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娄师德的低调
唐代武周时的重臣娄师德(630-699),史称其“宽厚清慎,犯而不校。”“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是历史上比较少见的一位低调官员。官员保持低调者,有;但如娄师德一辈子低调为官,低调为人者,少。有一次,他与李昭德同上朝,因胖,行动迟缓,总跟不上。李昭德不得不停住脚步等他,几次以后,烦了,口出怨言,“你这个田舍夫......
-
〓 文化评析:销售旧书得问问“出处”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在公共图书馆借阅系统中显示“逾期未还”的图书,正在某旧书交易网站上被公开销售。此事引发了公众对这些图书馆管理能力的质疑。同时,旧书交易网站是否有义务对旧书的来源进行审查,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对古旧书来说,是否“流传有序”是决定其价值的重要指标。历经多位藏家之手“流传有序”的古旧书,来源大多可靠。若......
-
〓 人民论坛:致敬“最温柔的守护者”
“直到我只剩最后一口气,我也要一直教汉语,我教汉语教到不能动为止。”最近,年逾花甲的汉语教师米斯巴引发关注。在巴基斯坦,很多会说汉语的人都是米斯巴的学生;而她毕生致力于传播汉语的信念,则源自对其影响至深的两位中国老师。老师点燃爱的火焰,竟能赋予人超越国界与文化的力量。有人如此评价教师:在沉淀了所有的苦之后,升华为一种罕......
-
〓 行与思:一流大学要有一流人文
说起四大名著,看过的居然寥寥无几;谈到丝绸之路,竟不知在中国版图什么方位;已被辟谣的帖子,还在没头没脑地转载……文史哲艺课程开设面较窄、公选课被用来混学分、思政课常常无人问津……种种现象皆指向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当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上日程,人文教育的脚步更要及时跟上。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似乎更加重视科......
-
〓 青年驿站:人生是接力赛不是百米跑
有位朋友工作多年后辞职考上研究生,谁知学习了一学期后想要退学。跟我诉苦:一直认为知识改变命运,但是越学却越疑惑。他是小小村庄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考上时父母骄傲,村里人艳羡。但近来他回家,看到高中辍学去当技工、做买卖的小伙伴结了婚、盖了房、买了车,而他不仅没混多好,甚至还不如他们。而进入大学以后,发现自己的家庭实在是太普通......
-
〓 光明论坛·温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编者按 《光明论坛》“温故”子栏目开栏一个多月来,秉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讲清楚”原则,坚持一句话一句话重温阐释古语,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本期我们约请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王子今教授,就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所引用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一语进行阐释,......
-
〓 思想纵横:谈风雅
从词源上说,风雅本是一个“美词儿”。但“附庸风雅”一词的出现,改变了它的形象。一时间,人们变得耻谈和讳言风雅起来。事实上,附庸风雅固不可取,但风雅本身是不应否认的。倒不如说,在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多些风雅又何妨?从一定意义上说,风雅是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风雅一词源自《诗经》,意思是对文明的萃聚、传播和践行......
-
〓 且说收藏:收藏也有生命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藏品并没有生命的温度。其实,就像以玉喻君子之德,真正的收藏是在收藏家发现并感受到藏品的“生命”后才发生的。换言之,如果一个收藏家感觉不到藏品的生命温度和张力,不能与之对话、互动,这样的收藏是无意义的。时下,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些人以投资淘宝的心态,斥重资购买古董,却并不关心其背后的历史、科学、......
-
〓 干部谈读书:品读经典的力量
面对潮涌而来的信息、频繁切换的热点以及时隐时现的荒腔杂音,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为准绳,没有深刻洞察力和准确判断力,我们的视线就很容易被遮挡,判断就很容易有偏差,心气就很容易浮躁,战略定力就很难保持经典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性品质,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精神创造的传世之作。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是一个优良传统、一种历史责......
-
〓 编辑札记:缘何挚爱苏东坡
历史上,写苏东坡的文章实在是太多了,我在想为什么千年之下,会有那么多人如此热爱这位潦倒的老头?他那沾满风尘的长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样的魔力呢?苏东坡绝对算得上不世出的天才。他不只是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他还是一位酿酒师、工程师、美食家,甚至瑜伽术的修炼者。他元气淋漓、多才多艺的生命实在让很多人目瞪口呆,从而深信人......
-
〓 怀成:国际博物馆日的思考
大英博物馆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举办了首个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并于次年将每年的5月18日正式定为“国际博物馆日”,目的是要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和参与博物馆工作。自此,世界各国的博物馆每年这个时候都会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响应国际博物馆......
-
〓 大家手笔:法家眼中的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四个字家喻户晓。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儒家论述这种思想的文章比较多,而法家的相关论述似乎很少。其实,法家思想中也有以人为本的内容。《管子·霸言》篇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表明,“王”“霸”“霸王”等概念,在春秋时期就提出来了。战国时期,“霸王”作为褒义词使用得很普遍。孔、墨对......
-
〓 黄朴民:一张试卷中的历史记忆
1982年,我很侥幸地考上了本科就读的母校杭州大学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是中国古代史先秦史研究方向,导师是黎子耀教授。 说“侥幸”,并非矫情,因为我入学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虽然中国通史、历史文献等科目考出较高分数,政治一门更取得了76分的高分……好多考生都栽倒在这门科目面前,当年的及格线也就45分,可是......
-
〓 语文教材:体现人文精神贯穿语文素养
这次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专家组是在更为明确的理念下,从严、多次审查,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编写组在主编温儒敏教授的带领下,反复修改,竭力完善,教材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教材的编写过程,正是党和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做出许多明确指示的时期,根据这些指示,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明确了语文学科素养的内涵。在这样......
-
〓 大家手笔:用本土理论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问题是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学术课题,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对其作出多角度、多层面的理论分析与阐释。基于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研究进行本土化理论创新,这无疑是值得推重和赞许的。对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问题的研究,是从对考古资料进行历史学解读开始的。众所周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非仅......
-
〓 杜甫是谁的前身
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人没有“三生”(前生、今生、来生)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人就是活一辈子,其差别只不过是寿夭不同而已。自从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人们的思维便突破了现实人生的囿限,有了“轮回”“三生”的观念和信仰,于是中国人便开始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之类的玄妙问题。由于性格中具有浓厚的实用理性色彩,古人对......
-
〓 光明谈:“行走的书箱”激发乡村阅读力
近日,“行走的书箱”活动在山东青岛平度村庄火了起来。红、黄、蓝三色书箱,装着不同类别的书籍,在村庄和学校流通。为了保证阅读效果,政府部门给每个书箱都配备了“领读人”,负责图书借阅和交流引导,这种新型阅读方式备受农民欢迎。近些年来,各个地方“送图书下乡”活动层出不穷,但有些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由于观念意识、设施设备等诸多因......
-
〓 点点滴滴:故意的错别字危害更大
对于错别字的批评由来已久。学生不小心写了错别字情有可原,但成年人如果是特意把别字和错字嵌入词语哗众取宠,则实在不妥,其危害不容小觑。对于成年人来说,看了带有错别字的词语,可能一笑置之,但对于还未建立起牢固的正确词语搭配的学生来说,极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有位毕生研究中文的老先生曾说,汉语是祖先传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
〓 半日闲谭:秋风袅袅秋虫鸣
秋天是虫的季节。蝉在林中“知了,知了”不停地叫着,仿佛已感到时光将尽,要抓住这最后的时刻释放出生命中最后的热情;田野未收割的豆地里,蝈蝈也伏在豆棵下“吱吱,吱吱”聒噪着,和树上的蝉声相应和。夜晚月朗星稀,凉风习习,蛐蛐、油蛉、纺织娘躲在一个角落里忘我地弹唱,时而独奏,时而合唱,直到月已西斜,夜色阑珊,仍迟迟不肯睡去,它......
-
〓 今日谈:喜看“花木兰”惊艳奥运
日前,中国选手宫金杰、钟天使头戴印有穆桂英、花木兰脸谱的头盔,联手斩获一枚沉甸甸的金牌,为中国自行车项目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当国人为“中国实力”倍感振奋之时,“中国文化”也在惊艳世界。小小头盔,散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东方韵味,让中国民族英雄的名字和故事走向世界。这启示我们,体育赛事既是竞技硬实力的展现舞台,也是文化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