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家底蕴,不忽精微——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孙机
因为刚刚出版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孙机先生始为更多普通读者知晓。而在考古文物界,曾经师从沈从文和宿白两位名师的他,早已因学养深厚、知识渊博而闻名。 1955年,孙机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然后留系工作,1979年又调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今国家博物馆),退休后返聘至今。在国家博物馆数十年,孙机的主要......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胡适曾有书信责备苏雪林在鲁迅逝世后抨击鲁迅事。胡适说:鲁迅狺狺攻击我们,其实何损我们一丝一毫?他已死了,我们尽可以撇开小节不谈,专讨论他的思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如他早年文学作品,如他的小说史研究,皆是上等工作。胡适在信中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郑敏是北师大外语系做教授,当年......
-
〓 “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的诗与文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1897—1979)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业内尊为“中国恐龙之父”。除专业研究之外,他涉猎丰富,精通多国语言,热爱诗词和散文写作。在国外留学时他就写过多首思乡爱国的诗歌。回国后在长期的野外考察过程中,他不时记录自己的所行、所见、所思和所想,创作了多部游记,堪称科学家中的作家。......
-
〓 李叔同给学生上钢琴课——李叔同的早期钢琴教育实践
李叔同生于1880年,1942年去世,享年62岁。他在艺术上成就卓著,在诗词歌赋、美术乐曲等领域都颇负盛名。“中华老大帝国,非变法无以图存。”这是18岁的李叔同发出的感慨。年轻时他就是心系祖国命运的青年。1901年,李叔同考入了南洋公学,由蔡元培担任总指导。提倡民主,宣传新学的进步思想时刻影响着李叔同,他也被认为是......
-
〓 傅璇琮:那一代的古籍出版是高峰
傅璇琮先生于2016年1月23日下午逝世。傅先生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著有《唐代科举与文学》、《唐代诗人丛考》、《李德裕年谱》等。北大历史系教授陆扬说,“傅先生对于我们治唐史者而言,是真正的开拓者,特别对我个人的研究兴趣,他的工作尤其重要。他前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无疑是名作,晚年用力唐翰林学士生平考辨,是晚近唐代文史著......
-
〓 2022永远的怀念(一)
阅读的出发点之一,是渴望去看到世界、理解世界,并借以了解人生。要达到这个目的,其实不止阅读一途。用心观察不同领域的卓越者,看他们的志趣与精笃,看他们的才华与苦功,看他们的沉潜与执守,看他们的选择与牺牲,看他们的担当与奉献,看他们的传奇与平凡,看他们在人类历史的地平线上矗立成一尊尊雕像……他们的生命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
-
〓 启功式的文人谦卑还残存多少?
有人说“认识一个人可以从一本书开始”,对此,我深信不已。每当有文化名人谢世,各类媒体上都发纪念文章无数,试图用各种方式还原或是勾勒那人,各色人等纷纷站出来赞许、表扬、评述若干,然而,我总是觉得还离那人有很远的距离。启功是我喜爱的书法家和文化名人,阅毕新近出版的《服膺启夫子》一书,启先生已经在我心目中成为老师。同样的事情......
-
〓 王子今:从读书到立说的“韧性”与“灵气”
子今教授主要从事秦汉史的研究,出版过《秦汉交通史稿》《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各类学术著作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70余篇,发表其他学术文章420余篇。他以其宽厚、诚实的为人处世风格、卓越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尊重。总结和梳理他的治学路径和学术成就,自有其价值在。在这一方面,......
-
〓 绷紧“传承”和“创新”两根弦
——访上海市剧协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谷好好“昆剧的活力来自昆曲人的精神,很幸运,我们年青一代的昆剧人把老艺术家的精神很好地继承了!这20年间,昆剧有序传承,经典不断,做到了‘自有后来人’。跨越百年,昆剧守正创新的精神没有丢,始终给观众带来惊喜。”采访约在上海昆剧团一楼的一间小屋里,谷好好一阵风似的大步走来,一......
-
〓 读书的种子——杨宪益与他的藏书
杨宪益近照丁聪作杨宪益漫画像杨平凡作杨宪益漫画像一、20岁以前生在富裕人家的幸福,莫过于少年时代有书读吧。台湾最受尊敬的十大企业家之一的张忠谋,少年时代家境富裕,母亲为独子买书,一买就是能摆满一个书架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儿童文库”!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本身就是大学问家,家里有的是钱锺书要读的书:少年时代,家里就有一套《......
-
〓 晚年钱锺书为何没有大作品
1949年,钱锺书虚40岁,刚届不惑,正值人生壮年。他从这一年跨入新中国到1998年仙逝,在近50年的漫长岁月中,尤其是“文革”以后的20余年,除了出版五册《管锥编》,再无其他大作品问世,与其晚年所拥有的巨大声名形成极大反差。1949年后的前20余年,钱锺书身体最好,精力最为旺盛,但也只完成了《宋诗选注》及《韩昌黎诗系......
-
〓 做个“田野调查派”——戴庆厦先生与民族语言学
戴庆厦先生从事民族语言学研究已整整70年了。他在少数民族语言本体研究、社会语言学、民族语文政策、语言学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的杰出贡献,使其成为语言学界的标杆人物。70年来,他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笔耕不辍,虽然现在已是87岁高龄,但仍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 戴庆厦先生对语言学的执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世事的豁达,对我等......
-
〓 帮孩子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记贵州台江县方召乡中心小学原校长姬伟宏
又到教师节。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中心小学的孩子们怀念姬伟宏校长。2013年7月18日,姬伟宏因积劳成疾,罹患肝病医治无效,去世时年仅42岁。“一字一句读好书,一生一世做真人”——他写下的校训,在校门口格外醒目。孩子们说,看到校训,感觉姬校长并没有离开。 “我是巫梭人,巫梭的孩子需要我”1989年,苗族青年姬伟宏考入......
-
〓 用时间完成积淀——记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张昊苏
“天下事艰难方始,天下事大有可为,在修业进德的基础上追寻天下之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南开为我们留下的印记。”6月29日,一向低调内敛的张昊苏站在南开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代表5078名南开硕士毕业生做毕业演讲。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张昊苏,却是南开园名头响亮的“学霸”“大神”——他1994年出生,10岁时就拿到国际......
-
〓 国学大师黄侃的读书法
读书是一件雅事,也是一件平常事,在好书之人那里,读书与穿衣吃饭等同,皆是人生不可或缺之务。历史上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特点,有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洒脱,亦有陶弘景“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的谨严。近代的中国学人里,颇不乏读书种子,黄侃就是其中翘楚。 黄侃字季刚,在音韵、训诂、文字和词章之学上皆可称一代......
-
〓 马玉萍:守好老调 唱出新曲
河南坠子是以坠胡为伴奏,运用河南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艺术,是地方曲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谈起河南坠子,绕不开一个人,她就是当代坠子名家、“马派”坠子创始人马玉萍。她6岁学艺,10岁登台,一唱就是80多个春秋;她对“老腔老调”进行创新性演绎,将亲切动人的坠子乡音唱到海内外。 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仪式上......
-
〓 “老舍先生们”的中文课——国际中文教育史上的文化名家
一提到老舍先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京味小说、幽默格调,似乎很难马上将“国际”二字与他联系起来。实际上,老舍青年时代曾受聘于英国伦敦大学,在执教的五年中不仅教中文、编教材,甚至“跨界”到当时新兴的音像和广播技术中,录“声片”、做讲座。而现代以来,像他这样走出国门,走上讲台,执教于域外学府的文化名家还不在少数。 ......
-
〓 钱钟书谈读书
陶渊明在他的“自况”文《五柳先生传》中,有一句引起颇多关注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方法方式很多,有的人看得“僵”,便对“不求甚解”非议或曲解。其实,在另一首《移居》诗中,陶渊明还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两句,可见他对阅读,是有不同对待的。 陶渊明对阅读情形的不同表述,钱钟书也注意到了。在《管锥编》中,......
-
〓 学人小传:罗国威
罗国威,1944年生,四川洪雅人。古典文献学家。198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1985年调入四川大学。曾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分会副会长。著有《刘孝标集校注》《昭明文选丛考》《六朝文学与六朝文献》等,主编整理《古文辞类纂笺》。...
-
〓 鲁迅与日本学者增田涉的交谊
20世纪30年代,一位日本的年轻学者来到上海,连续数月单独聆听鲁迅对《中国小说史略》的讲解,使他后来成为这部经典学术著作的日文译者,从而引起日本学术界的瞩目,这位学者便是增田涉。增田涉受到鲁迅的深刻影响,他不仅最早将《中国小说史略》完整地翻译成日文,而且还是日本最早的《鲁迅传》的作者。两人的交谊也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