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人论教:培养创新人才还需超越因材施教
CFP因材施教下的教育现实 当教师应用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时,逻辑上他需要判断学生之材,这是其施教的逻辑起点。学生属于何种类型、是否优秀、是否是所谓的早期超常儿童,是由教师来判断的;学生应当接受何种教育,也由教师来实施;学生是否应当受到奖励和惩罚,也由教师来判断和实行。简单地对学生之材予以判断,大部分情况下会出现......
-
〓 朱闻宇: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说始于孟子,与诵诗、读书并行,共同指向修身成人的“尚友”主题。自明代始,学者逐步剥离“知人论世”“尚友”的原始目的,发挥其在求真方面的价值,从而使之成为与孟子“以意逆志”并行的“说诗”方法。清初,学者又因“以意逆志”可能存在的“臆测”局限,主张“知人论世”作为“以意逆志”的前提和方法,二者遂成为文学......
-
〓 敦煌汉简:汉代丝绸之路畅通的历史见证
康居王使者册生动地反映了中亚使者到汉地贡献的真实状况。图片来源:甘肃省博物馆【项目成果】 2000年前汉代丝绸之路开创时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中西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敦煌汉塞及邮驿遗址先后出土的大量汉代简牍,记录了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传播交流的生动历史进程。1907年和1914年,英籍匈牙利......
-
〓 皇权制度下藩王的命运
作为皇帝的叔伯兄弟子侄,这些离极权仅仅一步之遥的人,既是皇权的受益人,同时也是帝位的觊觎者,对极权的欲望永远是这些天堂地狱间的过客们挥之不去的灵魂毒瘾。严格地说,只有被封王爵的人才能称为王爷。而实际上,因为皇帝的儿子和兄弟们基本都能封王,他们的子孙也可以承继王位,“王爷”实际上就成了宗室男子的代名词。皇位在传承过程中,......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三)
2014·8——2015·21、重写的「诡」迹——日治时期台湾报章杂志的汉文历史小说时间:2015年2月作者:薛建蓉 着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内容简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第二节文献回顾第三节各章重要名词定义第四节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第五节篇章架构第二章 「东亚论」下的历史诠释建构:报刊刊载之历史人物......
-
〓 《风月梦》与扬州文化
内容提要:《风月梦》的作者为邗上蒙人,晚清扬州人。小说在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一个特定地域——扬州城的风俗民情。本文从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风月梦》中所蕴涵的浓厚的扬州文化。关键词:《风月梦》;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问世于鸦片战争之后的《风月梦》能够真实反映那一时代的城市生活,而与普通的......
-
〓 日本诗话:转世与复活
《济北诗话》作者虎关师炼画像日本平林文库藏《诗话外诗话》 20世纪后半叶,随着日本最后的汉诗人离世,汉诗写作愈来愈淡出一般民众的生活,研读与汉诗传播密切相关的诗话,也变成了少数学者孤寂枯燥的奢侈之举。时至今日,日本的诗话研究,即使不能说正在急速滑向绝学,也可以说不过是边边角角传来的私语独白,是三三五五学者的苦苦支......
-
〓 对策建议: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化传播策略
CFP文化多元共存是当下世界的基本样态。应该看到,文化多元共存是走出冷战思维之后世界和平交往的进步,更是各个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种力量博弈的结果。为了在世界竞争中争取更多话语权,各个国家都努力探索,运用各种方式传播自己的文化,扩大本国的文化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不断......
-
〓 魏晋名士的古琴美学
魏晋时期,古琴得到了魏晋名士们的青睐。从“建安七子”到“竹林七贤”,再到两晋的大批名士,或琴书自娱,或琴酒消忧,以琴交友蔚然成风。琴在名士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影响和体现着他们的精神世界,成为“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象征。魏晋六朝是古琴的定型期,也是历史上古琴艺术的兴盛时期。魏晋名士对古琴艺术的推崇,则是古琴......
-
〓 王锟: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
-
〓 日本与中国学有关的学会和研究会
日本的中国学学会,较具规模的有三个。一个是”日本中国学会”,它成立于1949年10月,在上野的学士院召开了成立大会。它包含文学、语言学、哲学三大部分,现在会员总数超过了2000人。这个学会的本部设在东京汤岛的孔子庙,这一事实本身具有象征性意味:它具有战前日本汉学、支那学的传统的侧面,从70年代后......
-
〓 中国山水画南宗与北宗的辩证思考
明万历年间,在绘画史论上出现了著名的“南北宗说”,影响深远,延续至今。附和传布者有之,尖锐批评者有之,反批评者有之,建议“取其精华”者有之……对于中国山水画史的理论探索,不能不对“南北宗说”进行聚焦审视与理性思考。 一般认为,完成“南北宗说”并把它总结为较系统学说的是董其昌。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论及“画分南北宗......
-
〓 扬州八怪之李方膺:喜画狂风爱梅成癖
李方膺——又一扬州八怪中的杰出画家、诗人,他的梅花和风竹最有特色。他出生于官宦人家,几乎一生为官,他喜欢为民做主却难免得罪权贵。画品诗品如人品。他的 《题画梅》诗曰: “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诗短情长,流露着对百姓的浓浓情意。他的 《风竹图》也有题诗: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
-
〓 《红楼梦》叙述节气蕴意新探
提要:本文依据足本《红楼梦》文本,借鉴信息学与控制实验模式等方法对《红楼梦》说部中的“节令”指意作了仔细的探求和推断。在进行节气设置蕴意的考究时,从“红楼文本”系统出发,考量《红楼梦》设置的时间结构——“节令”特征,推究在创作命意和故事背景设置中的历史元素。借助作者在叙述时突出对“节气”的突出,探索到红楼的时间结构设置......
-
〓 富那夜奢与付法传承
富那夜奢,又作富那奢,为禅宗西土传承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然而他前有胁尊者,后有马鸣,因此他的光芒却被影响更大的老师与弟子掩盖了,成了两颗巨星之间的点缀,有此师,有此徒,亦是难得之缘,幸与不幸,孰能断之。正是由于他成了两个巨人之间的中间环节,以至于他的光彩暗淡下来,乃至连他的存在在后世也成了问题。鸠摩罗什编译《马鸣菩萨传》......
-
〓 定位皇权,肇始宰辅专政——李沆论(君臣关系个案研究之一)
引言对于李沆,恕我寡闻,迄今为止尚未看到专门论述的文章。大概在众多的宋代士大夫中,李沆实在不太引人注目的缘故吧。他仕于宋初太宗、真宗两朝,官至参知政事和宰相。虽居高位,决策主政,但在他的任期内,既没有发生什么惊心动魄的事件,也缺少有声有色的作为。仅仅是承平时期的正常作为。因此,在后世,他便成了一个为人遗忘的“大人物”。......
-
〓 重读杜甫的《又呈吴郎》
“十一”长假期间,友人来串门聊天,提起40多年前,我们一起游成都杜甫草堂的情景,犹历历在目。记得在《诗史堂》前,友人最欣赏郭沫若先生撰写的那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说:“杜甫是最关心民生的诗人。”当时,我摇晃着脑袋,流畅地背诵出杜甫的七律《又呈吴郎》,以示赞同。友人走后,我几次尝试......
-
〓 清儒名字训诂撷谈
清人的训诂考据之学讲究无征不信、实证不诬,力求在充分占有可靠材料的基础上作判断、下结论,显现出了敦朴严谨的学风。为获得大量可用的训诂材料,清儒广开路径,旁求博讨,甚至连古文献中的人名资料亦勤加搜采。由此,依据名字之义考求古训、裁正疑误也成为清儒常用的一种训诂考据方法。在清儒看来,古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往往有一定的联系,或......
-
〓 天下人格与天地人格
追溯原始宗教及夏商文化就可发现,华夏民族经历了一个祭祀帝神的漫长时期,而借此肃穆的祭祀礼仪活动,最终不仅没有委身于观念中的帝神,反而积极培塑了自己的心灵品质和精神体验,使得中国近3000年以来构建人格中心的传统文化成为可能。 “人格”一词在西方文化体系中,不论是古希腊时期的戏剧表演,还是近现代的心理疗治,......
-
〓 北京语言大学张德建教授关于参与建设《国学宝典》的证明信
从一九九九年至今,我一直在使用《国学宝典》古籍数据库,并参与了古籍版本选择、句读、校勘和审定等工作。《国学宝典》包括十三经、二十四史、清史稿、历代笔记、小说、戏曲、唐诗、宋词等。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目前,《国学宝典》收书总数已达6000多种,总字数达15亿字,数据均为全文新式标点。特此证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