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元史》中的服饰史料
《元史》是关于元朝的纪传体史书,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共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下令编修《元史》,意欲借此来说明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兴起都出于“天命”,而他自己则是“奉天承运”的真命天子。第二年,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
-
〓 孔子生年生日详考
【本文作者】毕宝魁,1952年3月生,现为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内容提要】目前通行的孔子诞辰9月28日是缺乏依据的,子夏传授《公羊传》和《榖梁传》都有孔子生日的明确记载,两传所记实质也吻合,参照其他文献,再参照天文学相关记载,可以确定孔子生年生日为公历公元前552年10月9日。其他说法应该摒弃。【中心词】孔子;生日;三......
-
〓 邯郸学院藏《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考辨
《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封面《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首页 邯郸学院藏《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油印纸本。页面高26.1厘米,宽18.1厘米;版框高21.1厘米,宽14.8厘米。版面分通、双两种,其中通版存15页,双截版存73页并19个单面。通版面17行,行21至24字;双截版行数、行字数不等。首页首行题“京师大学......
-
〓 严复“伦理本位”的自由观
摘要:一些学者认为严复虽然是译介西方自由主义的第一人,但他对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的理解还不到位。然而,从严复抓住“个人与群”的关键问题,并道出“两害相权,己轻群重”的至理名言来看,他不仅从文化层面深刻理解了西方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而且对它在中国社会传播的问题与危害有了警觉与担忧。无论是引进还是批判西方自由主义,严复皆......
-
〓 “经世致用”知往鉴今——以小说写法为例
●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以清初白话小说为例,它在主题思想、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尤其在主题思想和道德化形象两个方面,对当代小说创作有启示●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对当代文学具有知往鉴今的作用,现实生活是文学的本源,小说需要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传达人民的心声,同......
-
〓 “荒桥断浦”与“苏堤才晓”——说张炎的“春水词”
张炎以一曲《南浦·春水》,获得了“张春水”的美称,而作为这一作品本身,也一向被视为是诗人早期“寄情山水,流连风月”[1]的代表。但在不同的版本之间,这首词的面目并不一样。有的本子(下称“通行本”)这样写: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好是苏堤才晓。鱼没浪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
-
〓 张剑伟:“不敢为天下先”辨析
“不敢为天下先”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舍后且先,死矣!”其意是,我持有、珍藏三大法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因不敢居前争先所以才能为众人拥戴成为官长。如果一味居前争先而希望获得拥护,......
-
〓 论郑成功与施琅发生冲突的原因
内容摘要:施琅与其叔施福所率军队为郑芝龙部下的主力,早年,施氏叔侄有随郑芝龙降清的历史,并为清军作战。施琅再次回归郑成功部下,攻袭南明大将郝尚久、郑联,反对郑成功勤王,表明他对清朝的态度十分暧昧。郑成功将其驱逐,是海上武装内部拥明派铲除亲清派的一场权力斗争。郑成功取胜以后,这支海上武装才成为南明的军队。关键词:郑成功施......
-
〓 顾农:略谈道家四书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以儒家最为重要,孔孟之道在很长的时间段里被确立为主流意识形态,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和风格。对中国周边国家也有很大的影响;传统思想中可以同儒家思想并驾齐驱的,只有道家,此外还有后来由域外传来却很快就本土化了的佛教。儒、道、释(佛)三家鼎足而立,构成了中古以下思想界的基本框架......
-
〓 五十年来的慧能研究——对以大陆学术界为主的考察
对于慧能的研究,有一类常常隐含在对禅宗的研究之中,这一类资料更是难以统计清楚。而在有明显标识的慧能研究作品中,研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具体涉及的细节及不同观点如下:一、《坛经》经典研究1、《坛经》的整理。慧能研究的基本资料是《坛经》。大陆学术界对《坛经》的学术整理,在1962年7月编就,1965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
〓 《文心雕龙》练字论浅说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学理论著作,全书体大思精,集文学理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史、文学批评和鉴赏于一身。《练字》属于《文心雕龙》创作论的第十四篇,从全书的理论框架上来看,它并不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也正因为此,在以往的龙学研究中我们很少对它做深入的探究,仅仅把它视为刘勰对文学创作中用字方法的一种总结。然而,通过分......
-
〓 慧远建设庐山教团的理论与实践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三种关系之制约:第一,佛教与专制王权间的政教关系;第二,佛教与国教儒教间的教教关系;第三,佛教与宗法制社会的教俗关系。这三层关系可归结为真俗或权实关系。真不离俗而不退堕为俗,实应兼权而不依附于权。但在实际运作中,中国佛教徒经常面临的是“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1]的两难困局。佛教能在中国得到传播......
-
〓 经注与诸子
【内容摘要】不同著作间的内容相关度有两种基本的关系类型——经注关系与诸子关系。诸子关系是一般类型,即基本不相关,两相平等;经注关系则联系密切,大体同构。在此观照下不难发现,诠释经典的著作并非只有典型的“注疏”体,还存在与原典具有一定程度“诸子”关系的解经著作体式。这样,从原典到其注疏,到比较相关的著作,再到几乎不相关的......
-
〓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这种认识导致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或文明属性的误判,影响了对中国美学和艺术多元性、丰富性的认知。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在传统中国,城市不仅是国......
-
〓 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理论分析方法
对于哲学思想的阶级分析与理论分析我们研究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哲学思想发展演变过程,首先必须正确理解每一时代的每一思想家的哲学学说的真实涵义,对于每一思想家的哲学体系进行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分析。从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来看,任何思想都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哲学思想都是这样或那样地、比较正确地或严重歪曲地反映客观世......
-
〓 推动境外汉籍再生性回归境外汉籍资源亟待联合开发利用
中国古代汉文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整理、诠释、借鉴中国汉文古籍(国际上通常称作“汉籍”)中的思想成果。由于历史原因,幸存至今的汉籍不仅存藏于中国大陆,还存藏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还有很多汉籍藏于国外,其中日本数量最多、价值最高,韩国、越南、俄罗斯、美国、......
-
〓 书指
卷上书契之来,原于画卦,形势生于篆籀。字则自少而入多,法则自难而趋简。淳薄渐更,世代非一,溯观作者,可得而言。至于心手相师,笔墨无间,穷生成之用,极神化之模,无古无今,苍颉所不能易,佐吏所不能废。自昔名书,未经向人拈出,苟非窥测有限,实由缄秘自私。虽造化之巧,未易尽泄其藏,意千古以还,必有独行不谬者。予学书垂三十年,目......
-
〓 刘志琴:士大夫的生活风貌与文化担当
士大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现代知识分子的前身,它从先秦至清末延续有数千年的历史,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一阶层已不复存在,但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风貌仍然为现代人所向往,人们常用“最后的士大夫”来标榜某个现代学者,可见士大夫的魅力至今不衰。 然而“士大夫”已是远去的历史,尤其经过极左思潮的扫荡,认为士大......
-
〓 论客家精神与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内容提要:笔者在庞朴的“物质-制度-心理”文化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 “物质-制度心理-精神”的文化层次结构,对客家精神进行文化结构层面上的分析。笔者认为,精神才是文化的最深层,是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超越时空与阶级局限的,精神是永恒不灭的。只有高扬不灭的客家精神,才有助于实现客家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从而实现客家地区社......
-
〓 民国年间冀中村民的消费:究竟吃什么
清苑11村各类村民家庭的饮食结构(平均每家) 单位:元民国初年的市场 关于不同历史时期民众生活水准和消费研究,是国际学术界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然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似乎还不多见。从《白鹿原》一类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当时乡村饮食的一些浮光掠影,但毕竟不是实证性的历史研究。著名学者陈翰笙先生20世纪30年代初进行的保定......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