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驿站:读书月里好读书
每年4月是全民读书月。但对我来说,每天都是阅读日。迎着春日晨光,早饭后洗漱毕,手洁心清,铺开一炕的书报,跟它们兴奋热烈地打招呼:“嗨!早啊,亲们!谢谢将有你们一天的陪伴,带我进入历史,经历悲喜,感受社会,触摸人心。你们是我一天必吃的营养片,是我生命里的维生素。”春光慷慨慈祥地沐浴我,我的目光则专注于字里行间:与名人对话......
-
〓 自助图书馆不能一建了之
自助图书馆自2008年在深圳兴起后,目前已呈现迅速发展的势头。北京、上海、西安、合肥、郑州、昆明、珠海等不少大中城市,相继出现自助图书馆为市民服务。自助图书馆就像ATM机一样,能够为读者提供365天、24小时全天候的服务。它与传统图书馆有着明显区别。它是通过机器化操作运行,地点一般设置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方便......
-
〓 纵横:共享书店是有益探索
日前,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店开启了共享书店经营模式,这家因被写进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而成为“网红”的24小时书店又一次吸引了舆论的关注。读者在线支付99元押金即可享受单次扫码借阅总价低于150元的两本图书,在10天之内归还;还可以在此APP中展示自己的藏书,记录图书评价并以书会友。书非借不能读也。共享书店模式引入了图......
-
〓 新语:名校学科为何上“黑榜”
如果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学科评估结果,人们大概很难相信,北大、人大、同济、中科大等名校,会因为人才培养质量等存在问题,而赫然出现在学科“不合格”或“限期整改”的名单上。50个被判定为“不合格”的学术博士、硕士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出自42所高校,其中大多都是平素在社会公众心中知名度、美誉度颇高的好大学。这不由让人心生......
-
〓 寻找诗歌的生存逻辑
“诗与远方”,似乎再一次流行起来。深夜里,一块闪亮的手机屏幕,一个声音,一首诗……大江南北的城市里,许多人开始习惯伴着诗歌入眠。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的人,可能会立即想起,打着手电、点起烛光,阅读诗刊、抄写诗歌的日子。如果把目光投入历史深处,那些大众吟诗填词的时代,更是令人感怀追思。诗歌的沉寂与再流行,宛若一道有高峰有低......
-
〓 雒三桂:谁来鉴定“赝品专家”?
近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的“翰德轩迎春拍卖书画会”上,一幅号称张大千的巨幅泼彩山水以2.5亿元天价成交,超过以1.008亿元成交的张大千另一巨作《爱痕湖》价格,创中国书画作品成交价格新高。消息一出,业界哗然。人们认为这幅所谓的张大千《泼彩山水》艺术水准非常低劣,人为造假一望而知。但该公司董事长在回应业界质疑的时候却......
-
〓 中国龙文化概说
一、身世之谜两千三百年前,一位诗人同时又是哲人的士大夫在洞庭湖畔徘徊。他时而低首思索,时而仰天咏叹。在珠走玉盘级的诗句中,他把积郁在心头的那种疑惑一泻而出:那远古的初态,是谁传告下来?天地还未成形,凭什么来考证?日夜水分,一片黑暗。有谁能分辨极限?天气运动,克盈无形。如何可以识得天地?禹用应龙。如何沟通江海?应龙怎样以......
-
〓 古籍整理出版大家谈:出好古籍的“基本书”
曾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的《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 入选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的91种图书,集中了中国古代文献典籍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对中国优秀学术文化传统的继承。同时,作为同类作品中的最佳整理本,入选图书堪称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成就的集中展现。 在新中国出版业的各类专业出版领域中,古籍出版所受到的党和国......
-
〓 观澜:开卷有益与垃圾书泛滥
最近,国内某大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题为“你遇到过‘垃圾书’吗”的在线调查,73.2%的受访者直言当下垃圾书很多。许多读者反映,走进书店,到处都是《人生成功必修课》、《十堂课教你成为理财高手》之类的“速成手册”,要么就是炒作得很热闹的所谓畅销书。从前都说开卷有益,如今看来,开卷未必有益了。 国人的读书状......
-
〓 文化评析:老街文化离不开人间烟火
据媒体报道,武汉吉庆民俗街文化中心建成四年,一直没有人气,偶尔放一两场电影,也是观众稀疏。最近这里又挂起“汉口历史文化展示中心”的牌子,但也未见对外“展示”什么。民俗街文化中心遭遇的尴尬,实际上映射了武汉吉庆街之困。熟悉武汉的人都知道,老吉庆街曾是武汉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过早户部巷,宵夜吉庆街”是最纯正的“汉味生......
-
〓 教育漫谈:美国顶尖大学如何保证本科教育质量
CFP 美国顶尖大学的教学是一个典型的哑铃型结构,高度重视两头的本科和博士,但对处于二者之间的硕士阶段看得相对较轻。所以大量读了一年制硕士的海归回国后表现平平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本来含金量就有限。在本科和博士之间,天平又向本科倾斜。越是顶尖的私立大学越重视本科教育,这是它们的看家本钱。 坦率地说,直到现在......
-
〓 辣评:图书漂流还须适应国情
最近,英国明星艾玛·沃特森在伦敦地铁故意丢书并号召乘客带回家阅读,引发轰动效应,“地铁丢书大作战”因此成为中外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在这个手机阅读、浅阅读大行其道的时代,由明星参与阅读推广,提升大众的阅读意识,是多方共赢的大好事。但同样的活动在中国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丢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地铁上的书不少留在了座位上而无人捡取......
-
〓 “好玩儿”是一种丰赡的人格
木心说:去把世界当一个球玩儿。把世界当球玩儿,需一个居高临下的站位和庞大宽厚的背景。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球”当一个世界,舍外入内,忘我专注地玩儿。撇去功利,撇去沽名钓誉,撇去哗众取宠,玩着玩着,就会玩出一场愉悦的意外,一种美丽的陶醉。当代画家黄永玉,是一个好玩儿的老头,好玩儿,是他的标签。他说,我的创作,画画、写......
-
〓 大地漫笔:读《礼记》说文明
《礼记·曲礼上》中有一句话:“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行路要走在道路的一侧,不要占中行走;站立要站在门的一侧,不要立在门的正中。原意是根据长幼尊卑原则,对小辈提出的要求,但剔除其尊卑等级观念,这样的要求在今天看来已是人们的一种文明习惯。《礼记》中有关礼的记述,描写的都是距今至少两千年之前的事情。早在数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
-
〓 国学访谈:中国文化的“根”与“魂”
时间:2015年2月15日下午 地点:余敦康先生家 主持人(《光明日报》国学版梁枢):习近平主席发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以来,吸引和召唤了一大批学者回到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上,来思考有关中国文化、中国模式、中国路径等相关问题。今天姜广辉先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部专著:《中国文化的根与魂》(辽宁教育出版社2014......
-
〓 艺林史话:郑樵和他的《草堂记》
说到草堂,人们很容易就会联想到成都的杜甫草堂、庐山的白居易草堂。这两位唐代大文豪的名气很大,瞻仰其草堂、拜读其诗文的人也很多。本文要说的草堂主人郑樵,知道他的人恐怕就不是很多了。 郑樵,字渔仲,宋代莆田人,原居仙游古邑霞溪之西。郑樵有着良好的家学渊源,却无意于科场,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读书做学问上,著述多达......
-
〓 新语:听得见乡音记得住乡愁
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作为人们交际的工具。虽然普通话早就被法定为国家通用语言,但根据近年的调查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仍有约4亿人不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说明,普通话......
-
〓 光明论坛·温故: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语出《论语·季氏》,意思是见人有善,则欣慕向往,唯恐赶不上;见人有不善......
-
〓 范稳:在中国南海游泳
在中国南海游泳并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而是重温一堂中国地理课。这正如在某些特殊的地区,人们的活动总是带有行为之外的附加意义,去到南极绝不仅仅是为了一趟常人去不了的旅行,登上珠穆朗玛峰也不单是为了满足征服欲。而在我们的中国南海,面对涌翠叠玉的浩淼大海,我感到自己是躺在一块巨大而温润剔透的中国翡翠的怀抱里。得知获得邀请,参加由......
-
〓 赵法生:“老实大量纯读经”问题何在?
近代以来,经典教育在中国可谓命运多舛,在历经一个世纪反复强制摧残打压之后,今天的经典教育似乎迎来了它的春天。但问题依然不少,目前关于读经方法的争论便是证明,争论的焦点之一是王财贵先生所提倡的“老实大量纯读经法”。这一方法的初衷无疑是为了推动大陆荒废已久的读经教育,但是,实践日久,其流弊也随之显现,到了不能不认真面对的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