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凭栏处:“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
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不信,你看最近的新闻:河南省信阳市某高中老师,因批评学生上课带手机,被学生家长殴打致右耳膜穿孔;湖北省赤壁市某初中老师,批评了一位逃课去网吧的学生,结果学生离家出走,老师苦寻6天才将其找回……老子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初会学话的小儿都会念“子不教,父之过;......
-
〓 仁本的精髓:《论语·里仁》浅解
《论语·里仁》与《八佾》可谓是姐妹篇,《八佾》言“礼”,本篇说“仁”。孔子既倡导“礼乐”,又强调“仁义”的思想逻辑借此而得以较为完整的统一。言“礼”是孔子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说“仁”则是孔子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正如经典作家称道但丁《神曲》一方面是对中世纪的终结,另一方面则是对新时代的开启一样,孔子的“仁”“......
-
〓 古风今谈:诗才未必关迟速
李白诗意图 谢志高/绘(中国嘉德供图) 诗才,人各不等,作诗有来得快的,挥毫落纸珠玑,也有慢慢悠着的,十天半月不成。这就跟赛跑一样,可以鸣枪吹哨同时起跑,极少有最后众人齐步到达的。然而,诗论工拙高低,应该不关迟速。慢工未必都出细活儿,快手未必都没绝活儿。 诗才,人各不等,作诗有来得快的,挥毫落纸珠玑,也有慢......
-
〓 光明时评:立法为全民阅读创造条件
政府借助公共力量、法律力量,发挥更为积极的协调和组织功效,让读书活动成为公民的精神自觉,最终将读书等文化活动引向纵深,让“书香中国”得到全面落实。 据报道,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争取在年底形成较成熟的方案提交国务院法制办。目前,全民阅读立法起草工作小组已草拟了《全民阅......
-
〓 谭楚子:《金瓶梅》与江湖中国
《金瓶梅》《水浒传》《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在其成书并传播的明代曾被并称“四大奇书”,其中《金瓶梅》雄踞榜首,清初获称“天下第一奇书”。然而自问世那一刻起,这部奇书即遭官家封禁,因为人们无法看到,于是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直到今天,民间普遍流传着《金瓶梅》乃是一部“淫书”的说法。如果我们有条件能够看到足本原刊《金瓶梅》......
-
〓 悦读:看点看不懂的东西
常识告诉我们,越是高雅的艺术,越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一开始接触都有点欣赏不了,要学会欣赏,得靠熏陶。比如芭蕾舞、交响乐,都可以作如是观。这是洋的,再看中国的。以文学为例,先不说《诗经》《楚辞》,就说“唐宋八大家”的美文,不通古文,断不了句子,就够你懂的。既不懂又不通,欣赏就谈不上。不过不要紧,只要你肯学,肯下功夫,......
-
〓 光明论坛·温故:天下之本在家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
-
〓 域外记趣:京都的穿
配图为京都街头穿和服的人 日本有俗语曰“东男京女”,意思是男人要关东一带出身的好,有男子气概,女人还是京都的好,温柔能干。这能干里头,最重要的一条是擅长织染。平安京时代,诸官厅中缝殿寮、织部司所需的职人有一部分必须召自“京内妇女”。据《延喜式》载,当时天皇从一月到三月定额的衣物有袍十领、袄子十领、半臂十领、汗衫十......
-
〓 恪守原著的人文精神——关于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文学经典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长期以来受到数字影视媒介编创者的青睐。就“四大名著”而言,既有媒介化改编与呈现的优秀案例,当然也不乏偏颇之作。无论改编对原著的忠实与偏离,呈现形式的单向与多元,都因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不可比拟性,而取得了或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上的收获。 数字影视媒介可以促进文学经典的传播和存在形......
-
〓 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最近,从网络中获悉一条利好消息:教育部在去年即以正面积极的态度答复了全国政协委员凌孜等11人提出的“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我从凌孜先生那里也得到了她亲口证实。她说,教育部对提案的书面答复说:“你们提出的将现行教师节的日期改为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的建议,具有积极意义”,教育部认为将孔子诞辰......
-
〓 何雁:昆曲与园林
苏州是水的城市。整个古城河道纵横,水陆相邻,柔橹一声,小舟咿呀,环洞桥的倒影,宛如半湾明月;人行其间,花草娇艳,移步换景,偶尔飘来几缕悠扬的曲调,漾起心底一道道涟漪……那分明是昆曲呵!苏州昆曲颇有江南遗韵,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如泣如诉,委婉多情,如天籁之音,似人间仙曲,忍不住道一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何......
-
〓 为叶适“事学”正名
对于叶适学术思想的特质,人们通常将其归结为“功利之学”。这一看法,源自朱熹对永嘉学派的批评。他说;“江西之学只是禅,浙学则专事功利。禅学后来学者摸索一上,无可摸索,自会转去。若功利则学者习之,便可见效,此意甚可忧!”(《朱子语类》卷123)朱熹实际上把南宋时期的学术类型分为三种:一种是以他自己为代表的朱学,另一种是以陆......
-
〓 《乡愁》与诗经传统
观今中华诗坛上,甚是荒凉。检点一下,问题很多,就我所见,有三点至关重要,今且列将于下,还望我中华诗人,能暂放争议,走出梦境,携手共振,愿我中华人民深剖己过,励精图治,重整我中华诗坛。一、无论诗人,还是读者,似乎只会写诗,不会读诗。此所谓诗,既含新诗,又包古诗。二、写诗也还罢了,却只想不经过生活,而只用一颗心写。此毒甚深......
-
〓 漫谈中国文化中的“猴”
图为小学语文课文《猴子捞月》插图 资料图片2016猴年邮票三勿石猴。“三勿”意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出自《论语·颜渊》。金羊辞旧岁,福猴迎新春。猴,在中国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列第九,即所谓“申猴”。猴与中国人缘分深厚,自古便被视为吉祥、显贵、驱邪纳福的象征。猴文化是中国生肖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文化......
-
〓 慕朵生:莫把“汉学”当“国学”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所到处既有诸多学者为其站台,更有大批学生前来听讲,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Sinology)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
-
〓 品味古籍:有意思的文人李渔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字谪凡,号笠翁,浙江金华人。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家、戏剧家,还是一个有意思的人。文人当中有所谓君子者,道貌岸然,处处拿捏,年轻时钻营名位,老来则老气横秋,是李渔最看不上的。他一辈子都生活在自由、创造和趣味之中。李渔自幼聪颖,世称“李十郎”,曾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
-
〓 北京有哪些“猴地名”?
2016年是农历丙申年,俗称“猴年”。在北京众多生肖地名中,也有几个以“猴”而称的。城区以“猴”命名的街巷有两条。猴尾胡同:今称侯位胡同,位于东城区中部,北京站街西侧,呈东西走向,西端北折。东起北鲜鱼巷,北止麻线胡同,全长172米,宽5米。因街巷最初呈弧状,形似猴的尾巴,故称“猴尾胡同”。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调整......
-
〓 家风家教大家谈:“敦品励学”与吴氏家风
今年是我的曾祖父吴昌硕诞辰170周年。祖父诗、书、画、印荟于一堂,更可敬的是他桃李满天下,指导培养了齐白石、陈半丁、潘天寿、梅兰芳、刘海粟、陈师曾、沙孟海、王个簃等一批近代艺术大师,可谓门风光璨。 曾祖父一生刻苦、勤奋、锲而不舍,吴氏家风的精髓在于吴昌硕身体力行一辈子的“敦品励学”之精神。 中国美学......
-
〓 乔兆军:冬日围炉好读书
三国时有个叫董遇的学者,谈到读书的时间,曾有“三余”之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寒冬时,很多人守在家中不愿意出门,正是读书的好时节。 围炉读书,是很有情趣的。冬日里,关上门窗,寒流、喧嚣、一切芜杂都被关在门外。窗外寒气逼人,窗内却暖意融融,小火炉在飘着淡蓝色的火苗,茶壶在嗞嗞冒着......
-
〓 半日闲谭:时间走过,记忆留下
又是一年日历快要翻完,又有许多日子成为记忆。前几日去一家书店,赫然看到入口处最醒目的位置,放着几本小小的花花绿绿的“书”,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几本日历。是啊,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又到了新一年日历上市的时候了。忍不住感慨,如今的日历越来越别致,就像是一本本精美的书。果然,在海报的介绍中,便直接称呼它们为“日历书”。这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