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郑杭生:“仁者无忧、勇者不惧”
“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这句话被写在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郑杭生的讣告上。他的学生说:“这是先生一生的写照。” 今天,是郑杭生教授遗体告别的日子,在先生最为珍视的人民大学课堂,一场追思会也伴着泪水召开了。除了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山之石,郑杭生的贡献还有很多,在他的学生心中,他是个亲切的先生,一个不知疲......
-
〓 意气骏爽 篇体光华———论傅璇琮先生学术论著的语言特色
【摘要】在当代学术界,傅璇琮先生的一系列学术论著既开创了文学的历史文化学研究的良好风气,又很好地继承了中国古代“意气峻爽”的优良文风,体现了“篇体光华”的鲜明特色。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界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我们总结他的学术论著的语言特色,就是为了在当今的学术界能够倡导一种优良的文风。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篇谓:“《诗》......
-
〓 包立民:送别徐重庆
徐重庆是个布衣独身文人、又是自学成才的读书人,他的微薄工资、写作稿酬,基本上都用来购买书籍,所以藏书较富,“文革”中藏书遭劫,但劫后仍积习难改,又购书逾万册。他的私淑恩师赵景深在赠他的一首七言律诗中,开篇就是“盛年徐子拥书城,下笔万言如有神”。徐重庆走了,走在2017年1月30日上午8点08分,享年73岁。73,84。......
-
〓 王宽行:至简人生 深情于学
一 1965年高中毕业时,我报考了清华大学土木建筑专业,可考前学校分别召集不同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开会布置报考志愿的消息,让我有了不祥之感。果然,虽然我的成绩完全合格,最终却落榜了。 1977年,停顿多年的高考恢复了,对一直心心念念想上大学的我来说,真是一次历史性机遇,然而,我只能无奈再度止步:未能报上名。1977年高......
-
〓 走进文艺家·马金凤:给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百岁高龄的她,是豫剧“五大名旦”目前硕果仅存的一位戏剧大师、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她的代表作《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等在河南乃至全国各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她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唱主角,近百岁仍在“挂帅”演唱,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洛阳牡丹”。 “舞台是我的生命,给观众唱戏是我这辈子最大的事......
-
〓 金灿然 割舍不下的古籍情结
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灿然书屋。金灿然,国务院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58年开始担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办公室主任,他和齐燕铭等前辈一起,对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开创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国内的古籍出版社寥寥无几,其中,除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老字号”外,继之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科学出版......
-
〓 周作人营救许广平?——从一则网络谣言说起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诗中有一名句:“晚年唯好静。”已届耄耋之年的我何尝不愿如此? 但某些人就是偏偏不让我心静,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拱火,让我不能己于言。我是专指那些网络造谣者。造谣是一种构陷,不能等同于不同的学术见解。对学术歧见理应尊重、宽容、保护,对谣诼诽谤则应该揭穿,斥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鲁迅《南腔北调集》中有一篇《......
-
〓 著名红学家文史专家冯其庸先生逝世 享年95岁
著名文史专家、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冯其庸,1月22日12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1月19日,冯其庸50年前手抄的《瓜饭楼抄庚辰本石头记》刚刚由青岛出版社出版。冯其庸先表示:“我对这部抄本《红楼梦》真爱到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冯其庸有深厚的小楷功底,这部《石头记》抄本前面部分有明显的晋唐书风......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空气动力学家陆士嘉先生先后就学于北师大物理系和德国哥廷根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1980年中国科学院增补学部委员,两轮酝酿提出的候选人名单中都有北航陆士嘉先生。但陆先生坚持认为“自己回国多年来研究工作不多,岁数大,身体又不好,宜将机会让给杰出的中年科学家,否则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发......
-
〓 古史撷趣:冯京拒聘“国丈婿”
状元及第 于水作赵匡胤开国之后,奉行“文以靖国”的理念,使宋代文化空前繁荣,后人称誉“宋朝是文人的乐园”。宋代科举的盛况,远超唐朝。特别是到科考的最后冲刺阶段,皇上亲临殿试,钦点胪传,并诏令举行隆重的仪式。赐宴琼林后,新科进士们由宫廷卫士清场开道,披红簪花,跨马行街,公卿以下无不驻足观望。场面之红火,情景之壮观,就连凯......
-
〓 仲秋时节忆孔丘
孔子与仲秋的关系可谓密矣。汉代以来独尊儒术,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四季仲月丁日行释奠礼,而尤以仲秋祭典为最盛。而更为重要的是,孔子的诞辰也在仲秋时分。《谷梁传》载:鲁襄公21年(前552)冬十月庚辰朔(初一),庚子孔子生。周正十月即农历八月,庚子即为八月二十一日。《公羊传》在同年目下云: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案十月庚辰朔,则......
-
〓 上下求索七十年,他用哲思留下一盏明灯——缅怀哲学家张世英
9月10日10点49分,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自西南联大读书时与哲学结缘,70多年来,张世英在哲学的世界里不断跋涉、耕耘、求索。从早年深耕黑格尔哲学,享誉中外,到晚年着力中西汇通,追求“万有相通”的哲学境界,在求真、求通、求新的道路上,他为人们的精神世界点亮了一盏明灯。求真“哲学家都是‘较真’的人。......
-
〓 读书的种子——杨宪益与他的藏书
杨宪益近照丁聪作杨宪益漫画像杨平凡作杨宪益漫画像一、20岁以前生在富裕人家的幸福,莫过于少年时代有书读吧。台湾最受尊敬的十大企业家之一的张忠谋,少年时代家境富裕,母亲为独子买书,一买就是能摆满一个书架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儿童文库”!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本身就是大学问家,家里有的是钱锺书要读的书:少年时代,家里就有一套《......
-
〓 杨稳新:随心而至的新文人画创作者
杨稳新,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水利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陕西省书协理事兼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简约构成稳新国画创作的主调。我却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庆幸,虽然我们少了一位诗人,却长成一位画家。他的那些画里还隐蕴着一缕淡淡的诗意,当是他的诗......
-
〓 老舍先生的前半生——摘自“舒乙文集”之《爸爸老舍》
老舍先生是北京旗人,满族,生于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公元1899年2月3日)酉时,那年距离辛亥革命还有12年多一点。在他降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戊戌政变,光绪皇帝发动的改良新政遭到后党的反对而半途夭折,中国社会上空刚刚冒起的一点点曙光又被彻底扑灭,偌大的东方古国重新陷入一片黑暗,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孕育着一......
-
〓 清逸 清拔 清远 清淳——袁行霈先生的治学风范
【大家】 很早就想写点文字,表达对袁行霈先生的感念和敬意。可要说的太多,提起笔来一时不知从何讲起。我曾在1984年本科毕业留校后被派到北京大学师从袁先生研修古代文学。第一次见到袁先生是在他新开的“唐宋词研究”课堂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先生的一句话。他说,研究古代文学一定要找人品和作品都要好的,人品不好还研究,那......
-
〓 多面孔子,唯念君子
按照李零先生书中所说,《论语》全书共16022字,含重文(《丧家狗:我读〈论语〉》,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6页),按照杨伯峻先生的统计,《论语》中“君子”出现了107次,就全部文字来说,“君子”一词出现频率接近千分之七。如果按照学者所说,“‘君子’与‘仁者’有时可以相通”(吴正南:《“君子”考源》,《武......
-
〓 学人小传:冯沅君
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作家、学者。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留学法国,1935年在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一级教......
-
〓 蔡美彪先生的治史生涯与意境
两年前,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驾鹤西去。得悉先生病重逝世,我本想赴京探望且送最后一程,怎奈因疫情防控,京津高铁虽来往便利却难以成行,实在让人悲伤惋恨,几近唏嘘。蔡先生长我20余岁,虽都曾经是杨志玖师的学生,但他成名于上世纪50年代,学问大,造诣深。我则因十年“文革”的荒废,1978年而立之年才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
-
〓 童年陆游在磐安
“宋之南有榷茶地,其山如绣茶如簪。一枪一旗闹初旭,谁与采者头毵毵。不妆不饰曳布袄,火前撷得浮青岚……”站在玉山茶场,清代文人陈发的这首《茶峰晓翠》自然涌上心头。磐安虽然山远地偏,却是古代文人流连之地,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玉山终年云雾缭绕,土壤肥沃,盛产茶叶。自古以来茶叶交易十分活跃,清代文人昌茂写有《茶场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