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阴符经注释
本网:墨客网 | 阅读次数:1124次 | 更新时间:2017-09-15 12:06:29
阴符经讲解序
《阴符经》与《道德经》齐名为道家双璧,它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历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智谋之士,对它十分重视。
阴符经中有道家的养生之道,有富国安民之法,有强兵战胜之术,有明哲处世之方。
大家可知,相传古代有一名隐士姓王,名栩,隐居于扶风池阳,颍川阳城,人称鬼谷子。他是一位纵横家,军事家,谋略家,据说他用阴符经,调教了古时四大名家,苏秦、张仪、孙膑、庞涓(二个政治家二个军事家)。
成语中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就是说当年苏秦下山后,为合纵六国,历经三年研究阴符经,最后终于完成合纵大业。
《阴符经》它不仅适用于养生,还适用于治国和治军,能掌握这些规律和运动法则,就能在现实社会中自由发挥。并为我所用。
阴符二字,以明天道与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阴符经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解释开是说你如能观察和推测“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企业之道,市场之道,及经济之道”并掌握它们的运行规律。你如果掌握了企业发展的必然之道,那你就有办法把企业搞的越来越壮大。
如果掌握了市场发展的必然之道,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观“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不观之以目,而观之以心。即“不单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察其内里的事物”。执“自然之行,社会之行”。不执之以手,而执之以机,即“掌握当时的社会和市场的规律,不单要顺其行,而要抓准机会”。
观天地阴阳之道,执天五气而行。则兴废可知,生死可察。能明此五行制伏之道,审阴阳兴废之源,睹,逆顺而不差,合天机而不失,则万事万物就能全被你掌握手中。
阴符经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正是告诫人们要审时度势,避免作出刻求剑,盲人摸象的糊涂事,典故中的杨一清除奸,子产不毁乡校,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些典故也都是“阴符经”在执政管理方面的“观天之道,执行之行”的运用。观与执,就是观察和掌握。阴符经上说:“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解释开是说:“火本来是从木头中钻出来的。可当火灾形成后,火就会烧毁树木。奸贼在国土上滋长,时机一到他就一定败坏国家。
贤明的统帅一定要察其入微,做到时时加以控制,使其防患于未然。天下的难事,必起于简易,天下的大事,必起于细微,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丈大厦,焚于烟火,纣王之祸,起于象筷。
学道者知之,使木生火,而木不焚。奸生于国,而国不乱。人身五行,视“肝为木,心为火”。木火为炽燃,即“心肾相交,心火温肾水,肾水降心火”以潜应天机,常人纵之“即纵欲过度”以伤生。是轻命恣奸也;圣人炼之“固、精、气、神”以成道。中医理论说:饭多力足,血多气足,精多神足。“饭化血,血生气,气生精”是返邪归正也。
阴符经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解释开说:人,盗天地精华而生,万物,盗天地精华而长。人生天地之中,万物可为人所用。可是,盗亦无道,就等于残害自己。如石油可以开采,煤炭可以采烧,但它们都会污染着大地,能源的开发,推动了人类的向前发展可也是太阳的黑子,大气层的空洞,两极冰山溶化和全球变暖的起因。
两江洪水的泛滥,不正是我们人类把绿色生态平衡破坏的结果吗?
阴符经上说:“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也就是说万物,人都可享用,树木我们可用来搞建设,可用来做家俱,可砍伐下来,你就一定要把它补栽上。如果乱砍乱伐,就会破坏绿色的生态平衡。大家可知千年的古树每株年可含水二吨半左右。如成片的砍伐,那就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长江洪水的泛滥,那不正是绿色的生态平衡破坏的结果吗?
养猪可用来食用,可如果你觉得好吃,你就杀了大的,杀小的,杀了小的杀母猪。一直杀没了,再想吃就没有了。有的说猪繁殖率高,杀不完,那你就总吃,可没等连续吃上一年,就吃成脑血栓,造成终身的遗憾,你才明白,这时已晚了。
修道者如能明之三盗,自然能有所修练,为守三宝(精、气、神)。爱养灵珠(即真气),存三守一(守心),精气神全,才能练到,赫赤金丹光辉充实天地(即全身),万物怎能盗于我呢?久之才能练成金刚之身。
三才之道,顺乎自然,自然之道,在于清净,清净气血平,清净智慧生,天之清净,孕育万物,地之清净,八方安宁,国之清净,无为而治,人之清净,一片祥合,百邪不侵。清净要自清自净。清净智谋生。智 就是道,道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阴符经说:“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天之无道,星辰陨落,地之无道,万物不生,人之无道,天翻地覆,三盗各宜,彼此相安。”
如天之道,阴晴,曰、月、星,地之道,金、木、水、火、风,人之道有心、肝、脾、肺、肾,五行所属各有规律,生克适宜,五行相安。
老子说:“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见可欲,使民不乱,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老子所说的不上贤,就是不看重名利权势,那就能使民不争,不看重钱财情色就能使心不乱,不看重珍宝器物,就不会使人想盗取。
阴符经说:“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心因物而见,逐物而丧。人爱财,不免为财而死,而毁败。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方倍。
一个统帅,如能拒绝各种物欲,如(情、色、名、利)的引诱,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精,那么他的指挥就能以一当十,反复思考,充分发挥,就能以一当万。那么还有什么敌人或事物我们不能战胜的呢!
阴符经上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正反映了学道者研究和掌握自然之道之规律,加以利用,突出因而制之的法则。
人是五行之子,须顺五气之生杀,任阴阳之陶运,智者之道,贵其公正,贵其公正,若能动用合其天机,应运同其天道,才能人安其心,物安其体,五行安其位。上施道德,下行仁义,心不妄生,机不妄动,欲令戒慎其目,就不能妄视邪淫之色,使心见物而不生妄动之机,不挠其性,以固寿保躬,才能健康长寿。
阴符经上说:“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解释说:“万物都是天地所生的而天地又是“道”所生的。这个“道”既是人们所说的自然之道。“道”高深莫测,寂然无声,一动不动,这就是老子所说的“至静”,“无为”。只由于它至静无为,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诞生了。整个天地之间都为道所充塞。道生出天地之后,它也就寄托于天地之中,它运行于天地之间只不过:“阴阳”二气罢了。
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更替着,互为消长,这样一年四季就形成了。人以一身,参天地万物之用,可不知谓静,惟其心猿意马,每曰放纵于利欲之场,视天地万物生成之理,对自己无关;哪知天地之道,冬至——阳生,夏至——阴生。未有骤然而进,故阴阳相推,顺自然之理。
唯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正是由于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这个缘故。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所谓“自然之道”也就是“社会之道,市场之道,企业之道”如知道了这种事物发展的规律,那么,我们就要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
比方说:要个企业都有它的发展规律,即(产、购、销)。如果做为一个管理者来说,不能把和市场完全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他就会成为事业上的失败者。
真正的管理者,不但要根据市场进行规律,加以控制和利用,而且还要掌握,社会的发展运行规律,加以控制和利用,这样我们所建立的事业便必然能够昌大。
阴符经说:“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这也是说天地的运动,有其常轨,故朔望季节各有定时,过与不及,均失其机。例如:历法上确定的季节,推算的恰恰正点,不容许有时间的误差,早了便太过,晚了便不及。做为一个智者无论企业或个人本身事业上都要把握好时机,特别是对军事行动来说,时机尤为重要,能否把握时机,常常决定胜负之关键。
饮食也是一样,吃食物是为了给身体提供养料,失时不食就会伤害身体。
天地万物,动合乎机,则万物安。如春萌、夏长、秋贮、冬藏,动不合乎机,则万物伤。所以说,时机要紧紧把握住,不容许稍有差误,早了就是“太过”,迟了便是“不及”。所以,圣人把握时机以行事。
学道者懂得这个道理,采练气就要有定时,结丹亦有曰,其甘如饴,其大如桔,食之登仙,金盘玉骨,此其血化膏(精),膏化气,气化神,正开金阙,矿百骸理。如心急者(武火催炼)膏尽,气乱者木枯,(调吸不畅伤肝),圣人内观反听(即神不外泻),塞兑含流(即闭气咽津),心隐于内,鬼神莫测。故恍恍惚惚。时间久之,慢慢成丹。杳杳冥冥是说若不追求幻觉一类,不过于看重某一点,才能精旺,神足。此不神其神,所以能到达超凡至胜。真正练成圣功必使乌兔交合(即精神交合),龙虎交媾(气血交媾),鼓之以雷廷,润之以风雨,心中一片空白,随处好游,此谓因神而明,因明而神。无中有是玄中玄,有中无乃妙中妙。变化万端,深不可测。昭彻万象(观察万事万物)洞无所蔽,(即想看什么也挡不住),真可说神明不可思议,今人单知道口说,不能植身去做,单知以名利、钱财、情色为快乐,不知道它是梦幻泡影,实在可悲也。
阴符经,智慧的火花,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和当今社会市场经济曰趋主导的年代,更以奇光异彩为世人所重视,无论应用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外事、商贸、管理和人际交往领域都展现其广泛的实际价值。
让我们把祖先圣哲的思想,哲学原理和方法继承过来,运用到现代社会生活中骈,提高谋略现代智能,为祖国富强,开拓前进做贡献。
借先人的智慧,谋今曰的事业,为现在和未来人类征程作贡献。下面有诗赞:
岁月悠悠几千年,
圣古传书留宇间。
天地生杀有机理,
阴阳造化顺自然。
百物覆载论循息,
五行制机妙中玄。
今世掌执其中道,
堪称当代活神仙。 粗读兵书尽冥收为君掌上施权谋阴 符 经 “阴符”二字上可通天,下可察地,中可化生万物,为人最尊。阴者,暗也;符者,合也,“阴符”二字身心也,情性也,水火也,神气也,铅汞也,龙虎也,动静也,乃为修身之本,养道之渊宗,以明天道与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
神仙演道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和推测自然之道,掌握自然的运行规律,那么道就被我所理解和掌握了。观者,推测而精察之。天者,宇宙也,自然也,社会也。道者,运行规律也。执者,操持掌握。行者,自然规律。尽矣,全被我所理解和掌握了。观指,推测而精察之。天者指宇宙、自然社会,道者指运行规律。执是操持掌握。行者自然规律,尽矣。全被我所理解和掌握。
观天之道是说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它自身不同于其事物的特性。有它存在与运行的规律,而无数的个别性又聚为社会的总体规律。人们要想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就必然掌握事物运行规律的奥秘,而事物运行规律的本身,已包含着它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周围一切事物生克相系的协和存在,而存在的同时便意味着合理。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而要做到顺应自然,首先,必须善于观察和推测自然之道。当然,这个自然应该包括人类社会的各种状况,决策者要善于观察和推测客观事物的运行法则,把握事物运行的规律,才能赢得胜利。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强调的是要善于审时度势,没有对时与势的充分认识与理解,不具备宏观考察社会现象的知识,就可能遭遇失败和挫折,显然这要求自身的审时度势,精于把握机遇,准确地捕捉对方心理,恰到好处地制造气氛,才能战胜对方,大智大谋者不贪小利,高瞻远瞩者不失大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有修道者认为:观察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要懂得《天、地、人》三者同一场,人们不但在知冬避寒,夏避暑,还要懂得自身的修炼。人身的四肢百骸,五藏六腑,正应天地之数,而天地的一阴一阳是它的运行规律。
那么,一阴一阳之中又包括着很多的物质,阴阳的协调是天地的协调,又是人体的协调。人若失去了这样的协调,就会走向死亡。观天之阴晴,知地之四时,察人事之万变,应万物之制化,养自身之藏腑,才能顺应自然,以达长寿。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而在人事,更是数不胜数,三国时代,诸葛亮的“隆中对”堪称之为观天之道的杰作,也是对自然法则和对运行规律有着本质上的理解。 学道者观自身以应自然,视心、肝、脾、肺、肾与五行相和。调其内理,以应其外应,这才算得其道。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五贼为五种道术,即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如将这五种道术在心中揣摩熟透,融会贯通,施行于地地间之后,人的思想就处于一种自由状态,就会感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自己把握之中。所谓五贼在心,即贼命之机,贼物之急,贼时之信,贼功之恩,贼神之验。贼命一消,天下用之以味。所谓贼命之机,指自然运行规律、社会运行规律,小可指经济、市场、家庭、个人的运转等,能观察推测出它的机源,就会掌握运用。黄帝得贼命之机,白曰飞升。贼物以一急,天下用之以利。范蠡得贼物多急,而霸南越,贼物之急,是指为了激发人们的意志,振奋某一团体或个人。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采用物质刺激的方法,使他们感到有利可图。为了瓦解某一团体或个人也是常用厚利,使获得财富后又可能消磨人的意志。贼时以一信,天下用之以反。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贼时之信,是说时机到了,就必须迅速牢牢地抓住、信守勿失,就能成就一番事业。如不把握时机其结果也自然适得其反。要使敌人无机可乘,或制造困难,使对方错失良机,都强调把握时机的重要性。贼功以一恩,天下用之以怨。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强楚。贼功之恩,是说为了鼓励人们建功立业,常予建功者各种赏赐、以示恩宠。但恩少生怨恩多滋骄,反而会造成巨大损失。贼神以一验,天下用之以大小。
鬼谷子说,世界上的五贼,没有比贼神更重要的了,对立的一方是庞然大物,而别一方却小的多,以小而取大,这就是贼神的结果。即运用了神机妙算,天地的神奇也不能与贼神的神奇相比。要达到以小取大,以小灭大的目的,人们就必须运用神机妙算。五贼也可说五行,五行虽然循环相生,但又互相克制,使种种物体在灭绝之后者能复生。五行的作用不在于生。而在于克。所以人们称五行为五贼,能明白地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建立的事业便必然能够昌大。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们懂得世界上存在着种种各样相生相克的事物,能认识和利用它们的变化规律的人,就可以在事业上昌盛发达。学道者明之,五贼者为五种道术,在人间是五种事物,古时讲“天五星,地五行,色五色,音五音,人五臓”的对立统一关系和五种修身之法。如贼命之机,实是指人身的整体,明白了自身的状况,就要顺应自然和世间事物的规律。做到适时,适时的调整。使其自身内里适应其外应,以达天、人同一之境界。这里应说明的就是,人无论衣食住行,还是心理素质与天地同一。贼物之机是说,学道者在曰常修炼要在衣食方面顺应自然,冬棉、夏单,食物也是同理,冬腻、夏淡,平常饮食应清淡薄油,尽力不吃大刺激的食物,因五味对应五藏偏激则伤。贼时之机是说学道者明之,时与机的对应关系,就会无论应用在修术结丹方面和饮食休息方面,都应把握时,而时的概念的深层又是以机表现出来,所以后部书中提到食其时,百骼理,动其机,万化安。时与机的对应关系,实则是统一的关系,时的表现是机的运用。也是时间的概念,如,修丹道中的百曰筑基,在冲关时就突出一个时的概念。它告诫修道进在上时要有一个从心理到生理的一个准备过程,抓住机会一举成功。
时的概念是一个长久的也是短暂的,总体是,让时的虚物质变为事物本身的效应,以达预期之效果。贼时又可说时机一到,就要牢牢抓住,信守勿失学道者明之就会在修丹中顺其时,时的概念又是机的体现,也是时间的延续,明白其中之理,就会得其正果,如初炼者要收心,这个名词,实质就是静的表现,静极生动,所谓的动,不是人体本身的动,而是五脏通过自身的调理所产生的气动。所谓浑元之气动,也是前人所说的“气动者神依”。此时抓住时机引气、养气。丹道重在逆转造化。也就是把后天之气返还先天之气。“先天气盈,方可行功”行功是招摄宇宙万物之生气于己身,而驱出自身停蓄的死气,培养先天一气,丹经说“万缘都不著,一气复归台”。先天一气,积蓄既久,势力雄厚,应机发动,其气来之,曰冲关,这时要有心理准备,气来如雷,身体大动,此时注意放松调息,以免走火入魔。这时要心静调息。丹经说:“神返身中气自回”。祖师张真人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凝神是说收自己清静之心而入其内,所以说时和机的应用无论在方方面面,都有它具体的表现,把握时机,就会事半功倍。贼功之机是说学道者从自身的效应从多方面显现出来的是时间的延续,也是持续的过程,只有稳步的发展积聚起来,者是最终的所望。贼功可说是时间的延续,又是时间的结果。持之以恒,才能超出同类,点滴者石穿,功到者自成。贼神之机是说学道者明之,须“以神抱气”既心神不外泄,丹经说:“神气合一,魂魄相拘”。如此朝暮暮,则丹结,神者,可说心神。心神一静,随息自然,另讲,丹功完满,脱质升仙。“升神经”讲:身神并一,则为真身,身与神合,形随道通,隐则固于神,显则神合于气,所以蹈火水而无害,对曰月而无影,存亡在己,出入无间,或留形住世,或脱质升仙”。
将这五种道术在主中揣熟透融会贯通。用在自然,用在社会。融汇于心中之后人的思想就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于是他感到周围一切都是在自己把握中。周围一切事物变化都由我作主。学道者明之于心,导气炼丹运行于身,所谓的天既身体,所以在意念之中把外界的万物精气都化做生身之源,把自身意境傲游在自由状态中。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人食五味而生,食五味而死。
为了延长人们自己的寿命,消除饥渴之苦,人们才食用美味的食物。但使人不得长生的是因为人们贪图美味,而逐渐耗蚀了人的机体的机能。人们明知美食过量导致死亡,但无人怨舍之。那么“心之所味”指什么呢?既指心中所爱之物,又可旨美色。本来食色性也,一个正常人谁不爱美色,可贪图美色,沉迷美色,纵欲无度,同样会造成灾害,拼命地追求私利和名物也会使人走身极端、导致失败或灭亡。学道者明之,可食五味,顺应五脏(五味者,苦祛火,辛祛寒,甜生血,涩收敛,酸解毒)。五味各有所主,顺之则相生,逆之则相胜。智都应根据身体需要选择,顺其自然,这才能起到养生的作用。如肠胃有病就不应贪食辣味,久之则积气薰蒸,人腐五脏,殆至灭亡。
道淡然,胎息无味。 “至道”最高的道,指具有最高道术的人。 “淡然”指生活甘于淡然。 “胎息者”能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 “胎息无味”指内功练气之法,又叫服气,即鼻中引气而闭之。学道者明之至道乃通往修丹之最高的法界,必坚定意志,把人世间的繁琐之事抛开,专心致致。因修道之法必从守静中得到,至虚守静,才能调得真息,祖师广成子云:“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之道矣。”至于胎息,则是心心息息长相依便是。“无味”指返朴归真。
神仙之术百数,其要在抱一守中。
守中即守心。学道者明知丹学功法其方法多种多样,其主要的是静中守心,心神不外泄,不追求某种幻觉才是真法。
少女之术百数,其要在还精采气。
还精补脑。其意核心是还精补脑。修丹的女子明之,就是要在静中采气,培养真元。 金丹之术百数,其要在神池华水。 口中津液慢慢咽下。 “金丹”二字在道家修炼功法中已过一定层次时,此时的炼功方法主要是把口中的津液慢慢咽下。丹家认为此时调息,有逆顺之分,逆者成丹,顺者成气。成丹又须把口中的津液徐徐咽入丹田。因修仙者认为:口中之津液是由真气结成,还可以说,神水来自虚空中的清灵之气,如将人之神与此气配合而炼养之,久而久之,大丹始成。
治国之术百数,其要在清净自化。 治理国家方法多样,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无为而治,清净自化。
用兵之术百数,其要在奇正权谋。 奇正之变,不可穷也,权谋,是因为军事形势,随时、随地、随人而变,有时甚至是令人猝不及防。为了适应这种复杂的变化,主帅就不允许常守不变,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和决策,否则,就会贻误战机,造成损失。宇宙:古往今来,曰宇,四方上下,曰宙,万物:包括人与物。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人们所说的天性,其实是指人的本性,而人的心则如一张待发的弩机,人们应当毫不动摇地按自然(社会)运动的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安定人心,使之向化,并为我所用。朱熹说:“天性,如果说是由天地所生,但它却听不到,见不到,摸不着,以使人感到它并不存在,但人们的心却禀承天地之性”。所以说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自然而然,却又不知所以然。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处处可见。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也可马为桀、纣那样的坏人,都是由这样“机”来决定。只有确立用天之道来端正人们的方向,人们才能去人欲,存天理。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发了杀机,星宿就要移位可陨落;地发了杀机,江海中的龙蛇就要爬上岸来;人动了杀机,就会弄得天翻地覆。天发杀机,是指一些反常的自然现象。如冬季变暖,或年成久旱久涝,就会出现灾情,又反映,星际间本来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可脱脑了它自身的轨道,就会造成星际之间的碰撞,而出现了另外一种迹象。地发杀机龙蛇起陆,是说大地如要发生了反常的现象,如地震、山崩、海啸等,这样就会造成灾害,就连水里的龙鱼也会被卷上岸来,地下的蛇在冬天也没有人动杀机造成的灾害为大。如果把人类的武器全用在一时的自己毁灭自己战争中,就会造成面目全非,地覆天翻的场面。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指天之杀机,人之杀机同时并发之后出现的动荡不安的局面,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天下大乱,八方不守。定基,是指经过这场大乱,一个新的王朝,新的政权于是奠定了自己的基础。从此一信而万信生,故为万变定基。 www.taoismcn.com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圣智的人,能发现和察知自己和对方的长处与短处,一旦发现了自己和对方的弱点,他就要采取了对策,就在心中酝酿成熟,发现了自己和对方的长处,就因势利导,使之对我有利。用兵执政乃国家大事。因此更加重视伏藏之术的正确运用,智者不但能善于藏拙而且能正确的藏巧,使别人莫测高深,这样我才能独用其长而避其短。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智商有高有低。能力有强有弱。各种事物有特有的属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一面,都会有巧于此而拙于彼的情况,由于事物的复杂环境的变异,自然要求当事者以清醒的头脑时时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因为一旦暴露弱点,对方便会乘虚而入,而暴露出长处,对方又往往会避长击短。所以,伏藏便成为致胜的关键。所谓伏藏,就是严守机密,“大智若愚”便是这个道理,唯有善于伏藏,方能用其巧,扬其威,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就是扬长避短的谋略艺术。学道者明之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在修丹修术中,就会把自身的五腑六藏和四肢百骸想的清清楚楚。功能不强,那他就会先强肾,肾在五行中属水,水靠金生,金靠火炼,五行中心为火,肺属金,把吸纳之气入于肾部,再加于心火于丹田中,久则水火济济以达强肾。那么肝脏不强,五行中肝属木,木靠水生,而肝的病多由胆处发起,如知这一循环之理,必先熄心头之火,用以温火调水以水养木,以达去病延年。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们之所以不能施行伏藏之计,就是因为人们的九窍常受到诱惑和干扰。九窍中最关紧要的是口、目、耳。口、目、耳知道该如何动,为何静,就能抗拒外来邪崇的入侵。眼睛总是要看,耳朵就是要听的,口是一定要讲话的,它们不可能绝对静止,只在懂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人才能和它谈动与静。修道者明之动静,修炼中就会把握静与动的关系。静应是身静、外静、脑静,专习致致的调理气动,所说的气动,是五脏的五行气动,知那个该动那个该静,才能应自然于身,真正达到天人同一之境界。动、静之中怎样自然应自身,首先必须先明春天木旺,夏曰火旺,秋天金旺,冬天水旺以及自身脏腑的对应之理,懂得了这些道理,才会事半功倍,以达长寿。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本是从木头中钻出来的,可当火灾形成后,火就会烧毁树木。奸贼在国土上滋长,时机一到他们一定要败坏国家。贤明的统治者知道如何修炼、治国、治军之术,才能窥其理之必然,察其之机未动,以智防之,以法制之,使不及于丧败,此能立天之道以定人。五贼相生相克之机,情况也类似,懂得自身的修炼,只有那些圣明的统治者才能办到。他们的修炼方法,首先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若你能研究事物发展的必然之理,在奸贼阴谋尚未发动时就有所发觉,以智慧来防微杜渐,以法制严加限制。即使闹点乱子,也不致于使国家落到不可收拾。这样的统治者,才真正是能“立天道以定人”的圣人。以上论述学道者应明动静要顺应于自然规律(天人同一)。学道者明之,使木生火,而木靠水养,奸生于国,而国不乱。奸指杂念,国指心神。
人身五行,视肝火木,心为火。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以达水火济济,而这里所言奸生国,而国不乱,炼丹者应明神调息,而在凝神之中又往往脑海之中幻象重生,杂念纷出,人身大脑中的幻象为奸,杂念为奸,如果不能把杂念与幻象视若修炼之障碍,以澹泊之心应之,如一味的追求之时就会造成气机混乱,出现偏差,只有达到虚无忘我的境界才能以自身应自然,以达抱元守一的目的。道家的修炼之术,不单于服丹采气,更注重身心的修炼。性与心、心与命,阴符经所讲的修炼,其时就是告诫人们性的修炼,重要的是身与心,心与身这些都是统一体,自身的修炼,不但要在生理方面要适时适量去做,心理上也要博大胸怀,大智大谋者,高瞻远瞩,人之身体,有强有弱应因人而做,只能背三百斤的重物,就不要逞强背更重,重要的是懂得量力而行。否则外伤及筋骨,内克制五脏。沉水入火自取灭亡。心理养生尤其重要。中医理论说,忧之伤脾、气之伤肝,火之伤心,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而且社会上因妒忌而造成的终身遗憾的事很多。用清净的心对事对物和对己,则万事万物都会向您微笑,那时你才真正觉出圣人我也!那时你才知生命永远的延续。
富国安民演法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注:天生万物,又使万物走向死亡,这是事物发展的自然之理。
学道者应明之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生成循环之理。大地没有冬天的休眠,就没有春天萌萌的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就不能有来曰的精力旺盛。炼丹者不能真正的静到空无忘我那就没有自身的真气动,而真气动后又转为丹成,永远的循环之理才是真道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盗”,这里指摄取,残害。万物盗天地之精华面生长,人盗万物而生存。万物时或伤人,时或长人嗜欲,使人沉溺丧生,故万物人之盗。三盗只要各得其宜,就能彼此相安。天地的精华,万物都在盗取,而万物又为人所用和摄取,可胡乱的盗取又会形成灾害和生态的不科衡。学道者明之,视天地为自己的身体,而身体又受外界的影响而逐步耗失,可耗失的同时人们又想到摄取万物的精华而为己用,如此这样一个生物链循环不息。任何一种过度的盗取都会造成灾害,天、地、人的关系是一才统一的关系,只在这三种关系适宜,才能积压自相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吃不同季节的时机关报食物,广取于万物采其精华,自然百体康健。动而合乎机,万物便能相安无事(动合其时合其机,才能应付千变万化)。修道者明之食时与动机,则才把事物理顺的井井有条,适时而食,才能健康,时是时间的概念,而机又是时的运用过程,机的运用必须要恰到好处,只有真正的懂得时与机,才是得道者。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在一般人看来,只有他们感到神奇的事物才是无比神妙的,而不知那些表面看并不神奇的事,却真的令人莫测高深。学道者应明之,点滴的起始,才是最终的所望,最终才能达到神奇。大智若愚,无为而治,曹参治国,不神之所以神:平淡无奇,屡见不鲜的事往往包涵着无数的神奇,关键在天人们认识和探求。 “不神之神”的艺术魅力,越来越使人们注意学习如何发现平淡中的神奇,于是它便由军事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智者必思的不移课题。“不神”与“神”,都是人们对某一事物的感受,人各不同,感受也有差异,由于环境、教养、习俗、性格乃至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的诸多不同,人们关于“不神”、“神”的概念也就大相径庭,甚至截然相反要想实现,不神之神的效果,创造“不神之神”的境界,就需要激发人的聪明才干,需要运用人的智谋韬略,对其客观事物及其运行规律有其超乎寻常的深刻理解与感悟。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水平的局限,在一些新鲜事物面前,往往容易用旧眼进行衡量,因而看不到这类特殊事物本身蕴含的神奇内质,甚露出奇光异彩时才会恍然大悟,不自觉地也惊呼一声道:啊,此真“不神之所以神也”。
曰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人们对每一年的曰数,月数有定数。一年的曰数由地球绕太阳一周,定为三百六十天;每月的曰数由月亮绕地球一周定为三百六十个时辰(即三十曰)。天地的变化总离不了三百六十,定律的圣功就根据天地变化呈现位移的度数,准确的推算出来的,不外乎三百六十这个原理建立起来的。人们能探天地奥秘的神明,也是据此而产生的。这种准确的推算,使每年的节气符合实际气候,有利于农业的生产。学道者之曰月二字乃时间的概念,而在一定的时间,又是人们作某种事物或练功行功的一个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一个过程,只有通过这一过程才现出了功的体现,只有达到了一定的层次才现了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结果。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三盗的契机,深藏于事物之中,不为人们的感官所察知,因而很难发现。君子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小人发现了这种契机就会拼命去追求私利。(原文,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盗机,不可测也,然而此盗此要,能通三才造化,得阴阳阖辟,一气流行,机缄自应,百姓曰用不知。唯学道得之以固穷。非守贫穷也,凡其浮云富贵不事肥甘,乐清虚,从澹泊,即固穷之义。小人得之轻命,非曰事刀兵也。凡其御房采战,嗜酣声乐,饮酒食,逞财气,即轻命之谓也。学道者明之其盗之机是万事万物之间互为依赖,互为相辅之理。如树木人们可以采伐而为己用。世上万物都可为人所用,可要适时适量,适时如农家的采收。适量是要有计划的用。君子明白了这一道理,就会自己约束自己,在生活上节俭,在事物上不放任。而小人得之,他就会把这种权力,据为自己的私利,最终会因私欲的膨胀而葬送了自身。
强兵战胜演术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瞎以耳代眼,所以他的听觉最灵敏。聋子以目代耳,所以他眼光最锐利。这都是由于他们做到了身心不乱,主事专精。一个军队的统帅如能拒绝各种物欲的引诱,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精,就能正确领导,那么他的军队就能以一当十;如果他白天黑夜都在那里认真思考,反复掂量,他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那么他的军队 就能以一当万。什么事情只有考虑周密,才能深入究探其奥秘。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
人的欲望,是由物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们一旦沉溺于物,最后必为自己的欲望所葬送。物之所以能刺激人的欲望,人们眼睛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心因物而见,逐物而丧,人爱财,则不免为财而死。而毁败。
《老子》安民章说:“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心因物而见,逐物而丧。人爱财,不免为财而死,而毁败。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一个统帅,如果能拒绝各种物欲,如(情、色、名、利)的引诱,做到身心不乱,主事专精,那么他的指挥就会以一当十,反复思考,充分发挥,就能以一当万,那么还有什么敌人和事物我们不能战胜的呢!
修道者明之,就会清心寡欲,于身外之,事与物却能冷静从之,以达无欲无忘。以大德渡无量,以大理说众生。一个人要不过分看重和追求(情、色、名、利)就会被人所崇尚。这里所说的物也可以说事物,而事物的本央又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心目机合,目观心想才能把事物处理完善。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天无心施恩于万物,万物却感受到了这种恩惠,一到春天,一阵迅雷烈风万物蠢然萌动,欣欣向荣。 这是所谓天,可说是一个国家的政策、法规。而生活在这个国的人民必须遵守。在这个国家的制度下,跟着时势的步伐,围绕在这个核心,团结一致,共同奋取,勤勤恳恳,才以驱外强,扬自威,把这个国家的荣辱、盛、衰为己任,如果人民都以这一思想为主导,他们就能象迅雷烈一样,所到之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国家的政策为民众而制定,国家的法律是说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受到约束,表面看来,政策和法律无恩、无情。可深受恩惠的是广大民众,使他们安居乐业,不受侵害。自然一片祥和。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性馀则神浊,性廉则神清。
一个过于快乐的人,往往是自以为是,很这容易把自己淘汰于人群之外。乐极生悲。《家语》中:“至乐无声,以心平性正,不欺人,不欺物,不欺心,不欺神,不触犯国法,不做没德无理之事,象当代雷锋一样做好衙为众生,自然心怀坦当,情性怡逸,逍遥自在,心性坦然。
至静性廉者,是说一个统帅,一个领导者如能在任何事物面前,都能冷静的对待和处理,不为一些杂事所扰其心,就能性静逸,神真志廉《亢仓子》曰:贵则语通,富则身通,穷则意通,静则神通,做领者的贵其廉静,赏罚不差,才能成其功业。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天本来是至私的,但它却采用“至公”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自然之道根据物的不同特点使之成长发展,而遗弃其中的任何一物。张良说:“只要动机是良好的,即使不强迫命令,天下的人们却照着办”。他们对此并不理解,但又不能违抗。“天之至公”或生之或杀之一视同仁,圣人效法天地,抚育万民,体察他们的艰难苦楚。区别的予以照顾,“天之至私”是他们行使政令,执行法制,秉公而行。天之至私可反映天下万物顺着它的规律而行止。而对人也是:曰曰耕食,代代耕耘。学道者明之,则以自身应自然之规律,合其自然,因而制之,炼其长生住世,无疾延命,种德修命,乃是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
要将敌人箝住而且制伏它,凭的就是将士们的勇气。徐大椿说:“天对万物的统制,凭的也是气”。譬如说,春天它使万物萌发,夏天它使万物茂盛,秋天它使万物收蔹生机,冬天它使万物藏住生机,都不外乎是气在那里起作用。
飞鸟靠大气流动而飞翔。学道修丹靠的是气的引导而修命,制的运用可说是规律,万物生长靠的是大自然的气。将帅用兵靠的是纪律,战胜敌人靠的是勇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这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天恩”。生、死,五行之造化,害、恩者,性命之深修,人身视金肺,心火,《龙虎上经》曰:“金火者,真药也”。金火二字在修丹者认为:由肺纳气引心神之火,丹术著明,莫大乎金火,且火生于寅,死于酉;金之所生,惟土能生,而火又生土,若无戊巳,不成丹也。学道者明之水为万物之母,所以必当先于坎宫留心,水为丹母,金为水母,所以肺引心神之火在戊己丹田中《鼎炉》,济济合合,此为大道明矣之理。五行相克《参同契》曰: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而肾水得心火之温,此其金液还丹,返本还源,此相生相克之理,实是恩害互转之诀。追求生有时导致死,决心死反而得以生。恩从人们所谓害中诞生,而害也常从人们所谓恩中出现。人们所以特别重视生与死?恩于害的辩正关系是因为这种关系处理行得好与坏不仅关系着军事的胜、败,而且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小则涉及个人,大则涉及全军、全国。历史上求长生者而短了寿。战场上贪生怕死的懦夫往往先死。家庭中被溺爱的子女常常成了家庭和社会的害虫。严厉的军纪,不讲情面的惩罚,犯者常以为“害”,但它实在有利于军队建设,故称为恩。而一种滥赏,溺爱这样的施“恩”者,虽曰爱之,其实害之,故曰害生于恩。孙武曰:“投之死地而后生,至之亡地而后存。”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那些愚人,自知道哪些自然现象主凶,哪些自然现象主吉,便自封为圣人。我认为那么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政治得失的人,才是真正的哲人。
“哲”指智慧,如观察鸟在不 时候的活动情况,就能知道季节的变化,观察万物的变化,就能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人们因圣人的“愚蠢”,而替他耽心,我却耽心圣人那么“愚蠢”。人们期待着圣人的奇迹,我却希望圣人没有那种奇迹。徐大椿说:“天下的人都炫耀自己能言善辩,其实他们对什么问题都没有成熟的固定的看法。有人认为圣人迂腐固执,未免有点‘愚蠢’,还有人认为圣人神奇多变,机智莫测,不免令人感到惊奇,我却认为圣人确实能洞察天地,成就万物,他们不但不愚蠢,而且也不神奇。”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那些说圣人“愚蠢”或“神奇”的人,不是自己愚蠢,就是自己过于好奇,那些自以为智慧可恃的人,追逐私利,放纵情欲,还自以为这是谋生的最好办法。徐大椿说:“圣人不愚不奇,人们非愚即奇。盖自恃其知,循利纵欲,以为谋生之良法,实丧生之祸根,犹之自投入水火之中。”
那些说别人“愚蠢”的和“神奇”的人,不是自己愚蠢,就是自己过于好奇,那些自以为智慧可恃的人追逐私利,放纵情欲,还以为比别人高得多,实际上他们是自己掘好了坟墓,这就像自己投身于水火一样,自取灭亡。酒、色、财、气,乃是水、火、刀、兵的别名,人们沉溺其中还以为是快乐,那知水火有溺焚之患。刀兵有杀伐之威,智者皆知所畏,昧者确乃沉迷于其中,岂不可悯。学道者明之,尢求静修斋戒,极乐清虚。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万物都是天地所生的,而天地又是“道”所生的,这个“道”即是人们所说的自然之道。“道”这玩意,高深莫测,寂然无声,一动不动,这就是才子所说的“至静”和“无为”。只由于它至静无为,所以无所不包。凡属有形有气的物质,都从此诞生,整个天地之间,都为道所充塞。道生出天地之后,它也就寄托于天地之中。它运行于天地之间,只不过是阴阳二气罢了。阴阳二气在天地之间整年间从没出现过平衡的现象,而是更替着互为消长,这样一年四季就形成了。阴阳二气消长之法,不是骤盛骤衰,而是由微而著,逐渐增积,到达极盛时便又走向衰退。例如:冬至——阳生,从此阳气逐渐增积,而夏至——阴生,从此阴气逐渐增积,就是这个道理。阴气达于极盛,阳气就冒头了,这就叫阴阳相推。由于这引缘故,于是出现了四季,生长了万物,这种变化是很有次序的。
学道都应明之,万物众生,各有其祖和根,而归根者静,返朴者真,静,真者命复生。万物从何而生呢?太上曰:阴不极,则阳不生,静不极,则道不见,大道无形,生育天地,人以一身,参天地万物为自己所用,可不知所谓静,惟其心猿意马,每曰放纵于利欲之场,视天地生成之理,于自己无关,那知百年(三万多天)转眼既过,回头一想方知过眼云烟。智者应知无为中有为。至动中至静,天地万物,因静而生,性命者,长生不死金丹之方,方能超凡脱欲,长寿之人仙。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正因由于“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这个缘故。圣人深知自然之道不可违抗,所以顺其自然,对它加以控制和利用。圣人见到自然之道的运行,便想到“道法自然”有抱负有作为的贤人见到自然之道运行,便想到要“因而制之”,愚人见到自然之道的运行,即不知其所以然,又不会去“因而制之”,只知委顺随化。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至静之道,指自然之道,律历所不能契,这里的契,是符合、吻合的意思。自然之道的深奥精微,即使是圣人也只能接近自然之道,而不能穷尽自然之道,人能接近真理,却不能穷尺真理。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爰地潜藏着神机,阴阳相胜之术,不仅用来治国、治军,而且明明白白地用于象数之术中了。 “伏藏之术其实是阴阳之术” 学道者明之自身就象一种奇妙之器一样,在世间和自身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所都能生出各种现象来,就是练功之吕在人的大脑中也会生出意想不到的现象,人身五腑肾属水,水们一在子方,水位在子方,子乃藏纳真气之地,中医理论说肾气足,百病无,肾气亏,百病催,丹功的真源在于固肾纳敢,而肾主水,故以心火下交肾水,使火不上炎,水不下漏,水火既济而丹结,这时你始明大道近矣。
己卯年 孟冬 紫云道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