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守望家园·光明吉祥之禽:鸡年话鸡
《雄鸡一唱天下白》(剪纸)郭俊锋摄/光明图片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鸡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供图牙质脱壳雏鸡(清)粉彩花卉斗鸡纹盘(清)抱着金鸡的瓷娃娃 贾树/藏 “名参十二属,花入羽毛深。守信催朝日,能鸣送晓阴。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徒有稻粱感,何由报德音。”唐朝人徐寅的这首诗精当地描述了鸡的形象、特点和价值,表达了诗人对......
-
〓 读史札记:历史意识与现实交响
明军抗倭图 资料图片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这场战争,国人都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感受。如此惨绝人寰的战争,究竟有没有历史源头?又是如何演变、发展的?将来还会不会重演?相信这是每个国人,也应包括日本人以及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历史关怀与现实变奏无时无刻不在交响上演,它们的内......
-
〓 论新轴心时代的文化建设
从当前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看,人们预期着“新的轴心时代”的到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终极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老子、孔子,印度有释迦牟尼,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
-
〓 读史札记:孔子对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之路
孔子像 孔子的际遇,颇为令人感叹。他的道德学问,为当时人所推重;他经世致用的抱负,却未曾得以放手施展。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之后,孔子似乎也有过对政治生涯的心灰意冷。但是,他对于礼乐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却未曾有过犹豫彷徨。即便当时无法兴起礼乐以济世安民,他仍把希望寄托在将来。 孔子一生不得志,至老年仍到处奔走宣扬礼......
-
〓 孔子与春秋执政卿
孔子“信而好古”,对历史、对传统、对先贤,抱有深深的温情。史称“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史记》卷六十一),而对于近世涌现的众多杰出的政治精英,活跃于春秋各国政坛的执政卿大夫,孔子更是怀有极大的敬意。史称他“严事”,即特别礼敬臧文仲、柳下惠、蘧伯玉、晏子、郑子产等人。他夸子产为“古之遗爱......
-
〓 刘道玉: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大学
编者按: 本版5月8日刊登的文章《学术,“近亲繁殖”还是“远缘杂交”?》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反馈读后感受。今日本版择选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先生所撰文章,以使读者对这个话题有更深入的认识。教师是大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什么样水平的教师队伍,就会有什么样水准的大学。我国当今教师队伍的状况如何,存在哪......
-
〓 人之立言因字生句《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
编者按本期三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汉字批评。汉字批评是将“汉字”视为观念、路径和方法来批评文学,或者说是将汉字意识及汉字思维用之于文学理论建构、文学史演绎及文学批评实践。吴中胜教授的《〈文心雕龙〉的汉字批评》一文,从用字之要、练字之方及审字之美的不同层面,阐释《文心雕龙》这部汉语文论巨著的汉字批评理论;高文强教授的......
-
〓 近两年清史地理研究点评
2006~2007两年,历史地理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在清史地理研究领域的学术进步也令人欣喜。“清史地理”是笔者提出的概念,它是研究有清一代各种地理状况的专门学问,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断代地理研究,指历史地理学研究清代的部分;二是指历史地理研究牵涉到清朝的内容。前者是清史地理的核心内容,后者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
-
〓 明月·大江——苏轼诗词的永恒主题
内容提要:明月、大江是苏轼文学中经常描写的物质意象,它们是作者主观世界的外在显现。分别反映着作者婉约的一面和豪放的一面,寄托着作者极具丰富的内心世界与历史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试图从苏轼的明月、大江诗词中,来了解苏轼一生曲折起伏的思想,从而多角度地认识这位文学巨匠。关键词:苏轼;明月;大江;婉约;豪放“一门父子三词客......
-
〓 争鸣与商榷:“设瓮助声”之争——科学史上的一桩公案
山西介休张壁古堡内的一座古戏台 新华网发“设瓮助声”是指古代在戏台中设置陶瓮以扩声传声的方法。此法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认同度,然而近当代以来却备受争议。其论争焦点为是否存在“设瓮”实例遗存或相关实物及其有无作用,其论争的问题主要有两层,一是是否存在设瓮史实?二是如有设瓮史实,陶瓮如何置放?是否可以助声?“设......
-
〓 论先秦时期我国地名学的特点
【内容提要】: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地名学孕育萌芽对期,各种文献和出土文物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地名学信息。其特点是:表示自然地理实体的通名多,人文地理实体的通名少,但就在较少的人文地理通名中,诞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通名——郡和县;专名由单名向双名、多名过渡;方位地名发达,然地名渊源解释零散。【关键词】:先秦;地名学;通名;专......
-
〓 略谈庾信的两首诗
南北朝时期的大作家庾信(字子山,513~581)的成就首先在他的辞赋,一篇《哀江南赋》,浩浩荡荡,把他对家事、国事、天下事的感慨哀伤全都融化进去,千古传诵;《枯树赋》篇幅虽小,容量很大,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产生过强烈的影响,这在文学生活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庾信也能诗,亦颇有名篇,兹选取两首最短的来略谈几句,以见其思想艺......
-
〓 王子今:秦文化的实用之风
秦风俗与全面继承周礼乐传统之东方诸国有明显差异。中原人曾经对秦人“夷翟遇之”(《史记》卷五《秦本纪》),视之为“夷狄也”(《史记》卷一七《天官书》),史称“诸夏宾之,比于戎翟”(《史记》卷一五《六国年表》)。东方人又有“秦戎翟之教”(《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秦与戎翟同俗”(《史记》卷四四《魏世家》)的说......
-
〓 余叔岩声腔艺术的社会意义与美学价值
余叔岩是京剧史上一位承前启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他在继承其师谭鑫培创立的谭派艺术的基础上,清机自引、天怀独流,开创了泽溉后世、影响深远的余派艺术,奠定了京剧老生艺术的古典形态[1]。一般认为,余叔岩的艺术善于表现人物感情,风格苍劲挺秀、细腻清雅,作到了韵味与气势的完美统一,具有中正平和的艺术品格,是京剧中最有影......
-
〓 张海明: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
荆轲刺秦的故事在中国几可谓家喻户晓,魏晋以降,题咏、改编之作络绎不绝,不仅有诗词文赋,还进入到小说、戏曲领域;二十世纪以来,戏剧、影视以之为题材者亦不鲜见,但荆轲刺秦故事最早见于何书,却是一个不易回答的问题。迄今为止,有关此问题的答案至少有三种:一是认为始见于刘向所编之《战国策》,即《燕策》三中的“燕太子丹质于......
-
〓 鸠摩罗什研究论文目录
1本无与性空张东荪现代佛学第1期1950年(系从旧稿中摘出)2鸠摩罗什法师鉴安现代佛学1955年2月号3古代来华讲学的西方译人谷响现代佛学1955年2月号4三论宗(上)吕澄现代佛学1955年4月号5三论宗(下)吕澄现代佛学1955年5月号6关于空与有的问题巨赞1955年12月号7读了《关于空与有的问题》后应闻现代佛学1......
-
〓 从负重生活到艺术生活——佛教与盛唐诗人生活态度
佛教东传以来,经历数百年的磨合,终于由一种域外文明消融成为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影响中国人生命观念和生存形态的三大文化之一。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完全融合,是在初盛唐之间实现的,在盛唐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作为中国化佛教的禅宗是在盛唐完全定型并得以推广开来的。因此,盛唐诗人与佛教的关系,最能体现佛教中国化之后对文人生活构......
-
〓 黄宗羲心性说述评
心性问题是宋明哲学理论上的一个核心问题。它包含着许多方面的问题,诸如心性与理气关系问题,心与性的关系问题,心与性各自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性与情、心与情的关系问题,情与欲的关系问题,等等。围绕这些问题,自宋至明,理学、心学各派争辩不休,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黄宗羲对宋明以来各种心性理论,其中主要是程朱理学的心性理论,进行了细......
-
〓 玄学与中国传统哲学
玄学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历史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对于中国传统哲学(乃至整个传统文化)的某些基本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在沟通当时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不可能全面来评论玄学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而只想就两个题目来谈一谈玄学在形成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基本性......
-
〓 胡适禅宗史研究平议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胡适禅宗史研究的历程,并详细地评论了他在发掘和整理禅宗新史料、弄清初期禅宗史上的一些重要史实等方面所作的研究工作。从而认为,胡适在禅宗史研究中虽有不少主观武断和谬误之处,但从总体上来看,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以非信仰者的立场,用思想史的眼光,历史学的态度和方法研究禅宗史的学者。他的一些研究成果,对今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