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论员随笔:中国正在超越昨天的高考
40年来,中国高考所承载的打通阶层壁垒、推动国家转型、刷新教育理念等重担至今仍然在肩每年小区学校的周边开启“静音模式”,总会想起来给远在故乡的父亲打个电话,再听听老同志重复了半辈子的当年回忆。40年时光飞逝,看着今天全国为高考谋划、全城为考点避让、全家为考生服务,再想起父辈当年用被铁水灼出点点疤痕的手去书写考卷,总能真......
-
〓 “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折射懒政思维
据报道,今年3月25日,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毕业生刘瑞玲参加了山西省吕梁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应聘一所学校的历史教师。4月14日,通过笔试的她赴吕梁市人社局进行资格复审,工作人员却以“填报虚假报名信息”为由,取消了其面试资格。招聘方认为,招聘计划要求“历史学”专业,而不是“世界史”专业。无独有偶,此次招考中,另一位......
-
〓 追寻中国文化的魂灵——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述评
语言文字、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特质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识别符号。五千年来,由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创作并传承下来的那些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古典诗词,带给当代人的不仅仅是一种美轮美奂的文学形式,更重要的是,她所承载的内容,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魂灵。 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诗意表达和对诗意生活的崇尚,......
-
〓 文化评析:影视剧取景莫成毁景
原南京浦镇火车站有一处红瓦英式建筑,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细心的市民发现,最近有施工队对房屋进行私自拆改,还新建了一个小院子,说是要拍电影。目前,南京市浦口区文物局已经责令施工队停止施工。浦镇火车站始建于1911年,是津浦铁路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对这样的历史建筑,各方都应心存敬畏,哪怕是保护性修缮,也得拿捏好尺度,尽......
-
〓 新评弹·攻克转型期“文化甩尾”: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最近,这样一个帖子传播甚广,再一次触发了一些年轻父母焦虑的神经。是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家庭的座右铭,看看周围一脸焦灼的年轻父母,再看看热火朝天的早教、培训市场,你就知道“起跑线焦虑”多么令人神伤。焦虑一定是坏事吗?未必。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
-
〓 文创+非遗大有看头
刚刚落幕的2016年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若论人气最高,除了VR虚拟现实技术体验区,就属非遗展区。各种巧思妙想的非遗周边衍生品让参观者大开眼界。“文创+非遗”,大有看头。用天然靛青浸染,农村嫁娶常用的“苍南夹缬”,图案、材质大胆创新,开发出环保布袋、餐垫杯垫等;“永康铸铁”,由传承人自创的铁壶品牌,在传统手艺中注入文......
-
〓 传统节日的全媒体传播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华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有其特定的传播方式,主要依靠人的空间移动、国家政令的颁布以及节日文献(如文稿、书籍)的传播来实现。如今,由于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的发展和普遍使用,综合运用文字、影像、图表、声音等各种表现形式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并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多种......
-
〓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
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 郭俊玲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景 刘 畅摄中山大学中文系 资料图片最新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排名(部分) 提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常简称“中文学科”),一般人并不陌生,甚至还多少“插得上嘴”。因为无论“语言”,还是“文学”,都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中文学科”是社会影响面很广的传统学科,也是......
-
〓 忘不了它燃烧我心口的感觉——我与前辈散文家的交谊
位于河南卢氏五里川的曹靖华故居曹靖华吴伯萧郭 风秦 牧 我因研究中国现当代散文之故,先后与曹靖华、吴伯萧等老一辈散文家有过文字之交。 “文革”结束后,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感觉在大学里要当好一名教师,除了教好书之外,还得学有专攻,著书立说,才能站得住大学讲台,于是,便在教学之余集中精力从事现当代散文研......
-
〓 现代性的因缘
现代性的因缘,是对我个人而言的。此处的“现代性”是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思考依存于对其母体——文学史,尤其是新文学史——的梳理。梳理的过程是从思想史回归学术史的过程,是对既有文学史进行重写和对既有文学史学科进行重建的过程。作为梳理对象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以其作家的“呐喊——彷徨”、作品的“生成——接受”......
-
〓 屏蔽状元:向教育功利主义说不
浮躁、市侩的商业化办学思路,对社会和家长产生了严重误导——培养高分考生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却不知此举违背了教育规律,扔掉了最起码的教育责任。 近日有媒体报道,为防止炒作状元,广东省考试院对前十名考生成绩进行了屏蔽。无独有偶,福建省的状元名单也被屏蔽,对于文史类前15名、理工类前50名考生,该省不公布具体排名......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正被“改造”的中文
这个题目大得有点吓人。但这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想起这件事,缘于春节期间的旅行见闻。春节人口大迁移,估计是中国特有的一个国情。除了回家过年,也有不少全家出游在外过年的旅行者。在外旅行的大事之一就是吃,何况还是大过年的,更要体会各地年俗,吃好,吃出特色。但是能够真正吃到当地特色也不是件容易事儿,因为大量提供游客就餐的饭店基本......
-
〓 新闻随笔:恢复高考四十年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峡谷,有平川,有的时段波澜不惊,有的时段卷起惊涛骇浪。1977年恢复高考,就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特殊的转折点,是一个掀起巨大波澜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其划时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恢复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它是历久弥新的记忆,是值得珍藏......
-
〓 家风家教大家谈:从曾国藩和霍光谈家教
曾国藩出生于湘中普通的耕读家庭,其祖父曾玉屏虽不是文化人,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是位塾师秀才。曾国藩幼从父学,自小就深受两位先辈的道德教化。据曾国藩《大界墓表》载,曾玉屏年少时好游玩,性情懒惰,“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长辈们讥讽他浮薄,将成为“败家子”。后来,曾玉屏幡然悔悟,“立起自责”,“终身未明而起”......
-
〓 毕业季·校长致辞:在适应中成长,在奉献中超越
这些日子,常看到你们流连在校园里,欢快地拍着毕业照。看到一张张洋溢着兴奋喜悦笑容的青春面庞,我打心里为你们高兴!作为陪伴你们成长的师长,我倍感欣慰。 但,同时,我也分明从你们那写满憧憬的脸上,读到你们些许仓促的不安。在你们还来不及仔细回味大学四年,就紧张匆忙地准备着离校之际,在我的脑海里,已经不断涌现好多......
-
〓 讷言者慧于心
宗璞忆父亲冯友兰,提起冯老的口吃与他的学术成就一样有名。冯先生说“顾颉刚”的名字时,“咕叽咕叽”良久而念不出“刚”字;念“墨索里尼”,也必“摸索摸索”许久。冯先生在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课,首次听讲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到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有四五人听讲,因为他的口才不堪卒听,一句“学而时......
-
〓 干部谈读书:以书为镜照见不足
一直以来,总有一种力量让我的信念变得坚强,那就是阅读。如今,读书已成为我生活的常态。多少年过去了,我依旧不会忘记,《悲惨世界》里冉·阿让背着负伤的马吕斯在下水道行走的情景。作为一名军转干部,14年的军旅生涯中,我读过大量的书籍,读得最细的,就是《悲惨世界》。通过一遍遍体会主人公的悲苦和仁爱,自己性格也逐渐变得坚韧。读书......
-
〓 “沈从文体”道出心中多少事?
借由“沈从文体”,我们缅怀逝去的大师,眷恋纯真的年代,反思我们的错误,描绘我们的生活。 熟悉沈从文的人大概都喜欢他的这句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很多人借用这句话来向心爱的人表白。然而,忽如一夜之间,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最近被网友集体模仿,......
-
〓 古时候的年终奖
过年了,在正常薪水之外,再给员工或者下属发点儿红包和礼品,作为年终奖励。这个规矩,老早就有……文武百官的年终奖政府不同于企业,企业怕员工跳槽,政府却不怕官吏辞职,毕竟饭碗不同,在政府上班,端的是铁饭碗,收入稳定,还有夜草可以偷吃,从古至今,挤破头往里进的人多,两袖清风拂袖而去炒领导鱿鱼的少。大概因为这个缘故,过去政府给......
-
〓 有关《人间词话》(六十四则)的几个疑问
王静安先生无疑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大家,一位学识宏博、成就突出、影响深远的国学大师。 作为中国近代著名学者,观堂先生从事文史哲治学数十载,是我国近代以来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开风气者,又是中国史学史上将历史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了较系统的近代标准和方法。这位集史学家、文学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