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闽南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笔者在研究“闽南文化的传承与海西社会发展”这一课题时发现,闽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内陆化、本土化和异域化的复杂历程,最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双重性。闽南文化双重性的表现闽南文化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发展出来的地域文化。追崇主流和超越传统的有机磨合,铸就了闽南文化对中华文化传承和拓展的四个特质。1.一统性和草根性并存。......
-
〓 中国农具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农具通史》〈绪论〉
一由宇宙星云凝聚而成的、一个不算太大的自然天体——地球上,经历了太古代、古生代、终生代、近生代,从单细胞的水藻开始,经过亿万年的发展,终于演化出了灵长类动物,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演化出了能够思维、能够使用工具的“万物之灵”的人。从此地球进入了以人类为主体的社会;从此揭开了人类创造文明的新时代。早期的人类,虽然脱离了动物的范......
-
〓 资金——《江村经济》第十五章
在交换过程中,以货物、劳务或现金不能及时偿还时便发生了信贷。简单地说,信贷就是一方信赖另一方,经过延迟一段时间,最后偿还。在这一意义上讲,相互之间的义务,互相接待留宿,互赠礼物等非即刻交换的形式也是信贷的形式。这些信贷的偿还是通过社会制度中固有的互惠原则来保证的,并与亲属关系及友谊有密切关系。对于有这种关系的群体之外的......
-
〓 亲属关系的扩展——《江村农民生活及其变迁》第五章
使得家的各个成员联系起来的基本纽带便是亲属关系。但家并不把它自己只限制在这个群体之内。它扩展到一个较广的范围,并使亲属关系形成较大社会群体的联系原则。1.父系亲属关系的扩展家是一个未分家的,扩大的父系亲属群体,它不包括母亲方面的亲戚和已出嫁的女儿。父系方面的较大的亲属群体是这样一个群体:即其成员在分家后,仍然在一定程度......
-
〓 财产与继承——《江村经济》第四章
1.所有权在开始讨论财产和继承问题以前,有必要在本章加述一节所有权的问题。关于土地所有权问题,我将在以后章节中论述。所有权是一物与个人或一组人之间的一定关系。所有者根据惯例和法律规定,可以使用、享有和处理某物。关于这一问题有下列三方面需要研究:所有者、物、所有者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们从村里的人了解到他们对财产的一种分类办......
-
〓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目录
《濒海之地:南海贸易与中外关系史研究》,李庆新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4月内容提要本书收录作者近年来关于经济史、中外关系史专题研究新作,对秦汉至六朝时期岭南与东南亚海上交通、唐朝市舶制度、郑和下西洋与朝贡体系、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考古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作者比较详尽掌握相关中外文献资料,并与田野考察、考古发现相结合......
-
〓 国家视野下的传统史学
【内容摘要】现代国家视野下的传统史学,名义上是一种“国家史学”,实际上是一种“朝廷/政府史学”。中国史学的直接源头是国家记事。历史意识的强化是历史编纂产生的内在基础。现实社会的权力中心也是历史书写的中心,帝王将相中心观决定历史书写的面貌。王朝史编纂成为主流,官修处于垄断地位,政府控制着国史的编纂与传播。国家史学保证了史......
-
〓 《四千年农夫》:一个美国农学家眼中的中国传统农业
——陈仁端《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节选
上个世纪初美国的农学家金氏(F.H. King)前来日本、中国和朝鲜考察农业,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四千年农夫》。极力赞扬东亚的传统农业。这件事在中国的农史界经常被提起。金氏于1909年2月2日离开美国的西雅图,同年7月18日前后离开日本返回美国。这期间访问日本、中国和朝鲜,而在中国的时间最长,大约为4个月20天。在中国访......
-
〓 试论中国牛车、马车的本土起源
车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曾作为古代战争的主要装备,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有很大的影响。车的发明及其牵引动力的利用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在这方面同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一、中国的车源自本土车是最早出现的带有轮子的陆上交通工具。就目前的考古资料看,在西亚的两河流域、中东欧地区较早出现了车子。发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乌鲁......
-
〓 考古发掘所见的稻谷贮藏——《中国稻作史》第五章(二)
第五章中国古代稻谷(米)的贮藏和加工二、考古发掘所见的稻谷贮藏(一)出土的实物遗存早期的谷物贮藏在新石器时期已经开始,我国出土的新石器遗址中有稻谷遗存的已经达80余处,但数量都很少,唯一能说明属于粮食贮藏的是河姆渡遗址,在第四文化层中约400多平方米的探方中普遍发现厚达20~50厘米的稻谷、稻草和稻壳的堆积。鉴于河姆渡......
-
〓 中国古代花卉饮食考略
我国花卉栽培至少有七千多年的历史【1】,几乎贯穿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的全过程。自古至今,花卉始终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美化了庭院居室。因此,学界对古代花卉的起源、引种栽培、新品种培育、花期控制及园艺古籍等方面的研究颇多,而对花卉的另一种重要用途——食用,则研究很少。我国历史时期......
-
〓 重读《江村经济·序言》
内容提要:60年前,马林诺夫斯基预示《江村经济》将促使社会人类学研究从异文化迈向本土文化,从“野蛮社会”迈向“文明社会”,因而将成为社会人类学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里程碑。自马氏发表这一见解之后,海外人类学界对于中国社会学人类学派一直存在争议。 首先,Freedman对于“微型社会学”在中国研究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接着,Le......
-
〓 绝学大寻踪:八思巴文
八思巴文曾经是元朝官方文字,现在早已成为死文字。但八思巴文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珍贵。本期《中国社会科学报》推出 “绝学大寻踪:八思巴文”专题,以飨读者。 寻觅八思巴文遗迹听说过八思巴文的人本就不多,见过八思巴文实物的人恐怕更少,为此次报道,记者展开了八思巴文遗迹发现之旅,收获颇丰。隐没山野......
-
〓 结论——《唐宋帝国与运河》第十章
第十章结论综括上文,我们可知在唐宋数百年内沟通南北的运河,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帝国出现时客观形势的要求下产生出来的。隋唐大一统帝国成立时的客观形势,和上次秦汉大一统时有些不同。其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当日的军事政治重心,虽然因为国防和地理的关系,仍旧像秦汉那样留在北方,可是,由于汉末以后北方生产事业的破坏,南方经济......
-
〓 唐宋时期武陵山区药材贸易初探
【内容提要】具有“天然药库”之誉的武陵山区,唐宋时期的药材资源具有品种多、质量优良、资源富给、遍及全区和采集者众、产出不訾等亮点。武陵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除少数区内消费外,便是经由农村市场再通过区域市场运销区外;而区域市场的药材贸易可得而言者主要有施州市、沅州市、辰州市和黔州市。区域药材市场的兴盛及域内外药材贸易的顺利进......
-
〓 城市化、城市边缘群体与伊朗伊斯兰革命
内容摘要: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巴列维国王发动“白色革命”,自上而下地推行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包括土改、工业化、扫盲、扩大世俗教育、限制宗教势力等。此后的伊朗,在石油繁荣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城市化迅猛推进导致伊朗阶级结构嬗变。一方面,两大传统精英阶层乌里玛和巴扎商人的中心地位丧失而......
-
〓 《中国土地制度史》新版导言
——《中国土地制度史论要》第一章
一土地,在阶级社会,是私有财产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但假如从远古看起,事情却不是这样。土地原本是一桩自然物,从抽象的道理讲,它可以跟人类是无涉的。但后来之所以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这中间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我们试想:当最早的猿人从树木上下来,最初践履到地球的表面时,土地已是他们的承受者。这些原始群是非常蒙昧的,......
-
〓 19世纪湘西“苗疆”屯政与乡村社区新阶层的兴起
以腊尔山为中心,包括现今的凤凰县、吉首市、花垣县三县全境以及古丈县、保靖县各一部分,历来是苗族聚居地,历史上被称为“苗疆”或“湘西苗疆”。截至1795年,许多苗族村落还被清廷视为“化外”之地。正是这一块“化外之地”的“苗疆”,于1795年爆发了使清政府备受震动的“乾嘉苗民起义”。1799年起义平息后,以傅鼐为首的流官群......
-
〓 佛陀者马宾:心底无私自超然
三月的首都阳光朗照,春气袭人,这苍凉厚重的土地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郁与欣喜、沉睡与复苏交织的色彩。我们一行浩浩荡荡来到了马老这个百岁老人的家,亲身体验从朋友、网上所传达的各个不同侧面的马老。见马老时他正坐在客厅椅凳上准备吃早餐,用他一双矍铄无比的眼神像个婴儿似的转看着陆续进来的我们,和蔼亲近,可爱极了!帅气极了!环看屋中......
-
〓 《农牧生态与传统蒙古社会》第三章游牧生态的个案分析
游牧生态是在游牧移动中表现出来的人、畜、草关系,是一种活动的关系。游牧活动在不同的季节、在不同营地都有变化。由于内蒙地区生态条件各异,很难找出其特点和规律。所以,必须按具体的生态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本章分析了内蒙中部、呼伦贝尔的冬、夏营地,以及东蒙定居游牧形态下的游牧生态。一、内蒙中部本区主要包括察哈尔盟和锡林郭勒盟,......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