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其长期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众多的本土学派,也不断有外来文化的传入,这些不同的学派和文化,在矛盾冲突中相互吸收和融合,其中有的丰富了、发展了、壮大了,有的则被吸收了、改造了、消失了。大约从东晋开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同时又合力互补以应......
-
〓 引礼入法奠定中华法系基石
中国自古以来乃“礼仪之邦”,传统社会往往被称为“礼法社会”。礼法结合、出礼入刑构成中华法系的基本精神和中华法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其形成是以古代法律的儒家化运动为背景,通过引礼入法的方式实现。一礼,源自古代祭祀活动。祭拜天神和先祖的仪式乃是远古时代最重大的社会活动之一,要求遵循严格庄重的程序和范式。由此,礼逐渐发展演化成保......
-
〓 港台主要汉学出版物近期目录(二十八)
2015·3—2015·91、《汉学研究通讯》第34卷第3期时间:2015年8月出版单位:台北:汉学研究中心内容简介:【汉学人物】百五人瑞,钱存训先生一生行述(许倬云)钱存训教授著述编年(潘铭燊)钱存训先生年表(钱孝文)【研究机构】新加坡中华语言文化研究的重镇——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简介(张英豪)【会议报导】全......
-
〓 由西学说到国学:“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中世纪清贫理想与现代市场经济起源 认为市场经济起源和发展需要商业活动的放任自由、需要宽容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神话。晚近的历史研究似乎再一次推翻这个神话,尽管不能消除它。 亚当·斯密用那只“看不见的手”来形容现代市场经济在自由宽松环境下自我运行的能力。其实,无论是在中西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下的......
-
〓 特别关注:《颜氏家训》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教育
陶母退鱼《颜氏家训》 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训历史悠久,《尚书·无逸》是周公还政于成王之后对他所进行的告诫,已初步具有家庭教育的性质。如果将它算作家训文献,那么家庭教育可以上溯到先秦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而《颜氏家训》的出现则是一个标志性的......
-
〓 张淑一:古代姓氏浅谈
▲晚清民国时期出版的《绘图百家姓》书影(局部) 中国人的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代。当时出于族际间识别的需要,每个氏族都会有一个本氏族的专用名称,而这个名称事实上就是全体氏族成员的共同姓氏。中国上古的姓氏有姬、姜、姒、妫、姚、好等,皆从“女”字旁,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姓最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按照现今......
-
〓 国学博士论坛:董仲舒与大一统
路高学,男,东南大学人文学院2015级博士,本文出自其博士论文《汉初黄老思潮与王权合法性建构》。博士导师:东南大学教授 许建良 通讯评委:四川师范大学教授 黄开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余治平古代王权合法性的建构除了直接依靠“神”的力量之外,另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历史进行某种价值倾向的叙事(真实的或虚构的),并使之与神......
-
〓 国学漫谈:说“即”
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尤须注重细节。因为,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哲学不甚重视外在的逻辑推演,而尤重视内在生命之感悟,其所呈现的“格言式”表述,虽寥寥数语,却意蕴深厚。鉴于此,我们对此“格言式”的哲学模式亦应采取两种态度:其一,以生命的态度体悟之,不可做表面文章;其二,对“格言”须字斟句酌,切不可轻易滑过。对于“生命的......
-
〓 “性灵”说与诗法论——论袁枚诗学的综合向度
【内容摘要】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性......
-
〓 佛教的和平精神
实现人类的和睦相处,维护全球的长久安宁,是世界绝大多数人民的共同愿望。自古至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甚至献出生命。当前的世界形势,虽然有不少积极的、趋向缓和的现象,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类社会还存在着大量不稳定的因素,埋伏着各种严重的危机。因此,广泛发动人民去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仍是当前全球仁人志士的迫切而......
-
〓 语文:“考什么”与“怎么考”——以2013年语文高考试卷为例
2013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但是公众对高考的以及试卷的讨论还在热烈进行,尤其是语文和作文。语文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也就是高考的目的、内容与策略其实有必要梳理一下。 为什么考:语文高考的三项目标 综观2013年全国18套语文试卷可以看出,语文高考有以下三项目标: 适合高校需求,科学选拔人......
-
〓 2010年全台学生文学奖
“全台学生文学奖”是由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资助指导,《明道文艺社》主办,台中国立图书馆、环隆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又增加了拓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办的一项面对全台大、中学校学生的作文竞赛,从1982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至2010年5月已举办了二十八届。参赛对象为全台的大学(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专科、高......
-
〓 春秋政治精英的人文建树
春秋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政治精英,这些“在位君子”们立德、立言、立功,创造了一个思想活跃,意气风发,新论纷呈的“轴心时代”,留下了丰富而又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遗产。本文这里将专门谈谈其间富有启蒙和突破性意义的哲思,以纪念和致敬于春秋的智者们。吉凶由人 迷信天命鬼神,是三代以来流行的文化传统,以为天地间有个至上......
-
〓 汉魏南北朝乐府清赏之八
汉魏乐府·相和歌辞艳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这首《相和歌·瑟调曲》可以和同为相和歌的《饮马长城窟行》相对读。《饮马长城窟行》是写一位闺妇对远方亲人的相思,《艳歌行》则是......
-
〓 司马迁笔下的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在《史记》之前,伍子胥的故事经过战国中期诸子和汉初文景时期典籍的演绎,逐渐丰富。另外,出土文献如郭店楚简的《穷达以时》、湖南慈利县石板村36号战国楚简、张家山汉简中《阖庐》的文献、云梦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文景时睡虎地汉简等,也都有或多或少的记载。从内容上看,这些资料大致分为复仇与忠直两......
-
〓 历代著名家教选介(四):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训
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原文】黎明即起,洒扫庭除〔1〕,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2〕,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3〕。宜未雨而绸缪〔4〕,毋临渴而掘井。自奉〔5〕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6〕。器具质〔7〕而洁,瓦缶〔8〕胜金玉。饮食约〔9〕而精,园蔬愈珍馐〔10〕。勿营华屋,勿谋良......
-
〓 现代文学老庄记忆
近现代以来,老庄思想受到激烈批判,但是,老庄思想的自然理念及超然物外等观念仍然吸引了众多作家,相关创作呈一时之盛。可以说,伴随着整个现代文学,都有老庄的身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从时代的主战场退下来,走向传统道家式的避世退隐的人生。周作人回到自己的“苦雨斋”,林语堂营造了“有不为斋”,梁实秋隐居在“......
-
〓 论衡学苑:从儒学认识今人精神历史来由
习近平同志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今天,我们对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把握儒学的发展历程和对今人精神的深刻影响。儒家是春......
-
〓 国学漫谈:“称名”与“正名”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孔子忧虑的根源在于其“名不称”。要“称名”有三种途径:“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孔子感叹自己“道不行矣”,认为自己治世立功的理想和抱负终究......
-
〓 气候变迁与中华文明
摘要: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迁,既表现出暖湿联姻、干冷相配的特色,同时也表现出暖湿与干冷交替出现的波动式变化过程。这种自然生态环境,对不同时期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天时地利、冷暖干湿的自然气候因素,已经限定了人类本能和自我创造的先决条件。人类在创造文明, 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必须正确而充分地认识自己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