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王国维对侯外庐的影响
侯外庐(1903—1987),山西平遥人。1924年经同乡朋友高君宇介绍结识李大钊,“从他那里感染到对理论的浓郁兴趣”,“迈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1927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8年春经成仿吾、章伯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附设于法国共产党的“中国语言支部”支部书记,主编《赤光报》。精读马克思《剩余......
-
〓 文化选择下的牛郎织女传说
编者按 今年的8月2日是农历七月七,即传统的“七夕节”。“年年七月七,牛郎会织女”。作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自先秦到今天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牛郎织女凄美动人的故事催生了数不胜数的优秀文学作品,促成了盛行于各地民间的“七夕”“乞巧”等重要习俗。由此看来,说“牛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首也......
-
〓 书谱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锺、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锺、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锺、张云殁,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锺、张,锺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锺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评者云:“......
-
〓 从儒家科技伦理视角看“李约瑟难题”
【内容提要】伦理是儒学文化的最大特征,因此从儒家伦理与科技的互动角度,并与西方科技伦理加以对照这一角度求解“儒学伦理对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作用”这一“李约瑟难题”的子课题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关键词】儒家;科技伦理;李约瑟难题【作者简介】重庆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2006级伦理学研究生近年来,众多学者对“中国近代科学为什......
-
〓 身体之为“窍”:宋明儒学中的身体本体论建构
内容摘要:在先秦儒学与医学之中,身体之“窍”(七窍/九窍)被视为“精神”的“孔窍”、“门户”与“通道”,它们内根于“五脏”,外联于天地之气。保持“孔窍”的通畅,无论对“卫生”,抑或对“修身”均意味重要。其中,耳、目、口三窍尤为儒家修身所注重。阴阳五行理论兴起后,身体之“窍”与天地万物之“窍”之间的同构关系得到彰显。在承......
-
〓 晚清史家改造纪事本末体史书的成就
内容提要:纪事本末体史书,是一种以历史事件为主的史书体裁。这种史书体裁因“文省于纪传,事豁于编年,决断去取,体圆用神”,利于彰显历史发展的大势,受到史家的青睐,逐渐成为与编年体、纪传体、典志体相颉颃的四大史书体裁之一。晚清时期,由于西方侵入造成的严峻形势,要求史家因时变革,敢于创新体例,撰写符合时代需要的纪事本末体史书......
-
〓 中国古代哲学中若干基本概念的起源与演变
中国从周代到鸦片战争以前约二千六百年间的哲学,相对于近代而言,都可以称为古代哲学。所谓古代,当然可以说包括上古、中古、近古。中国古代哲学在基本方向上是与世界别的国家的哲学一致的,都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交互斗争交互影响为主要内容。然而,在具体表现上,却不能不有其特殊的形式。中国古代哲学有自己的一套独特的范畴、自己的一套......
-
〓 元人小令鉴赏之八
【越调】平湖乐·尧庙社日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王恽(1227-1304年),字仲谋,号秋涧,卫州路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元朝著名学者、诗人兼政治家。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姚枢宣抚东平,辟王恽为详仪官,擢为中书省详定官。二年春转翰林修......
-
〓 国学漫谈:黄帝之道
为认识黄帝的本来面目,必须从“帝”说起。上古的历史多与神话传说夹杂在一起,“帝”之概念对此有所反映。如在甲骨文中,帝指上帝,能主宰风雨灾祥及人间祸福,又用为商王称号,如帝乙、帝辛之类。《礼记·曲礼》谓“措之庙,立之主曰帝”,郑玄解释为“同之天神”,即天子死后入庙立主称为帝,尊之如天神,这就使上古所谓“帝”具有半人半神的......
-
〓 谈儒家担当观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使岳阳楼著称于世。资料图片 我国古代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历来很重视担当精神,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担当观,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儒家担当观的形成 何谓“担当”?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接受并负起责任”;《辞海》的解释是......
-
〓 韩愈人学思想的三重性
【内容摘要】韩愈一生弘扬儒学,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学思想内容丰富。针对当时佛道盛行,他著〈原道〉〈原性〉等宏文,提出仁义道德、性情三品等思想,以振兴儒学,他的人道仁义思想还是人性理论的提出,都是力图解决社会当时的危机和政治昏朽,试图维护自己所处的朝代的政治制度的集权和复兴儒学思想中社会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儒家人学思......
-
〓 要重视学术之“器”
林毅夫先生曾指出,最有活力的经济发展将提供最丰富的问题和素材,因此,21世纪将是中国有可能产生经济学大师的世纪。这一论断显然适用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全体,并正不断地被学术界用实际行动加以证明:中国内地2008年的SSCI论文数量是1476篇;而2012年,仅SSCI发表量排名前15位的中国内地大学,总量就有250......
-
〓 关于僧肇注《道德经》问题——四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中国有很长的注释经典的历史,研究中国经典注释的历史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都知道,中国经典注释问题和中国的“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版本学”、“目录学”等等是分不开的。我这篇主要是想通过一个具体问题来看创建中国解释学(与西方解释经典的理论与方法有相当大不同的中国解释学)的种种困难。1......
-
〓 去“西方中心论”:美国汉学一大转向
纵观美国汉学的发展历程,在方法论上长期困扰研究者的问题之一就是“中心论”取向,它贯穿于整个美国汉学发展历程。我们在研究美国汉学时,通常会将美国学者的研究取向笼统归结为“西方中心论”。但仔细加以考察,其实美国汉学界内部在这一问题上也是不断变化的。当前,我们既要批判其“西方中心论”,也要认识到其去“西方中心论”的转向。在美......
-
〓 争鸣与商榷:“设瓮助声”之争——科学史上的一桩公案
山西介休张壁古堡内的一座古戏台 新华网发“设瓮助声”是指古代在戏台中设置陶瓮以扩声传声的方法。此法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认同度,然而近当代以来却备受争议。其论争焦点为是否存在“设瓮”实例遗存或相关实物及其有无作用,其论争的问题主要有两层,一是是否存在设瓮史实?二是如有设瓮史实,陶瓮如何置放?是否可以助声?“设......
-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质灾害
内容提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质灾害频繁,见诸记载的地质灾害有山崩、地陷、地裂、地震、土地资源退化和海洋灾害。其发生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自然变迁造成的灾害,也有人为的因素在内。地质灾害给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官府的救助就显得尤为必要。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地质灾害;生命财产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动荡的历......
-
〓 二十世纪历史地理研究索引简编
一、历史地理学理论与方法1、谭其骧《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学术月刊》1982年第11期。2、谭其骧《积极开展历史人文地理研究》,载《文汇报》1991年1月6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第1辑。3、谭其骧《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发凡与举例》,《历史地理》第10辑(1992年)。4、侯仁之《中国沿革......
-
〓 儒家修养论今说
一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究竟在什么地方?古今中外的前贤硕儒,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大量的探讨和论述。有的以人具智识理性与动物区别开来,有的以人不能离群(社会组织、人际关系)为与动物区别的标志,有的以人的行为的自觉性和合目的性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有的以人有伦理观念、道德意志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等等。这些论点,虽说有深浅的不同,有......
-
〓 胡适的中古思想家史研究述评
一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以其崭新的研究方法和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两个月后即付再版,是中国近代史上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部开山之作。这部书的内容仅限于先秦(古代),所以蔡元培先生在为此书做的序中,在列举了此书的四点特长后,就提出希望说:“我只盼望适之先生努力进行,由上古而......
-
〓 青年文化论坛:母语怎可成为“繁盛的荒原”
今天是国际母语日。这一纪念日的设立,旨在提升人们对保护语言文化多样性的自觉意识。汉语,作为华夏子孙共有的精神故乡,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如今正面临着平面化、粗鄙化,被单向度理解与使用的境遇。本期青年文化论坛特以汉语的当代挑战为主题,期待引发更多人对母语文化的关注。——编 者●“猴赛雷”“奏凯”“蓝瘦香菇”的出现,说明了方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