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澜:开卷有益与垃圾书泛滥
最近,国内某大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题为“你遇到过‘垃圾书’吗”的在线调查,73.2%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垃圾书很多。许多读者反映,走进书店,到处都是《人生成功必修课》、《十堂课教你成为理财高手》之类的“速成手册”,要么就是炒作得很热闹的所谓畅销书。从前都说开卷有益,如今看来,开卷未必有益了。 国人的读书状......
-
〓 教育漫谈: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CFP 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结构,高度重视两头的本科和博士,但对处于二者之间的硕士阶段看得相对较轻。所以大量读了一年制硕士的海归回国后表现平平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含金量就有限。在本科和博士之间,天平又向本科倾斜。越是顶尖的私立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这是它们的看家本钱。 坦率地说,直到现在......
-
〓 新论:守护好我们的语文素养
媒体人守护好语文素养这一立身之本,才能守护好新闻传播的立业之基一段时间以来,写稿机器人在媒体和资讯网站上颇为抢眼。昆明报业写稿机器人“小明”仅用1秒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篇100多字的稿件。腾讯网发布的新媒体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财经机器人写稿量已经达到4万篇。在人工智能挑战之下,媒体人恪守语文素养显得殊为宝......
-
〓 求同存异:别再让奇葩翻译贻笑大方
我们并不缺少能够准确翻译标识的人,而是缺少一颗认真认真负责的心以及对待“翻译”二字应有的严肃态度。 五一小长假来了,出行游玩成为不少人的假期选择。当游客们欣赏美景的时候,一些景区的“奇葩翻译”也引发了网友的围观,成为旅游新闻中的花絮。近日就有媒体报道,西安一处景区将唐代“药王”孙思邈的英文翻成了“毒枭”(......
-
〓 名家看两会·单霁翔:展品“活起来”博物馆才能“火起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以后,我更加关心故宫文化遗产保护和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博物馆怎样才能让观众喜爱呢?我想,最重要的是要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人们的知识财富,让文化遗产资源“活起来”,融入百姓生活。2015年,故宫博物院举办“石渠宝笈特展”期间,观众每天早......
-
〓 快评:更名前,掂掂性价比
给改地名算账,乍一听只和钱有关。重新刻章、换牌匾、换身份证……从表面看,支出和收益成了具体的数字,地名仿佛也被量化了。其实,算账的实质是讨论改地名的性价比。关于收益,是对更名后的知名度、经济收入等方面提升的预期,而在成本端,要考虑的除了行政支出等看得见的成本,还有一些看不见的成本:给当地群众带来的不便利、地名背后的文化......
-
〓 寇克让:我的书法笔趣
《老子》四十八章(书法) 寇克让 笔的形状太了不起,巧妙地利用了动物毛有锋芒的特点;圆,也是众多毫毛能够轻易积聚的最简单的形状。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笔的原理堪称文房四宝当中最简单的一个。但就这样将些动物毫毛一束,千变万化便产生了,手段简单却无往不适。远古先民的这个发明堪称伟大,泽被后世五千年,其形不改。 我......
-
〓 古典诗歌的旧与新
古典诗歌发展到今天,从《诗经》算起,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即便是唐以后历代文人奉为圭臬的诗体——格律诗(近体诗),也历经一千四百年的风雨了。然而,今人为古诗,仍寻此旧式,除换用几个新词语外,几无新意。殊不知“一代又一代之文学”,诗亦如此:唐诗与宋诗大异,降而为元明,为明清,以至民国,诗随代而异。自新文化运动之后,古诗的影......
-
〓 随笔:跟风买书与营销异化
CFP 近见网上一位书店营业员撰文,说现在常有这样的顾客:某明星微博上说看了哪本书,很快就有粉丝跟着来买。有人连莫言名字都不知道,只说:“听人讲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了,要一本这个人的书。”更常见先问近来什么书畅销,众人买,他也买。这是典型的跟风买书。 肯花钱去买书,总是正当事。如果是跟热门好书之风去买,那更不......
-
〓 文化世象: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
近些年来,关于建筑的吐槽源源不断。一面是“罗马”“普罗旺斯”等洋名字遍地开花,规划却是千城一面;一面是奇形怪状的大楼突兀而立,违和之余,又山寨到让人哭笑不得。有人总结,国内建筑有五大“怪现状”:崇洋,求怪,趋同,贪大,逐奢。如此虚火上浮,不接地气,着实“病”得不轻。建筑审美上的媚俗与附庸,从来不是空穴来风。说到底,屡屡......
-
〓 评论员随笔:读取毕业致辞中的人生密码
一个好的毕业致辞,既需要用温馨片段进入听众的情感世界,也要给予远行的游子以人生的滋养又到毕业季,很多人要告别熟悉的校园,少不了会有些离愁别绪。出发前,聆听毕业典礼上的简短致辞,成了毕业生们学成下山前的必备行囊,而后仗剑天涯。就在几年前,当华中科大的校长“根叔”因风趣的毕业致辞走红,很多人还在议论,“大学校长不能太根叔”......
-
〓 新语: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虽然普通话早就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根据近年的调查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说明,普通话......
-
〓 节气·物候·谷雨——春夏之交雨生百谷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6个节气,也是标志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文学规定,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这一般都落在每年的4月19-21日,今年谷雨的交节时刻是4月20日17时42分。到这时节,田中的农作物特别需要雨水的滋润,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中国古代的农业是“靠天吃饭”,只有天上下雨,地上的百谷才能生长,......
-
〓 凭栏处:暑假生活,多点“无用之用”
这是一个一年级小学生的暑期计划表:从早8点半到晚9点,从周一到周日,除了吃饭睡觉,都辗转于各种培训班,有语文、数学、英语,也有轮滑、游泳、篮球……丰富多彩,“日理万机”,学校生活与之相比,简直太轻松了。暑假怎么过?在很多家长看来,查漏补缺、“弯道超车”,比傻玩两个月好得多。别人都在学,自己不努力,等到9月一开学,恐怕哭......
-
〓 文化评析:高校周边,请留下更多书店
据媒体报道,中国传媒大学西门外民营书店“一个书吧”日前正式停业。而在这之前,有记者走访北大、清华、北师大等首都高校校内及周边的实体书店,发现短短几年时间,它们中近半数从高校的“文化版图”中黯然消失。在最应该有浓厚读书氛围的地方,实体书店纷纷倒闭,有一些现实的原因。受制于经济能力,大学生一般青睐成本更低的读书渠道,如网络......
-
〓 望海楼:传统中医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诺贝尔获奖者演讲台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身影,第一次响起了清正柔婉的中国女音,第一次述说了中医药的故事。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的诺奖之旅,在千里之外的斯德哥尔摩,掀起猎猎的中国风。“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当年,中医古籍的记载触......
-
〓 代表委员手记·迟子建:边地朗读者
前年冬初,我与十几位黑龙江作家同行,从哈尔滨出发,去黑河、孙武边境沿线采访。每到一地,都有一场盛宴等待着我,那就是与基层文学爱好者的座谈会。这些作者中既有文联和政府机关职员、教师,也有个体工商业者和农民。虽说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但谈起文学,却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的成员,其乐融融。常常是谈到动情处,他们会即兴朗读自己喜欢的......
-
〓 唯书香常在——忆黄伯荣先生
我与黄伯荣先生结缘,缘于书。1999年,我曾给青岛大学黄伯荣先生写了一封请教信。信发出去后,想想真有些贸然:我知道先生的名字,只是在大学时代用过的“黄廖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他乃著名语言学家,主编的《现代汉语》统编教材风靡全国。怎好有渎清神,率尔操觚?不过信已寄出,只好随它去了。不久,区教育局组......
-
〓 郭万超:巧用产业,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遗产不仅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遗物,而且是对当代中国文化构建具有巨大精神价值的宝贵资源;它不是远离百姓、没有生命的化石,而是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指数的文化大餐。因此,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是口号,而是实现文化惠民的重要方式。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发掘其深沉的精神底蕴。比如,长城作为世界遗产,是世......
-
〓 不要让吟诵变成才艺表演
吟诵是旧体诗歌的一种传统活动,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吟诵一度不绝如缕,可喜的是在文化界一些前辈的呼吁倡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吟诵如今已经被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有全面复兴之势,各地的吟诵社团纷纷建立,各种吟诵活动也热闹非凡,但毋庸讳言实际社会效果并不理想,一般大众对吟诵仍然是狐疑观望乃至敬而远之。个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