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信仰在当代社会有了越来越多的信众,对道教而言,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对当代神仙信仰进行一个即使非常粗略的观察,也会发现信众群体以及教外人士中尚存在着某些曲解和误解。飞速发展的社会和传统复兴的现实为道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作为道教发展的扛鼎者,教职人员能否认识到这一现象对道教发展的价值,能否正确地解读神仙信仰的义理内涵及其时代意义并推之及众,对于道教能否实现当代的光大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正是本文的立意所在。
一、 神仙是什么
道教神仙信仰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历史上不仅被纳入我国古代国家祭祀的常制(比如政府对天地、社稷、五岳、四渎等的祀典),而且深入民间形成了众多民俗,比如对灶神、财神、城隍、土地、门神等的供奉等等,历代皆非常普及地传承。即便是在个别特殊的历史时期,这种信仰的传衍也没有洇灭,一旦社会条件许可,便可实现快速地复苏,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笔者认为,这种生命力来源于道教神仙信仰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而对“神仙是什么”这一命题的解答,也就是道教所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道教庞大的神仙体系的形成,不外乎以下四个方面:
1、对自然万化的体认
道教自然之神大致可分为天神、地礻氏、物灵等。关于 “自然神” 之内涵,《说苑·修文篇》解释说“神者,天地之本,而为万物之始也”。又说“天曰神,地曰礻氏”,认为天神、地气礻氏是天地之本、万物之始。《礼记·祭法》也说:“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认为万物有灵,自然万化莫不有神。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社稷、五岳、山林、川泽、河海江湖、动植飞潜等等,这些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直接关系、影响巨大的自然现象和事物,都被赋予了“神”的地位,表现了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人类情感。而由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融合而产生的图腾崇拜(如黄帝氏族以云为图腾,炎帝氏族以火为图腾,商族以玄鸟为图腾等),则更直接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然而对于这些神的认识,是与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相关联的。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迅猛提高,科学技术日益昌明,过去道教对许多自然神内涵的解释有些已经不为当代人所信服,这促使我们深刻地体悟,力求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阐释。
2、对圣贤和祖先的崇拜
道教是以人为本位的宗教,道教神系中的许多神都是现实人的神化。人鬼之神即是本着“有功于民则祀之”的原则,把人奉为神。在这里,“神”的意思是“聪明正直之谓神”。其中包括各民族的祖先神和圣贤英杰、各行业的祖师及保护神、甚至各家族的先祖等等。
人鬼之神源于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中国古代,祭祖祀贤被列入国家祭奠,并且规格很高,典式繁多。如周代“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礻勺,夏曰礻帝,秋曰尝,冬曰蒸”,四时都要举行祭祀(《礼记·王制》)。祭祖的意义在于慎终追远,被视为“治国之本”(《礼记·祭统》)。圣贤之神的祭祀主要是他们的功德惠及世人,正如《礼记·祭法》所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也就是功德成神。
功德成神的倡导和信仰,对国家的安定、社会的进步、家族的团结和人际的和谐都是极有帮助的。而且,功德成神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丰富。
3、对阴曹地府鬼神的敬畏
在道教的世界中,有天堂、人间、地府三重空间。人死为鬼,归于地府。中国传统地府有两处,一是泰山的蒿里山,一是四川的酆都鬼城。泰山东岳大帝司人生死,主七十六司。酆都大帝治酆都山,综九幽阴曹神鬼事。此外还有十殿阎王、十八地狱等等。他们司主六道轮回,根据人们在阳世间所做善恶给以赏罚。
《周易》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对于鬼神的敬奉和信仰,不仅组成了道教义理的有机部分,而且由来就起到了约束个人行为、维持社会秩序、劝恶向善的积极作用。虽然中国古代有 “敬鬼神而远之”的传统,但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维护社会的超现实力量,为有序社会时时借助。
在现代社会的大众群体中,这种信仰以及对鬼神的畏惧都已经有所淡化,但是一些神秘现象的存在,在人们无法寻求到更为合理的解释之前,仍旧被赋予鬼神的力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的“承负”思想和“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太上感应篇》)的“因果报应”思想也仍旧根存于许多人的意识里,成为约束自我操行的因素。
4、对仙人真人理想的追求
仙人真人是道教生命价值的理想,是道教对至真、至善和生命永恒之美的不懈追求。他们都是经过修炼而具有优异功行的杰出人物,也泛称为神仙。《汉书·艺文志》解释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仙人的特征是追求不老不死、神通广大。而真人则是存养本性、悟得大道的人。仙人与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仙人追求的是肉体长生,而真人追求精神不死。
仙真信仰均提倡体天人之理,冀求返朴归真,达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提倡在不断的善的追求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其价值目标在于长生成仙;提倡重人贵生,实现对生命极限的超越,从生命的长度上来讲追求长生不死、返老还童,从生命的质量上来讲追求逍遥自在、自由幸福。
现在对神仙“长生不死、神通广大”说法持怀疑态度的人为数不少。因此牟锺鉴先生对仙人的特性提出了新的理解:“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而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的心境。”“这些目标既是高明的,又是可能达到或部分达到的。”可见,这一种提法已经将神仙的特征具象化了,可学可见,值得借鉴。
二、道与神仙
“道”是道教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最高的信仰。而神仙信仰也是道教信仰的主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教的教理教义就是关于“道”的信仰和以神仙崇拜为主线的多神信仰相统一的理论。
1、道即神
“道”为“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吴筠《玄纲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化生天地万物。关于道教的宇宙生成论,道祖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阐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从“无”到“有” 的化生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即由无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气,由元气化生阴阳二气,阴阳相和,由此产生天地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又孕含道性。
化生天地万物的“道”又是“神明之本”,与上面讲到的为“天地之本,万物之始”的“神”竟完全一致,可以说“道”即“神”。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最高神“三清”即“道”的人格化身。道教有“老子一气而化三清”之说,又说“老子者,道也”,“道”聚则成形,即“三清”尊神;散则成气,即玄、元、始三气。“三清”尊神还是道教创始说洪元、混元、太初三大世纪的象征。玉清元始天尊代表宇宙之前的洪元世纪,上清灵宝天尊代表混沌未判的混元世纪。太清道德天尊代表混沌已判的太初世纪。
2、神仙与阴阳五行
“道”又是自然的规律。古人在对自然的体认中总结出阴阳五行思想,成为道教的理论基础之一。《周易》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其《疏》云:“天下万物,皆由阴阳,本其所由之理,不可测量之谓神也。”以阴阳解释万物化生,凡天地、日月、昼夜、男女以至脏腑、气血等皆分属阴阳。阴阳思想也体现在神仙信仰中。比如道教尊神东王公、西王母直接就是阴阳两气的代表。东王公由东华至真之气化生,“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亦号东王父。凡上天下地男子登仙得道者,悉所掌焉。”(《逍遥墟经·东王公》)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主阴杀之气,“配位西方,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调成天地,陶均万品”,“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咸所隶属。”(《逍遥墟经·西王母》)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分别以冬至、夏至日为其圣诞,冬至日阴极而一阳复生,夏至日阳极而一阴复长,也是道教阴阳之道的体现。
道教以五行相生相克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自然规律,并配以方位、气味、色彩、季节等。道教许多神仙也具有五行属性,《史记·天官书》中就以金木水火土五星为 “天”之五佐,《淮南子·天文篇》将五帝与五行、五方、四季统一在一起,称:“东方木也,其帝太白皋,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南方火也,其帝炎帝,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中央土也,其帝黄帝,其佐后土,执绳而治四方;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佐蓐收,执矩而治秋;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执权而治冬。”对五行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发挥。
3、生道合一得道成仙
生道合一得道成仙是神仙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道教认为,“天地构精,万物以生”,“父母和合,人受其生”,“从道而生谓之命,自一禀形谓之性”。从虚无大道中产生人的性命。生命与道的关系是,“道不可见,因生以明之;生不可长,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则道废,道废则生亡。生道合一,则长生不死”,即是神仙。在“生道合一”的原则下,道教探索出了诸多的炼养方术,如服食、胎息、行气、导引、存思、坐忘、辟谷、房中、外丹、内丹等。其中,道教内丹学认为,天地是一大宇宙,而人体是一小宇宙。“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是顺则生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是逆则成仙。”
此外,人鬼之神的功德成神观是“道”落实到社会层面上的体征,而真人的修炼则是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体天道以善人生的境界。地府神灵既由 “道”生,又阐扬着 “道”的教化。
三、神仙信仰的当代观察
道教的神仙信仰发展到当代,已经浸淫到许多信徒的生活方式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神仙信仰的追随者在修身处世、助国化民、度己度人、养生修炼等各方面实践着神仙学说。历史上的高道大德、神仙圣贤被敬为人生的楷模,得到了普遍的供奉礼拜。值得注意的是,许多道教信徒已经把“神仙”目标世俗化了,以生活中的“活神仙”处理各种问题,尤其在对待财富、功名、地位的问题上,这一信仰的影响尤为彰显,努力入世而超世。同时,这种生活态度下的求仙者,也将其人生规范与得道的脚步一致化、具象化了。比如,台湾道教界就提出了“礼神明,敬祖宗,保民族,爱国家”的理念,在道教信徒中产生了共鸣,并在推动两岸道教界以及其它形式的学术交流和民间交流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大陆,不管是宫观道教还是民众道教都是信仰者日众,神仙信仰也无疑是吸引人们成为道教徒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可以看到,在神仙信仰的教化下尤其是功德成神的感召下,广大道教徒在扶危济困、净化人心、稳定社会、爱国兴教等诸多方面都独善其身并兼济天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神仙” 处处有,广大教众求诸内心的修炼态度,启发了更多群众对道教信仰的情感需求,促使道教保持了良好的信众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道教信仰中客观存在着的某些问题。洞天福地宫观庙宇熙熙攘攘的朝拜者中,有许多人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信仰什么。甚至还有人佛道不分,更不用说了解神仙的来历、功德、职司了,他们的参拜虽虔诚但委实盲目。这些人来拜神大都抱有明显的功利心态。有的求官、求财、求婚、求子、求寿,求升学等等,还有的祈求神仙消灾解厄。尤其当人们遭遇到天灾人祸和生活挫折时,其苦难若无法在社会中得到解决,就把解脱的希望寄托于神仙,祈求神仙的庇佑。上述情况在文化素质较低的香客中最为常见,并且其信仰也仅仅停留在祈求消灾解厄济危拔困、祈求功名利禄福寿康宁的层面上。
再一种情况,某些人虽然信仰道教但是仅仅停留在极浅的层面上。有的仅仅是停留在烧香拜神上,对道教的教义思想知之甚少;有的偏执于道教的某一方面,以偏概全;还有的对道教的真精神不求甚解,固守于某些教条中,产生了误解和曲解。上述情况在相当多的信徒中普遍存在。这对道教弘扬正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
此外,世俗社会中仍然有人抱着批评的态度看待宗教,将道教的神仙信仰斥之为迷信。特别是在中青年人群中这种情况相当普遍。这一方面说明了他们疏离于传统文化,对道教缺乏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道教神仙信仰中的有些内容确实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在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说服力日微,以至影响到人们对道教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针对上述两种情形,我们立足于道教的薪火相传,有必要做出积极的反应,承担起释疑、引导和光大的责任。所谓释疑,就是提高信仰者的层次,把道教神仙理论的精华介绍给他们,转盲目信仰为理性信仰,实现情感的升华;所谓引导,就是对不信者纠正认识,消除曲解和误解,让社会人士关心道教,理解道教;所谓光大,就是要对神仙信仰的义理进行修订和扬弃,对已经脱节的部分做出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阐释。
神仙信仰是道教传播最广、最有特色的内容,也是道教最有活力的优良传统,最利于吸引教众。以上对于当代神仙信仰现状的观察还十分粗略,我们在这里仅仅是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有必要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无疑,这将对神仙信仰在当代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