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心 诗魂 书品——谈高二适书法的人格气象
《乐府诗集》卷七十八杂曲歌辞十八同前十九首之一(草书) 高二适题诗两首(草书) 高二适20世纪书法史上,高二适先生(1903年—1977年)以其深厚之学养和昂扬之书风卓然而立,正像他的为人,耿介、爽直,超然于世俗。书卷气、才气、骨气是形成高二适书法人格气象的重要因素,也是其书法具有创造性的根本所在。民族文化的积淀,一代......
-
〓 历史正剧能否迎来春天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透过历史来回望现实,总能对今天有所启迪近日,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登陆荧屏,磅礴的气势,饱满的人物,厚重的历史,让其被称为“值得用手机流量刷的国产剧”。此前,另一部历史剧《大明王朝1566》经过修复,10年之后重播,也收获赞誉无数。在网剧走红的当下,历史正剧在网络上掀起的热潮,引人思考。与那些充斥着......
-
〓 “文气”遭遇了“痞气”让谁蒙羞?
清明期间,在山东高密平安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涌向莫言旧居沾“文气”,接待游客超千人。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游客中也不乏“抠墙皮、挖砖块”的。(4月6日新华视点) 中国人素来有名人崇拜情结,因此,当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名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膜拜,这一点也不让人惊讶。一些人纷纷前 清明期间,在山东高......
-
〓 光明谈:教育要有人文关怀
日前,有两则教育新闻引发关注。贵阳一中学规定上课去厕所需带“如厕牌”,一个班一块,轮流如厕,不得外借;青岛一大学生因为姥姥病重想请假,授课老师却不允许,并称“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业”。这两则新闻颇有些荒诞色彩,背后的思维起点又有共通之处:缺乏人文关怀,没有人性考量。或许在这些学校、老师眼中,教育大概只等同于知识传递,......
-
〓 光明论坛:大学底蕴在校风
现在,各大学招生宣传火热进行,大学评价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除了招生分数,人们最关心的往往是大学在各类排行榜上的排名,以及学科实力、毕业生去向与收入等。不过,这些指标只能反映某些方面的水平,要综合了解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关注体现其独特底蕴的校风。不同于科研院所和职业培训机构,大学之大在于其是开展高等教育、注重综合素质......
-
〓 品智生活:草木含趣畅春园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于是,自皇族至士大夫,一面在北京城内大规模兴建府邸,一面又于京郊纷纷购置园林别业。及至清朝,经数百年积累,北京西郊已发展为苑囿林立之区。其中皇家园林即为著名的“三山五园”。围绕皇家园林,士大夫兴建的别墅、居所等星罗棋布,形成了北京西郊独特的风景。 自康熙时期始,皇家园林的建设集......
-
〓 说文谈史:失落的文学珍奇
网上,对于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介绍,让人不能不多看几眼。代表作,《春江花月夜》《代答归梦还》。全集,也是《春江花月夜》和《代答归梦还》。其实网上反映的是实情,遍翻神州诗库,他的作品也只是这样两首,绝无多的。 但在唐代当年的文坛上,张若虚可实在是个有点儿头脸的人物。他和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我们从他现......
-
〓 胡乐乐:为名校生塑像凸显教育功利化
高中固然有为高等学校培养、输送合格人才的任务,但这却并不是其存在的唯一价值。因此,去功利化,才能让高中教育回归正常。 据媒体报道,日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办学校来凤县高级中学,为其一名考取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立传塑像。此事在微博上被曝出后,引起网上网下的广泛关注和一片热议,认可者、支持者有之,但更......
-
〓 杜士玮:学生需要怎样的语文课教材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历史固然重要,但它还是和语文没法比,“去其史”,大不了做一个断代史,“灭其文”才是“断其根”、去其本。 法国最著名的作品,都德的《最后一课》,就是哀悼“灭其文”的。那是外族侵占。 我们也曾被蒙古人、满族人占领,不过从未受到“灭其文”的威胁,相反我们将入侵者同化,体现......
-
〓 从清朝状元看古代科举制度
自隋至清,科举考试制度在中国存在了1300多年。近人在审视这项制度时,多指责它对贫家子弟的排斥,揶揄八股时文耗士子精力于浮文,讥讽登科仕进之人不识兵刑钱谷为何事。对于从这套制度中艰难竞奔、脱颖而出的状元,往往持鄙夷的态度,认为他们有虚名而无实学。笔者考察了清代百余名廷试首冠之士,透过对他们家世、学历、政绩、才识的分析,......
-
〓 找回丢失的“年味儿”
关于“年味儿”变淡的讨论由来已久。早些年,就有人感叹“一台春晚代替了除夕”,也有人说“过年就是集体作秀”,这些表达虽然有些偏激,多少也道出了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现状:我们的年味儿确实变淡了。那么,什么是年味儿呢?“年,是小时候打的陀螺,是捂住耳朵的冲天炮,是甜到心里的蜜饯糖果,是攥在手中的喜庆红利……”诸如此类的文字让我......
-
〓 社会时空:草香
在丈八路办完事,沿着唐延路漫步,赏看周围的景致。初夏的长安干爽晴朗,没有南方的阴暗潮湿味,开放式绿地上的野草疯着长,一天一个模样。园丁用刈草机割草,轰鸣声甫停,一股浓厚的腥味飘来——不是汽油味,不是农药味,也不是游客身上散发的香水味,更不是驱虫的花露水味,而是野草本真的味道。 草的味道本来很微弱,一般是嗅......
-
〓 艺坛杂议:让文化类节目更热
《中国成语大会》7月6日刚结束在央视的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季)7月13日起又开始跟观众见面了。发轫于去年夏天的文化类电视节目,今年继续亮相电视荧屏。 不过,与去年的高收视率及在业界产生的轰动效应相比,文化类节目今年却表现平平。正因如此,去年还在高呼“文化节目的春天已经到来”的社会舆论,如......
-
〓 快意的悲剧英雄——论项羽
太史公司马迁撰《项羽本纪》,以文采飞扬的得意之笔记下了霸气十足的一代英雄——项羽。这是一位生性快意,有真本领、真性情、真气概的英雄。在秦末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用一种狂飙式的精神刺破了历史沉重的铠甲。然而,无情的历史却给了他一个悲剧的命运。豪迈与温情相并的性格使他没有成为历史的主宰者,而他,用撕破了的生命演奏了一曲英雄的......
-
〓 民俗雅绎:马与龙的文化缘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想象出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如今,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海内外华人大都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的“龙的传人”。 在龙的诸多特征中,便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是龙头的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
-
〓 理想的大学:既富传统又善创新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 蒋述卓 理想的大学应该是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同时又能与时俱进、善于创新的大学。学生及其家长之所以向往名校,如牛津、剑桥、北大、清华等,就是因为它们富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传统酿就了它们的校风、学风,传统铸造了学生的个性与品格。学生从名校走出来就带有了名校的气息,名校生产出来的产品......
-
〓 清朝京城的服饰
服饰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民族,因此她把服饰放在人类生活衣、食、住、行四大要素的首位。在我国的史书中,人们不难从《舆服志》上找到当时社会部分服饰的颜色、样式以及演变的情况。至于北京,由于她是座古老的文化名城,因此北京人的服饰就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所写的北京服饰,是晚清和民国时期北京人的......
-
〓 “人生三境界”今释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引自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是我国近代......
-
〓 品智生活·艺术②:狭小舞台,广袤宇宙——浅谈戏剧智慧
戏剧是一门老而不衰、生机勃发的艺术。人类悠久的演剧历史和丰富的表演实践孕育出了深厚而灵动的戏剧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使我们在剧场中得到感官享受、情感触动和心灵熏染,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一种优化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可能性。1、超越时空:虚实互藏、含蓄无尽 戏剧也许可以没有文本,但一定不能离开剧场。文学将生命依附于......
-
〓 文化评析:让文化沙龙催生和滋养人文精神
上海有一个著名的“克勒门文化沙龙”,颇有影响。它既有“线上”风生水起的微信平台,又有“线下”风姿各异的主题聚会。领衔者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作者之一音乐家陈钢等人。 “克勒”曾经是上海的一个符号,或许可视为class(阶层)、colour(色彩)和club(俱乐部)的“混搭”,由它指代中西精英文化碰撞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