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邢鐵教授:與歷史系學生的講座
我以前跟學生交流比較多,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經意間拉開了距離,學生對我越來越尊敬,跟我也越來越疏遠了。其實我很願意跟同學們交流。前一段時間,我們學院幾名學生編輯找我,讓我談談歷史學習的有關問題。我就直奔主題,按他們的提綱說吧。 1.歷史專業的特點 在上個世紀的這個時候,王國維先生就講過,現代“......
-
〓 橘化为枳:“江”抑或“淮”——写本时代地理观念的传承与变迁
【内容摘要】本文对写本时代关于“橘化为枳”的表述系统进行梳理,并简要分析其所承载的地理知识、观念之传承与变迁。从中可以发现,时人的地理观念取决于其所接受之文本知识及其对现实生态环境的认知,并随着二者的变化而改变。提及“橘化为枳”,人们多会想到“晏子使楚”的故事,其名实转变的植物学意义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1]然而在“......
-
〓 为学与做人
丘成桐 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1983年获得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迄今仍是华人数学家中唯一的获奖者。1979年后,丘成桐把主要精力转向振兴祖国数学事业上,先后创建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所、中科院晨兴数学中心、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和清华大学数学中心,并亲自担任这些研究机构的负责人。他还为这些研究机构募集资金1.5......
-
〓 史学家青睐情感历史研究
人类情感看似并不属于历史学的研究范畴,但是随着社会对情感研究的日益关注,情感也被放入历史语境下进行讨论。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丹尼尔·范泽尔·赫尔曼(Danelle van Zyl-Hermann)说:“支持从史学角度研究人类情感的学者认为,情感应与‘阶级’和‘性别’的社会地位相等同,都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因素。因......
-
〓 信息化的历史学:基于互联网驱动的史学变革——“互联网与史学观念变革”笔谈之五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信息研究系主任博格曼(ChristineL.Borgman)在2002年出版的一本专著前言里提到,互联网是自600年前古腾堡(Gutenberg)发明印刷术以来人类交流史上最伟大的进步。【1】该书问世后仅几年时间,便令站在2011年这个时空坐标点上的我们完全能够断言,其历史意义之伟大将远非局限于此......
-
〓 史义——中国古代史学的本体问题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史家对史学本体问题的探讨,积累了相当厚重的理论遗产。在中国古代史学本体论的內涵中,史学“求真”和“寓义”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然而从先秦至清代史家对于史学本体的认识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偏颇,一个时期过度强调史学本体的“求真”理念,另一个时期则过分强调史学本体的“寓义”理念,导致史学思潮在征实与空疏之间......
-
〓 “自媒体时代”的历史研究和史学表达——“互联网与史学观念变革”笔谈之四
人类具有超常的历史记忆能力,也总是追随最先进的记忆工具去表达自己走过的路。中国文明的发生其实就是历史记忆的萌生,不论是史前的刻画符号,还是殷墟的龟甲,后来的竹简,再后来的造纸,每一次技术上的进步都使中国的历史研究和史学表达发生一次深刻变化。没有龟甲,没有竹简,就没有孔子删订六经;没有造纸,也就不可能有历代正史的编修与流......
-
〓 《乡村里的推土机》与环境史研究的新视角
城市环境史研究在环境史于20世纪70年代开创之初并不占据显著地位,其原因与环境史中的西部史传统以及环境史开创者的个人研究趣旨直接相关。80年代以后,在乔尔·塔尔(Joel Tarr)和马丁·麦乐西(Martin Melosi)的领导下,城市环境史研究正式得以开展,但是位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郊区却一直是环境史研究的盲点。《......
-
〓 跨文化研究的话语——关于历史思维的讨论
【英文标题】Discourse on Trans-Culture Study: On the Discussion of Historical Thoughts【作者简介】姜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100006跨文化研究越来越成为历史学领域特别是史学理论研究领域的热点课......
-
〓 线性文明理论与文明多样性思想的形成
人类从原始状态过渡到文明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大约从公元前4000-前3000年开始,人类从原始状态逐渐向文明过渡。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后,在世界各地出现的主要文明有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等多种。这些古代文明主要是自身发展起来的,因而各自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但是也有共同点。“文明理论”是文明过程在人们......
-
〓 史无定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理论与方法论问题
陈支平附记:吴老在中国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论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在晚年提出的“史无定法”的说法,更是体现了吴老在学术上的包容与广阔。本人在吴老这一命题的影响下,也曾经对于“史无定法”作出了一些自己的解说。下面是《历史教学问题》杂志社对于我在研究生课堂教学的一次记录,发表于该杂志2008年第6期上。谨借此平台,转贴......
-
〓 鲁迅的读书方法
鲁迅论读书,包括专题论述,及分散在其它文章、书信及日记中的论述,在《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十六卷本,1981年版)中占有一定的分量。从鲁迅这些论读书的文字中,我们可以发现鲁迅的读书观以及他过人的读书方法。为什么要读书首先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需要。鲁迅在《鲁迅自传》中说到,之所以“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和“学洋务”,并......
-
〓 全要素分析方法与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经济史论坛”编者按:该文写作于2008年,刊登于《永久的思念——李埏教授逝世周年纪念文集》(武建国、林文勋、吴晓亮主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中。吴老晚年十分关注“全要素分析法”的应用,今年去世前仍在联系有关学者进行这方面的研究。1986年10月,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丹尼森(E.D.Denisin)来北......
-
〓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评析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重视历史和正确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古往今来,一切民族和国家都会重视自己的历史,都会善待自己的历史遗产。历史是弥足珍贵的......
-
〓 略论口述史学与民俗学方法论的关联——民俗学视野的口述史学
【内容提要】“口述史”或“口述史学”(Oral history),是以同被访谈者有目的访谈的录音、录像所记录的口述资料,作为构建或复原历史原貌的重要史料文本的一种科学方法。就其科学性质来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口述史学的出现对于民俗学而言,既是对本学科田野调查方法论的支持,同样也提供了技术层面、方法论乃至科学观念方面......
-
〓 唐宋城市社会变革研究的缘起与历程
【作者简介】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涛,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我们关注的城市经济与社会,是指在城市范围(包括大都市圈内的周边及辐射区)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特有的城市与乡村的互动中形成的城市发展特点,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形成的关系和由此带来的相关变化。这既是一个传统的领域,也被视为历史研究的新方向[1]。20世纪......
-
〓 日本关于唐宋变革时期流通经济史的研究
绪论内藤湖南首倡的“唐宋变革论”,是以唐宋时代的中国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研究课题的。它不仅关注唐宋之间的变化,而且把构成中国近代化前提的社会变迁作为重要研究对象。回顾唐宋变革论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通常聚焦于农村社会的变化,我本人也曾做过这种尝试(宫泽1993)。中国的前近代属于农业社会,生产关系、身份制度等也是......
-
〓 中华文字将全面数字化“中华字库”工程启动涵盖全部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
7月26日,“中华字库”工程研发工作启动大会在京召开。这标志着“中华字库”工程从筹备阶段正式进入全面研发建设阶段。作为新闻出版总署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中华字库”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建设项目,也是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特别指出的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工程以对文字学的深入研究为......
-
〓 历史研究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我们研究历史,不仅要回答一个“是什么”的问题,还要回答它“为什么”如此。事实材料是无限的,看起来似乎是散乱的,但又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史学工作者的任务不仅在叙述,而且要对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复杂现象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理清它的脉络线索,抓住要领,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特别是对一些有决定意义的关键性问......
-
〓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中国经济原论》第一篇第一章
一、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经济构成从19世纪40年代的鸦片战争起,到20世纪40年代末的解放战争胜利结束止,这l00多年的历史过程,在一方面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官僚奴役压迫中国人民,把中国社会变成半封建半殖民地乃至殖民地的悲惨苦痛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地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的英勇斗争过程。中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