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为经济过程的陶器起源
【译者简介】潘艳,陈虹,复旦大学文博系。【原文出处】《南方文物》(南昌),2011.1.177~184,173引言陶器发明是早期文化史研究者关注而后又缺乏想象的问题之一,现在它已被普遍认为已不值得深究。对这一问题保持短暂的沉默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因为以往学者的揣测性方法几乎无助于我们了解陶器为何及如何在特定的考古案例中......
-
〓 世界史研究的新进展
——2012年终特刊:历史学之三
2012年,是历史学与其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结合继续夯实中国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关注国内外前沿热点问题,在域外新知介绍、跨学科研究等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同时,这一年,地下考古、文献资料、海外鲜见资料的发掘与梳理,都较往年有较大增长。这是历史学认识论、方法论高度自觉性的体现,说明中国历史学逐渐汇入世界学......
-
〓 日本一瞥——《四千年农夫》第一章
我们由美国的西雅图出发去中国的上海,经由北线航行,于2月19日到达日本横滨,3月1日到达上海。此次航行的目的就是了解沿途国家土地耕作以及作物种植的一些情况,并且亲自或者通过翻译与当 Jc,9的农民、园丁和果农进行交流。我们煞费苦心,在一季的不同休耕时间里对同一块地或同一个地区进行多次考察,以便知晓文化或者是耕作方式相同......
-
〓 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内容提要】唐宋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个拥有财富和良好文化教育的新的社会阶层崛起。这就是“富民”阶层。“富民”阶层一经崛起,迅速成为社会的中间层和稳定层,极大地改变了唐宋社会的阶级关系、经济关系,以及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使整个社会呈现出流动性、市场化和平民化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唐宋社会有别于汉唐的“豪民社会”。“......
-
〓 新世纪以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热点问题述略
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学者们的努力下、特别是各沿海相关省市政府的直接推动下,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不断深入,其中一些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争论的热点。对于这些热点问题的探讨,可能各自的角度各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可能大相径庭,但对于深化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些热点主要......
-
〓 农牧业变迁及其影响——《泾洛流域自然环境变迁研究》第七章第三节
历史时期泾洛流域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除自然原因外,人口的多寡影响土地承载力的变化,而人类要作用于自然环境,必须通过农牧业生产活动,毁林除草,引水灌溉,增肥耕耘,栽培作物,或在草原和水草肥美之地进行牧业活动。正是由于人们进行农牧业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土壤、小的微观地形、植被、水文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从历史时......
-
〓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目录、后记
《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王建革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8月内容简介:《传统社会末期华北的生态与社会》内容简介:华北平原是我国传统社会的主要农业基地,也是灾害频发、社会矛盾较尖锐的地区之一。考察其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乡村的生态和社会变动,剖析其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对了解当......
-
〓 述往知来:历史与现实交汇下的中国经济史研究
述往知来:历史与现实交汇下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年会纪要杨国安(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由中国经济史学会、武汉大学、三峡大学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历史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史学会年会于2012年9月14日—20日在武汉大学和三峡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
-
〓 中国历史上的大船与时代变迁
大翼战船:最早出现于春秋时代的吴国,中国最早的战船,也是春秋时代体积最大的战船。船长28米,宽3.6米,可配备作战士兵91人,靠划桨驱动,主要活动于长江流域。在技术上,大翼战船已领先世界,成为后来中国船称雄世界的基石。横隔舱:是隋唐时中国特有的船体内部构造,用仓板将船体分割成互不相通的仓区,即使船体进水,也可避免沉没。......
-
〓 民族记忆与欧洲记忆文化的诞生:二战后德国人与其邻人和解的曲折道路
——关于“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的讨论之二
【作者简介】鲍尔康泊(Amd Bauerkaimper),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系教授。【编者按】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于2010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世界史)“二战后东亚与欧洲历史反思与和解进程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
-
〓 中国古代都有哪些“购房限制”?
古代中国曾经出台过什么样的限制性购房政策呢?笔者为你娓娓道来。西汉:只能购买邻居的房先说西汉的限购政策。不许“不比其宅”西汉建国后不久,大约在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吕太后当政的时候,朝廷颁布了如下规定:“欲益买宅,不比其宅,勿许。”(《二年律令户律》)这条规定的意思是说,你想买房,可以,但有一个条件:你要买的房子必须紧挨......
-
〓 从古典著作看罗马的土地耕种方式
内容提要:农业是罗马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耕种又是关乎农业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罗马古典著作家的作品中,对于土地耕种方式,除传统的休耕外,还提到土地的翻耕、轮种和套种。这些耕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罗马农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关 键 词:古典著作;罗马;土地;耕种方式作者简介:范秀琳(1978-),女,辽宁大连人......
-
〓 专利制度与工业革命
摘要:“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全新解释就是: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上产生巨大分野,进而导致产业革命在欧洲而非中国发生的关键所在。理解专利制度在工业革命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对今天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有一定的启示。“李约瑟之谜”的一个全新解释就是:专利制度是导致近代中国与欧洲在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模式......
-
〓 官营手工业经济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中国封建社会政府对经济的直接经营在我国封建社会,官营手工业经济自始至终比较发达,这一方面是官营手工业内生产着皇室(王室)、官府和贵族及百官需要的一些特殊物品,同时也从事着诸如宫廷建设、寝陵修建、政府衙门修缮、兵器生产、钱币铸造等特殊手工业以及诸如桥梁等公共设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政府对盐铁等采取专卖制度,直......
-
〓 中国水利事业与经济区划的地理基础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第二章
中国的各种地理条件造成了这样的事实:如果没有作为农业的完整组成部分的水利系统的发展,农业生产就决然达不到它曾经有过的高水平,也不可能出现由具有高度生产性的农业经济所带来的半封建中国的繁荣文化。K·A·威特福格尔(Wittfogel)详尽的论文,已经清楚地阐明过灌溉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它使人信服地确认了这样一个事实:......
-
〓 寻找中原凹穴岩画
【核心提示】中原岩画独特的风格及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正日益引起社会公众和学界的重视,关于中原岩画的研究探索之路也正在铺开。中原岩画之谜是否能随着研究的深入得以破解?而这个谜的解开,必将有助于推进中原文化研究,并为中华文明起源探索开辟新的路径。岩画是史前人类在岩石等材料上绘制的图形和图画。岩画分布于五大洲,是世界性的热门......
-
〓 森林“减水效应”监测资料选——《制度性干旱》附文三
长期的监测数据表明,林地对水分的腾发要远远大于裸地荒坡。图表01为“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杨文治研究员《黄土高原土壤水资源与植树造林》[01]一文提供的陕西安塞地区林地与荒坡草地土壤水分的对比图表。图表01 图表01说明,因森林水分消耗过大,形成土壤干旱。作者表述:“在一个相当长的序列中,虽然经过多次丰水年,土壤水......
-
〓 英国工业化以前农民的“饮食革命”
长期以来流行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工业化的实现总要以排挤甚至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生产的发展以大众消费特别是农民的低消费为代价。这是历史的误读。近几十年国际史学界的研究成果表明,英国的工业化和社会转型并非牺牲农民利益,恰是源于农业生产率提高和农民个人原始积累,并伴随着农民及大众消费水平的攀升,仅从饮食方面即可窥视中世纪晚期......
-
〓 西王母形象的历时变迁与层累造史的减法问题
西王母的原始身份一直说不清道不明,但是,对于西王母从战国末期到北宋年间的形象变化,却可以通过画像、文献勾勒出一个大概。西王母的政治待遇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的早期身份似乎只是昆仑丘原住民的管理者之一,职位不高,政治待遇不算优厚,手下的侍从也只有三青鸟。据郭璞的解释,西王母很可能是天界“司法干部”。从《淮南子》“羿请不......
-
〓 中国历史上的救灾思想与政策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灾害的博弈中,产生了一系列针对农业生产特征,维护社会再生产的救灾、抗灾的思想、政策与措施,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方面:为救荒而事先建立的仓储制度;救荒的国家赈济措施;政府的实蠲和灾赈;政府用以恢复生产的政策措施。【关键词】救灾;抗灾;以工代赈;农贷;华洋义赈会【作者简介】刘方健(1954一),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