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区域史与地方文化:从三亚水南村历史变迁看中原文化在海南的流播
海南文化是中华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海南文化的形成史,既是一部中原文化进入海南实现区域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地方文化吸收同化中原文化并反哺中原文化的历史,更是一部多元文化体系相互渗透融合的历史。历史上中原文化进入海南,可以分为零星进入、自发进入和自觉进入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造成的影响和效果各不相同。而三亚水南村在......
-
〓 先秦儒学的“七长八短”
先秦儒学是儒学的原生态,它像一座宫殿,已经破落但栋梁未朽砖瓦尚在;它像一辆旧车,已经报废却构件优异拆装方便。居住或驾乘?这是个白痴的问题;完全抛弃?这是败家子行为。唯一可取的办法:物尽其用,以构筑新的精神大厦。为此,我们需要对先秦儒学作一次盘点。 借用通俗的说法,我们认为,先秦儒学有“七长八短”: 一长:切......
-
〓 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中国自古以来乃“礼仪之邦”,传统社会往往被称为“礼法社会”。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一礼,源自古代祭祀活动。祭拜天神和先祖的仪式乃是远古时代最重大的社会活动之一,要求遵循严格庄重的程序和范式。由此,礼逐渐发展演化成保......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十一):纪晓岚家书
纪晓岚家书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六月份,卒于嘉庆十年(1805)二月,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享年八十二岁。四岁开始启蒙读书,十一岁随父入京,二十一岁中秀才,三十一岁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十
汉魏乐府·杂曲歌辞董妖娆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扬。请教彼姝子:何为见损伤?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秋时自零落,春日复芬芳。何如盛年去,欢爱永相忘!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这是一首......
-
〓 陶渊明四出四隐的原因探讨——陶渊明出仕之间的心态变化
陶渊明在辞去彭泽县令最终归隐田园的第二年写作的《归园田居》(其一)中对自己的之前出仕之间的生活做回顾时评论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认为自己先前徘徊于政治与田园之间的生活是对自己心灵的巨大折磨和个性的极大束缚。而通过今人对其生平的种种研究已经证明诗中的“三十年”并不准确,真正的数据是“十三”即从其第一次出仕从政担任......
-
〓 《永乐大典》正本去哪儿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桩谜案
《永乐大典》是明成祖朱棣命太子少师姚广孝和翰林学士解缙主持,三千多人参加,历时四年,于永乐六年(1408年)修成的大型类书。《大典》成书于南京,书成后未能刻板,只抄写一部。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时,命令修撰官陈循挑选文渊阁藏书,共装100柜及《大典》正本一起运至北京皇宫。《大典》到京,贮于文楼,其他1......
-
〓 看汉学家解诗
有时候看汉学家解诗,会让人产生莫可名状的喜感。莫砺锋先生曾撰专文,指出美国宇文所安关于唐诗研究中存在令人难以接受的“读法”,包括对字句的误读、对诗意的曲解等。如卢照邻《早度分水岭》“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宇文氏把“新沐者必弹冠”即入仕做官,理解成了“去官”之意,意思全反了;又如杜甫《江汉》“古来存老马,不必......
-
〓 劳思光对儒家“肯定世界”论的分析与反思
【内容提要】对人之主体性持肯定精神或肯定文化生活世界是儒学的基本意向和旨意,面对佛道的“否定世界”冲击,宋明儒者着力进行“肯定世界”的理论建构,并主要形成了天道论、本性论和心性论,劳思光先生对这三种“肯定世界”论的理论进路及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虽然从儒学史的角度看儒者一直在从事肯定世界的理论活动,但往往遗落了理论的......
-
〓 对熊十力“新唯识论”的一种新理解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是在评判佛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并以儒家经典《易经》为宗,建构起来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这个体系涉及佛教尤其是唯识宗之义理,更关涉到整个儒学尤其是《易经》之义理。因此,“新唯识论”不仅内容晦涩、艰深,而且体系庞大、高远。最近,程志华由对牟宗三哲学的研究转向对乃师熊十力哲学的研究,并以新著《熊十......
-
〓 何兆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在古代和中世纪,中国的科学曾经长期居于领先地位。但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当西方大踏步建立起近代科学体系时,中国的科学相形之下却日益落后了,并且直到19世纪中叶仍对西方17世纪已经确立的近代科学体系茫然无知。这是为什么?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首先必须和某个社会阶级的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这个阶级本身的利益需要科学。这一条......
-
〓 努力弘扬孝道文化精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文化被认为是一切美德思想和行为的源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弘扬孝道文化非常重要。 《管子·戒》说:“孝弟者,仁之祖也。”《孝经·开宗明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后汉书·江革传》引光武帝诏说:“夫孝,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他们都认为孝心是一切美德的源泉。......
-
〓 解决史学的公众本位问题公众史学:与公众相关联的史学体系
推动史学普及,使史学走向公众,一直是史学界思考的问题。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了公共史学。这种公共史学是指在公共领域应用的实用史学,主要涉及三大领域:博物馆、历史遗址、历史剧制作等与史学关系密切的领域;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制定等公共领域;家族、公司等私人领域。美国公共史学其实仍是史家本位,强调史学的应用服务,目的是在......
-
〓 李文海:《聊斋志异》描绘的官场百态
《聊斋志异》插图 著名历史学家李文海先生不幸因病于近日逝世,学界深感痛惜。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心系学术,笔耕不辍,殚精竭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去世前一天,他刚刚完成为《清史研究》撰写的学术论文《〈聊斋志异〉描绘的官场百态》。长期以来,先生一直是光明日报的热心读者和重要作者,生前在本报史学专刊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发......
-
〓 元好问忻州故园及诗作考述
——经典名篇故地新考之二十四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文学长河中,金代诗人元好问不仅为一代文宗,集金代文学之大成,而且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为优秀的古典诗人和学者。他一生不仅存诗一千三百八十多首,给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学遗产,而且编纂了《中州集》、《壬辰杂编》和《金源君臣言行录》等金代诗歌总集和史学资料,为后人了解金代文学创作和编写《金史》提供了原始资料。他还着......
-
〓 国学漫谈:“慎终追远”新思考
《论语·学而》有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慎终”意味晚辈、后生对逝者的敬重,“追远”意味人对自我生命和价值的敬重,“慎终追远”体现了“孝道”理念下中国人的祖先崇拜情结和生命敬畏意识。当把“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现代化”相对地看作为文化生命的延续的话,那么,贡献并缔造了中国文化优秀基因的传统文化不应被遗忘于历史的故......
-
〓 王锟:哲学家的文化心态
美籍华裔学者吴森说过,中国文化的心态是“关怀”(Concern)的,西方文化的心态是“探究”(Wonder)的。借其名词引申之,可以说中国哲学是关怀型哲学,而西方哲学则是探究型哲学。 从认识论看,关怀哲学的心态是互为主客。所谓互为主客,即作为关怀者的主体与作为被关怀者的客体,在关怀过程中没有严格的对立二分......
-
〓 王维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误判
在文学史中,王维生平思想的分期,被简单化地用张九龄罢相为界分为前期与后期,进而又有前期乐观浪漫而作激愤诗边塞诗、后期热情全为禅吞噬而作山水诗等说法云云。其实,只要稍稍静下心来细读王维作品,就会发现这是不准确的。王维前期就积极入世吗?王维21岁被贬济州,直至35岁知遇贤相,十四五年间近乎销声匿迹,多赋闲隐居,这显然不可用......
-
〓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辩证统一
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文化问题一直萦绕于国人的心头。这根源于在经济全球化这个舞台,随着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文化日益成为民族走向世界的突出标志。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一个民族如何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展示给世界?又如何以海纳百川的心胸接受他者文化?如何在文化的交互激荡中既守护住自己的传统又拥有创造的活力?这些问题归结......
-
〓 国学博士论坛:君主论之中西比较
——以真德秀《大学衍义》与马基雅维利《君主论》为例 夏福英,女,湖南大学岳麓书院2012级博士生。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帝王之学”视域下之〈大学衍义〉研究》 博士导师:湖南大学教授 姜广辉 通讯评委:武汉大学教授 吴根友 厦门大学教授 谢晓东 真德秀(1178—1235),南宋思想家和政治家,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