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冯明珠(左)给单霁翔介绍馆藏文物周高亮摄
10月7日,应台北故宫博物院冯明珠院长的邀请,以单霁翔院长为首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代表团一行5人赴台,出席两岸故宫联合举办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开幕式,并就未来两岸故宫合作交流的事宜进一步商谈。
回京后,单霁翔专为本报撰文,介绍双方合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两岸故宫保持高层间密切联系和互访,共同制定双方未来合作方向。2009年,两岸故宫达成合作交流的“八点共识”。
2012年两院领导层都有了新的变化。2013年1月21日至24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冯明珠院长率团访问北京故宫博物院。双方总结了过去四年合作交流的经验,就未来进一步开展合作进行了展望。2013年4月18日至22日,我率团对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了回访。双方以“八点共识”为基础,商讨两岸故宫未来合作计划,就2013年至2015年合作交流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沟通,达成了重要共识。例如:2013年10月两岸故宫再次联合举办“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2013年11月在北京举行配合乾隆展的“第四届两岸故宫学术研讨会”,以及2015年两院故宫联合共庆故宫博物院成立90周年等具体合作内容。
今年年初,冯明珠院长来访时讲到,经过近四年的来往,两岸故宫进行了真诚的合作与交流,彼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信任,双方都获益很多,企盼这种良性互动能够继续下去,期待双方的交流能够更加深入和持久;而我说,今天“我们双方的见面少了一份寒暄,多了一份心照不宣”。今年4月我们回访台北故宫博物院时,赠送的是郎世宁的《平安春信图》高仿品,冯明珠院长回赠的是郎世宁的《聚瑞图》高仿品,双方以“平安聚瑞”来形容当时的会面。时隔半年,10月7日两岸故宫的文物也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平安聚瑞”向观众展出。而这四个字也正是目前两岸故宫各项合作的真实写照。
两岸故宫院长的互访,充分反映了双方对深化彼此间务实交流的重视。互访的代表团成员均为重要部门的负责人。双方的交流已由2009年以来的相互摸底试探发展到了机制化和常态化的新阶段。
目前,双方各项交流进展顺利。主要有以下项目:一是最受关注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二是为配合“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两岸故宫第四届学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1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行。三是2015年的“紫禁城故宫珍藏历史照片特展”;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在整理相关目录,双方将就展览策划模式以及内容进行进一步沟通。四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已接收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寄来的200册1960年以来台北故宫学术出版物,并回赠珍贵学术出版物42册。五是两岸故宫以最惠方式相互利用影像资料,双方在展览背板、学术著作中均大量利用着对方影像资料;仅2013年前9个月双方相互使用的影像及授权就达84件。同时,两岸故宫的学者交流一直顺畅而便利,也是两岸故宫交流和谐稳固的标志。
此外,目前两岸故宫还在数字技术应用、文创产品开发、宣传教育活动、科学研究项目、图书资料出版等方面着眼未来,积极合作交流。例如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料信息部下设数字应用研究所,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故宫数字化影像,此次“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艺术品味特展”上,在展厅的演播室中,就播放着北京故宫博物院制作的“数字化故宫——倦勤斋”影像。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这些深藏在北京故宫内,空间狭小却又极为精致的宫殿建筑展示给大家。
再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研发一直走在前列,衍生商品的种类繁多、创意独特。特别是最近深受大家喜欢的“朕知道了”文创产品。这些都值得北京故宫博物院学习借鉴。两岸故宫保存有同根同源的文物,如何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研发出深受观众喜爱的衍生商品,进一步满足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值得关注。为此,今年12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王亚民副院长将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赴台,专门考察学习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文创产品研发方面的经验。
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不能到大陆展出,是一个遗憾,尤其是在博物馆文化交流方面。但是,这不是仅靠两个博物馆努力就能办到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我们愿意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合作以及围绕展览的学术交流。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众所周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宋代张择端所绘的《清明上河图》,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双方可以此为主题展开学术交流;也希望有朝一日,两岸故宫所藏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能在北京合璧展出。
两岸故宫不仅文物同根同源,而且两座博物馆在两岸民众社会生活中都拥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影响力,在促进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维系两岸民众情感纽带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双方合作对融会中华民族的血液,传扬民族文化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为故宫博物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