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学漫谈:编写“简帛学百年研究论著目录”的设想
在长达两千多年甚至更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主要靠简帛记载自己的历史,传递华夏文明。直到东汉魏晋以后纸逐渐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简帛才退出了历史舞台。百年以来,地不爱宝,大量的简帛重现于世,以此为研究对象形成的“简帛学”既是中国特有的学科,也是国际显学之一。东到日本,西及欧美,以中华本土为主,研究论著如雨后春笋......
-
〓 读史札记:“刻薄”“少恩”非商君
在多数人看来,先秦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商鞅是“刻薄”“少恩”的典型。这一说法或许源于《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时隔两千年,再读这段评说,窃以为太史公对商鞅过于苛责。......
-
〓 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
一、总体进程传统的舆地学孕育了历史地理学。舆地学主要研究历代疆域、政区、地名、水道的因袭与变异,长期以来是历史学的附庸,是治史的四把钥匙之一,它的成果往往仅被视为为历史研究提供一个空间舞台而已。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地理学思想和方法的传入,逐渐冲破了舆地学的藩篱,学者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来研究历史时期发生的一......
-
〓 传统中国教育与权威人格
一、东西科学思考模式之不同日本东京大学的中山茂教授比较中日和西方科学传统,认为东、西科学思考的模式有一个不同:东方人重数据的收集,喜欢就文字作思考;而希腊及罗马帝国以降的西方科学研究,则以辩论为其特色。这两种作学问的风格决定了东西方科学研究的方向。 这个说法有令人欣赏的特点。当然说中国的学术传统缺乏逞口舌之雄辩,不重演......
-
〓 刘梦溪:如何评价儒学的历史地位
百年中国,再没有其他学说像儒家思想这样,经历了如此长时间的反复跌宕和严峻拷问。 蔡元培先生是何等样人,中国现代教育泰斗的称谓,他比任何人都当之无愧。但他不赞成读经,致使被请来与之共襄民国初立之教部的马一浮离他而去。当然不伤友情,十五年后蔡先生出掌北京大学,又礼聘马先生担任文科学长。马先生的回复是:“礼有来......
-
〓 博明万事为子——子学的性质及在当代的新开展
自《隋书·经籍志》以后,中国传统的典籍或知识体系分经、史、子、集四部,然早在《汉书·艺文志》就已有“诸子略”。虽然晚清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仿照近代西方学制而分七大学科,但还是参考了传统知识分类的体式,将四部之学厘定为独立的学科,保留“子学”而隶属文学科。随后,由于当时学界倡导“子学即哲学”的主张......
-
〓 植根经典文化沃土挖掘校训育人价值
CFP山东济南90后大学毕业生在校训前拍毕业照CFP 纵观中国近代以来的大学“校训”,可谓林林总总,尽管算不上“繁花似锦”,也难称得上“群星璀璨”,但就总体而言,挖掘和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价值,是中国大学校训的鲜明特性。中国大学校训多源于传统经典文化,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经典文化的沃土并获得丰厚滋养,其中蕴含着丰富而深邃......
-
〓 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
一个国家或民族往往都存在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基因,这种精神基因内在于该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习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基本精神。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对中华民族影响最大、最久远的思想文化是儒家学说,但不......
-
〓 史海钩沉:秦简《识劫冤案》反映的秦代赀产税
秦代有没有赀产税?(赀产税与现代资产税似有不同,且因秦汉文献材料多用赀,故学界多采用“赀”字)。在有关秦的文献史料和以往公布的秦简牍材料中均未见反映。史料记载的疏缺,使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受到限制。事实上,不仅是秦代的赀产税,就连汉代的赀产税问题,学者们也众说纷纭。有认为汉代赀产税始于高祖者,也有认为始于武帝者......
-
〓 史林镜鉴:弘扬水资源保护利用的优良传统
编者的话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及“中国水周”的首日。当今世界面临着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珍惜和保护水资源已成人类共识。中华民族的命运与水密不可分,古代先民很早即形成了水资源保护利用的优良文化传统,堪称弥足珍贵,值得弘扬。 中华民族的命运与水密不可分,我们祖先的发祥地就在大河流域地区。先民们为治理水患......
-
〓 “商山四皓”与“南山四皓”:沈从文别解“悠然见南山”献疑
最近,《中华读书报》刊登杨建民教授的文章(2013年5月8日第15版)盛赞沈从文先生依据出土文物对陶诗“悠然见南山”所作的“别解”,笔者研陶有年,而在过去又非常迷恋沈先生早期的小说,更是其皇皇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忠实读者。所以,对沈先生的以文物解陶正像对赵紫宸神父用基督教思想解陶一样感到新奇。那是在2010年的秋......
-
〓 北宋皇室与“将门”通婚现象探析
内容提要:北宋时期,皇室与“将门”通婚的现象相当突出,即:一方面帝王、太子大都娶武将女为后妃,而另一方面武臣及子弟则多尚公主及宗室女。这一现象最初出现,主要在于宋初统治集团对武将上层收买所致,以后则形成打压和拉拢相结合的武将政策中的一个内容。由此也造就了一批长期与皇室联姻而又统军的著名将门。北宋时期,普遍存在皇室与“将......
-
〓 清代今文经学的缘起
依照冯友兰关于区分子学与经学的观念,经学的确立开始于西汉武帝时。西汉经学的显学是今文经学,但东汉时古文经学的发展就超越了今文经学,汉代以后今文经学更是默默无闻,而在两千年后君主专制制度即将崩溃的晚清,今文经学却重新兴起,成为最有影响的社会思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今文经学在晚清的兴盛一时?影响经学的变化因素是多方面的。最......
-
〓 中国的蛇文化
引子不知道什么原因,蛇这种动物老是进入梦境,所以一直有一种动力要研究一下这种瘆人的动物。蛇是很有诱惑力的动物。尽管在山上、树林里、田野中,甚至于在水里,都能看到它,但不论在哪里,只要有蛇出现,就会吸引着一大群人,老的小的都会围上来看,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兴奋万分。而且,不仅喜欢蛇的人要饱览一番,怕蛇的人也常常带着恐惧的......
-
〓 中国古代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从周代到鸦片战争以前约二千六百年间的哲学,相对于近代而言,都可以称为古代哲学。所谓古代,当然可以说包括上古、中古、近古。中国古代哲学在基本方向上是与世界别的国家的哲学一致的,都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交互斗争交互影响为主要内容。然而,在具体表现上,却不能不有其特殊的形式。中国古代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范畴、自己的一套......
-
〓 元人小令鉴赏之二
【黄钟】人月圆·卜居外家东园元好问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鲜卑人。曾祖元春(一作椿)任北宋隰州(治今山西省隰县)团练使,移家忻州,遂为忻州人。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
-
〓 高山仰止,各有心仪——王安石与苏轼祭欧阳修文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十
欧阳修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其高风亮节,为后人所仰,也是北宋文坛的宗师。他发起并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诗文革新运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这场运动确立了标杆。他还喜欢奖掖后进、识拔人才,曾巩、三苏、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中的五大家皆出其门下。正因为如此,他逝世后,祭文如动地银山,滚滚而来,其中比较特出的是王安石和苏轼的两篇......
-
〓 顾农:“断章取义”诸法
“断章取义”一语现在大约多少有些贬义,指不顾原作的全文而只引用或攻击其中某一点那样一种不讲道理、不够意思的办法;但是这话本来并无贬义,相反,说的是一种很有意味的办法或技巧。一 正面意义的“断章取义”之法源于春秋时代的赋诗言志。那时的诸侯或他们手下的外交官(其时谓之“行人”)在折冲樽俎之际,碰到不便直接明言......
-
〓 专家视点:时代呼唤有思想的大学校长
CFP 编者按 6月12日本版刊出的温儒敏教授《大学应该回归其本义》一文引起很好的社会反响,我们接到了许多读者的电话和邮件,大家表示非常认同文章所表达的观点和建议。的确,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越来越深入到国人的生活,大学办学也就越来越处在更多人的关注中。本期我们刊出《时代呼唤有思想的大学校长》一文,从......
-
〓 得失之间——过度求稳导向下的宋朝施政及其成败
北宋《文会图》局部 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与各项大一统制度,成为后世中国古代王朝的基本统治范式。自西汉至唐朝的千余年间,历代王朝无不希望长治久安,明智的当政者都力图在制定方针政策与制度设计上讲求成效,但因存在内外形势的复杂变化等因素,其施政导向又不尽相同,或积极主动,或患得患失,或刚柔相济,或倚重猛政,从而有成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