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四前后文字改革问题浅探
《新青年》杂志创刊后,在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的同时,还连续刊登文章,发起“汉字改革运动”。钱玄同、陈独秀、吴玉章、鲁迅、蔡元培、瞿秋白、傅斯年、胡适等人纷纷参与讨论,提出“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以及“繁体字改简体字”等主张;《湘江评论》《晨报副刊》《新社会》《太平洋》《独立周报》......
-
〓 现代大学制度的“本土资源”与“道路自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京师大学堂匾额 中国正在走一条前所未有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大学,在模仿日本、模仿德国、模仿美国、模仿苏联之后,也越来越凸显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特性。从掌握资源的政府,到各个大学的领导人,都在讲“要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那么,如何体现“中国特色”?为什么要强调“中国特色”?一 怎么样让大学真......
-
〓 王葆心与《湖北革命实录》的编纂
王葆心(1868-1944),字季芗,号晦堂,湖北罗田人,他是一位历经辛亥革命洗礼的传统知识分子,他是一位被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誉为“楚国以为宝”的文化名人。王氏学富五车,博览群书,撰写了170余种著作,其代表作主要有《古文辞通义》、《续汉口丛谈》、《再续汉口丛谈》、《方志学发微》、《虞初文志》、《中国教育史》、《历朝经学......
-
〓 海岳名言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
-
〓 元人小令鉴赏之七
【双调·沉醉东风】赠妓朱帘秀胡祗遹锦织江边翠竹,绒穿海上明珠。月淡时风清处,都隔断落红尘土。一片闲云任卷舒,挂尽朝云暮雨。胡祗遹(1227~1293),字绍开,号紫山。磁州武安(今属河北省)人。少孤,自力於学。元世祖中统初(1260)张文谦为大名宣抚使,辟员外郎。第二年,入为中书省详定官。至元元年(1264)授应奉翰林......
-
〓 “儒”为学派义钩沉
《孟子》有两章提到“儒”字:“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滕文公上》5·5)“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尽心下》14·26)前者是引夷子之语,后者是孟子自道。“儒”之一字,孟子如何理解?又有何......
-
〓 以法建制以德正心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共同治理的智慧
国家与社会是一个复杂的集合体,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方式具有多元综合性。中国古代在治国理政方式上,实行礼乐政刑综合治理。在这种综合治理中,道德与法律是两大主要手段。中国古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共同治理,为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政治法律文明积累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经验。理论探索在理论上,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
-
〓 在中国文化中找到希望——卫礼贤对中西思想史的影响
一 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年)是德国同善会的传教士。曾被德国伟大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年)称为德国“最开明的、与教会格格不入的基督信奉者”。 1899年,德国同善会开始在德国招收到中国的传教士,卫礼贤报名并被选中。1899年卫礼贤抵达青岛......
-
〓 曹操诗句“乌鹊南飞”句义考辨
内容摘要:《短歌行》的“乌鹊南飞”历来有不同理解,但都未明了其典故出处。诗当作于曹操为丞相之时,讨伐奸佞,渴求贤才,统一中国,是他的主导思想;“乌鹊”一词处于屈原的《涉江》“燕雀乌鹊,巢堂坛兮”,曹操用此典故,表明他为丞相之时,朝廷的奸佞之徒已没有存在之地,只得南逃。而贤才之士,才有了非常好的发展空间。本文还从文化词语......
-
〓 三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解释学(Hermeneutics)也有译为“诠释学”或“阐释学”的,可能释为“诠释学”更好。但由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用的是“解释学”,因此本文也就沿用。由于我在《学人》第13辑发表了《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在《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一期发表了《再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故本文题为《三论》。我的《再论创建中国......
-
〓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美学理想探析
清代学者章学诚论及北宋以后南宋与金对峙局面时曾说:“当日程学盛行于南,苏学盛于北。”(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第九条)程学指理学,由杨时、尹敦传入南宋,朱熹后来将其发扬光大,形成了后来影响巨大的程朱学派。苏学指诗、文,它经由金朝著名的文学家如蔡松年,赵秉文等继承和传播,形成了一个文学传统。正是在金朝这样的文化传统的熏染下......
-
〓 《西游记》寓言的解读
内容提要:神话小说以寓言为自己的生命力,而非所谓奇思妙想可以取代。《封神演义》不可谓不奇妙,但远不如《西游记》深入人心,其理不言而喻。精神与肉欲的协调似乎是人类长久热门的话题,《西游记》把如此沉重的话题变得如此诙谐有趣,并由此演绎出心性修持的寓言,没有理由不认真看待。在分析小说寓言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历史老人的教诲,自作......
-
〓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模式述论
内容提要: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哲学史学科形成并初步发展。从中西交流和互动的视角看,此时的中国哲学史大致存在四种研究模式:以胡适和冯友兰为代表的西方化研究模式、以钟泰为代表的中国化研究模式、以梁启超、张岱年为代表的中西结合的研究模式和以李石岑、范寿康为代表的初级马克思主义研究模式。而这种研究模式的多元化情境在其后......
-
〓 日本诗话:转世与复活
《济北诗话》作者虎关师炼画像日本平林文库藏《诗话外诗话》 20世纪后半叶,随着日本最后的汉诗人离世,汉诗写作愈来愈淡出一般民众的生活,研读与汉诗传播密切相关的诗话,也变成了少数学者孤寂枯燥的奢侈之举。时至今日,日本的诗话研究,即使不能说正在急速滑向绝学,也可以说不过是边边角角传来的私语独白,是三三五五学者的苦苦支......
-
〓 特别关注:历史读物的庸俗化不可取
●在史学的繁荣中也夹杂着一些脱离历史本真的趋向,即史学研究和表述的庸俗化趋向。 ●历史读物的庸俗化,如果任其发展,不仅有违于学术的本真,而且误导读者,影响大众心理,尤其是成长中的青年一代。 ●从群众路线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当前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史学为人民服务的功用。 ●需要历史研究者下大功夫以为之......
-
〓 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以2013年语文高考试卷为例
201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公众对高考的以及试卷的讨论还在热烈进行,尤其是语文和作文。语文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也就是高考的目的、内容与策略其实有必要梳理一下。 为什么考:语文高考的三项目标 综观2013年全国18套语文试卷可以看出,语文高考有以下三项目标: 适合高校需求,科学选拔人......
-
〓 国学博士论坛:君主论之中西比较
——以真德秀《大学衍义》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为例 夏福英,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2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帝王之学”视域下之〈大学衍义〉研究》 博士导师:湖南大学教授 姜广辉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 吴根友 厦门大学教授 谢晓东 真德秀(1178—1235),南宋思想家和政治家,所......
-
〓 山人现象与中晚明文学的娱乐化
内容提要:本文立足于中晚明这个特殊时期,把山人现象作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提出来具体阐述,意在研究山人现象与中晚明时期文学娱乐化倾向的关系。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山人现象在中晚明时期特别突出,并分析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倾向;第二部分阐述受中晚明时期文学的娱乐化的影响,山人表现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生存方式;第三部分为小结......
-
〓 现代文学老庄记忆
近现代以来,老庄思想受到激烈批判,但是,老庄思想的自然理念及超然物外等观念仍然吸引了众多作家,相关创作呈一时之盛。可以说,伴随着整个现代文学,都有老庄的身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从时代的主战场退下来,走向传统道家式的避世退隐的人生。周作人回到自己的“苦雨斋”,林语堂营造了“有不为斋”,梁实秋隐居在“......
-
〓 辞曹归刘的隐情——重读《三国志·关羽传》
从宋代开始,“三国”被人们不约而同地赋予了极高的历史地位,而在此前,特别是两晋南北朝时代,主流学者大都认为魏、蜀、吴不过是临时性的割据政权而已。如常璩的《华阳国志》、习凿齿的《汉晋春秋》,都竭力张扬晋承汉统的历史观念,他们认为,汉代以后的历史根本就与“三国”无关;因此,即使是西晋时代的大史学家陈寿著《魏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