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赵 德 馨内容提要:在游猎采集为生阶段,无城无市。进入农业定居阶段的氏族社会,城兴,有城无市。家族社会里,市随商品货币关系的产生而兴起,城中有市,市被垣围住。地主经济形态下,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破垣而出,散布全城,城区即市区。市场经济兴起后,市破城墙而出,市比城大,城在市中。城成为市发展的障碍,相继......
-
〓 文明史学在近代中日两国的兴起与变异
——以田口卯吉、梁启超为重点
【摘要】文明史学起源于西欧,19世纪70年代初传至日本,20世纪初进入中国。经田口卯吉、梁启超等人的提倡和实践,文明史学在日、中两国兴起。一方面,中日早期的文明史学拥有共同的理论特征,主张以进化史观取代传统的历史观念,以民众心理、社会风俗等为研究重点,以历史的因果关系、演化规律及公理公例为追求目标,以文明之精神为历史进......
-
〓 生态与人类文明——《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第二章
提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本章从世界范围介绍生态演变与人类文明的关系。“顺生态规律者昌,逆生态规律者亡!”这是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条定律。古埃及、古巴比伦、中美洲玛雅文明等古文明之所以失去昔日的光辉或者消失在历史的遗迹中,其根本原因是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态系统。几千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的生态演变也......
-
〓 秦岭栈道开画卷绝壁秀水刻诗篇:探寻古代山区“高速公路”之一
秦岭古栈道自西向东逶迤千里,沟通南北,宛如中国的血脉。“栈阁北来连陇蜀”的诗句,记录了古代秦岭的陆路交通景象。如今,拂去岁月的尘埃,沉睡在萋萋荒草中的秦岭古栈道仍在诉说着沧桑的过往。秦岭古栈道,蜿蜒在秦岭山脉,贯通南北,被誉为中国古代山区的“高速公路”,见证了中国古代的战争、融合、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栈道”一词,最......
-
〓 到香港和广州——《四千年农夫》第三章
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些“古老”农民是如何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内以低廉的价格供应数百万人的吃和穿,他们的民族依靠这些“古老”农民的辛勤劳动维持了几千年。现在。我们渴望见到这些“古老”农民在田地里工作的样子。目前太阳仍然在赤道南方,每天往北移动12英里,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定了下一班轮船,马不停蹄地赶往香港,照这样安排行程,我们恰好......
-
〓 《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序论
什么是中国人?中国人,无疑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族群。除了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十二亿多人外,在全世界还有数千万人被认为,或自认为是华人或中国人。然而,究竟什么是中国人?这问题不仅困扰着许多研究中国的外国学者,甚至,也困扰着许多「中国人」一尤其是处于边缘地位的中国人。在美国,两代之间对于中国认同的差距,经常是华裔家庭的梦魇。许多......
-
〓 官营手工业经济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政府对经济的直接经营在我国封建社会,官营手工业经济自始至终比较发达,这一方面是官营手工业内生产着皇室(王室)、官府和贵族及百官需要的一些特殊物品,同时也从事着诸如宫廷建设、寝陵修建、政府衙门修缮、兵器生产、钱币铸造等特殊手工业以及诸如桥梁等公共设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政府对盐铁等采取专卖制度,直......
-
〓 我国封建社会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法律法规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章第四节
第四节我国封建社会政府对社会经济的法律法规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府对于社会经济的法律规定涉及到方方面面,其中有“四民有(分)业”,即“士、农、工、商”[1]顺序的排列,政府对于商人在政治地位上的限制,政府培育和鼓励自耕农经济,允许土地买卖却不鼓励土地买卖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等等。这些均是封建国家通过赋税和各项经济政策干预社会再......
-
〓 中国社会生活史上生活的意义
【内容摘要】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社会生活史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内地,生活史的研究成果少得可怜。社会生活史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基本上是最近二十多年的事情。社会生活史成绩突出,但是近来学者并不满意目前的研究现状,力求有所突破。社会生活史是以人的生活为核心联接社会各部分的历史,生活史研究的最......
-
〓 自然主义的哈尼稻作及其可持续发展
自然主义是一种影响广泛的哲学观点,它主张用严格的自然范畴来解释一切现象和价值,把自然看作是一切存在的最原初和最根本的源头。有自然主义的文学、自然主义的艺术、自然主义的政治学、自然主义的历史学、自然主义的社会学、自然主义的伦理学等。当然还有自然主义的农业。自然主义的农业主张适应自然,不要过多地干预自然,利用自然的生物循环......
-
〓 两种主张的较量与战后德国经济发展
【摘要】战后德国经济是在左和右,即主张国家干预和自由经济,这两股社会和政治势力交互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前者主要由社民党体现,后者由基民盟/社民盟主张。最初这两股势力形成了有效互补,使得德国社会和经济进入高发展期,后来由于这两股势力彼此抗衡过度,失落了有效互补,社会体制失去活力,经济和社会进入发展低迷期。如今,德国经济一直......
-
〓 从南北文化互动看江南地域精神
谈到江南社会的传统意识,人们讨论最多的是其强烈的“经世致用”倾向,并归之为实用主义的价值观。其实,“经世致用”并不是实用至上,而是注重从实际出发,开放包容,灵活应变,开拓创新,其中蕴涵的是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南北文化互动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成为江南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自主开放:从“化外”到“化内”从历史的角度......
-
〓 寨市:始建于三国的千年古镇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城向南18公里,便是老县城寨市镇所在地。寨市建城史长达1800余年,留下了安平观铁钟、仰高亭碑、虎谿书院章程碑等一批珍贵文物。近代以来,这里又成为革命战争的重要场所,至今仍留有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等旧址。天地崇拜盛行 比起新县城长铺镇的喧闹与现代,这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千年古镇更显古朴祥和。老人们坐在......
-
〓 中世纪欧洲大学与中国科举制度
年少时候读《儒林外史》,最让我震惊的是范进中举的故事,因为戏剧性太强烈了。范进因为长期未能入学中举而郁闷。这一困境首先影响了他的婚姻,娶了屠夫胡老爹的女儿,还被岳父斥骂为“现世宝穷鬼”。中举之后,范进欢喜疯了,胡屠夫却战战兢兢,起初还不敢照人吩咐的将他一巴掌打醒。中举前的范进贫穷潦倒,但是进取之心不死,所以算不上有颜回......
-
〓 《陈旉农书》与中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进
近年来,环境史成为史学研究的热点,可持续发展问题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这也给农史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野。我在《中国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实践》一文[1]中肯定了中国传统农业包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并把它概括为六种观点:“三才”观、农时观、地力观、物性观、循环观、节用观。现在需要讨论的问题是:这六种观点是平列的吗......
-
〓 论日本的历史反思与自我国际定位
【编者按】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承办,中国德国史研究会、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与中国日本史学会协办。来自中国、......
-
〓 以畜牧业为生的怒族及其传统文化
迪麻洛村隶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捧当乡,位于贡山县的东北部,这一带被称为贡山的“藏区”。迪麻洛村是一个以怒族为主,藏族、傈僳族、独龙族杂居的村寨,其中怒族占总人口的70%,藏族占25%。该村是贡山的酥油产地,酥油是这一地区的生活必需品。该村耕地坡度大都在35度以上,当地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农业、......
-
〓 食的进化——社会史话之三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八翻开人类的历史,我们没有见到有一件能够像食那样引人开心的,而人类为了食的问题,也不知演出多少的悲剧,这就可以说明食对人类生活的重大了。不过人类生活的发展,是“由阶梯的下层,开始其生活的进程。并且借实验的知识之徐徐的累积,从野蛮状态而上达于文明之城”。【1】因此,关于食的文化——食物的范围与其烹......
-
〓 汉字术语近代转换现象辨析
——以“经济”、“形而上学”为例
内容提要:清末民初以降,一批翻译西方概念的汉字新术语应运而生,其间多有成功之作,却也有失当的案例。有些本是内涵明确而稳定的古汉语词,在借以对译西方概念的过程中,既抛弃了该词的汉语古义,也未与西义确切对应,又不能从词形推导出新义。“经济”、“形而上学”便是两个使用频率甚高的误植译词。今天我们有必要追踪误植发生的轨迹,探讨......
-
〓 感谢部委领导为北京市青少年儿童建立有机食品基地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应当优先供应无农药残留、不使用化肥、无转基因的“有机农业”食品,还是应当有意供应“化学农业、转基因农业”高农药残留农食品、转基因食品?北京市一百多万大学、中学、小学学生及幼儿园、托儿所儿童,优先供应无转基因的“有机农业”食品,有无生产基地?事实对此给予最好的回答:《南方周末》2011年5月5日《“低调......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