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联网资料的史料价值——“互联网与史学观念变革”笔谈之三
【作者简介】王加丰,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在二战爆发之初欧洲大陆的“奇怪战争”期间,法国年鉴派创始人马克·布洛赫在军营中写道:“保尔·瓦莱里曾举例说明:‘电征服了地球,它对人类历史的意义和未来的潜在影响远远大于所有政治事件的总和。’尽管如此,历史学却对这类值得注意的现象熟视无睹。对他的看法,我们表示由衷的赞赏。令人遗憾......
-
〓 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敬老崇文论坛上的讲演
像陈其美、李平书这样,在上海城市的历史记忆中,本应占有显著位置而事实不然的情况,是历史记忆中的非正常过滤的典型。考其原因,除了历史学者对他们的贡献研究、介绍、宣传不够,没有引起有关方面应有的重视之外,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即移民社会双重身份认同与历史记忆的多元与淡薄。除了中国人,近代上海居住过数量可观的外国人,其中有些......
-
〓 购买力平价法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运用初探
——中国经济史研究中GDP估算笔谈之三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简称PPP)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假说之一,是世界各国制定汇率政策的依据。国际组织亦基于PPP理论横向比较各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如世界银行的国际比较项目ICP(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上述的横向比较以及由......
-
〓 互联网的普及与历史观念的变化
——“互联网与史学观念变革”笔谈之二
【作者简介】王晴佳,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如果我们想列举一下最近二十年以来所发生的影响人类生活和世界历史的大事,那么毫无疑问互联网的发明和迅速普及,是其中之一。互联网的普及既然已经影响了世界历史,那么它是否也改变了人们的历史观念呢?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在当今国际学界并不太多。现有的一般论著......
-
〓 时间之境——论存在
【内容摘要】何以可能潜在神秘的却异常有影响力的过去实存物——存在——被设想?我论证到:存在不是由故事(stories),而是由故事中的“历史事实”(storiness)引起。存在不仅呈现过去如何制约着我们,而且呈现如何强迫着使我们能够改写关乎我们自身的历史。因而,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习得这样的经验,它能最终促使我们去那样做......
-
〓 “网络史学”的神话与实际——“互联网与史学观念变革”笔谈之一
人类具有超常的历史记忆能力,也总是追随最先进的记忆工具去表达自己走过的路。中国文明的发生其实就是历史记忆的萌生,不论是史前的刻画符号,还是殷墟的龟甲,后来的竹简,再后来的造纸,每一次技术上的进步都使中国的历史研究和史学表达发生一次深刻变化。没有龟甲,没有竹简,就没有孔子删订六经;没有造纸,也就不可能有历代正史的编修与流......
-
〓 加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对话
这是一个“二重证据法”主导的时代。但历史学的文献研究与考古学的器物研究究竟能不能、要不要合作的话题,一直没有停止讨论。2011年夏天,笔者与几位学者在豫南、鄂东北地区进行了10天的田野调查。由于分别出身于历史系和考古系,一路争论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他们对传世文献的解释力提出质疑,强调器物研究与文献研究话语系统的分歧,审......
-
〓 技术史田野调查方法反思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许多传统工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没有生产的实体,只是存在于书面或部分群体的记忆当中。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现场调查方法就很难解决问题,需要学习、借鉴新的方法。技术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所存在的社会环境有各种各样的联系。在研究技术史的时候是很难避而不谈与其相关的文化因素的,而要......
-
〓 乡土中国的变迁——也说“无主体熟人社会”
从“差序格局”说起大半个世纪以前,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一书中给我们贡献了一个概念,叫做“差序格局”,其大意是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是以自我为中心向外展开的,颇像石子丢到水中那样,水波纹由中心向四周逐渐扩散,越扩越广,越推越远,构成了一个由自己到家族再到国家最后到天下的关系格局。同样还是在这本书中,费老也告诉我们,这是一个......
-
〓 中国小农经济的过去和现在——舒尔茨理论的对错
【内容摘要】本讲通过对诺贝尔奖得主舒尔茨理论对错的系统梳理,说明中国农业过去的內卷以及今天的可能出路,提出从农业本身挖掘出路以及后工业化“小农经济”的设想。同时说明作者提倡的从经验实际出发来提炼理论概念一一而不是从脱离实际的前提信念出发来推断理论一一的研究方法。【关 键 词】新古典经济学;过密型农业;集体化时期;改革时......
-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的新思考——与海外中国学研究关系的讨论
一、不能缺席的研究我们一起讨论关于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有关理论问题。目前进行这一方向研究的有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专业的研究生,也有海外中国学史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为什么坐到一起了?应该说,这是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这一历史学二级学科发展过程中的新走向,也是我们展开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一种必然需要。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史学理论与史......
-
〓 全球史视野下的秦汉考古学体系重构
【内容提要】秦汉考古学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近代西方考古学传入中国以来,秦汉考古就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和重视,先后编撰出版了一系列秦汉考古教材,但由于理论构建与体系建设的滞后,阻碍了秦汉考古学的学科发展,重新构建秦汉考古学体系已刻不容缓。全球史从一种编纂世界历史的方法演变成为研究历史的一种新的视角,为从动态角度研究......
-
〓 近三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视角的转换——以乡村史研究为中心
【内容摘要】近三十年来(1978-2008),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有三种视角:革命史、经济史、社会史。从研究现状看,革命史的研究视角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突出体现在宏大叙事逐渐让位于细部深描,动辄全国性的题目和以论带史的定性研究被更多区域性的题材和个案分析所取代。经济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从而给这门传统学科带......
-
〓 战犯审判、历史认识、民族和解
——关于“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的讨论之一
【编者按】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
-
〓 唯物史观与后现代史观之间的论争——以海登·怀特的历史哲学为例
【提要】怀特历史哲学的关键点有两个:一是其反实在论的本体论立场;二是其语言决定论的主张。这两个方面在逻辑上是相通的,在他看来,正因为历史本身是混沌无序的,所以语言成了写作历史、理解历史的核心,语言包含着历史写作的一切奥秘,从而实现了历史哲学领域的语言学转向。怀特历史哲学存在着它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有在历史......
-
〓 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
【内容摘要】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有关批驳冲击一回应模式的论述,从对其自身社会的反思及进一步的推演出发,否认近代西方世界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否认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近代中国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西方关系做了背离史实的阐释,是难以成立的。其“首次相撞’’等概念的使用及论述的逻辑亦存在舛误。【关......
-
〓 冲击-回应模式与中国中心观——关于《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若干问题
[摘要]美国学者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一书中有关批驳冲击-回应模式的论述,从对其自身社会的反思及进一步的推演出发,否认近代西方世界与中国之间存在的重要差异,否认西方列强的侵略对近代中国所造成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史和近代中西方关系做了背离史实的阐释,是难以成立的。其“首次相撞’’等概念的使用及论述的逻辑亦存在舛误。[关键词......
-
〓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编纂当代中国史
【作者简介】有林,1929年生,研究员,1946年3月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参加革命工作,任民运工作队员、组长、中共城关区委委员,1950年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学习、任教,1961年5月调红旗杂志社做编辑工作,1971年1月下放“五七”干校劳动,1977年7月调国务院财贸小组工作,1979年4月调中央办公厅研究室(后为中央书......
-
〓 跨文化研究的话语——关于历史思维的讨论
【英文标题】Discourse on Trans-Culture Study: On the Discussion of Historical Thoughts【作者简介】姜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跨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历史学领域特别是史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课......
-
〓 在历史的深处展开未来的想象
——“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价值观”高级研讨会述评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的性质、特点、道路及其历史前提?这是学术理论界在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得出科学的认识。不能求助于远离中国实际、中国问题的西方理论。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框架内,结合新的理论资源和新的研究方法,凸显社会形态理论与历史价值观的当代意......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