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岩:姚黄魏紫俱零凋——红木家具今古谈(连载二)
既然家具的类型以“木”区分,那么就得先从形、艺、材三要素中的“材”谈起。 如前所说,木材,是中国人制作家具的主要用材,许多木材以其优良的耐用性和可塑性,优美的纹理和色泽,塑造出美观实用的家具,服务并改变着中华民族世代延续的生活。 木有软硬之分,中国古人运用硬木于家具,更有四百余年的漫长历程,创造出了......
-
〓 多途径加快海外流失文物追回
据媒体报道,近日,流失境外20余年的32件春秋时期秦国的金饰片已悉数回到祖国。这些文物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秦国早期墓葬遗址被非法盗掘、走私出境,后被法国收藏者购买并捐赠给了法国国立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这次大堡子山文物能够回归,也得益于中法两国政府友好协商与合作。 追回海外流失文物可采取......
-
〓 博物馆应是审美的课堂
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最主要的职能和手段。博物馆教育项目在策划、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应该如何定位?换句话说,博物馆教育的方向是什么呢? 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奇、体验、求知构成了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点,然而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我们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而学习动力却越来越小,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明显缺失。 老师、家......
-
〓 宋赋:教学应在职称评定中占合理比重
无论道、业、惑的含义如何变化,唯有一点千古不变,教师的最大天职是传授知识。高校如何完善目前的职称评定标准,使教学在职称评定中占有其应有的比重,更显迫切。 清华大学外文系讲师方艳华,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却因从教九年来科研成果未达参评职称标准,面临被辞退的处境。此事引发社会各方讨论,《光明日报》也在7月30日的......
-
〓 人才史话:容短与护短
资料图片 据《资治通鉴》记载,濮州刺史庞相寿因犯贪污罪被免职,自诉当年曾在秦王府当过幕僚。唐太宗得知后很是同情,打算让他官复原职。魏徵劝谏说,您做秦王时的老部下,朝廷内外有很多,如果都凭老交情徇私,恐怕会让天下正直的人心寒。太宗采纳了魏徵的规劝,对庞相寿说,过去我为秦王,是一府之主;今天我居皇位,是天下之主,不能......
-
〓 金台论道:作文为啥不写真话
最近我作为评委参加了某部委主办的以阅读为主题的全国中小学征文的评选。在连续几天看了580篇中学作文后,我的心情是既惊喜又沮丧,惊喜的是孩子们的文字功底普遍不错,遣词造句颇具章法,各种修辞手段也大都运用得体,有些段落写得灵气十足;沮丧的是孩子们很少在文章中袒露心声,很难透过文章看到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总体而言,这批作文有个......
-
〓 姜鹏:怎样读《资治通鉴》
一、《资治通鉴》的编撰 《宋史·司马光传》里面记载过司马光两个童年故事,除了妇孺皆知的“司马光砸缸”之外,还有一个不太受人注意的故事。然而正是这个不为一般人重视的童年故事,和司马光的终身成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司马光六岁就学,七岁开始就迷恋上了《左传》这部书,“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苏轼《司马温......
-
〓 新评弹:作品当励志莫“励欲”
朋友最近想读书,从网上的畅销榜单里找了些书目给我看,看完不禁苦笑,除了一些小说类,最多的竟然都是一些标榜着“速成”“稳赢”之类的成功学书籍,要不就是一些胡乱编造的“心灵鸡汤”。类似的情形很多。这些年,机场、火车站都开设了读书柜,原本是件推动全民阅读的好事情。可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总是一些所谓励志的成功学教程,抑或是一些炒......
-
〓 红楼风月谈:林黛玉的读书单
宝玉和黛玉 顾炳鑫/作 (中国嘉德供图) 曹雪芹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的判词中,形容林黛玉有“咏絮才”,恰恰与薛宝钗的“停机德”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在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之始,给林黛玉的定位便是才女。林黛玉初到贾府,贾母就曾问及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黛玉的居所,发现“窗下案......
-
〓 海大鱼
战国时期的齐国属地薛国,在今山东滕州境内,其故城遗址,两千多年后仍然巍立。关于这座古城,刘向在《战国策·齐策》里,讲了其封邑主靖郭君的一则故事。 靖郭君,即齐威王之子,齐宣王之弟田婴,因庶出,封地于薛,靖郭君是他的封号。公元前321年(齐威王三十五年),他得到这个封邑后,开始筑城。他之下功夫筑城,有三层意......
-
〓 魏咏柏:古人善读书
纵观古今,但凡有所成就的人,大都善于读书。现今通讯发达,信息灵便,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读书空间,古人却没有这样的便利,因此好的读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孔子“思、问、习”。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陶渊明“不求甚解”。明代状元杨慎说,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
-
〓 《丹青引》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对比
《丹青引》(以下称《丹》)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以下称《公》)都作于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但此时边疆危机四起,天下成千上万个“安禄山”崛地而起,李唐王朝摇摇欲坠,社会一片萧条。此时的杜甫已近晚年,政治上的绝望、关辅饥馑迫使他弃官去秦。又因生计绝望,只好投靠亲朋好友南下,正是所谓“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展转西......
-
〓 王宁:怎样读《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书。这部字书收集了9353个正篆,加上1163个重文。一共10516个字形。《说文叙》有“今叙篆文,合以古籀”之说,说明它所收的字体主要是小篆,其他还有和小篆形体不同的“籀文”和“古文”。根据考据,《说文》古文是战国时除秦系文字以外的其他六国文字。籀文又称大篆,是周宣王时期初步整理过的文字......
-
〓 “光脚院士”承载的是公众期许
近日网上的一张照片,让中科院院士李小文“火了”,在照片中,这位67岁的老人一袭黑衣,光脚穿着黑布鞋,坐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台上,专心致志地低头念着讲稿。照片在网上得到了数以百万计的转发,网民们纷纷为李小文院士朴素的装束叫好,盛赞其俭朴的作风,将其比作武侠小说中的“扫地神僧”。 按理说,对一名学者的评价......
-
〓 王玉琴:用孝养之心对待天下父母
从甲骨文中发现的“孝”字可知晓,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有了“孝”的观念。 《论语》《孝经》中记载的孔子关于“孝”的言论,将“善事父母”提升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并把孝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点,则进一步阐扬了“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
-
〓 “无字书”中学问多
插图:郭红松一世间的书有两种,一种是“有字书”,一种是“无字书”。1938年3月15日,毛泽东同志在抗大三大队毕业典礼上对学员们说:“社会是学校,一切在工作中学习。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他自己在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不仅视书本为生命,直到临终前还坚持阅读;同时也特别重视社会......
-
〓 点点滴滴:写作应是终生课
前不久有机会参加作家梁晓声与中小学语文教育专家的高端对话会,主题是“能力与未来:中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又到一年高考时,今年各地高考作文题一出,迅速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可见,无论是专家还是民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于作文的关注度还是蛮高的。古人对于文章历来有“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的要求,可现在的中小学作文训练中,......
-
〓 文化评析:文创产品如何更好打开市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等4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要求深入发掘文化文物单位馆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产品体系。《意见》还提出,将试点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业绩挂......
-
〓 新评弹:书生意气正当时
“史亦尝考,文亦尝校,答辩近了,犹思几度改论稿;家总要成,钱总要挣,奔走红尘,莫忘曾经是书生。”近日,这副对联在微博和微信上热传,不少网友为其中的书生情怀所感动。这副对联的作者是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陈正宏。时间久远,他只能依稀记得对联的创作时间是2003年左右。在陈正宏看来,这副对联是“急就章”,严格说来,从平仄......
-
〓 光明时评:长鸣120年的甲午警钟
今天我们反思甲午之战,并非煽动仇恨,鼓荡复仇情绪,而是铭记我们这个民族用血泪代价换来的深刻教训,涵养和平理念,孕育理性精神,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无论于民、于国、于内政、于外交,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居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894年7月25日,日本挑起丰岛海战,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著名历史学家茅家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