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近文艺家·刘大先: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他被称为“飞鸟式学者”,学术视野开阔,研究领域广泛;他出版的书涵盖电影批评、文化研究、文学评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领域;他关注赛博格等前沿话题,还出镜试水“文学脱口秀大赛”;他深谙中西方文艺理论,又以极大热情投入田野调查。谈及如何不断刷新和突破自己的学术研究边界,他说:“立足学术,更要走出书斋。” 提起学者、评论......
-
〓 “看护国宝的国宝”——单嘉玖回想父亲单士元74载故宫情缘
①单士元1936年《清代档案释名发凡》抽印本②单士元20世纪80年代审查工程图纸(单嘉玖供图) 曾有人这样说:“溥仪出宫,单士元进宫。”自1924年进入故宫,直至1998年去世,单士元为故宫工作了近74个春秋。他走遍了故宫的每一个角落,整理的档案、保护的文物不计其数,将一生热血与汗水都融入故宫这一座文化宝库。单士......
-
〓 文坛述往:美的使者叶廷芳
“十一”前的那个周末,心里突然觉得有点空,好像世界过于寂静了似的。不安时不时袭上心头:给叶廷芳先生陆陆续续发微信,已有半个月了吧,却一直未收到他的回信。怎么回事呢?还是在7月底的时候,他告诉我说住了几天院又回家了,我便与几位文友相约,准备去看望他,他回复说“好呀,最好再过几天”,于是这事就拖了下来——现在的日子过得......
-
〓 王子今:从读书到立说的“韧性”与“灵气”
子今教授主要从事秦汉史的研究,出版过《秦汉交通史稿》《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儿童的世界》《秦汉海洋文化研究》等各类学术著作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870余篇,发表其他学术文章420余篇。他以其宽厚、诚实的为人处世风格、卓越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学术界同行的尊重。总结和梳理他的治学路径和学术成就,自有其价值在。在这一方面,......
-
〓 智海观澜:获奖者如是说
1921年,法国文学家阿纳托尔·法朗士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法朗士当时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虽然身体不好,却依然坚持出席了在瑞典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的颁奖盛典。在一位专家发表......
-
〓 “老舍先生们”的中文课——国际中文教育史上的文化名家
一提到老舍先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京味小说、幽默格调,似乎很难马上将“国际”二字与他联系起来。实际上,老舍青年时代曾受聘于英国伦敦大学,在执教的五年中不仅教中文、编教材,甚至“跨界”到当时新兴的音像和广播技术中,录“声片”、做讲座。而现代以来,像他这样走出国门,走上讲台,执教于域外学府的文化名家还不在少数。 ......
-
〓 刘禹锡:在蛮荒地播撒文明
公元815年,一位刺史从京都长安被贬至荒凉的广东连州,他就是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刘禹锡。 刘禹锡,河南洛阳人,22岁登进士第,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三登文科,名播四方。贞元末年,刘禹锡参加了以惩酷吏、罢宫市、免欠赋、禁额外加征为主旨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连续两次被贬,最后任连......
-
〓 寻孔颜乐处 怀家国天下——何光荣的百岁人生
今年,何光荣已是期颐之寿。谈及百岁人生,他这样说:“年之高也,则资之深,资之深则阅人生之形象者众,体人生之味厚者深,则反复思考品味之天地宽矣。宽则乐道,乐道则安,安则定,定则能知其本末、先后、厚薄以及用力之多寡、深浅矣。”蒙山毓秀 耕读传家 1923年10月2日,何光荣出生于江西新喻县蒙阳乡茂冈村(今新余市渝水区......
-
〓 走近文艺家·刘子微:京剧艺术创新的弄潮儿
她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为京剧带来新的色彩和活力,先后两次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被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代表作品有《水上灯》《母亲》《生活秀》《美丽人生》等。 戴着一对闪闪发光的耳环,时髦的发型让人眼前一亮,说话时带着笑意,声音似铃铛般清脆,浑身散发着一股子爽......
-
〓 作为耶鲁教材的胡适自传——王岷源与《四十自述》英文注释本
胡适《四十自述》节译本:MY MOTHER’S BETROTHAL,1946年美国耶鲁大学初版。王岷源、张祥保结婚照,左一为证婚人胡适。 1946年2月,美国耶鲁大学东方学系将胡适《四十自述》中的“我的母亲的订婚”一章单独抽出,冠以“MY MOTHER’S BETROTHAL”之名,印制了......
-
〓 何兹全:一个世纪的人和事
1948年,与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左为何兹全) 2010年3月2日,拍摄于北京师范大学小红楼(姜晓明 摄)这位百年沧桑的见证者,坐在轮椅上,穿行于雪后的校园。偶尔会有年轻的学生路过,向他打声招呼——那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致敬了雪后的北京。早上9点刚过,100岁的何兹全就坐到了电视机前,看冬奥会滑雪比赛。运动员在空......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北平的常三小馆有一种饼叫“许饼”,脍炙人口,是许地山从印度学来传授给“常三”的,故又名“印度饼”,为该馆食单上的保留节目。王世襄当年送给“常三”两副对联,其中一联云:“葱屑灿黄金,西土传来称许饼;槐阴淙绿玉,东门相对是常家。”雅好美食的名学者周绍良先生介绍这个饼的做法是:先炒鸡蛋,用铲铲碎,放在一旁备用。另起......
-
〓 “君子坦荡荡”:黄济先生的为人为学
《北师大的先生们》,顾明远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9月第一版黄济先生是当代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我是先生1994届硕士生和1997届的博士生,毕业后接过先生手中的教鞭,在北师大从事教育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15年1月8日,黄济先生因病......
-
〓 今昔艺念:诗外的闻一多
安南县魁星楼(速写) 闻一多新诗社章(篆刻) 闻一多时代评论社章(篆刻)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1899年—1946年7月15日)是毛泽东誉为“拍案而起”的斗士,他与梅兰芳是不谋而合的“蓄髯明志”,发誓“抗战不胜,决不剃去”。但他不像梅先生,只是一道浅浅的唇须,而是下巴之下一大把浓密的长须,是位历经沧桑的长者、......
-
〓 鲜为人知的历史年代学家刘坦
刘坦《中国古代之星岁纪年》,刘坦著,科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人世代谢像流动的长河,其沙滩内有时会埋没真金,需要再次勘探和发现。在现代学术史上,五十多年前逝世的刘坦,其学术成就有如一块真金,但今天已经鲜为人知。刘坦(1910—1960),天津武清县王庆坨镇人,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的纪年问题,撰有《〈史记〉纪年考》,商务印书馆......
-
〓 巴金 章仲锷:一封信引出的回忆与行为写作
往事如烟星散去,一钩新月天如水。且看在刘心武笔下,巴金、冰心、汪曾祺等55位文坛名宿,在人世间的波澜面前,缘何素心不移?本文为刘心武在2008年10月6日所写(节选自《也曾隔窗窥新月》),以纪念巴金先生和同人章仲锷。上一位帮我整理书橱的“80后”小伙子,从一本旧书里抖落出一样东西,他捡起向我报告:“有封信!”我问他:“......
-
〓 2022永远的怀念(一)
阅读的出发点之一,是渴望去看到世界、理解世界,并借以了解人生。要达到这个目的,其实不止阅读一途。用心观察不同领域的卓越者,看他们的志趣与精笃,看他们的才华与苦功,看他们的沉潜与执守,看他们的选择与牺牲,看他们的担当与奉献,看他们的传奇与平凡,看他们在人类历史的地平线上矗立成一尊尊雕像……他们的生命虽然已离我们而去,但他......
-
〓 李叔同的文化结构与文化人格——为李叔同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作
一个人生时能虑及死,这并不足奇。但在死后犹能凭借生前的超常智慧给世人留下许多思索和盲点,扑朔迷离,如真如幻,这就非哲人所不能为了。李叔同1918年以盛年出家,当时曾震惊整个知识界,也给后世留下一个谜。24年后,距他63岁生日还差10天的时候,功德圆满,安祥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时间是1942年10月13日。临......
-
〓 “杨绛原是数一数二的戏剧家”
喜剧双璧翻检我国戏剧史,不难发现,杨绛先生曾创作了四部剧作:《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游戏人间》和《风絮》。前两部是她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喜剧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著名剧作家柯灵称其为迄上世纪80年代止“中国话剧库存中有数的好作品”,我国“喜剧的双璧”。杨绛的戏剧创作是从1942年冬开始的。一天晚上,陈麟瑞请钱锺书、杨绛夫妇......
-
〓 走近文艺家·李克瑜:为起舞者着色彩
93岁的她是新中国最早一批舞台美术设计师之一,在服饰设计领域留下了超过一个甲子的奋斗足迹,曾为《天鹅湖》《红色娘子军》等设计演出服装。无论之于何种角色,她都能找到最精准的服饰元素诠释它的价值和意义。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运动员身着“中国风采”礼服惊艳出场。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北京服装学院......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