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灵庚:山林间有一条理学家之路
宋鼎南移,中国的学术文化中心也随之南迁。孝宗乾道、淳熙之间,吕祖谦、朱熹、张栻、陆九渊都是中国学术史上坐标式的人物。吕祖谦居于浙东金华,是“浙学”的创建者。张栻初居于严州而后居于长沙,是“湖湘学”的创建者。朱熹居于闽西武夷,是“闽学”创建者。史称张、朱、吕为“东南三贤”。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后起于抚州金溪,是“心......
-
〓 《古冈遗谱》与岭南古琴派
《古冈遗谱》是宋代遗留在广东省新会县的古琴曲谱。古冈即古代冈州,清代才改名新会。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杭州)南逃至福州,最后逃至冈州改号祥兴。1279年(即祥兴三年),冈州被破,丞相陆秀夫背负少帝赵丙投海而殁,从而结束了宋代的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当时留下来的古琴谱。宋朝皇室的南移也把中原......
-
〓 三十二岁诀
一岁驹齿二,二岁驹齿四,三岁驹齿六。四岁成齿二,五岁成齿四,六岁肉牙生。七岁角区缺,八岁尽、区如一。九岁咬、下中区二齿臼,十岁咬、下中区四齿臼,十一岁咬、下中区六齿臼。十二岁咬、下中区二齿平,十三岁咬、下中区四齿平,十四岁咬、下中区六齿平。十五岁咬、下中区二齿臼,十六岁咬、下中区四齿臼,十七岁咬、下中区六齿臼。十八岁咬......
-
〓 1994年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综述
1994年是中国大陆佛学研究繁荣的一年。这一年可以以“纪念年”来概括佛学研究的特点,因为在这一年里曾经先后举行了“中国玄奘国际讨论会”、“纪念鸠摩罗什学术讨论会”、“纪念禅宗四祖弘忍学术研讨会”和“持松法师纪念会”、“金地藏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五届中日佛教学术交流会议”、“巨赞法师诞辰86周年纪念会”等。所以大部分学......
-
〓 满族说部需要多元化传承
满族说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评为“优秀保护项目”。作为东北地区有着较为久远传承历史的非遗项目,满族说部要得到持续性保护,必须探索多种方式的传承。语言传承 满族说部最初用满语讲述,如尼山萨满和部分满语提纲。整个清代至清朝末年,保存满语提纲现象......
-
〓 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中国古代“天下”语义的变化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认真考察其间的演变、拓展过程,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发展历程能够提供有益启发。地域空间概念的天下 从先秦到明清,“天下”一词有一个一以贯之......
-
〓 讲学社的眼界与胸怀——从一件新发现的梁启超手稿谈起
目睹着梁启超亲笔起草“讲学社简章”的文稿,不禁浮想联翩起来。这是因为,在这片纸上构想起来的讲学社,跟我向来的研究和追求、乃至我眼下正主持的事业,有着很特别的关系。 这件从梁氏后人那里流出的原藏于南长街54号的任公手稿,其文如下: 一、本社因欲将现代高尚精粹之学说随时介绍于国中,使国民思想发扬健实。拟......
-
〓 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中的“官德”
纵观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始终把以德治官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治民先治吏成为共识。中国古代思想家所阐述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明主治吏不治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说明官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政风纯正、官吏清廉是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所祈盼的,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官......
-
〓 历史真相不容歪曲七七事变是日本有预谋发动的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80年来历史的真相早已揭晓,但日本一些右翼分子却提出七七事变是日本没有预谋的“偶发事件说”、是中方挑动的“中方责任说”等。这些奇谈怪论,目的是为了掩饰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历史真相是: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有计划有预谋扩大侵华战争的借口和导火线。灭亡中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国策日本自1......
-
〓 孔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象征——摘自韩星著《走进孔子》
以中道观才能在中国和西方、传统和现代之间真正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建立在自己文化的价值基础上,同时又反映和吸收整个人类共同利益的新的价值体系。这种体系中的价值因素应该主体来自儒家。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自然都希望在全球化的客观进程中保留自己文化的独特个性,使中华民族能以自己独特的身份融入多元化的世界文明之中。作为中华......
-
〓 近30年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
尽管中国历史地理学的传统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但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出现却是在20世纪,而以往30年是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阶段。一、学科发展概述我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禹贡》托名大禹,实际上产生于战国后期,但对历史地理现象的注意和记录在更早的著作中已可找到例证。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堪称中国第一篇历史地理著作,......
-
〓 云空未必空——试论妙玉悲剧命运的内涵
一人类生命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探索,从粗浅的外在物质世界走向了生命内里的精神领域,又从精神领域迈向对生命内部更深的探索,如果这样的探索强悍而有力,那么个体生命将走向一个拥有更细密与无穷能量的灵性世界,真正打开生命奥秘的钥匙将会在你手中,但这些还都不是生命的至境。步入生命的至境将不再有任何手段可以到达,亦没有导师可以指引,它......
-
〓 论陈宫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从卷一《曹孟德谋杀董卓》则开始,到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为止,他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就像一颗流星,在深沉的苍穹中倏然划过,又遽尔陨落。然而,他留给读者的印象却相当鲜明而深刻。罗贯中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在他身上寄托着怎样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意义?让我......
-
〓 面向世界的儒学:儒学价值观的和平导向
宗教价值观通常着眼于人性中的阴暗面,立足于外在性,即从人性之外、从神那里寻求人超越自我的外在根据。儒学价值观则不然。儒学着眼于人性中的光明面,立足于内在性,从人性中寻求自我超越的内在根据。儒学这种超凡入圣的价值取向,对于维护世界和平来说,不失为一种宝贵资源。 儒学的这一思想方向发端于孔子,他把人性中的光明......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五
南朝乐府·吴声歌子夜歌(之一)落日出门前,瞻瞩见子度。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子夜歌(之二)芳是香所为,冶容不敢当。天不夺人愿,故使侬见郎!冶容多姿鬓,芳香已盈路国学《子夜歌》是吴声歌中的一个曲调,约产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83)。之所以称之为“子夜”,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晋代有位女子名叫子夜,《子夜歌》是她......
-
〓 史海钩沉:清代女性结社考论
清代最显著的女性文学创作现象莫过于结社蔚然成风。这些女性诗社多数有自己的名称、诗作主张、日常规范的社事活动;诗社成员在业师或诗社领袖的奖掖支持下进行文学创作,由其评点作品、裁定名次;成员之间亦经常唱和往来,切磋诗艺。通过结社,女性的创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知名度也随着社事活动得到提高,并且渐次构建了由家庭到社会的交......
-
〓 “格物”“知止”:定位《大学》的理论功能
内容摘要:《大学》一书言简意赅,却被认为是儒家学派“初学入德之门”。究竟这种评价有无道理?本文旨在从文本出发寻求正确定位其理论功能的依据。本文的观点是“格物”“知止”是理解《大学》理论价值的关键概念,《大学》的逻辑结构与实质内容正是据此得以建构,并具备了启蒙的理论功能。关键词:格物;知止;致知《大学》在儒家学派思想传承......
-
〓 中国文学与武学的跨学科研究之可行性初探
内容提要:本论文从跨学科的基本问题切入,首先理清武术与武学的区别与联系,然后结合对中国文学与武学的对照与探究,将武学总结为一门研究武术的学问。然后阐述了武学与文学的相关可比性。并说明武学与文学具有共同的“文心”与“诗心”的跨学科联系,得出文学与武学跨学科研究不仅可行而且必要的结论。关键词:跨学科;武术;武学;文学;可比......
-
〓 儒道生命观比较研究——以《论语》和《老子》为例
内容提要:本文以《论语》和《道德经》为例,从多方面对儒、道两家在生命观上所体现出来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在生命的产生方式上,体现了“天道无言”与“道生德成”的差异;在对生命过程的看法上,体现了“岁不我与”与“生死自然”的不同;在人生的存在状态上,体现了“孔颜乐处”与“自然朴真”的区别;在人的生命价值的体现上,体现了“舍生取......
-
〓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
内容提要:关于研究《周氏太极图》的源流问题,分而言之,当有源头和流变两个问题。就其源头问题而言,是图之原貌究竟是何许样子?这是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的课题。本文以朱震所列周敦颐《太极图》“动阳”二字的标注为突破口,对比杨甲《六经图》、《道藏 ? 周易图》所列及朱熹改造等诸流变图,结合周敦颐《太极图易说》及《易通》的文字叙述......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