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褚遂良辨书无误
褚遂良,散骑常侍亮之子也。太业末,随父在陇右,薛举僭号,署为通事舍人。举败归国,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自秘书郎迁起随父在陇右,薛举僭号,署为通事舍人。举败归国,授秦州都督府铠曹参军。贞观十年,自秘书郎迁起居郎。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父友欧阳询甚重之。太宗尝谓侍中魏徵曰:“虞世南死后,无人可以论书。”徵曰:“......
-
〓 重新学过端午节
“因革损益”本是文化传承之道。有些端午传统习俗流失固然可惜,但更需要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新过节方式,让端午节所承载的爱国精神与高尚情操,变成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在我国,端午节已走过2000多年的岁月,纳入国家法定节日体系也已是第八年,同时还是中国和世界双料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可谓历史悠久。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
〓 重读《白鹿原》
《白鹿原》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也是当代一部既赢得评论界惊叹,又同时广受读者称赞的宏篇巨著。10多年前,我曾读过一次《白鹿原》,但目光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故事情节上。最近先生辞世后,我重读这部巨著,沉浸在他厚重、磅礴、深邃的才情里,对《白鹿原》不禁又有了新的认识。陈忠实的才情无疑令人惊叹。他以象征的手法,“通过一个初级......
-
〓 高深:过平民的暮年
我国已悄然步入老龄社会,老年人怎样愉悦地度过晚岁,特别是官员退休后应当怎样过好平常的日子?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据说王安石晚年定居金陵,经常与一位姓张的老人在街头相遇,彼此闲聊,海阔天空,谈得很是尽兴。一日,姓张的老人对王安石说:“相公,你为官多年,与我等仅有一字之别。我被人唤作‘张公’,而您则被人唤作......
-
〓 谁是中国烹饪的师祖
藕香榭吃螃蟹(杨柳青木版年画·局部)河南杞县伊尹塑像 姚伟钧/摄河南杞县伊氏家谱中的伊尹历史悠久的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餐饮业对外彰显民族自信的有力抓手,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和而不同的饮食文化智慧,也是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根源。因此,有必要在中国餐饮业中去寻根问祖,继承精神,追忆先贤,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饮食文化。......
-
〓 中西歧异:再审终极问题
一霍金在《时间简史》中说了些什么,他说:终极问题可以解决,而且,“解决”是人类理智的最终胜利。那时候的霍金热情洋溢,陶醉在奥秘的掌握里。很多年过去了,与霍金一同兴奋的人们却得到这样的消息,他放弃对终极理论的寻求。“我们不是能从宇宙之外观察宇宙的天使”,理由也简单,听起来却刺耳。霍金和相信他的人何时成了“天使”,他们把自......
-
〓 文化评析:张贤亮激活“灵与肉”思考
著名作家张贤亮逝世后,在形形色色的“新闻”里,既有对其文学成就的回顾,又有对其传奇经历的描绘。我用比较中性的“浪漫人生”形容,意在中和褒贬不一的评述。无论是文学层面——“新中国首个突破性禁区的作家”,还是商业层面——“用荒凉赚钱的中国作家首富”,甚或生活层面——“大胆坦诚直面绯闻者”……“他用极其鲜活的灵魂和肉......
-
〓 读书论世:文学高峰何以可能
图为谢尔·埃斯普马克。张芳曼制图本土语言也会因为借用外来语而变得丰富,可以学习到其他语言的成熟与气魄,许多不可替代的杰作就是在外来影响与本土元素的会面中得以酝酿产生。在全球化的时代氛围中,很多维护民族或者地区特性的呼声也在高涨。在欧洲,有很多国家紧密合作,只为保护欧洲电影,应对来自好莱坞的巨大压力。法国也已立法保护自己......
-
〓 郭齐勇:书房·课堂·路上
回顾2013年的读书,不期然与唐氏兄弟相始终,年初读《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年杪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都与“唐”“家”有关,不禁哑然失笑。 唐氏兄弟满腹经纶,经历颇为传奇。唐兄为敝校学长,现居江城,为阅江楼主,时相过从;唐弟虽则未曾谋面,然心向往之。其兄常笑言,过去人家介绍浩明,称这是唐翼明的弟......
-
〓 人才史话:行赏缘何不唯功
资料图片 春秋末期,赵襄子被困于晋阳,突围后奖赏有功之臣,高赫无功却居上首。众人不忿,要求给个说法。赵襄子说,当晋阳危难之时,群臣尽皆傲慢,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唯有高赫不失君臣之礼,所以我头一个赏他。 给并无战功的高赫以头奖,这件事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赵襄子这样做,看起来是“礼”字当先,究其实是因势利导,包......
-
〓 青年观:宽容失败有多难
最近采访一位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闲聊间从屠呦呦获奖说到“钱学森三问”,他冷不丁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千头万绪,咱还是先学会宽容失败吧。有句谚语,年轻人犯错,上帝都会原谅。这位年轻人打趣道,上帝原不原谅不知道,但科研经费肯定不原谅——“你敢拿一个结果不确定的项目去申请经费?”“你敢板凳要坐十年冷?”当创新成为引导这个国家的第......
-
〓 大家手笔:提升文化影响力关键在文化成果
今天,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我们也要意识到,在当今世界格局中,我国文化的地位与经济的地位存在“不相称性”,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显然赶不上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提升我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是当前一项紧迫并且有着巨大发展空间的战略任务。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会有误解甚至冲突,但更多的是互鉴和融合。文化交流是沟通心灵的桥......
-
〓 印象2013之陈徒手:浓烈而略带忧愁的书香
陈徒手(作家) 今年翻阅的书籍较为杂乱,总体印象中今年出版业还是一个正常丰收年,不少优秀的人文书提供给读者相当不错的思想滋养,散发出浓烈而略带忧愁的书香,书品整体的质地显示透澈和高尚,与当今社会涌动的探索思潮相吻合相呼应。 凭着印象议论今年新书,就有一种别样的阅读享受。首先我先提到的是今年一月社科文......
-
〓 大家手笔:反映规律的思想影响历史进程
从上世纪50年代研究中国近代史开始,我就和绝大多数同行一样相信两个观点:一是在中国,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二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总是”归于失败,总是被地主和贵族利用,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并形成一条“历史发展周期律”。但是,长期以来又感到这两个观点之间存在难以解开的矛盾:“真正动力”与“......
-
〓 家风家教大家谈:勤奋开明的家风是种精神延续
1944年1月,我作为长子,于战火和逃难中出生。 我们家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世家不同,既非“累代簪缨”的高门望族,也无“诗礼传家”的骄人身世。曾祖父是个出卖苦力的海外华工,祖父是个鞋匠,父亲更是年幼失怙。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毕业程度的穷孩子,父亲是通过刻苦自学,不懈努力,一步步成为有成就的新闻工作者、学者。广东......
-
〓 京剧复兴面临明志时刻
4月25日,82岁的中国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病逝。提及京剧,中国人首先会想起梅兰芳,梅葆玖正是梅兰芳幼子。传承梅派衣钵,尽展梅家风华。梅葆玖不仅延续了梅氏唱腔的神韵,也作为中国京剧的灵魂人物之一,致力于让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重生。他的离世,令诸多华人戏迷格外惋惜。他既传承又革新,不仅坚守经典,也超越经典。《霸王别姬》、《贵妃......
-
〓 李轩鹏:谁动了我们的“遗产”
“到此一游”走出国门、“盗墓笔记”电影开拍、名人捐赠古建筑……今年的“遗产大事件”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文化遗产,却并未让人感觉到那么温暖,而是沉重和忧虑。直面来自公众的误解和偏见,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动了以发现过去、正经补史、传承保护为目的的文化遗产事业?!低俗“观光”——轻率鲁莽、自命不凡 中国......
-
〓 雅趣小品:人与蚊子的战争
夏来夜短,难得香甜好梦,如果再有一两只蚊子骚扰,就不胜其烦了。住在高层住宅里的人,现今多已舍弃了蚊帐,代之以纱窗遮蔽蚊虫,但在开门关窗之际,难免会有个把“投机分子”乘虚而入。蚊子这小家伙,天生一股子死叮烂缠的无赖德行。特别是入秋之后,就更是狠命。你刚要入睡,它就会从藏身之处飞出,寻着你的气息,嗡嗡嘤嘤地亲近你。......
-
〓 品味古籍:读问《论语》
近年来,国人对国学突然有了兴趣,从商界大亨到文化名流,从权威人物到莘莘学子,大家都在念叨千百年前的古人古书,一致说着《弟子规》《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的好,实在让人既兴奋,又多少觉得有点忧虑。国学,由汗牛充栋的典籍和口头流传下来的民族文化精神组成,确实值得学习和继承。不论什么人,读一点圣贤语录,大概总比吃喝嫖赌要好。......
-
〓 品诗观字如沐春风
读李建春、牧歌的诗,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好像重温了儿时背诵古诗的那一份情愫、浪漫和温馨。每读一首,都如清溪明澈眼帘,如甘霖润泽心田。两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他们的诗短小精致,意境旷远,虽步古韵,但清新自然;虽延古风,又推陈出新;遣词造句,平中见奇,小中见大。在他们眼里,万类竞逐的大千世界,小到蚂蚱、燕子、喜鹊、梅兰松竹;大......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