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韩近期汉学出版物(六)
1、中国研究集刊第56号时间:2013年6月出版单位:大阪:大阪大学中国学会内容简介:【特集一学会时评】先秦~秦汉时代(近藤浩之·西信康)三国六朝~隋唐代(佐野大介)宋~明代(吾妻重二)清~现代(横久保义洋)【特集二中国出土文献研究】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の古圣王伝承(汤浅邦弘)清华简『楚居』の划线·墨线の配列(竹田健......
-
〓 大家手笔·冯尔康:信息时代治史方法浅谈
在信息时代,史学研究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搜集史料更加容易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研究质量?怎样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诸如此类问题,非常值得探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数字化文献检索使史料的搜集极其快捷而且相对完备,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珍本图籍的数字化,对学者穷尽资料意义重大;研究中从抄写卡片变为下......
-
〓 法门寺秘色瓷与中国古代审美文化
长期以来,陕西法门寺不仅是佛教活动的重要道场,更是佛教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1987年4月3日,因为重建法门寺半壁坍塌的明代真身砖塔,考古人员在塔基下意外发现了一座唐代真身宝塔地宫,随后的发掘清理,使沉睡了一千多年的数百件稀世珍宝重见天日。在这些出土的唐代珍贵文物中,包括一批精美绝伦的具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唐代越窑青......
-
〓 相良马宝金篇
三十二相眼为先,次观头面要方圆。相马不看三代本,一似愚人信口传。眼似垂铃紫色鲜,满箱凸出不惊然。白缕贯睛行五百,睛如撒豆勿同看。面如侧墼如镰背,鼻如金盏可藏拳。口叉宜深牙齿远,舌如垂剑色如莲。口无黑黡须长命,唇似垂箱盖一般。食槽宽净腮无肉,咽失平而筋有拦。耳如杨叶裁杉竹,咽骨高而软不坚。八肉分而弯左右,龙会高而上古传。......
-
〓 古籍数字化的保真与古书的用字特点
数字化古籍资源的显著特点是可以坐拥群书,超越时空,链接无限,检索功能强大,支持专题研究,对文史研究者尤其具有吸引力,但在当前“一扫而就”数字化泛滥的形势下,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电子化产品的负面影响,诸如错误百出,缺乏规范等,如何防止古籍数字化中出现的弊端问题,真正服务于弘扬传统和学术研究,这就要求将古籍数字化的保真程度提高......
-
〓 《水浒传》主题新探
“主题”一词的含义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我国古代文论中,虽然没有关于长篇叙事作品的“主题”的概念,但却有李渔“立主脑”的提法: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悲欢离合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具属衍文......
-
〓 中国古代官吏考课制度中的“官德”
纵观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始终把以德治官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治民先治吏成为共识。中国古代思想家所阐述的“徒法不足以自行”,“明主治吏不治民”,“得人者昌,失人者亡”都说明官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政风纯正、官吏清廉是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所祈盼的,因为它关系着国家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稳定。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官......
-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互性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笔者认为,相对于西方文化强调主体自我价值的特点而言,中国传统文化更加强调从不同主体的相互性视角思考和处理问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独具特色而......
-
〓 独尊儒术: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文化转型
——兼论对毛泽东“百代皆行秦政法”观点的一点补正
摘要: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夏商周“礼”文化的创立和形成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文化标识,“礼”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创造的第一个比较成熟的文化体系。“礼”文化是春秋孔子儒家思想文化的直接源头,而儒家思想是对“礼”文化的传承、提升和创新。儒家思想是春秋时代世界最先进的地域思想文化。秦代“焚书坑儒”是对上古夏商周“礼”文化......
-
〓 邯郸学院藏《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考辨
《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封面《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首页 邯郸学院藏《京师大学堂伦理学讲义》,油印纸本。页面高26.1厘米,宽18.1厘米;版框高21.1厘米,宽14.8厘米。版面分通、双两种,其中通版存15页,双截版存73页并19个单面。通版面17行,行21至24字;双截版行数、行字数不等。首页首行题“京师大学......
-
〓 国学博士论坛:阮元经学研究的特色
林久贵,男,湖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2012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阮元经学述论》。博士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周国林通讯评委: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黄爱平 武汉大学教授 谢贵安 阮元(1764~1849)是清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他一生学术成就巨大,在学界被奉为“山斗”。阮元的学......
-
〓 先秦儒学是一种宗教信仰体系吗?——兼关于儒学五大概念的辨析
内容提要:关于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学术界争论已久,笔者认为,不同历史阶段以及执行不同社会功能的“儒”是不同的,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应指明具体的儒学形态和具体的宗教定义。为一种学说定性必须考察它的本体论依据,本文以先秦的儒家文本为研究对象,确认“天”、“道”、“命”、“上帝”、“仁”为先秦儒学著作中一以贯之的基本概念,具......
-
〓 论陈宫
在《三国志通俗演义》那色彩缤纷的人物谱中,陈宫是一个来去匆匆的角色。从卷一《曹孟德谋杀董卓》则开始,到卷四《白门曹操斩吕布》则为止,他出场的次数并不算多,就像一颗流星,在深沉的苍穹中倏然划过,又遽尔陨落。然而,他留给读者的印象却相当鲜明而深刻。罗贯中是怎样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在他身上寄托着怎样的创作意图和美学意义?让我......
-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2012年12月——2013年5月)
1、傳教士筆下的大陸與臺灣國際學術研討會时间:2012年12月1至2日(週六至週日)地點:中央大學文一館3樓國際會議廳(桃園縣中壢市中大路300號)主辦單位: 中央大學歷史所、中原大學通識中心、臺灣基督教史學會議程:12月1日9:15-10:30【主題演講】主持與回應:王成勉(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主講人:......
-
〓 道与文——“文以载道”理念的实践价值
编者按文以载道,或曰文以明道,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化及至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20世纪在西方文学观念的冲击下,这一命题饱受批判。在批判中,文学的社会责任渐被淡漠。在我们的文学传统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时候,在我们既要坚持本民族的文学特色,又要放眼世界、汲取时代精神的大背景下,如......
-
〓 谢金良:中国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在我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实际上,中国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蕴涵着无数中华贤哲几千年来的辛劳与智慧。因此,研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而正确理解中国文化发展和研究的......
-
〓 五十年来的慧能研究——对以大陆学术界为主的考察
对于慧能的研究,有一类常常隐含在对禅宗的研究之中,这一类资料更是难以统计清楚。而在有明显标识的慧能研究作品中,研究内容包含两个方面,具体涉及的细节及不同观点如下:一、《坛经》经典研究1、《坛经》的整理。慧能研究的基本资料是《坛经》。大陆学术界对《坛经》的学术整理,在1962年7月编就,1965年1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
〓 先秦两汉哲学世界观与认识论、方法论的表现
《周易》是殷周春秋时代的哲学经典,它的世界观是奴隶制巫术礼教“以德配天”的天命观,它的认识论与方法论是阴阳八卦图式。“六十四”卦即是“究天人之际”的六十四类天人之道变化的一般规律,借所反映的事物本质与现象,以作为探究天人之际的吉凶祸福、帮助人们把握天道与人道的变化规律,赖以巩固与加强奴隶制“礼治”的统治。所以《周易》的......
-
〓 从民国教材看鲁迅作品经典性
编研一体,学术立社,此则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具有出版资质的国家级课程教材研究单位坚守60多年之信念。2010年12月,人教社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终获批准(课题批准号:10&ZD095),数百名编辑人员与国内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共预其事。廓清百年教科书发展之轨迹,探寻近代以来吾国中......
-
〓 意识哲学,还是身体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的重新认识
【内容摘要】在当代西方哲学面临从意识哲学向后意识的身体哲学的理论转型之际,其也为我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提供了契机。一种对中西传统哲学的深入比较将使我们发现,与传统西方哲学不同,中国传统哲学与其说是坚持一种“反思”的取向,不如说是坚持一种“反身”的取向;与其说是具有一种“祛性”的特征,不如说是具有一种“尊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