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少儿读物“洋书”何时不再唱主角
就读于宁波鄞州区俞家小学四年级的梁茜雅家里有一个书柜,摆满她喜欢的图书,其中《绿山墙的安妮》、《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亲爱的汉修先生》、《格列佛游记》等国外读物占了半壁江山。据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2013年至今的借阅档案显示,幼儿借阅排在前20名的均为国外读本,国外读物在我们的少儿读物中“唱起了主角”。近年来我国的少儿读......
-
〓 人民论坛:审视那些你已适应的事物——让我们的人生更开阔
整理旧书,偶然翻到一句话,不禁心头一紧:“从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你已经花费了很多气力才适应的事物,总是让人十分难受的。”想起一位作家的名言,“人的生命就是不断地适应再适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谁不生活在“适应”之中?人一旦具备自我意识,就一直在适应自己、适应他人、适应社会,调适着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每走进一扇门,每完成一......
-
〓 书记校长心目中的大学:我心目中的大学
说心目中的大学是一件难事,因为我毕竟供职于一所大学,而且还负主要责任。 大学不能仅仅从工具意义上理解教育,不应该只是希望让学生成为教育者(哪怕更堂而皇之地以国家的名义)某种预期和目的的工具。尽管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应该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应该为家庭尽一份责任,但只是从工具意义上理解教育绝对是不够的。大学教育应......
-
〓 干部谈读书:名联浸润养精神
名联警句简短凝练,内涵隽永,是涵养底蕴文气,砥砺情操,促进人格修养的宝库。以名联为镜,可以提升看问题的视角,拓展思维的纵深度,培养出高尚的追求、博大的胸怀和抵御名利权钱诱惑的浩然正气。上世纪60年代末,我读初中,是一名学习优秀、老师器重、同学喜欢的尖子生。“文革”期间,我被突然拐弯的时代列车甩出去,摔得晕头转向。正当自......
-
〓 新语:图书馆,不能自甘寂寞
我母亲曾在老家的图书馆工作。记得年少时,每天放学后,我就会跟小伙伴跑到阅览室,把当天的新报纸、新期刊都翻上一遍。当时,人们的业余生活并不丰富,去图书馆是很自然的选择。有时候去得晚了,找不到座位,就蹲在角落里,捧着书看到天黑。那些日子里,图书馆满足了一个少年旺盛的求知欲,是一个很有用的地方。长大后,离家求学、工作。每年回......
-
〓 唐诗天空的日和月
一个如炎炎烈日,其诗韵光照乾坤,一个如朗朗明月,其文意幽深沉郁。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与杜甫真正意义上地会面了,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位伟大诗人不同凡响的相遇。1000多年以后,闻一多将李白与杜甫的这次相遇,比作是太阳和月亮的相会。行路艰难极盛时期,需要极盛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在诗坛的相继出现,让唐诗的天空分外绚丽夺目。李白,武......
-
〓 肖复兴:又到小寒时节
我国节气的名字,有些起得有点儿怪。小暑和大暑的“大”与“小”字,同字面的意思相同,是大暑要比小暑的天气热。但是,小寒和大寒的“大”和“小”字,在节气的意义里,却意思正相反,小寒要比大寒冷得多。不知道当初是怎么起的,应该将小寒和大寒颠倒过个儿来才是。小寒时节,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如果拿唱歌作比,一年二十四节气,比我们古代音......
-
〓 聂鑫森:齐白石画中的传统节令
齐白石(印款)《粽子图》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相传是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各家各户的门楣上插着菖蒲、艾叶,江河上龙舟竞渡、锣鼓喧天,而香粽却是人们必尝的食品。 据说端午吃粽子的风俗是因纪念屈原而兴起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得更加明白:“今俗以五月五日以为节物(指粽子)相馈送,或言为祭屈原......
-
〓 光明论坛·温故: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在2016年4月1日举行的华盛顿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的重要讲话指出:“战略布局离不开实际举措支撑。核恐怖主义威胁非对称性和不确定性突出,日常预防和危机应对要双管齐下。”他强调:“要做到见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筑牢基本防线,排除恐怖分子利用国际网络和金融系统兴风作浪等新风......
-
〓 环球走笔:悠然见牛津
初到牛津,已是仲夏。凉风习习,阴雨绵绵,路人皆穿夹克,或超薄羽绒服。这一点,让笔者这个来自北京的不速之客有点惊叹:此地实乃避暑胜地啊。不日,天终于放晴,虽是夏日却毫无暑气。街上也日渐熙攘,游人如织,更有中国面孔的团队随处可见。牛津,是一座大学城,诚如车站的城市标识所言:牛津是知识和文化之城。举世闻名的牛津大学,坐落于这......
-
〓 文化评析:满是山寨建筑大学精神何在
张大鹏/新华社 山寨文化的盛行有横扫千军万马之势——从主观上看,是为迎合众人虚荣、盲目崇拜的心态;从客观上看,正在消解掉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地球上只有一座白宫?不,在中国就有很多座。”这句辛辣嘲讽的独白告诉人们,山寨文化横行,不再是几个极端案例,而是成为一种潮流和现象。 继辽宁绥中县“天安门......
-
〓 刘邦赵高联络始末考论
秦王朝末年,在天下反秦的洪流中发生了一幕楚将刘邦与秦相赵高联络的戏剧性场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对此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及《高祖本纪》均有记载,看来属实。此事发生的具体时间,《秦始皇本纪》定之为二世三年八月,《高祖本纪》虽未注明年月,但与这个时间不会有出入。因为两本纪都提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标志,即刘赵联络发生于章邯降......
-
〓 文化评析:语文教材亟须提高文化含量
语文教材中的“假”课文,近期引发持续讨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众自觉地检视语文基础教育。其实,“假”课文是个案,比“假”课文更多的是“水”课文——语文教材中体现的文化含量不足、中华文化精髓不足,让教材有了“白开水”似的观感。中国一直有着重视经典的教育传统。直至20世纪前期,许多人仍然是自幼就阅读中国文化中那些最重......
-
〓 青年文化论坛:无缝时代的审美
新媒介不断涌现,突破了艺术审美的场所限制西晋太康年间,左思面壁十年写出了《三都赋》,经当时的名流推荐,一时间风靡京城,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洛阳的纸价大涨。400多年后,宋之问还说“洛阳今纸贵,犹写太冲词”,以今言而论,就是连续400年一直在畅销榜上。洛阳纸贵,实质上揭示的是艺术与媒介的关系问题。古希腊把诗人和匠人归为一类......
-
〓 干部谈读书:书是人生中的恩人
自从离开山乡,书就成了一生的相伴。闲来能做友,忙时能帮手;失意时她最体贴,成功时她最冷静。书是故乡的灯。初到铁路工程队,血气方刚。时常想家,排遣的方式就是在工余时间读书。从书中比照故乡的山水,挂念慈祥的爹娘。当时最爱看汪曾祺的散文,他对故乡的回忆,让我想起小河里摸鱼、瓜棚淘气和摸鸟蛋遇到蛇的少时经历;他的散文,也成为雨......
-
〓 蛇的文化解读
▲南阳汉代画像石拓片《嫦娥奔月》。画左刻有蟾蜍的圆轮为月亮,右刻一人人身蛇尾,向月升腾,尤为有星宿云气簇拥。 蛇者,吾人类之旧相识也。其大者曰蟒,小者曰虺,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差异巨大,种类繁多。当今存世者约有2500至3000种,其中毒蛇约650种,我国蛇类有200余种,毒蛇约40种。蛇对生存环境尽管寒暑......
-
〓 新闻随笔:秋日惹情思
立秋这天,多在八月七、八两日,农历如果不是闰月,按干支纪日的方法,这两天恰为“庚辛日”。庚辛二字,也有讲究,庚谐音意为更,辛谐音意为新,从这个时候起,“万物皆肃然改更,秀实新成也”。也就是说,立秋之后,物候渐渐收敛消寂,作物的果实开始成熟。农历通常以一二三月为春,四五六月为夏,七八九月为秋,则一入农历七月,就可以算是进......
-
〓 光明论坛·温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礼记·大学》中说:‘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所......
-
〓 林柏松:明月的呼唤
九月的风,轻轻吹过,送来又一个中秋。提及中秋,就让我们联想到月,夜,人,团圆……喜庆之外,那一份荡漾在中秋的清朗悠深,穿越古今,绵延无尽的情意,让亲人和朋友永远感念不已……天涯共此时。明月的呼唤你可曾听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 冰点时评:别忘记设立教师节的初衷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再一次向老师们致以节日的祝贺。虽然这一天祝贺“大堵车”,但每一个祝贺都代表着最真切的敬意。而且“爱你不是两三天”,实是一种贯穿始终的态度。 我们把致敬和爱意放在嘴边时,其实有着难以言尽的尴尬。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反思挤走了敬意,质疑串台成了主角。最近几年,每到教师节来临,送礼声总是在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