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言意之辩”与境界问题
一、“言意之辩”与玄谈魏晋时期,曾经就语言和意义的关系问题进行过一场热烈的讨论,这就是有名的“言意之辩”。这一问题和玄学所讨论的中心问题,即哲学本体论问题,特别是人性论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讨论的中心是,世界与人生的意义能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语言能不能表达意义?语言在认识中起什么作用?一句话,语言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关系?在......
-
〓 邵若愚《道德真经直解》研究
摘要:本文以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老子”这一老学发展的共同规律为背景,对南宋道教学者邵若愚的老学著作《道德真经直解》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认为其以“无欲”解《老》,追求“无心”之境,不仅反映了宋代老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而且反映了佛教对中国文化的重大影响以及道教哲学在义理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关键词:邵若愚 《道德真经直解》 无......
-
〓 测字秘牒—杂占赋
吉凶祸福,推测可知。人事天时,莫逃乎数。 试观云开月朗,正为诸事豁达之机;雾合烟迷,定主百务 淹埋之象。风霾飘荡,摇捍难成。 雷霆过空,虚惊有准。风来溽暑,解郁畅怀。雪上严霜, 惨神刻骨。电光霍霍而可畏,露水晶晶而不常。月彩当空,无 非光霁。雨流湿物,尽是恩波。连阴最喜逢雷,久旱偏宜得雨。 天文取应,地理可推。水流......
-
〓 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自然界的事物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西方科学的显著特点是区别事物,找寻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规定性;中国科学的重要特色是求同,探寻自然事物共同具有的气阴阳规律。以察异为特点的科学是累积性的,并且是按指数规律发展的;以察同为特色的科学则是相对静止的。察同和察异都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某种努力,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探索自然界的规......
-
〓 论陈景元的老学思想——兼论二程理学的一个思想源头
摘要:本文从道气本体论、人性论、修养论、社会政治论等方面对北宋著名道教学者陈景元的老学思想作了简要的分析,并与二程理学的相关范畴进行了比较,认为陈氏老学不仅是唐代重玄学在北宋之延续,而且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对二程理学的建构起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陈景元 《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 老学 二程理学陈景元,字太初,玄号碧虚子,北......
-
〓 测字秘牒—陆字
钊生书陆字问天晴雨,余曰:“必晴。”曰:“此时将午, 已霏霏矣,安得晴乎?”曰:“包晴!字左乃阴不阴、阳不阳 之象,本日天色自然晦而无雨。字右却有两个土字,土能克水, 岂有雨乎?但土空则陷,恐来日当有雨耳。”果然。...
-
〓 周易参同契—君子好逑章第三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 雌不孤居。玄武龟蛇,蟠虬相扶,以明牝牡,意当相须。假使 二女共室,颜色甚姝,苏秦通言,张仪合媒,发辩利舌,奋舒 美辞,推心调谐,合为夫妻,弊发腐齿,终不相知。若药物非 种,名类不同,分刻参差,失其纲纪,虽黄帝临炉,太公执火, 八公(扌寿)炼,淮南调合,立宇崇坛,玉为阶......
-
〓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
摘要:20世纪以来,诸子学勃兴,“以子证经”的学术传统被打破,《老子》及先秦道家学统得到重新审视。百年间围绕老子其人其书和“五千言”真谛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老子》文学研究虽寂寞却也成绩斐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对《老子》的文体形式、情感内涵、艺术特色与文章风格等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20世纪......
-
〓 周易参同契—姹女黄芽章第二十六
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 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物为阴阳,违天背元,牝鸡 自卵,其雏不全。夫何故乎?配合未连,三五不交,刚柔离分。 施化之精,天地自然,火动炎上,水流润下,非有师导,使其 然也。资使统正,不可复改。观夫雌雄交媾之时,刚柔相结而 不可解,得其节符,非有工巧以制御之。男生而......
-
〓 砚池堂本《老子》"德经"原文(1)
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失德,失德而后失仁,失仁而后失义,失义而后失礼。失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
-
〓 道德经》与关联性的宇宙论——一种诠释性的语脉
安乐哲(Roger T. Ames) 郝大维(David L. Hall) 著彭国翔 译摘要:本文在一个中西比较、儒道比较的视域中,结合郭店新出土的文献材料,对《道德经》中所蕴涵的一种关联性的宇宙论进行了深入的哲学探讨。首先,本文揭示了《道德经》中所体现的关联性宇宙论的四个预设:一、道家肯定构成我们经验世界的各种事件本......
-
〓 《老子的帮助》:第五章 天地不仁(1)
天地不仁,以万天与地是不讲仁爱的,它们将万物视如草芥——物为刍狗。圣人不仁,草扎的祭祀用的狗,任其生灭存毁。大人物——有道以百姓为刍狗。行的人也是不讲仁爱的,他们视老百姓如草芥——草扎的狗,任其生死存毁。 天地之间,其犹天地之间,不就像个橐籥(音驼月)——羊皮风橐籥乎?虚而不屈,箱袋吗?空无一物却不会穷竭,越是操作,它......
-
〓 “坐忘之法”与“尽性知命”
──司马承祯道学理论的比较研究内容提要:“坐忘之法”是司马承祯的道学修持方法,其代表了司马承祯的道学理论模式。道教史表明,司马承祯继南朝刘宋时期的道教学者陆修静改革道教之后,以上清派的道学理论为基础,对道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之后的内丹理论的成熟奠定了“修性”的方法论基础,他的《坐忘论》在唐宋之际的道学史上曾发......
-
〓 老学的“三连式”辩证思维
一 二 三(上)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42章,以下略称某章)前人把另一处老子的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5章)凑成一幅天然的佳对。用老子的话,来对老子的话,真是天衣无缝。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它的确是幅佳对,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其意义的长阔高深,简直难以衡量。“有物混......
-
〓 测字秘牒—钱字(观梅)
一人手持一钱置于几上,复指钱上顺字问婚姻,余曰:“ 必成,况已成矣。”问故,曰:“钱乃团圆之物,外圆内方, 地天交泰之义也。倒指顺字,可谓手到即顺也。”复问财气, 余曰:“惟财气欠旺,只可二三分之利。”曰:“何故?”曰...
-
〓 老子的养生智慧:自然与不争是消除烦恼的良药
【虚与静】以静制动动中取静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 他相信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的状态,面对世事的纷纷扰扰,老子提供了一套治疗的妙方即“致虚守静”。老子在蓬勃生长的生命中,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他认为万物虽然纷纷扰扰,但最终还得回到它原来的根,呈现静的状态。他间接指出,人世间嚣嚣攘攘,最后还是以回到清静的状态为宜。静不是......
-
〓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老子的记载
老子者,(1)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2)姓李氏,(3)名耳,字聃,(4)周守藏室之史也。(5)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6)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7)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8)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9)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
〓 道家的回归自然
道家学派可追溯到“老子”,他属于公元前600年时昔日儒家的同代人。他著有一部有关“道的力量”的书,即《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宝库中诗歌式、富于哲理的名著之一。在道家的眼里,文明是所有灾难的起因,因为它使人背离了与自己和平共处的自然。故此,他们提出回归自然,而两千年后的卢梭①所提出的观点近似于此。那就是:人应该平静、无为地......
-
〓 周易参同契—炼己立基章第六
内以养己,安静虚无。原本隐明,内照形躯。闭塞其兑, 筑固灵株。三光陆沉,温养子珠,视之不见,近而易求。黄中 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一者以掩蔽, 世人莫知之。...
-
〓 从道教看妇女之地位
中国道教是远古华夏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间巫术、神仙传说与方术、以及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综合与提升的产物,深深地植根于华夏的肥田沃壤之中。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①在《而已集·小杂感》一文中,鲁迅再次诠释此义:“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