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目录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王建革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6目录绪论…………………………………………………………………………………………………………………(1)第一章总体概况……………………………………………………………………………………………………(15)一、游牧中的人地关系………………………………………......
-
〓 从临时领导到最高酋长:社会-政治组织的演化
郭子林译[1]内容提要:酋长是拥有一种特殊社会-政治地位的个人。酋邦则是政治制度中的一种,它拥有双层级的管理结构。而早期国家是三层级的,它是跨区域的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拥有权力集中的政府,用以规范复杂分层社会的社会关系。从游团、村落、酋邦到早期国家,社会-政治组织的演化是进化性质的结构变化。在最早的人类社会中,为应对各......
-
〓 作为基本经济区的黄土地区与黄河中游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五章
正当中国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古典封建时期,秦始皇征服各国并使整个中国置于单一的统治之下的时候,中国也就第一次形成了统一的局面。【1】秦国是在泾水和渭水流域(即现今中国北部,黄土地区的中心一一陕西省一带)逐渐强盛起来的。司马迁曾意味深长地把秦国这种成功的秘诀归因于在泾河流域发展了灌溉事业,特别是因为在公元前246年【2】(......
-
〓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周振鹤序
李庆新本书是以广州及岭南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航海活动以及海外移民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探讨与之相关的社会变迁和政府组织及行为,并因之而透射出中外关系史的多个侧面的内容。研究时段则上从汉代下至19世纪,在在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区域研究的结晶。尤其是明代以下部分更是作者倾注最多心血的成果与独具慧眼的心得,对于郑和下西洋研究的深化,......
-
〓 古代农业文献及其和现代香料与药材种植的关系
【作者单位】Asian Agri-History Foundation, Secunderabad 500 009, Andhra Pradesh, India (email: ynene@satyam.net.in)【翻译】魏露苓(华南农业大学)印度自从吠陀时代起,就有丰富的农业遗产。在许多地区,农民们都仍然延袭着古......
-
〓 在山东——《四千年农夫》第十章
5月15日。我们乘坐一艘近海的轮船离开上海,向北航行,前往离上海大约300英里的山东省的青岛。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的耕作及施肥方法,因为现在在那儿正是耕作及施肥的季节。山东与北卡罗莱纳州和肯塔基州的纬度相同,或者可以说它位于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 其面积与威斯康星的面积相近,大约56000平方英里。 那儿的耕地面积......
-
〓 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林牧分布编》之三
关于历史时期黄河中游的森林,曾经有过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黄土地区根本不宜于森林的存在[1]。有的人说,黄土地区并不是没有森林,像中条、太岳、贺兰诸山和洮、湟、大夏诸河的下游也是曾经有过森林的,不过都是公元500年前后的事[2]。有的人则说,只有干旱地带才不能有森林。这些说法都未必与实际相符合。在悠久的历史时期中,黄河......
-
〓 论两周时期农牧业地区的分界线
——《黄土高原历史地理研究·农牧地区分界编》之一
两周时期历年800余载。周室东迁,接着又是春秋和战国。周人初兴,以经营农业获得建立政权的基础,出自周人的诸侯封国皆据有宜农的土地,显示出农耕地区的广大。周人的西方和北方又环居着若干族类。这些族类大半皆从事畜牧生涯,所属的地方自然也就成为畜牧业地区,和农耕地区迥然各异。农耕地区和畜牧业地区之间应该是有一条分界线的。这样分......
-
〓 关于封贡体系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
【内容摘要】封贡体系的概念命名、指导理论与维系动力机制是封贡体系理论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看似毫不相关,实则密不可分;看似无足轻重,实则内在地左右着封贡体系的研究趋向。而国內外学界相关的认识、理解恰恰混乱不清。基于封贡体系的实际组成、运作情形、规律,重新强调封贡概念,确认华夷现在封贡体系理论框架中的基础性地位,凸显中原......
-
〓 黄河利害刍议
此文未公开发表,请勿转载摘要:黄河产生了中华文化,不在黄河本身,而在与黄河交叉的各条水系所形成的桠杈地带;在春秋以前,黄河在繁衍我们先民、哺育我们文化方面是起着积极作用的,其泛滥为害是进入战国秦汉以后的事,而且其大规模的泛滥为害则起于唐天宝以后。黄河本身是中性的,不存在利害之分,关键在于运用黄河的人,其智慧能否驾驭。因......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序
序一马曜本书是高立士同志所著《西双版纳傣族的历史与文化》的续编,着重论述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环境保护与水利灌溉的关系。傣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傣族的水崇拜与图腾信仰以至民族节日等文化艺术,都和水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水利灌溉,水稻栽培就无法进行,而要保持水源,就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傣族“垄林”文化就是这......
-
〓 历史视野下的国家与农民
在哲学家和文人看来,农业是让人高尚的职业,农村则像是芳草萋萋的伊甸园。当他们飘然而至,在乡村住上几日,又带着轻灵闲适和心灵的满足悠然而去,这便是一种优美的心绪、一种诗意的生活、一种古老价值的现代发微,或许也暗示着人道的初原和终极。但是,当我们从思想的世界降到现实的世界,就会发现外来客体虚空的感验,不过是浪漫主义的浅斟低......
-
〓 中西青铜器与世界青铜文明
【核心提示】早期青铜器由西及东渐次推迟的现象,暗示中国青铜器的起源可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影响。但由于东西方发展阶段不连贯,加上青铜器的传播路线缺失,中国学者对此持谨慎态度。西方学者则支持上述观点,认为冶金术这样重大而复杂的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不可能是多元起源,就像水稻起源于中国一样。铜是人类最早认知的金属,用铜、锡、铅制作......
-
〓 寨市:始建于三国的千年古镇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城向南18公里,便是老县城寨市镇所在地。寨市建城史长达1800余年,留下了安平观铁钟、仰高亭碑、虎谿书院章程碑等一批珍贵文物。近代以来,这里又成为革命战争的重要场所,至今仍留有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等旧址。天地崇拜盛行 比起新县城长铺镇的喧闹与现代,这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千年古镇更显古朴祥和。老人们坐在......
-
〓 19世纪湘西“苗疆”屯政与乡村社区新阶层的兴起
以腊尔山为中心,包括现今的凤凰县、吉首市、花垣县三县全境以及古丈县、保靖县各一部分,历来是苗族聚居地,历史上被称为“苗疆”或“湘西苗疆”。截至1795年,许多苗族村落还被清廷视为“化外”之地。正是这一块“化外之地”的“苗疆”,于1795年爆发了使清政府备受震动的“乾嘉苗民起义”。1799年起义平息后,以傅鼐为首的流官群......
-
〓 从沃土到瘠壤:淮北经济史几个基本问题的再审视
【内容摘要】淮北作为国家有意设置的长达数百年的蓄洪区和行洪区,由原来的鱼米之乡演变成了穷山恶水之地,一些社会经济问题往往被误解。淮北产生了许多开业帝王,这些帝王生活的时代正是淮北盛产稻米时期,他们却被林语堂误认为是“啖馍”长大。因超经济强制而无法生存的雇用劳动,长期被误认为“资本主义种子”,与官僚阶层密切合作的商人阶层......
-
〓 水利灌溉在傣族历史上的作用——《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境研究》第五章
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东亚水稻栽培大约出现于公元前7000年到4000年的中国长江以南及东南亚地区,这里的居民中有包括今傣族在内的古代百越族系[1]。西双版纳是水稻的发源地及种植水稻最早的地区之一,他们在刀耕火种的基础上,实现了种植早稻向栽培水稻的发展,是水利灌溉起着关键性作用;犁耕农业,兴建堤坝,为母系......
-
〓 稻的特殊栽培——《中国稻作史》第四章(十)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稻作技术十、稻的特殊栽培以上所述为水田育秧栽培的一季稻,是最普遍的稻作。此外,还有旱稻、再生稻、间作稻、连作稻、混播稻、浮水稻等特殊栽培方式,现分述如次。(一)旱稻即陆稻,古籍上也称陵稻。旱稻的起源甚早,甚至有人主张旱稻的栽培先于水稻(详见第一章水稻和陆稻的分化部分)。但因水田栽培的稻作发展很快,其规模......
-
〓 历史上藏人向中原地区的流动及与西藏社会发展的关联
在人类历史上,每一个文明,每一个民族,其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相反,其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无不伴随着同周边民族及文明之间的密切交流与互动,并以此为其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在涉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联系的相关讨论中,有一个事实常被我们所忽视,这就是人的流动。事实上,人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联......
-
〓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灌溉与环保研究》导论
一、立项目的水是生物之源,地球没有水,就没有一切生物,也就没有人类本身;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水,植物就不能生长;森林是天然水库,毁了森林即断了水源。西双版纳是水稻的发源地及种植水稻最早的地区之一[1]。傣族是一个以水稻为主要农作物的民族,在与大自然的长期相处过程中,傣族人民深刻认识到: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源,没有水源就没......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