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梦溪:陈宝箴系慈禧密旨赐死新证
关于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的死因,自1983年宗九奇先生在《文史资料选辑》上著文,公布近人戴明震的父亲远传翁(字普之)《文录》的一条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庚子,1900年)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名闳炯)率兵弁从巡抚松寿驰往西山崝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匐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
-
〓 科学源出哲学——熊十力论科学何以可能
【内容摘要】熊十力认为,科学何以可能是哲学上的一个大问题,而要证成此一大问题端赖于三个条件:其一,知识主体的形成;其二,现象界的客观存在;其三,现象界有规律可循。依着对西方哲学的了解,基于对于佛学的认识,面对儒学发展的前瞻,熊十力对这三个条件分别进行了哲学上的证成。此一证成,在普遍意义上意味着所有民族都可开出科学,在特......
-
〓 先秦儒学是一种宗教信仰体系吗?——兼关于儒学五大概念的辨析
内容提要:关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笔者认为,不同历史阶段以及执行不同社会功能的“儒”是不同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指明具体的儒学形态和具体的宗教定义。为一种学说定性必须考察它的本体论依据,本文以先秦的儒家文本为研究对象,确认“天”、“道”、“命”、“上帝”、“仁”为先秦儒学著作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概念,具......
-
〓 伤世之语:“临川四梦”的独特意趣
中日版昆曲《牡丹亭》,由日本著名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上图左)担任策划、艺术总监、总导演并主演。【高峰耸古今 星光耀中西⑤——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塞万提斯逝世400周年】汤显祖的四部传奇杰作《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牡丹亭》并称“临川四梦”。“四梦”流传了四百多年,如今在戏曲舞台上再一次大放光辉。几家昆剧团已经......
-
〓 王维禅诗的圆融境界
研究“诗佛”王维禅诗的文章,蔚为大观。论者在阐释王维禅诗境界时大多集中在论述观色悟空、以动显静的禅意,认为王维禅诗表达了色相俱泯、万法皆空的禅境,读之令人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这些成果令人受益良多,美中不足的是多执于一端,论述王维禅诗观色悟空、以动显静时鲜有抉发空中蕴色、静中含动的一面。笔者不揣谫陋,从体证佛教哲学的空性......
-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侵略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
日本侵华战争结束70年了,但时至今日,日本仍有少数人无视铁的历史事实,无视在战争中牺牲的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生命,逆历史潮流而动,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破坏国际互信,制造地区紧张,引起了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这也说明,必须对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进行深入研究,以事实回击谬论。1931......
-
〓 徐志啸:《九歌》创作时间考
历来学者对《九歌》作于何时有多种说法,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不一时”说与“一时”说两大类。所谓“不一时”说,即《九歌》十一篇,分别作于不同的时间,并非同一时间的产物。如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余论》认为:“《九歌》不知作于何时,其为数十一篇,或亦未必同时所作也。”在持“不一时”说者看来,《九歌》作于何时似乎并不是一个十分值......
-
〓 唐代坊市及其变化
坊市制或市坊制,是我国古代政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唐代则是我国古代坊市制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时期。坊市制从西周一直维持至唐代。坊,或称里坊,是中国古代城市组织的基本单元。在先秦称为“里”,“闾”或“闾里”,从北魏开始出现“坊”的称呼,从隋朝开始正式将“坊”固定化。里坊居住呈现阶层分区居住和职业分区居住两个特点。坊市......
-
〓 慧远建设庐山教团的理论与实践
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受三种关系之制约:第一,佛教与专制王权间的政教关系;第二,佛教与国教儒教间的教教关系;第三,佛教与宗法制社会的教俗关系。这三层关系可归结为真俗或权实关系。真不离俗而不退堕为俗,实应兼权而不依附于权。但在实际运作中,中国佛教徒经常面临的是“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1]的两难困局。佛教能在中国得到传播......
-
〓 从民国教材看鲁迅作品经典性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准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
-
〓 诗歌与大学校园的牵手——“驻校诗人”在中国
中国的驻校诗人制度是进入21世纪才出现的新生事物,2004年首都师范大学开此先河,诗人江非成为首位驻校诗人。十年之间,驻校诗人制度在中国逐渐为人所知,生根发芽,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已经有多所高校开展了驻校诗人项目。十年历程回顾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推出驻校诗人制度的学术机构。人选从诗刊杂......
-
〓 中国路径:论中国哲学的特质
自“五四”以来,中国传统哲学之特质,许多学者都有论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价值哲学的独特视角,观照中国传统哲学,提出一看法,即“必然”原理与“应然”原则相融通乃是中国传统哲学之重要特质。所谓“必然”原理指探讨存在本质、发展趋势、客观过程、必然规律的哲学理论,包括本体论、历史观、认识论、人性论等理论领域;所谓“应......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八
【越调】平湖乐·尧庙社日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王恽(1227-1304年),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春转翰林修......
-
〓 考场上的《史记》
《史记》与科举考试的密切关联,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唐宋两代曾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二是作为文章典范深刻影响了明清八股文的写作;三是作为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丰富和完善了科举文化。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最为有名的是进士科和明经科,还有其他一些较为次要的科目,比如史科。史科有一史和三史之分,始设于长庆三年(823)。一史......
-
〓 中国文化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有之贡献
各民族和国家的有识之士,越来越认识到21世纪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主要向题应是“和平与发展”的问题,即要争取实现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这祥才能保证人类社会能够合理和健康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民族和国家无论大小、强弱,他们都应该可以从自身文化中找到为“和平共处”与“共同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文化资源。在......
-
〓 大家谈:多元文化中的孝
时 间:2013年7月20日下午(“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国际学术会议间隙) 地 点:北京友谊宾馆会议室 访 谈 嘉 宾:南恺时(Keith N.Knapp)美国南卡罗莱纳根据地军事学院教授 崔圣奎 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长、韩国孝学会会长 王蓉蓉 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教......
-
〓 《论语》第一章正解
《论语》开卷第一章记载了孔子的三句话,其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一章究竟何所指?多数注解者则倾向于把它解为三层含义:孔子说,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够时常加以温习,不是也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前来求学,不是也很快乐吗?当政者不知道我,我并不......
-
〓 朱熹与金门书院
金门古称“浯洲”“仙洲”,简称“浯”,自五代时起即被划为泉州属地,辖于同安县。金门历史上曾有四大书院,先后为建于南宋的燕南书院、元代的金山书院和浯洲书院、清代的浯江书院。其中,至少有两座书院与朱熹有着直接的联系。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年称晦翁,又号考亭先生、云谷老人等,祖籍徽州婺源(现......
-
〓 中国佛学与经营之道
中国化的佛教,其理论导向,与其说是出世主义的,毋宁说是入世主义的。准确一点说,中国佛教主张以出世的心态入世,即世间而出世间。这意味着,成佛的过程比成佛的结果更为重要。成佛的过程不一定在寺庙中实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亦可以实现。对于经营者来说,在经营实践中亦可以实现:用成佛的心态参与经营实践。对于经营者,中国佛教理......
-
〓 愿君且聆常州调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有风土方言之异,因而从古代起,吟诵就因为地域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战国策·秦策二》:“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高诱注:“吟,歌吟也。”可见,早在先秦时代,吴地的歌吟就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当下中华吟诵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抢救、保护和研究地方吟诵,是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在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