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右文化:“久大刚尖”源远流长
21年前,笔者随改革开放之风,流寓都下。离乡背井与人交,往往报里籍,举大江、说南丰蜜橘、列匡庐之胜景……但似都不足以取重于人。灵机一动,改说课本里有的陶渊明、王安石甚至戏剧家汤显祖,人闻之,则未有不知者。对方惯常的反应是:惊讶,赞叹江西人有才!笔者与有荣焉。然而,我江西才人究竟如何?术业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换句......
-
〓 人才史话:五张羊皮的共振效应
资料图片春秋时期,晋国为了吞并邻近的虞虢两国,就用骏马和美玉贿赂虞君,得以假道伐虢,取胜后返回头,又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虞国,俘虏了虞国国君和大夫百里奚。此前,百里奚向虞君陈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可虞君根本听不进去,待到被掳,悔之晚矣。晋献公女儿出嫁时,就将被俘的百里奚作为奴仆送给秦穆公。在陪嫁清单中,穆公见有百里奚之名,却不......
-
〓 漫议“便面”——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文物图像命名,常有不同意见。同一幅图像,不同的眼睛会看到不同的东西。即使看到同样的东西,不同的表述,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当然,根本的差异,还在于看到的东西不同。 理论探讨,可能乏味。因此,想以“便面”辨识为例,兼谈文物图像命名。 “便面”是中国古扇的通称,又是某种古扇的专称。随便上网查询,都可以下载如下资料......
-
〓 学人随笔·陈先达:问题意识与怀疑精神
做学问要培养两种能力:提问的能力和怀疑的能力,我将之称为问题意识和怀疑精神。问题意识决定研究方向,没有问题意识,不知朝哪钻;怀疑精神决定研究深度,没有怀疑精神,即使抓对了问题也可能浅尝辄止。 做学问,首先需要研究问题。严格说来,每篇有点意思的论文,都应该或者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回答一个问题。提不出问题,空......
-
〓 中国的“时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西装革履孙中山换装,不仅为了时尚中国的“时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无疑是辛亥革命。一场政治上的革命,使得封建王朝在中国彻底土崩瓦解,同时也将顽固在国人头脑中数千年的“服装等级制”消除殆尽。以服装“昭名分,辨等威”的传统已经过时,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被彻底埋葬。换服饰正是人们对平等自由新生活的追求。耐人寻味的是,辛亥......
-
〓 定格妙悟记录独造——中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述要
文化部先后认定了四批共1986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5年底已有近300名去世,在世的传承人中70周岁以上的占56%,实施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刻不容缓。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享有国家荣誉,是当下提倡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承载,抢救记录他们的故事也是抢救我们的文化生态。——编 者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最......
-
〓 读书,为了遇见更好的世界
市场经济的名利考验、网络时代的信息浪潮,让这一代读书人也面临“平静书桌”的问题,拷问的是怎样对待精神生活、如何安顿心灵家园。这一时代之问,需要我们用心去回答暮春,子夜,北京一角。毗邻王府井大街、24小时营业的三联韬奋书店内,依然灯火通明。几张书桌,数盏灯光,秒针滴答有声,手指划过书页,颇有“夜深还照读书窗”的意境。一位......
-
〓 东方朔:怎样读《荀子》
在先秦儒家中,荀子是继孔孟之后的另一位儒学大师,是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也被西方学者认为是一位世界级的哲学家。荀子其人,质朴明敏,耿介自信,为正理平治致其思,为济世拯民劳其神;荀子之学,根本六经,枝叶诸子,为迂阔故常求其切,为天下纷纷理其乱。对于《荀子》这样一本经典,我们究竟应该怎么阅读?梁启超曾经这样说过,“读《孟子》......
-
〓 大声说出我们的中文名字
我的名字、我的语言、我的价值,都是个人文化身份的一部分,越是在远离祖国的地方,越应该为来自中国而骄傲一段由中国留学生拍摄的英文视频《说出我的名字》最近火了。拍摄视频的缘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些时候发生的令人不快的“撕名牌”事件。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这种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行为激起热议。事发之后,几位......
-
〓 韦力:个人藏古籍价值何在
漫画 徐鹏飞千百年来,私人收藏一直是古籍保护的重要途径。当前,一些人把收藏古籍当作投资甚至显摆斗富的现象是存在的。但整体而言,个人收藏古籍,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仍有其社会价值。一是历史文化价值。我们每当谈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时,都以此为傲。但是,这悠久的历史中,除了近一百余年来出现的电影、照片等影像记录,我们对大......
-
〓 “山水之乐”与中国古代的旅游文化
在中国古代,游山玩水是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之乐”被认为是读书人应有的爱好,彰显出“君子”特有的清高品格和文化品位,其意义远远超出单纯的旅行或娱乐。这一旅游文化现象的形成及其价值的提升,是儒家与道家思想互补交融的结果。道家崇尚“见素抱朴”(《道德经》)、“法天贵真”(《庄子·渔父》),“素朴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
〓 苏轼:中国书法史上的“尚意领袖”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我市著名青年书法家王冷石说,中国书法的一撇一捺都深深地植根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它蕴含着文人情感和修养,体现了独具特色的优雅意境。所谓“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这种重主观、重个性的美学思潮特别强调了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这样,书法艺术就与人的品格......
-
〓 一城一街:锣鼓参天地小巷照古今
南锣鼓巷四记之一 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南锣鼓巷,如今是中外游客来北京的必到之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小巷里,人流如织,店铺琳琅,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博大在这里汇合。虽然没有长城的气势磅礴、也没有故宫的金碧辉煌,南锣鼓巷的市井范儿,依然是北京文化中耀眼的明珠。 南锣鼓巷是历史的见证者。随着时代变迁,元大都的里......
-
〓 剪纸翻飞迎羊年
三羊开泰(剪纸) 尹 浩严寒未过,已嗅到春的气味,除旧迎新的年根儿又到了。骏马奔腾的马年即将过去,吉祥的羊年即将敲门。我开始构思羊年剪纸贺年卡的画面:绵羊仔咩咩叫着,花儿也露出笑脸,五只蝙蝠飞来,让如意站起欢迎,三只小羊围坐在桌旁,看着鱼儿欢快地跳跃。想着想着,剪子和红纸不经意间翻飞起来。剪刀飞快地舞动,如醉如痴,一气......
-
〓 品味古籍:《春秋》何以让“乱臣贼子惧”
春秋时代,周王室势力日渐减弱,诸侯纷争,先后有5个诸侯国的国王称霸,挟天子以令诸侯。后来,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又多次爆发霸权之争。为什么这么乱呢?春秋中后期,随着牛耕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诸侯国国君争夺权力;而新兴的诸侯大国......
-
〓 邵永海:怎样读韩非子
《韩非子》成书于战国末年。作者韩非批判性地吸收前代思想家的全部思想成果,构建了以任法、用术、重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被后人视为法家之集大成者。秦国君主以韩非学说作为治国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建立了完善的君主政治制度;其后两千多年,韩非的一整套君主专制主义的理论始终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可以说,《韩非子》一书是理解和......
-
〓 期盼着地坛书市再相见
持续举办22年的地坛书市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生活的一张特殊名片,可是今年“五一”都过了,地坛春季书市还是没有动静。近日,地坛书市承办方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任刘杰证实,由于书市成本高、风险大、无资金支持,网上书店及盗版书冲击等原因,今年春、秋季地坛书市已确定停办。(5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在传统书店日益难以......
-
〓 中国古典诗词的辞采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七
中国古典诗歌的风格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诗人内在的气质、秉性,外在的生活环境、美学趣味,诗歌的构思、意境、语言等。但在众多的因素中,语言诗歌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无论是内在的气质、秉性,还是外在的美学趣味和追求,抑或是诗歌的构思和意境,都必须通过语言来表现、来实现。所以古人判断的诗作最高境界是“意新语工”或“语意两工”(谢......
-
〓 文艺观察:从“语文课”引向“语文生活”
漫画 徐鹏飞“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通过课上引导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一种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人”,而这正是“语文素养”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今年秋季开始,依据新课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部编本”语文新版教材即将投入使用。经过十多年的探索,课改的成果终于凝结成形。回顾这些年语文教学改革......
-
〓 大地漫笔·编辑丛谈:也说“死记硬背”
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火了。中国传统诗词再次走入大众的视野,引发热议。选手们扎实的诗词储备量,让很多人惊叹。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式考查的就是选手们“死记硬背”的能力,并不能代表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有多高。对此,本届《中国诗词大会》选手彭敏是这么认为的。他说,“很多人会去看各种诗词鉴赏类的书,我觉得都属于舍近求远。庞......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