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传统家训的公益教化
博施济众、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历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以及民间士绅、百姓都是这种观念的倡导、力行者。中国传统家训中就有极为丰富的公益教化内容。 古代的思想家们无不强调仁与爱的统一。仁爱的根本要求是爱人、助人、利人。这一传统在家训文化中可以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阐释和发挥。 首先......
-
〓 台湾古典文学中的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研究本是一种西方文学的批评观念,它产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欧美。以美国的格蕾.格林和英国的科拉.卡普兰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企图“改写所有由男性文化体系衍生出来的种种规范、典律”,“揭开久经压抑、掩藏的躯体、无意识以及文化、语言中的深层欲望”;其分析方法则“结合了语言学结构主义理论、马克斯主义、心理分析和解构论”。......
-
〓 人民要论:儒学文化的特性与前途
儒学文化产生于中国,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源泉。它很早就传播到东亚和亚洲其他地区,后来又传播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流。以儒学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亚洲文明也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那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儒学是会走向衰落还是会走向新的发展呢?这是很多人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
-
〓 佛学与中国近代哲学
内容提要: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大量史料揭示了佛学在近代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广泛影响,认为探讨佛学与近代中国哲学的关系,是一个极重要的课题。第二部分从把佛学与西学相附和,强调佛学的哲理性,提倡佛学应务救世的实际作用,以及唯识学的复兴和发展等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佛学的主要特点。最后部分,作者结合近代佛学得以振兴的原因......
-
〓 陈来:荀学与大陆儒学的复兴
1978年在北大上研究生的第一天,我到张岱年先生家,请教读书法,张先生说,先看《荀子》。为什么呢?因为《荀子》在难易之间,一开始太难的不容易看,太简单的,比如看《论语》达不到训练的目的。要培养、训练自己,最好是从《荀子》入手。那时候《荀子新注》还没有出来,我就去琉璃厂,十块钱买了王先谦的《荀子集解》,线装书,已经没有函......
-
〓 世界文化视野中的楚美术
内容提要:楚美术是我国上古时期具有南方文化品格的艺术事象。作为上古时期楚人奇异而丰富的美术创造,它以其卓尔不群的创造姿态和原始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世界上古美学的新视界。本文试图将这一重要美术现象放在上古世界文化视野中去观照,从本土艺术的南北分流的考察和上古艺术的东西对比研究中,发绛其独创一格的创造精神。关键词:楚美术/艺......
-
〓 《周易》与和合
《周易》堪称中华文化思想的瑰宝,其中的和合思想更是为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诚如张立文教授所指出,《周易》蕴涵的和实生物的生命理念、多元和合的价值理念,其阐发的太极思维、变通思维、道器思维等等,凝练了民族精神的大智慧。“和合”是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活生生的灵魂。一 《周......
-
〓 一家之言:“礼仪之邦”抑或“礼义之邦”考论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不仅绵延流长,而且博大深厚,从而以独树一帜的鲜明特色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而论其底蕴,礼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内涵,甚至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特质或表征。钱穆先生认为,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柳诒徵先生在《国史要义》中也强......
-
〓 志远与《法华传记》的著作时代
释志远,《宋高僧传》有传,为天台宗五台山系的一个并不特别出名的高僧,然其故事又见于《广清凉传》和《法华传记》,其间详略细处有异,故有予以考查的必要。唐人僧详所著《法华传记》卷三讲解感应第七之二江南释志远十可谓最早的记载:释志远,俗姓宋氏,江南人也。早丧其父,孤养于母,承顺颜色,朝夕无违。天性聪利,颖悟法华。生年十八,启......
-
〓 浅论花鸟画的起源及其审美特征
摘要:花鸟由最初的图腾崇拜,至抒写性灵,在本质上是表现自然万物在一定的机缘中,在艺术家“万趣融入神思”之后,以“意”为本体,表现自然机趣的千变万化与人们的思想情感的观念关系。花鸟画的主题,即依托自然物象的千变万化,将审美主体的思想感情亦即“意”或“心”,寄托于对自然界的花草鸟虫的审美再造。中国艺术旨在表现人的主体精神。......
-
〓 顾农:杜甫最早的诗
“诗圣”杜甫(712~770)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绝大部分是他四十岁以后的作品;而事实上杜甫从事诗歌创作甚早,据他本人后来在《壮游》一诗中所说,开始于七岁,(“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到十四五岁,已经“出游翰墨场”,在当地诗坛上崭露头角;稍后更有了“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样这......
-
〓 龙树的时代略考
内容提要:龙树是佛教中观派的创始人,也被中国多数宗派奉为祖师,在佛教史上地位很高。然而关于龙树的时代问题诸说不一,差异很大。本文依据与龙树有关的佛教经典、王朝历史、神话传说及古今史论等,指出龙树的时代应在公元前26年到公元100年左右,并辨明了中国学者将龙树时代推后的原因与误区。关键词:龙树;大乘;时代龙树为大乘中观派......
-
〓 朱杰人:传统书院的当代复兴
书院,是中国特有的教育与文化现象。考察世界各国的教育史、文化史,从未有如中国书院式的机构与制度(东亚各国如韩国、日本等也有书院,但都是源自中国)。书院在其消失之前,本是中华大地上一个世人皆知,毫无特别值得人们将其突出关注的普通之物,所以,它的存在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虽有学者的研究,也只是作为一种历史的叙述而已。清末,书......
-
〓 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研究的“母体文化”意识
把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作为我国汉语音韵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尊重的是中华母体文化在台湾地区传承与发展的基本客观事实。因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史研究与大陆汉语音韵学史研究难以截然分开,是中华母体文化在台湾地区传承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明(代)郑(成功)”前,台湾地区汉语音韵学与大陆传统经学范畴内......
-
〓 郑连根:“官德”文章千古事
编者按: 为官之德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古人一直很注重官德问题,并有许多精彩论断。从“为政九德”到“十思”,从《待漏院记》到《阅江楼记》,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针对官德的评说早已自成体系,而这个体系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 一切法从心想生。“心能作天堂,心能作......
-
〓 许嘉璐:国家祭拜的力量
一 拜祭先祖,其来有自。从甲骨文时代就有文字的证明,延绵至清末,始终未断。辛亥革命后,仍然保留了其中有些祭典。纵观古今,拜祭的形式随着时间、世情的变化而有所演变。这种演变,很难说是进步还是退步,它是适应不同时代的结果。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拜祭先祖理念的根基,也就是为何拜祭先祖,没有改变。 炎黄文化成型......
-
〓 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
内容摘要:“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大讨论十年来取得了诸多成果,但这些努力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国文论的“失语”状态,因此需要重新检讨中国文论的发展方向。重建中国文论要调整方向,就要回到“失语”的根源——中国文论话语规则上来。中国古代文论固有的两个话语规则:一是以“道”为核心的意义生成和话语言说方式;二是儒家“依经立义”的意义建构......
-
〓 三十二岁诀
一岁驹齿二,二岁驹齿四,三岁驹齿六。四岁成齿二,五岁成齿四,六岁肉牙生。七岁角区缺,八岁尽、区如一。九岁咬、下中区二齿臼,十岁咬、下中区四齿臼,十一岁咬、下中区六齿臼。十二岁咬、下中区二齿平,十三岁咬、下中区四齿平,十四岁咬、下中区六齿平。十五岁咬、下中区二齿臼,十六岁咬、下中区四齿臼,十七岁咬、下中区六齿臼。十八岁咬......
-
〓 新加坡的早期汉文化(下)
在新加坡的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为主的汉文化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新加坡的儒家思想是由早期移民带入的,在其传播过程中不断随着新加坡的社会变迁而重塑自己,形成了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也是汉文化之所以能在新加坡立足、扎根、发展的关键。一、以汉文化在新加坡传播过程中,主要是儒家文化的伦理观念,以服务于当地的华人为主要目的,以增强针......
-
〓 伤世之语:“临川四梦”的独特意趣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由日本著名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上图左)担任策划、艺术总监、总导演并主演。【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⑤——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汤显祖的四部传奇杰作《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并称“临川四梦”。“四梦”流传了四百多年,如今在戏曲舞台上再一次大放光辉。几家昆剧团已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