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资料图片/壹/纪元前后世界有两个中心: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兴都库什山,在今天阿富汗建立了“极远的亚历山大城”,此后的希腊化时代,从地中海到伊朗高原,以亚历山大亚里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相对一体化的世界。一个世纪以后,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华夏九州也成了一个政教文物......
-
〓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
《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下册,吕思勉编著,商务印书馆1948年版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
-
〓 学苑论衡:以笔代剑以学术报国史学对抗战的独特贡献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一场殊死较量。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史学界同社会各界一样积极行动起来,以笔代剑、以学术报国,用史学著述为抗战大业服务。抗战时期,无论哪个史学流派,只要是爱国的,都在抗战的大旗下汇集,为争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抗战时期的史学有着颇为独特的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和史......
-
〓 吴相洲:杜甫的诗才是怎样练就的
编者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学中文系的教学,常常以培养研究人才自居,而忽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和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和讲解古今人的诗文辞赋著作,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符号及其重要意义,同时,却很少探索过去的文学作品是如何写出来的,更没有去积极学习写作中国传统诗文辞赋的技巧,导致传承数千年的诗文辞赋写作的断崖式......
-
〓 忠贞智慧,万古流芳——论诸葛亮形象
在《三国演义》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中,诸葛亮无疑是塑造得最为成功,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可以说,他是全书的真正主角,是维系全书的灵魂。我们简直无法想像,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三国演义》还有什么看头,还怎么能成为世代相传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作者耗费笔墨最多的艺术形象。从“水镜先生”司马......
-
〓 上世纪初中国文化建设风景及对今日的启示——文化的“三圈层”与其建设的“三阶段”
文化建设,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作适应时代的更新与再造,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国新民族文化精神。1840年鸦片后西势东来,中国由此被逼上现代化轨道。“文化”现代化也提上议事日程。“文化”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其实,对“文化”宜作纵与横两方面分析。“纵”的方面看,中国文化(也包括世界文化),经过从“自然文化”、“农业文化”向“工业文......
-
〓 月光下的天人哲思——中秋的起源及其文化内涵
中秋是月节,是以圆月为标志、寄寓着中华儿女团圆的梦想、积淀着中华儿女团圆的心理诉求的节日。各地区、各民族过节的习俗异趣纷呈,然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中秋所体现出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它凝聚着中华儿女的心,熔铸着中华儿女的魂。从祭月到赏月 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月亮称“太阴”,与太阳分别成为中华文化中代......
-
〓 马执斌:秦朝速亡的教训
两千多年前,秦王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呑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仅用十年时间就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盘算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然而事与愿违,秦朝只传至二世,便被风起云涌的农民......
-
〓 专家论坛:开掘儒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资料图片儒家的人生哲学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体部分。儒家学派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汉唐儒学、宋明新儒学以及现代新儒学等几个发展阶段,许多理论见解和阐释几经嬗变,但其基本精神却贯穿始终,其中包含着儒家关于人生问题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和基本看法。可以说,儒家学说的主体就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于人生及其相关问题的......
-
〓 《金瓶梅》:第一部美食百科全书——兼论食的等级
“食色,性也。”这是中国亚圣孟子转述告子的语录。按照近代治《论语》《孟子》的学者杨伯峻先生的理解,“食色性也”,即“饮食男女,这是本性”。此处,饮食居其前,男欢女爱居其后。为何,因为,食物是人这一生命个体得以维持的原初需求,只有这一原初的需求得到维持或满足后,生长、思考、劳作、求偶、婚娶、理想、野心、礼祀等才有可能成为......
-
〓 “经世致用”知往鉴今——以小说写法为例
●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源远流长,以清初白话小说为例,它在主题思想、题材内容、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关注社会现实,体现出经世致用的精神,尤其在主题思想和道德化形象两个方面,对当代小说创作有启示●清初白话小说的崇实精神,对当代文学具有知往鉴今的作用,现实生活是文学的本源,小说需要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传达人民的心声,同......
-
〓 顾农:略谈四书五经
按照传统的书籍分类法,传世文献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最重要的是经部,也就是儒家的经典著作。研究这些经典的学问称为“经学”,从事经学有成并能指导生徒的学者则称“经师”,都一向受到人们的高度尊敬。经部书中又以“五经”和“四书”最为基本,这里洋溢着儒家先贤深刻的思考和丰富的智慧,是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例如下列三点就......
-
〓 晦涩语句中的科学观——关于《老子》的“道”的对话
老子是公认的大适智者,他的的著作被称之为《道德经》,一般称呼为《老子》。该书寥寥五千言,却包含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从开天辟地到穿衣吃饭等,无所不及的诸多内容。但是此书文字简练,语句晦涩,十分难解,往往读了之后,茫然不知所云。因此从古至今为之注释解说的著作层出不穷,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不少文人名家纷纷执笔各......
-
〓 学苑论衡: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独特价值
知行问题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许多先贤对此都有自己的见解。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知行问题上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持批评态度,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他认为:“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如何分得开?”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着眼于道德观念与道德修养的密切结合,其目的是把“知”即......
-
〓 论语读绎·礼之大体:我读《论语·八佾》
《论语·八佾》的中心命题是“礼”。孔子及其弟子就“礼”的重要性、“礼”的本质属性、“礼”的基本内涵、“礼”的体现形式、“礼”的历史文化渊源、“礼”与“仁”的内在关系,进行了扼要、深刻的阐说,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局面表达了深深的忧虑与尖锐的抨击,希望挽狂澜于既倒,启新生于绝望。全篇主旨鲜明,鞭析入理,在某种意义上......
-
〓 文学史料的归纳与解读——元代至明初小说戏曲中白银的使用
内容提要:元代至明初,朝廷明令推行纸币,禁止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然而,在这一时期的小说戏曲中,白银在日常生活和交易中的使用却随处可见。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生动反映,表明朝廷禁令对官民的实际约束力相当有限。由此可见,以小说情节中人们广泛使用白银来证明《水浒传》成书于嘉靖初年,未必可靠。而注意朝廷律令与实际生活的差距,更值得研......
-
〓 章学诚“切人事”说的思想贡献
迄今为止,有关章学诚的研究,都以“六经皆史”为其标志性学术贡献。然而,众所周知,“六经皆史”说并非章学诚首创。虽然此说与彼说语境不同,内涵不一,但以此作为章学诚的独到思想贡献,似仍值得商榷。其实,细读章学诚丰硕学说,可以发现,其理论重心最后落实在“切人事”的论说上,这才是他最具创见的思想贡献。“六经皆史”的“史”是什么......
-
〓 守伦理重修养讲规矩古代家训中的官德教育
加强新时代领导干部的官德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道德水平,可以从中国古代传统官德教育中吸取智慧。自古至今,中华民族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中积累了丰富的家庭官德教育经验。家训是中国古代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散文、诗歌、格言等,也可以称之为家规、家范、家法、庭训和庭诰等。家训是长辈对子孙后代的教诲和训示,也包括兄妹......
-
〓 作为文化基质的《孙子兵法》
形成于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一直受到后人的重视,但是有关的认识大多局限在军事以及需要高度计划、计算的领域。事实上,《孙子兵法》与《论语》一起标志着先秦诸子思潮的开幕,其中的功利理性和价值信仰两种精神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质。客观透彻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一种客观的生活态度,也是客观地认识世界的方法。其从认识对......
-
〓 历时辞书引证超前举隅
这里所说的引证超前,是指历时辞书某义项下所引的例证时代超前于该意义出现的时代,在其所引书证的时代该项意义还没有出现。学术界有一句行话:“说有易,说无难。”指出历时辞书引例滞后是“说有”的事,只要发现有例证早于该辞书所引例证的时代,就可以证明其所引例证滞后。而指出其引证超前是“说无”的事,需要在较大的资料范围内进行比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