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真相不容歪曲七七事变是日本有预谋发动的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80年来历史的真相早已揭晓,但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却提出七七事变是日本没有预谋的“偶发事件说”、是中方挑动的“中方责任说”等。这些奇谈怪论,目的是为了掩饰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历史真相是: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有计划有预谋扩大侵华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灭亡中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日本自1......
-
〓 宋人绝句清赏之十八
牡丹 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胸中原自有江山,故向巴丘见一斑。明月清风收拾尽,简斋诗遂满人间”。这是南宋末年枢密院参知政事袁说友称赞陈与义人品和诗歌成就的一首绝句。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甲科进士,授开德府教授......
-
〓 论郑寅普著《阳明学演论》中的“朝鲜阳明学派”——朝鲜阳明学研究的诸问题
[著者]中純夫,日本京都府立大學文學部教授。[譯者]石立善,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後期課程。一、序言本稿的目的是:通過介紹鄭寅普著《陽明學演論》之第六章〈朝鮮陽明學派〉的内容,研討朝鮮陽明學研究上的諸問題。始於王守仁(號陽明,1472~1528)的陽明學,在王守仁晩年就早已傳入朝鮮,此事實已爲人所指明[1]。......
-
〓 古籍电子文献学学科建设刍议
【内容提要】古籍电子文献对人文科学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各种研究领域的深入必将产生一门新的学科,即古籍电子文献学。近年来,古籍电子文献学学科在教材与课程、人才培养、研究机构等方面的建设取得迅速进展。古籍电子文献学应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之下,与中国古典文献学平行。古籍电子文献学学科体系应从古籍电子文献开发技术研究、古籍电子文献资......
-
〓 南宗抉秘
自序余少时多病,卧而不起者数年。读书不能卒业,弃材也。病中无以自遣,每悬古人山水图画卧游之。久而酷嗜之。既而病少差,有志于学画。学十年,下笔无一是处。余固钝根,前人岂尽天才耶,其必有要诀乎?乃博取古人论画之书,一一披览。虽各有所说,皆详及形体,而略于笔墨。心怏怏不快而怀疑焉。因忆作书之法,蔡中郎得自石室,传于韦诞,诞据......
-
〓 王安石何以被推崇,何以被否定
在士大夫打造君臣可以共同接受的祖宗之法的过程中,新的政治共识逐渐形成了。一是对私人性君主权力的限制,一是对政权与治权边界的划分。北宋的政治文化生态因而表现出与其他时代迥异的面貌,尽管因为武人受抑制带来对外开拓的某种不足,但却出现了中国文化的又一次高峰。“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这是东晋谢安(字安石)东山高卧时被时人推......
-
〓 “风月”原本“两无功”——代“风月”考
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影印版明崇祯年间出版的《西厢记秘密版》(张深之校注) 一“风月”一词,在鲁迅的《准风月谈》看来,“谈风月也终于谈出了乱子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则与男女情事有关。“风月”出于何处,出于何时,寻源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的《辞源》说“风月”典出《红楼梦》第五回“痴男怨女,......
-
〓 《老子》“宠辱若惊”辨正
老子画像 资料图片《老子授经图卷》(局部) 资料图片一“宠辱若惊”一句出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第十三章的章首: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有关“宠辱若惊......
-
〓 读史札记:儒文化的“一花二叶”
在百家争鸣时代,儒只是“一家之言”,因而名为“儒家”。当《论语》被编辑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有一些矛盾之处,表明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已有歧见,从而为儒学的派别之争埋下了伏笔。孟子和荀子分别基于“性善论”和“性恶论”的解读,对后世儒教与儒学分裂乃至分道扬镳起着直接的肇端作用。从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开始,为统治......
-
〓 史林镜鉴:中国古代惩治官吏贪腐的经验与智慧
腐败是全人类的公敌。无论是现代法治国家,还是古代帝制社会,预防与惩治腐败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治理腐败我们既要学习借鉴现代法治国家的先进经验,也要善于吸取中国古代惩治官吏贪腐的经验与智慧。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壤的诸多反腐举措,始终将官吏这一权力主体与普通百姓区分开来,在赋予权力的同时,也给予相应的规则约束。尽管由于时......
-
〓 顾农:“断章取义”诸法
“断章取义”一语现在大约多少有些贬义,指不顾原作的全文而只引用或攻击其中某一点那样一种不讲道理、不够意思的办法;但是这话本来并无贬义,相反,说的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办法或技巧。一 正面意义的“断章取义”之法源于春秋时代的赋诗言志。那时的诸侯或他们手下的外交官(其时谓之“行人”)在折冲樽俎之际,碰到不便直接明言......
-
〓 得失之间——过度求稳导向下的宋朝施政及其成败
北宋《文会图》局部 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与各项大一统制度,成为后世中国古代王朝的基本统治范式。自西汉至唐朝的千余年间,历代王朝无不希望长治久安,明智的当政者都力图在制定方针政策与制度设计上讲求成效,但因存在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等因素,其施政导向又不尽相同,或积极主动,或患得患失,或刚柔相济,或倚重猛政,从而有成有......
-
〓 中国传统家训的公益教化
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百姓都是这种观念的倡导、力行者。中国传统家训中就有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内容。 古代的思想家们无不强调仁与爱的统一。仁爱的根本要求是爱人、助人、利人。这一传统在家训文化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和发挥。 首先......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三)
2014·8——2015·21、重写的「诡」迹——日治时期台湾报章杂志的汉文历史小说时间:2015年2月作者:薛建蓉 着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内容简介: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动机与问题意识第二节文献回顾第三节各章重要名词定义第四节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第五节篇章架构第二章 「东亚论」下的历史诠释建构:报刊刊载之历史人物......
-
〓 《风月梦》与扬州文化
内容提要:《风月梦》的作者为邗上蒙人,晚清扬州人。小说在鸦片战争的大背景下展示了一个特定地域——扬州城的风俗民情。本文从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风月梦》中所蕴涵的浓厚的扬州文化。关键词:《风月梦》;妓女文化;节日文化;曲艺文化问世于鸦片战争之后的《风月梦》能够真实反映那一时代的城市生活,而与普通的......
-
〓 人民要论:儒学文化的特性与前途
儒学文化产生于中国,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它很早就传播到东亚和亚洲其他地区,后来又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流。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亚洲文明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儒学是会走向衰落还是会走向新的发展呢?这是很多人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
-
〓 由汉画看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作者简介:刘辉,男,1965年生于安徽萧县农村,初中文化。自2004年起,在《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书画》、《中华文化画报》、《人民政协报》、《四川文物》、《徐州工程学院》、《商丘师范学院》、《寻根》、《收藏参考》等报刊,先后发表了20余篇长、短汉画研究文章。2006年在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由国学大师冯其......
-
〓 中国山水画南宗与北宗的辩证思考
明万历年间,在绘画史论上出现了著名的“南北宗说”,影响深远,延续至今。附和传布者有之,尖锐批评者有之,反批评者有之,建议“取其精华”者有之……对于中国山水画史的理论探索,不能不对“南北宗说”进行聚焦审视与理性思考。 一般认为,完成“南北宗说”并把它总结为较系统学说的是董其昌。董其昌在《容台别集·画旨》中论及“画分南北宗......
-
〓 扬州八怪之李方膺:喜画狂风爱梅成癖
李方膺——又一扬州八怪中的杰出画家、诗人,他的梅花和风竹最有特色。他出生于官宦人家,几乎一生为官,他喜欢为民做主却难免得罪权贵。画品诗品如人品。他的 《题画梅》诗曰: “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诗短情长,流露着对百姓的浓浓情意。他的 《风竹图》也有题诗: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
-
〓 富那夜奢与付法传承
富那夜奢,又作富那奢,为禅宗西土传承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然而他前有胁尊者,后有马鸣,因此他的光芒却被影响更大的老师与弟子掩盖了,成了两颗巨星之间的点缀,有此师,有此徒,亦是难得之缘,幸与不幸,孰能断之。正是由于他成了两个巨人之间的中间环节,以至于他的光彩暗淡下来,乃至连他的存在在后世也成了问题。鸠摩罗什编译《马鸣菩萨传》......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