迪后人。梁启超认为《诗经》有文学的、应用的、作为古代史料的三种读法。读法(视角)不同,所得也不同。他在《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对上述三种“《诗经》读法”作了系统阐述。......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八
【越调】平湖乐·尧庙社日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王恽(1227-1304年),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春转翰林修......
-
〓 高尚之人格不朽之学术——纪念顾亭林先生诞辰四百周年
今年是顾炎武亭林先生诞辰四百周年,缅怀先哲,高山仰止。谨以往日读先生书之一得联缀成篇,敬抒数十年景行行止之悃忱。以“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为毕生追求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二语八字,为孔子在不同场合,就为学、为人的提问,对弟子所作答复。前四字重出于《论语》之《雍也》、《颜渊》二篇,后四字则见于同书《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