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如斯时节芦荻萧瑟,心底总会有一丝惆怅和几许淡淡的忧伤;当如斯时节风烟明净,也总有一种想去飞翔、想去歌唱的愉悦。同样,当想起国学,当想起当年疯狂阅读的国学网,也总有一种如轻烟般的客愁,如淡雾般的梦思,于是口中期期,情何已已。国学,就如同烟花升上空中后落了一地的星光斑斓多姿,就如同倒映在清澈的泉水中的天光云影,让人赏心悦目;而国学网,则如同夜深时分从高楼的一扇窗里透出的美好的灯光,温暖了我一夜又一夜的心慌。沉浸在国学和国学网中,仿佛置身在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让你畅想会遇见多少牛羊,多少彷徨,多少夕阳,多少忧伤,多少夕阳下知识的脸庞,多少梦中美好的模样。
阅读国学网,首先是喜欢阅读她的“国学资讯”板块。这一板块中,“学术会议”不仅介绍各种和国学有关的学术会议信息,而且很多时候介绍了这些会议取得的成果,让没有机会参加会议的人受益匪浅。“文化信息”则介绍国学领域内各种活动、各种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让人觉得国学并不只是钻到故纸堆中寻旧,而且还要“穷力而追新”。“书评书讯”则对新出的国学书籍进行评介,让人先睹为快。“理论观点”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看法,“今日回眸”是对历史上的今日发生事件的回溯,“日知月晓”是国学常识的解说,还有其他栏目,这一切都让我大饱眼福。
阅读国学网,喜欢阅读她的“海外汉学”板块。这一板块中,最爱“人物春秋”。到目前为止,“人物春秋”已经介绍了九位国外的汉学家,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国学网的介绍,我们不仅增加自己的知识,更能窥探国外学者对国学的解读和他们治学的路径。同时,也在作者字里行间的描述中,一个栩栩如生的西方学人形象浮现在你的面前。当然,“学术论文”栏目对域外各国汉学研究的论述,让人从整体上把握域外汉学的全貌;“学术资源”中对域外汉学著作书目、研究机构的排比收辑,“学术会议”中对学术信息的简介,都可以让人窥知域外汉学研究的前沿内容。
阅读国学网,喜欢阅读她的“诗词清话”板块。这一板块中的古典诗文比较、经典名篇故地新考、古典诗词的美感表达等专题,新颖别致,让人深受启发。尤其是当夜深之时,于静夜中细细品读其中的一篇文章,让经典的诗文在口舌之间、在脑海之际低徊涵咏,此乃人生之至乐!
当然带给我愉悦和教益的,不只是上面列出的这些板块,“国学入门”“国学书苑”“国学人物”以及其他板块也带给我许多的快乐。正是因为沉醉于国学网,所以才知晓了我国古代历史上有那么多风起云涌的时代,有那么多波澜壮阔的场面,有那么多励精图治的帝王和名臣将相,于是在历史的烟云之间分辨出社会发展进步的积极推动力量;正是因为沉醉于国学网,才知晓了我国古代有那么多永恒不朽光彩照人的文字,有那么多文采风流掩映多姿的人物,有那么多古迹可以供人凭吊怀旧,比如有着琵琶旧曲的白居易的江州,滕王高阁前的秋水,岳阳楼上的春风,当然还有兰亭,还有桃源……正因为沉醉于国学网,才知晓了儒墨道法各擅胜场,往圣先哲作为“会思想的芦苇”,发出了哲学思想史上洪钟大吕般的玉振金声。
或许有人会说,固然我们有自己的国学,可是西方的理念似乎更值得学习。然而,我认为,诚然西方的理念有其特点,其精华也值得我们借鉴。但是,作为一个深受本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人,谈到文学,我不能像爱默生看到梭罗的《瓦尔登湖》时感叹的那样:“仿佛是清风送来了他,仿佛是麻雀教会了他,仿佛是神秘的路标指引着他,觅见了远方土壤中怒放的兰花。”我更多的是想到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谈到历史,我似乎并不能完全接受黑格尔的“自由精神”,而更倾向于“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谈到哲学和真理,我自然欣赏“吾爱吾师,我更爱真理”的勇气,但是我更欣赏“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天人合一;谈到理念,我当然赞赏“人生而平等”的庄严宣告,但是我更理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浩然之气”。
轻飘飘的旧时光就这样溜走,想起当初那种对国学的热切,想起初遇国学网时的狂喜,如同在一个冗长的午休后醒来,漫步在阒静的小巷,弥漫着淡淡的槐香;如同多年以后故地重游,某一双眼不经意地回眸,让你想起当年凤凰花怒放;那些日子,已经如同去无声的长沟流月,偶尔还会涌上心头。然而,如果一切能够回到从前,如果一切都能永恒不变,如果一切能够重演,我仍愿意,许下心愿,陪着国学,陪着国学网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