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失根”与“误读”——试析当代中国画文化精神迷失的困境
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西体用”之辩不再焦灼,当代中国美术也经历了各种快速的演进。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看似快速发展的当代美术潮流背后,是思维的无序、方向的错乱及评判的失语等让人尴尬和迷惑的困境。究其根源,则是文化自信和自觉长期缺失后的本土迷失。在中国画领域,我们逐渐意识到,失去传统文化的基因,......
-
〓 沈鹏:书法,回归“心画”本体
敬畏汉字传统——书法本体,才是书法最终的实在——情性与形质的对立统一——发扬原创必在个性化过程中实现——坚持书法本体,必然要求多元化——从深度理解“繁荣”——“心画”传统,在回归中复兴,发扬。历史经过几番曲折,我们开始懂得: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不能掉以轻心,要尊重,甚至敬畏。古人讲汉字创始,出现“天雨粟,鬼夜哭”(《淮......
-
〓 黄朴民:我与王汝涛教授的学术情缘
临沂师范学院(今临沂大学)的王汝涛教授去世已近四年了,可我依然不时地想到他,总想写点文字,以此表达缅怀与纪念。 我拜识汝涛先生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在临沂举行的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当地的老学者以曹操对孙子兵法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运用为题,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令人耳目一新。我那时在孙子兵法研......
-
〓 误读的历史典故
说话或是写文章时,我们常常会引经据典。典故若运用恰当,可以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文章亦因之而增色不少;反之,若对成语典故的本意、出处搞不清楚,只是想当然地加以使用,就容易犯下“望文生义”的错误,而贻笑大方。下面就列举几个容易被人误读误用的典故予以辨析。我们经常会见到这样的句子,如:“某某岗位炙手可热,引来竞聘者数百人。......
-
〓 悦读:读书当分日与夜
读书,时光为界,日夜分野。蓦然发现,读书这件雅事,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定,大致和人生各阶段相辅相成:幼年的童话,少年的传奇,中年的深邃,老年的闲哲。若等不及,偏要看前瞻的风景,多半也是雾里看花;必得等待多年后,才能领略那些难以言表的别有洞天。即使在一天之内,读书的心境也时有不同。白日里阳光明灿,心朗气清,多艰涩幽深的文字都......
-
〓 文化评析:文创产品如何更好打开市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意见》还提出,将试点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业绩挂......
-
〓 光明时评:问题论文“闯关”打了谁的脸
“只要随便堆砌几万个文字,通过答辩,就能从‘博士生’摇身一变为‘博士’。这样的‘博士’到底价值几何?”日前,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吉德在评审一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论文后,发博客称该论文差到让他愤怒。他强烈建议教育部有关部门追查论文的相关单位和作者的责任,并作出相应处理。陈吉德教授的“冲冠一怒”,暴露出当前论文评审的诸多问题。......
-
〓 品智生活·汉字:人间茶话
有则民间故事说,苏东坡在杭州任上时,与灵隐寺一位老僧交情很深,时常带书童去他那里品茗聊天。一天半晌下起了小雨,书童来到庙里说,师父,我家先生向你讨点东西,至于什么东西,他说你见到小人就明白了。老僧见书童头戴草帽,脚穿木屐,起身拿起一包茶叶递了过去。书童十分诧异,师父怎知讨的是茶叶呢?老僧笑着说,你家先生这是借你......
-
〓 评论员随笔:中国正在超越昨天的高考
40年来,中国高考所承载的打通阶层壁垒、推动国家转型、刷新教育理念等重担至今仍然在肩每年小区学校的周边开启“静音模式”,总会想起来给远在故乡的父亲打个电话,再听听老同志重复了半辈子的当年回忆。40年时光飞逝,看着今天全国为高考谋划、全城为考点避让、全家为考生服务,再想起父辈当年用被铁水灼出点点疤痕的手去书写考卷,总能真......
-
〓 “世界史不是历史学”折射懒政思维
据报道,今年3月25日,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毕业生刘瑞玲参加了山西省吕梁市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应聘一所学校的历史教师。4月14日,通过笔试的她赴吕梁市人社局进行资格复审,工作人员却以“填报虚假报名信息”为由,取消了其面试资格。招聘方认为,招聘计划要求“历史学”专业,而不是“世界史”专业。无独有偶,此次招考中,另一位......
-
〓 追寻中国文化的魂灵——首届“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述评
语言文字、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文化特质是一个民族的重要识别符号。五千年来,由中华民族的先人们创作并传承下来的那些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的古典诗词,带给当代人的不仅仅是一种美轮美奂的文学形式,更重要的是,她所承载的内容,生动而深刻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魂灵。 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诗意表达和对诗意生活的崇尚,......
-
〓 文化评析:影视剧取景莫成毁景
原南京浦镇火车站有一处红瓦英式建筑,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细心的市民发现,最近有施工队对房屋进行私自拆改,还新建了一个小院子,说是要拍电影。目前,南京市浦口区文物局已经责令施工队停止施工。浦镇火车站始建于1911年,是津浦铁路最早的火车站之一。对这样的历史建筑,各方都应心存敬畏,哪怕是保护性修缮,也得拿捏好尺度,尽......
-
〓 新评弹·攻克转型期“文化甩尾”: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最近,这样一个帖子传播甚广,再一次触发了一些年轻父母焦虑的神经。是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很多家庭的座右铭,看看周围一脸焦灼的年轻父母,再看看热火朝天的早教、培训市场,你就知道“起跑线焦虑”多么令人神伤。焦虑一定是坏事吗?未必。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
-
〓 刺阳气之喉者,补刀王霜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
-
〓 徐娟:让“静”的图书馆“动”起来
如果图书馆有好多玩具,孩子是不是会喜欢上图书馆呢?广州就有一座玩具图书馆,位于广州图书馆2楼,馆内有玩具400多件,免费对外开放但需要预约。在日前该馆举办的绘画比赛中,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心声,他们希望图书馆在花朵里、彩虹上、苹果中…… 知识改变命运,读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专为人们提供阅读服务的图书馆重要性同......
-
〓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
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 郭俊玲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景 刘 畅摄中山大学中文系 资料图片最新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排名(部分) 提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常简称“中文学科”),一般人并不陌生,甚至还多少“插得上嘴”。因为无论“语言”,还是“文学”,都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中文学科”是社会影响面很广的传统学科,也是......
-
〓 忘不了它燃烧我心口的感觉——我与前辈散文家的交谊
位于河南卢氏五里川的曹靖华故居曹靖华吴伯萧郭 风秦 牧 我因研究中国现当代散文之故,先后与曹靖华、吴伯萧等老一辈散文家有过文字之交。 “文革”结束后,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感觉在大学里要当好一名教师,除了教好书之外,还得学有专攻,著书立说,才能站得住大学讲台,于是,便在教学之余集中精力从事现当代散文研......
-
〓 现代性的因缘
现代性的因缘,是对我个人而言的。此处的“现代性”是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性”。对现代性的思考依存于对其母体——文学史,尤其是新文学史——的梳理。梳理的过程是从思想史回归学术史的过程,是对既有文学史进行重写和对既有文学史学科进行重建的过程。作为梳理对象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以其作家的“呐喊——彷徨”、作品的“生成——接受”......
-
〓 针对浮躁功利的不良学风当今学界尤须倡导“实学”精神
实事求是是我国学者的优良传统。综观当今学界,求真务实是治学主流,但也存在浮躁功利的不良学风:一些学者奉行“出名要趁早”的理念,蜻蜓点水、率尔为文,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甚至公然剽窃造假。这种学风不仅危害学术研究本身,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这表明,当今学界尤须倡导“实学”精神。具体来说,治学之“实”有以下几重涵义......
-
〓 清乾隆碧玉山水人物图笔筒
此物筒碧玉质,直筒。器壁以深雕、镂雕、阴刻等技法琢饰通景,外壁通景浮雕山水亭台楼阁人物图。高山峭壁,参天古木,小桥流水,楼阁依山而建,高山深谷中植被繁茂。楼阁里众人谈笑风生,苍松下四个老者聚精会神地看着小溪中的游鱼,一派安居乐业的山林风情。全器构图繁密,层次清晰,雕刻生动,为清代乾隆朝碧玉笔筒之精品佳作。 ......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